1.苏联解体之前,卢布与美元的汇率比是多少?

2.金砖四国是什么意思呀?

3.俄罗斯的国力在普京的领导下比叶利钦时代是下降了还是上升了?

4.当前国际油价低,真能把美国页岩油挤出国际原油市场吗?

5.国际油价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有多大

苏联解体之前,卢布与美元的汇率比是多少?

普京油价10美元汇率_普京油价10美元

消费市场畅旺是卢布自由兑换的基础。图为今年5月在莫斯科一家欧尚超市里,很多人在选购来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谢戎彬摄

据俄罗斯《新消息报》报道,俄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基里尔·安德罗索夫本月15日宣布,俄将在今后数月内建成本国石油,并用卢布结算。此前普京总统在 5月10日的国情咨文中曾建议,加快卢布自由兑换的进程,并建议“加快克服剩余的障碍,尽快于今年7月1日前完成这项工作”。对此,俄罗斯财政部部长库德林表示:“这项任务能够完成。”

87%的人愿用卢布结算工资

跟1998年金融危机期间,老百姓纷纷抛售卢布抢购美元不同的是,最近两年,愿意持有卢布的俄罗斯人越来越多。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记者每次到莫斯科储蓄银行办事时都发现,很多人在排队将手里的美元兑换成卢布。而且,他们兑换的数目普遍比较多,一次至少要2000―3000美元。

据近日的俄罗斯《新闻时报》报道,目前,跟美元相比,俄罗斯人更愿意用卢布结算工资,而且,他们特别不希望在报刊上读到任何对本国货币不敬的评论。据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所做的调查显示,目前卢布继续保持坚挺,从年初开始,卢布的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了6.5%。因此,老百姓认为,按卢布结算工资最划算,持这一观点的被访者高达87%。只有4%的被访者希望收到按欧元结算的工资,3%的被访者愿意收到按美元结算的工资。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谢尔盖·格拉兹耶夫日前在俄罗斯工商会会议上发表演讲时表示,美元、欧元和日元不像从前那样坚挺,俄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取有效措施,确保卢布的可自由兑换性。他还说,俄罗斯可以利用担任“八国集团”轮值国的机会实现这一目标。

是经济稳步发展的反映

卢布的不断走强与俄罗斯经济近年来的稳步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从2000年到2005年,按不变价格计算(即扣除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等因素),俄每年经济增长率都在4%以上。2005年,俄GDP(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1.67万亿卢布(约合7700亿美元),其人均GDP也超过5300美元。

针对西方一些媒体宣称“俄经济增长全靠油价上涨拉动”的论调,俄总理弗拉德科夫指出,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质的变化。石油对俄经济的拉动只占1/3左右,内需的强劲增长已成为俄经济猛增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明显的标志是,俄民众的购买力在不断增强。去年一年,俄新增手机5000万部,总人口仅1.4亿多的俄罗斯,目前手机总量已高达1.2亿部。

此外,在莫斯科的商场里,各种消费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记者上周在当地一家欧尚超市里就发现,来自世界各地的红酒、白酒和各种酒具非常齐全,而且选购的人很多,生意兴隆。

人民币在俄成为硬通货

与此同时,人民币正式走入俄外汇市场。据俄中央银行发布的消息,从今年5月11日起,俄中央银行每天公布人民币兑卢布的汇率。当日人民币兑卢布汇率为 1∶3.377。在俄罗斯,中央银行每天确定18种外币兑卢布的汇率,每月确定104种外币兑卢布的汇率。此前,人民币只被列入每月兑卢布汇率的名单之中,而不是每天公布汇率。5月12日出版的《俄罗斯报》发表评论认为,人民币如今与美元、欧元一样“成为俄罗斯的硬通货”。据该报报道,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额2005年为291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了37%。如今,在两国贸易最集中的俄远东地区,居民在选择外汇储蓄时,更愿意选择人民币而不是美元或欧元。该报认为,如今,“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角色”。

卢布成长之路还很漫长

虽然目前卢布的形势一片大好,但不少专家还是冷静地指出了卢布的不足。俄《消息报》认为,虽然卢布马上要成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但这一做法并不能立刻“使卢布变成美元”。因为卢布可自由兑换是有条件的――买家要对卢布产生信任感,这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实现的。

俄罗斯中央银行官员坎布罗夫不久前在俄工商会会议上表示,只有当俄建立起发达的金融市场之后,卢布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他认为,卢布的境外需求更为重要。即便俄可以约定,通过出售石油天然气等原料换取卢布,但这些资金不能总停留在银行账户上。所以,完善的金融市场至关重要。但这一市场的建立至少需要好几年的努力才能实现。因此,卢布通往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之路仍然“漫长而艰辛”。▲

金砖四国是什么意思呀?

