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0年买10000块黄金,现在能值多少钱?

2.93年黄金价格是多少钱一克?

3.2013年黄金多少钱一克

4.民国时期1根金条多少钱

一四年金价_四年前的金价格是多少钱

历史上黄金最高的价位是2011年9月月6日,当时黄金价格最高达到395.3元/克,随后价格开始回落。黄金达到此价位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美元、日元、欧元等主要避险货币币种,由于自身问题避险功能逐渐减弱。例如: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欧洲经济危机、日本核危机等。因此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在去年夏秋两季造成黄金飙涨。

1980年买10000块黄金,现在能值多少钱?

你好!2008年黄金最高价出现在3月17日,伦敦现货金价格1032.09,国内价格234.00。2008年度平均价格:1克黄金=177.71元人民币。

黄金价格按重量计算。在贵金属和宝石市场中有几种称重的方法。最常用的就是金衡制(TROY),一个金衡制(TROY)盎司约等于31.10克;而一个常衡盎司约等于28.35克。 这个价格为每盎司黄金的美元价格。金价的上扬会影响到一些国家的货币价格。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政治、经济汇市、欧美主要国家的利率和货币政策各国央行对黄金储备的增减、黄金开采成本的升降工业和饰品用金的增减等都对其的走势均有影响。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因素对金价走势进行相对基本的判断和把握。

《资本论》:“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说明了黄金的投资属性,黄金成为长期以来都集中所有资源全力投身FXCM环球金汇平台黄金、股指CFD交易行业中,黄金投资每个月高达三百亿美金成交量,说明它是一种独立的资源,黄金投资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投资保值和双向交易的产品,炒黄金亦可模拟交易,所以投资市场中存在着众多不同种类投资黄金类型。金价上涨经历过以下几次:

1、2009年金价上涨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原先买入黄金以求避险的机构不得不大量抛售黄金来获得流动资金,黄金价格八九月份出现暴跌。不过随着各国紧急救援措施的出台,黄金价格开始随后在08年年底至09年开始明显上涨。虽然黄金通常被视作避险工具,但当危机发酵到一定程度时,黄金也会成为被抛售的资产之一。

2、2012年金价上涨

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不得不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美元因此连续几年贬值,黄金走强,2012年金价创下1920.8美元/盎司的纪录高位。

3、2016年金价上涨

2016年受英国脱欧、美元指数和全球股市走弱等因素的影响,市场避险情绪明显升温,黄金的避险功能凸显,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买入黄金,黄金价格猛涨近25%,2016年可以说是黄金白银的小牛市。

93年黄金价格是多少钱一克?

1980年代的黄金平均价格约为350美元/盎司,到现在黄金价格已经上升到了平均2900美元/盎司,相当于翻了8倍,现在能值80000元左右。

在国际上,黄金的定价和所有商品的定价规律是一样的,根据供求关系来适应市场所需,从而得出黄金的价格。总体上,黄金价格普遍上参考英国伦敦的定价。在1980年的伦敦黄金定价表上,黄金的平均定价为350美元/盎司,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黄金的稀缺程度的变小,黄金的定价持续上升,一直到今天,黄金的定价已经上升为2900美元/盎司。

如果单按照此变化,黄金的价格大致是翻了8倍左右,那么1980年10000元黄金的价格在现在大概8万元,但如果要更为精确的结果,其中还要考虑汇率变化及黄金价格的波动。

如果考虑上黄金价格的波动,那么影响黄金的价格的因素主要有这些:真实的供给与黄金的需求;国际政治局势这主要是指地缘政治中的风险因素;美元及美国经济的走势。黄金是以美元计价的,所以美元是否升值或贬值,对黄金价格有直接的影响;美元指数的走势,元指数是美元同各主要国家货币兑换的汇率变化,它间接反映出美元的走势;基金的炒作。

众多因素下黄金的价格在一年中都有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波动,而据目前已出现的数据来看,黄金在国际上的涨势较1980年是上升了2550美元/盎司左右,那时价值一万元的黄金在现在已经高达八万余元。

2013年黄金多少钱一克

这是93年1~12月国际美元/盎司价格,人民币对美元,当时汇率4.4到5.4(1993到1997从5.5涨到了8.3,现在是1美元=6.2人民币元),1金衡盎司=31.1035g,所以价格是上图乘当时汇率4.4到5.4再除31.1035g=约58人民币/克,但是这是国际交易价格,市面约加20~30%吧

民国时期1根金条多少钱

2013年5月14日黄金价格 283.52 元/克

国家标准GB11887-89规定,每开(英文carat、德文karat的缩写,常写作"k")含金量为4.166%,所以,各开 金含金量分别为(括号内为国家标准):

8k=8*4.166%=33.328%(333‰)

9k=9*4.166%=37.494%(375‰)

10k=10*4.166%=41.660%(417‰)

12k=12*4.166%=49.992%(500‰)

14k=14*4.166%=58.324%(583‰)

18k=18*4.166%=74.998%(750‰)

20k=20*4.166%=83.320%(833‰)

21k=21*4.166%=87.486%(875‰)

22k=22*4.166%=91.652%(916‰)

24k=24*4.166%=99.984%(999‰)

24k金常被认为是纯金,成为"1000‰",但实际含金量为99.99%,折为23.988k。

金(英语:Gold)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Au(来自拉丁语:Aurum),原子序数79。纯金是有明亮光泽、黄中带红、柔软、密度高、有延展性的金属,是较稀有、较珍贵和极被人看重的金属之一,不仅是用于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同时又是首饰业、电子业、现代通讯、航天航空业等部门的重要材料。

辨别黄金掺假

1、黄金是否有白色亮点

用料剪将金条或金首饰剪断,用放大镜观察其切面,如果看到有白色亮点,由于黄金和铱无法融合在一起,则表示该黄金中掺有铱。

2、测比重。

先用天平测量一块纯金条的重量,接着把金条放入量杯,倒水淹没金条。再把被检测的金条放入量杯,观察水的刻度是上升还是下降,只要发生变化,即说明该金条不是纯金。但如果是金首饰,此法就不适用,因为金饰品里面有空气。

3、真金不怕火炼。

把金条或金首饰放在火上烧一会,观察其变化。由于铱会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发生氧化反应,故纯度不够的金条会变灰;而纯金经过火烤后颜色会红得发亮。不过,此法对首饰可能有一定破坏。

清洗方法

1、保护黄金饰品的光泽,可以在上面薄薄地涂上一层指甲油。

2、如果表面已有黑色银膜,可用食盐2克,小苏打7克,漂白粉8克,清水60毫升,配制成"金器清洗剂",把金首饰放在一只碗中,倒入清洗剂,2小时后,将金首饰取出,用清水(最好不是硬水)漂洗后,埋在木屑中干燥,然后用软布擦拭即可。

3、镶宝石的戒指用冰棍或火柴棒卷一块棉花,在花露水和甘油的混液中沾湿后,擦洗宝石及其框架,然后用绒布擦亮戒指。切忌用刀片一类锐物去刮。

4、盐和醋混合成清洗剂,用它来擦拭纯金首饰,可使历久常新。

5、牙膏擦拭或用滚热的浓米汤擦洗,也可恢复光泽。

6、可用氨水擦洗

在各种再现民国“精致生活”风格的影视剧中,闪闪发