“金砖四国”来源于英文BRICs一词,是指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因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而成的“BRICs”一词,其发音与英文中的“砖块”(bricks)一词非常相似,故被称为“金砖四国”。其中,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

“金砖四国”图示、简介

[编辑本段]名称由来

“金砖四国”(BRICs)一词最早由高盛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2001年11月20日发表的一份题为《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The World Needs Better Economic BRICs)中首次提出,2003年10月,该公司在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通往2050 年的道路》(Dreaming with BRICs:The Path to 2050)的全球经济报告中预言,BRICs将于2050年统领世界经济风骚,其中:巴西将于2025年取代意大利的经济位置,并于2031年超越法国;俄罗斯将于2027年超过英国,2028年超越德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中国可能会在2041年超过美国从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印度可能在2032年超过日本;BRICs合计的GDP可能在2041年超过西方六大工业国(G7中除去加拿大),这样,到2050 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大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和俄罗斯。

高盛的这份经济报告,使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四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受到世界更多的关注,由此BRICs(译称 “金砖四国”)的称谓便风靡世界。

2005年12月1日,高盛发布的新报告《BRICs有多稳固》(How Solid are the BRICs?)称,BRICs看起来确实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无论大小)的进步要快。高盛由此调整预测:中国将在2040年超过美国(比2003年的预测稍快一些),而印度将在2033 年超过日本(比早先的预测稍慢一些,原因是日本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

随着 “金砖四国”这一全新概念的诞生,韩国已故前总统卢武铉率领上百名重量级政商人士展开“金砖四国外交”;G7财长会议2005年首度邀请金砖四国代表列席;日本丰田汽车等跨国企业的全球棋盘因此重新部署。从目前的情况看,金砖四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恰恰与“BRICs”一词的字母排序相反,中国遥遥领先,印度和俄罗斯次之,巴西则相对不温不火。从更宽广的视角看,至少前3国的经济表现足以傲视G7所有国家,俄罗斯和印度每年的经济“净增长部分”,便可超越当今的荷兰。据统计,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已经高达2800亿美元,这个数据已经超越了欧盟成员国的总和。

2008年6月14日至16日,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了首次“金砖四国”外长会议。会议期间四国外长就国际经济和金融状况、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裁军和不扩散核武器问题、国际贸易以及国际组织改革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金砖四国”外长会晤结束后将签署联合声明,表明四国在世界发展和国际安全迫切问题上的统一立场。

巴西——世界原料基地

巴西的国民生产总值高居拉丁美洲之首,除传统农业经济之外,生产、服务行业也日益兴旺,更在原材料方面占据天然优势。巴西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铁、铜、镍、锰、铝土矿蕴藏量,另外,通讯、金融等新兴产业也呈上升趋势。巴西前总统、工人党领袖卡多佐制定过一套经济发展策略,为其后的经济振兴奠定了成功的基石。这套经改政策后来为现任总统卢拉所发扬光大,其核心内容在于:引入灵活的汇率体系;改革医疗、养老制度;精简官员系统。然而,有批评家认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工人党内部贪污受贿不断,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现任的统治根基。南美这块沃土之上的经济腾飞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机遇背后的风险也是巨大的。立足于巴西市场的长期投资者因此而需要强韧的神经和足够的耐心。

中国——世界工厂

中央之国——中国堪称世界最具发展活力的经济区域,引进外资额最高,成为全球最大企业集团的生产基地。拥有13亿居民的中国是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充裕、廉价、可靠的劳动力驱动了中国经济繁荣,除了无以伦比的价格优势之外,就业人员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不过,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下面也潜藏着危机。虽然中国央行制定了限制措施,经济过热的隐患依然未能消除;城乡、个人收入之间的巨大剪刀差也令发展失衡,危及社会稳定;环境污染更加恶化。另外,中国股市缺乏独立、有效的监控机制,操纵股市;原料不足、能源缺乏等一系列问题都为中国经济制造了瓶颈。

印度——世界办公室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民主国家,6000多家上市公司也使其股市规模空前壮大。在过去的20年间,印度经济以每年平均5.6%的速度稳定成长,而在经济前台的背后,是一支高素质的就业大军。据初步统计,西方企业在印度约2300万高校毕业生眼中越来越富有吸引力。 美国最大的1000家公司当中,四分之一的企业使用在印度开发的软件。印度药业也在全球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世界上40%的“学名药”(专利期已过的药品药剂)是在印度生产的,这一行业带动个人可支配收入以两位数字的增长率飞速上涨,与此同时,印度社会出现了一批注重享受、乐意消费的中产阶级。另外,一些大的基础建设项目,如6000公里长的高速公路网络、兴旺发展的出口贸易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继力量。当然,印度经济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弱点,例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高额财政赤字、能源及原材料依赖性过高等。政治方面,社会道德观念变化、克什米尔地区局势紧张都有可能引发经济动荡。

俄罗斯——世界加油站

走过1998年金融危机的俄罗斯经济就像从灰烬里飞出的一只浴火凤凰,在新近国际信用评级当中,被著名的证券研究机构——标准普尔评为投资等级。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无疑为俄罗斯经济增添了双翼。这两大工业血脉的开和生产控制了今天五分之一的国民生产,并且创造了50%的出口贸易产值和40%的国家收入。另外,俄罗斯还是钯、铂、钛的第一大产国。与巴西的情况有些类似,俄罗斯经济的最大威胁也隐藏在政治之中。普京虽然在其五年任期内成功地将国民生产总值提升了30%,可支配国民收入也有明显增多,但当局在处理尤克斯石油公司一案所体现出的民主缺失却成为远期投资的毒药,无异于一把的达摩克里斯剑。虽然俄罗斯地大物博,能源丰富,如果缺少了有效遏制腐败的必要体制改革,在未来发展态势面前依然不能高枕无忧。如果俄罗斯从长远角度来看不满足于只做世界经济的加油站,当务之急必须致力于现代化改革进程,提高生产效率。投资者应该尤其密切关注当前的经济政策变化,这是除原料价格之外,影响俄罗斯金融市场的另一重要因素。

[编辑本段]经济现状

2007年

综合国际经济权威机构的统计,目前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到2007年已占世界外汇储备的3/4,“金砖四国”的中、俄、印三国都是“大户”。新兴国家经济占全球经济比重已由1990年的39.7%上升到2006年的48%。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50%。“金砖四国”中除“中国速度”的发展举世瞩目外,印度经济发展十几年来平均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6%~7%左右,2007年高达8.9%。中、印已成为全世界投资最具吸引力的三个国家中的两个(另一个是当前最发达国家美国)。俄罗斯经济近7年来也保持了高速发展,GDP平均年增长率达到7.8%,黄金外汇储备达4048亿美元,苏联解体时遗留的2000多亿美元外债,现已基本提前还清,重新跨入了世界十大经济体行列。巴西发展相对稍慢一些,2007年经济增长也达4.4%。

美林公司和凯捷咨询公司发表的《世界财富报告》指出:2004年,巴西有9.8万人金融资产超过1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5%;俄罗斯有8.8万人,增长4.8%;印度约有7万人,增长14.8%;中国约有30万人,增长4.5%。富裕阶层的崛起,使得对高档商品和各种金融商品的需求增多。

金砖四国 巴西:购置高档房产

在巴西,仅占人口1%的富人却拥有50%的国民收入,贫富人群收入差距之大堪称世界第一。富人多是铁矿或原油等相关行业的大企业经营者。他们在圣保罗或里约热内卢等大城市置有豪宅,开着捷豹或沃尔沃等高级进口车。其中许多人还拥有两辆汽车,购买高档房地产的动向引人注目。

但令人注意的是,巴西的“养车费”足占年收入的10%不止,不少巴西人特别是广大的中产阶级的两辆车带给经济上的负担不言而喻。

俄罗斯:青睐奔驰轿车

俄罗斯许多富人是在前苏联解体后,在国有企业民营化过程中靠收购能源相关企业起家的。俄罗斯富人占总人口的4%~5%。也有不少人是趁着前苏联解体后的混乱,从事贸易或非法经济交易而获得巨额财富的。

此外,由于近年原油和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从事能源业的人群中也不断出现新富人。据说生活水平与欧美等同的新富人占总人口的20%左右。俄罗斯富人和新富人几乎都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两大城市。

在高收入人群中,购买汽车等高档商品的现象引人注目。他们尤为青睐奔驰车。购买住宅的人增多也带动了汽车销售。俄罗斯是08年欧洲唯一汽车市场出现需求量涨幅的欧洲市场。

俄罗斯人对旅行的需求也日渐增大。在国内游客增加的同时,前往邻国土耳其和中国等地的出境游客也迅速增多。据统计,2004年前往中国观光的俄罗斯人比上年增长29.8%。

印度:加入瘦身俱乐部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年收入超过18万卢比的印度新富逐年增多。新富阶层占总人口的比例已从1985年的1.1%上升至2001年的7.3%。

随着高收入阶层的崛起,汽车、家电等贵重耐用消费品极为畅销。此外,由于印度人爱吃甜食,加之富裕阶层开始偏好欧美饮食习惯(偏爱高热量食物),因此运动不足和过度摄入热量导致肥胖现象增多。为了减肥,一些富人加入瘦身俱乐部,每月需交纳高额会员费。

中国:奢侈品需求增大

中国的富人以经济迅猛发展的沿海地区为中心迅速增多。从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5年中国400名富豪榜来看,多数人集中在沿海城市。

从行业种类看,富豪榜前10位中有7人是房地产相关行业经营者。可见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催生了许多富人。另外,从事新兴的信息技术相关产业的富豪,也挤入了排行榜前列。

在中国富翁中,购买了高档住宅的人占很大比例。他们也热衷个人旅行和全家旅行。据说,许多富翁都在香港购买金器、名牌服装、数字家电和高档化妆品,甚至还有人购买价格高昂的高级高尔夫球杆。

中国的富翁特意到香港购买奢侈品,是因为在内地购买会被征收较高税金,而且可能买到冒产品。据香港旅游发展局调查,中国内地游客到香港旅游一次的平均消费是5639港元,远高于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平。

人们在外就餐的需求也在增大。中国人原本就讲究饮食,如今在节日前往高档餐厅就餐的家庭正逐渐增多。此外,女性越来越爱美,对美容院、化妆品、名牌服装、首饰等的需求也在增加。

四国蕴含巨大商机

“金砖四国”的富人和新富当中,利用富余资金投资股市的现象很普遍。由于各国股价上升,其金融资产正迅速积累起来。日美欧的大型金融机构已开始进军这四个国家,希望能吸纳富人和新富们的金融资产。在人口众多的“金砖四国”,富人和新富阶层还有进一步壮大的余地,而且由于其资本市场不够发达,因此对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来说,这四国蕴含着巨大商机。

金砖代表未来的经济规模及重要性,依照这份报告,于2050年,这金砖四国的国内生产毛额总值将超越六大工业国,股市市值成长66倍,它们将拥有八亿的中产阶级人口,超过美国、西欧与日本中产阶级的总和,它们将在能源、天然、资本三大市场扮演主角,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消费市场。

关于“BRIC”一词的发明者--------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

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 2001年起,担任高盛投资公司(Goldman Sachs)首席经济学家。 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Sheffield University)和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

主要研究兴趣在外汇市场。前BBC的戴维斯(Gyn Dies ,2001-2004)评价他为,在过去10年中世界上顶级的外汇方面的经济学家。

个人方面:已婚,有2个孩子,是英国曼切斯特联队(Manchester United F.C)的球迷,并在2004-2005年间,担任该球会的非执行董事。

金砖四国目前状况(2008年/2009年)

“金砖四国”峰会将在2009年6月中旬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举行, “金砖四国”在摆脱单一货币的依赖等问题上都有着清醒的认识.

“金砖四国”力挺“超主权”货币

中国央行提议建立“超主权的国际货币”,得到了世界货币组织,联合国的支持和响应,尤其是作为新兴经济体的“金砖四国”反应更为强烈.俄罗斯向G20峰会提交提案,希望IMF考虑建立一个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可能性.

人民币国际化动作频繁

中国在倡导”超主权”的货币的同时,人民币向国际化迈进的活动也十分频繁,中国已经与阿根廷,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白俄罗斯等5个国家以及香港地区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6500亿元,在此前,中国在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8个周边贸易伙伴签订了双边货币结算.此外,2009年4月8日,中国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5个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金砖四国”地位看涨

在2003年首创“金砖四国”(BRIC)称谓的高盛公司调查显示,预估至2027年, “金砖四国”的GDP总和将超7大工业国(G7),时间比原先的预估提前将近10年.西方国家在2008年开始的金融风暴中受挫严重,相对让“金砖四国”的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上升速度很快,四国的地位也日益看涨.中,俄,印,巴四国都是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有共同的利益和关切,也促进了共同的发展.

[编辑本段]2008年“金砖四国”经济运行比较分析

2008年,金砖四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数据都已出来了,四国GDP总计为87902.8亿美元,其中中国一家就占49.25%,俄罗斯其次,占19.06%,巴西第三,17.89%,印度居末,只有13.79%。

人均GDP方面,四国平均人均GDP为3087.56美元。俄罗斯由于2008年的国际油价长期处于历史高位,加上高达两位数的通胀率和卢布年平均汇率升值,突破1万美元,达11796.92美元,高居四国之首,巴西以8235.49美元紧随其后,中国以3312美元排第三,印度首次突破1000美元,以1022.34美元排最后。

人口中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位,总量达到13.28亿,印度以11.86亿紧随其后,巴西1.91亿人,俄罗斯人口继续负增长,2008年还有1.42亿人。

经济增长方面,中国以9.0%高居榜首,印度以6.0%紧随其后,俄罗斯5.6%,巴西只有5.1%。

[编辑本段]批评与争议

在“金砖四国”的论题中,有很多不确定性与设,表示这四国中的其中一个或全部可能无法达到所预测的发展。有些评论者认为中国和俄国缺乏完整的民主制度可能会在未来形成问题,但是中国目前政体下的分配,生产力提高的效率已经广为认知,同时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也在缓慢的进行中。中国大陆可能与台湾发生冲突是隐忧之一。同样地,俄国的人口正稳定地下降,可能对它造成影响。最后,对巴西的经济预测已经持续几十年了,但是到目前为止都不符投资者的期望。

金砖四国的贫穷人口广大。这也会对经济造成阻碍因为它会影响财务,增加社会不安,以及限制国内经济需求。国际冲突,国内的不稳定,政治政策,疾病与恐怖主义的爆发,都是可能阻碍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可能原因。最后,金砖四国的经济发展可能会对全球环境带来无法预测的结果。

认为地球承载力有限的论者认为,在现今的科技之下,金砖四国的发展将会有其限度。

俄罗斯的国力在普京的领导下比叶利钦时代是下降了还是上升了?

俄罗斯的国力在普京的领导下比叶利钦时代上升了,下面从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1、经济,毕竟经济是一切的基础

苏联解体是1991年。1991年俄罗斯的GDP是5093亿美元,美国是61740亿美元。普京上台是2000年,这年俄罗斯是3066亿美元,美国是106253亿美元。叶利钦当政10年,俄罗斯GDP下降了40%左右,同期美国上升了75%左右,两国差距从12倍变成了33倍。

而2017年,俄罗斯GDP是13093亿美元,美国是195559亿美元。普京当政17年,俄罗斯GDP提升到4.3倍,同期美国提升为不到2倍,两国差距变成15倍。普京在17年中追赶美国,虽然尚未达到苏联解体前的程度,但是已经把叶利钦十年拉下的烂账弥补一大半了。

2、人民生活

叶利钦时代就是让老百姓挨饿受冻,今日的俄罗斯至少大家吃饱喝足是没问题的。

3、政治

叶利钦时代,也搞民主竞选,除了叶利钦的党,另一个强大对手就是久加诺夫的***。另外还有自由党,以及戈尔巴乔夫自己组建的社会党等。普京时代,依然在搞选举。虽然总统总理轮流换,但必须说普京的党竞争能力是远超过其他党的,而普京个人威望也远比叶利钦高。

3、军事

叶利钦的十年就是,停滞的十年,倒退的十年。现在俄罗斯虽然军力远远还不如苏联,但是自己的军工体系也开始缓慢重新运转了,五代机、三代坦克、机器人、新型核潜艇开始研制了。

4、国家安全

叶利钦执政时期,俄罗斯自废武功的同时,并没有得到国家安全。独联体很快瓦解,北约东扩是早已拿上了历史日程。科索沃被独立了,俄国在欧洲最忠心的伙伴塞尔维亚被解体,车臣战争也在西方干涉下以失败告终。

而普京登台后,打赢了第二次车臣战争,击退了格鲁吉亚的挑衅,收回了克里米亚,又在叙利亚守住了自己的盟友,甚至利用什叶派之弧在中东倒逼美国。整体来说,国家安全态势更积极些。

当然,普京时代也有些地方表面看上去是恶化了,例如北约东扩得更厉害,乌克兰和俄罗斯敌对加强,美国在中东军力更胜。不过仔细分析可以看到,这些因素并非是普京上台带来的。即使叶利钦在台上,美国照样执行北约东扩,依然会煽动乌克兰反俄。

5、国际环境

普京发展了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两个联盟,面对西方时并非孤军奋战,国际环境比叶利钦时代好。

当前国际油价低,真能把美国页岩油挤出国际原油市场吗?

大概率是不能的。

目前的油价,对于沙特和俄罗斯的生产成本来说是够的,但平衡财政收支平衡的成本却是不够的。比如,沙特成本大概十几美元,俄罗斯二十到四十美元的成本都有。现在油价卖,经济上算账并不亏损。

但是,这俩国家经济结构太单一了 ,原油产业还承担了向国家贡献利税的责任,没有原油相关的利润和税收,财政入不敷出,会崩溃。沙特有几千个王子需要养呢,普京在叙利亚的行动也需要大笔资金。据说,沙特财政平衡需要油价七十美元左右,俄罗斯财政平衡需要四五十美元左右。

美国页岩油成本大概也是四五十美元吧。所以,沙特和俄罗斯可以打价格战,让美国页岩油暂时退出停产,但一旦这俩国家受不了,价格回升了,美国页岩油就可以复产了。最关键的一点,美国页岩油页岩气增产的背后,有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导致成本会不断降低,成本降低了就又可以生产了。其实沙特15,16年搞过一次价格战,原油也跌到过20多美元,,并没有把美国页岩油搞死。这几年美国技术一直在进步,成本在降低,想搞死美国页岩油,更难了。

有人可能会疑惑美国页岩油生产商一段时间亏本不就破产了嘛,破产了还哪有以后?这个就是不理解美帝商业企业和美帝资本市场了。企业破产了,原有股东权益清零,新股东入场提供资金,企业就可以继续生产了。而且只要有利可图,美帝发达的资本市场可以分分钟搞到钱继续生产。

鉴于美帝技术不断进步成本不断降低,以及美帝发达的资本市场,想永久搞死美帝页岩油,很难。中东产油国的远期前景,非常暗淡。

这次原油战,就是冲美国的页岩油,页岩油成本在40美元以上,如果原油长期这样低价,肯定对美国页岩油的打击是致命的,目前全球疫情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失业率达到30%以上,美股暴跌,有可能走到15000以下,造成经理危机,很大可能挤出市场!

这个低油价能暂时打压美国的页岩油开让这些企业日子不好过甚至破产,但是这个要是放在美国整个国家经济总量中,美国的损失并不是太大,而相反俄罗斯经济收入主要就是依靠能源石油出口,所以从国家经济战略布局上来说俄罗斯承受不起。所以最后俄罗斯可能会让步,或者取其它对抗办法来解决这个危机。

美国不完全指望页岩油,过后油价理想了照样会死灰复燃出口。

这是不可能的

有期货可以对冲,不会有问题的

有这种可能!

基本不会挤出市场,最多是油价长时间低位的话,市场会缩小是肯定的,正常现象而已,没啥大惊小怪

落后产量是会被淘汰的,亏损的生意做不长久

目前的国际油价,绝对会把美国页岩油挤出市场,因为页岩油的成本价是40美元每桶。

不过,下一步这个油价是否能持续,美国是否会干预,都是未知,美国出手的可能性非常大,局部战争有可能箭在弦上。

国际油价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有多大

俄罗斯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卢布持续贬值。分析人士认为,卢布贬值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要国际油价维持在每桶90美元以下,俄罗斯卢布汇率就会继续下跌。  首先,地缘政治是卢布贬值的一个重要因素。西方国家认为俄罗斯对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的支持是造成乌克兰危机的主要原因,因此,自今年3月以来对俄罗斯进行了多轮经济制裁。这些经济制裁涉及能源、金融、军工等俄罗斯经济的主要领域,而且西方国家并不打算取消这些制裁。  其次,卢布贬值紧跟国际油价下跌的步伐。俄罗斯经济学家黑斯坦洛夫指出,俄罗斯经济能够实现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俄罗斯能通过能源出口获得大量收入,而当前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建立在原有油价基础上的俄罗斯财政预算无法实现,这自然增加了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经济前景的担忧。  内外形势严峻  俄罗斯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俄资本净流出额达852亿美元,规模是去年同期的1.9倍。长期以来,外资对弥补俄罗斯国内建设资金不足和促进投资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很多西方投资者因担心俄经济前景不妙而大量撤资,对俄经济运行产生了一定影响。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10月相继调低俄主权信用评级以及俄七家主要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穆迪指出,随着大量资本从俄罗斯外流、俄罗斯许多借款人在西方获得的能力受限以及国际油价的持续下跌,俄罗斯的外汇储备正在不断减少,这无疑增加了俄经济运行的风险。  此外,俄罗斯前财政部长库德林表示,从俄罗斯国内来看,垄断行业多、对外资投资领域有限制、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等也对俄大规模吸引外资构成阻力。  世界银行俄罗斯经济首席分析师汉兹尔指出,在地缘政治风险降低和俄罗斯面临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的条件下,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在2016年才会实现增长。  发展也有机遇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尽管西方制裁和油价下跌造成俄罗斯经济运行困难,但这两个因素也为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机遇。  一方面,西方制裁有利于激发俄罗斯人民的爱国热情,有利于俄凝聚人心,加强国内团结和稳定。11月4日俄罗斯全国隆重庆祝民族团结日,在首都莫斯科举行的一场游行活动吸引了7.5万人参加,四大议会政党代表均现身。  普京总统多次表示,俄罗斯不怕西方制裁,制裁只会使俄罗斯更加强大。普京说,制裁为俄罗斯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因为这会促使俄罗斯加快“进口替代”进程,俄罗斯企业开始自己生产之前从国外进口的商品,这有利于刺激俄罗斯国内消费和扩大就业。  为遏制西方制裁导致的资本外流,普京日前为吸引俄离岸资本回流开出优惠条件。分析人士认为,普京此次“大赦”俄离岸资本有望增加俄罗斯的经济总量,促进俄罗斯国内投资。  另一方面,油价下跌使俄认识到,经济发展单单依靠能源产业是靠不住的,这有利于促进俄尽快改革经济发展模式。  尽管改变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投入,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俄罗斯有关改革的讨论由来已久,改革的一些尝试也已进行。俄专家还就此提出了对策。  首先,大力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合理有效地利用国内各种,提高管理机制的透明性和管理效率。  其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当然,这需要俄向教育和科技领域投入大量资金。事实证明,投资科教领域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另外,由于大部分油气由国家掌握,为降低国家财政对能源出口的依赖,俄应大力鼓励能源领域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不仅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而且对推动俄罗斯经济整体发展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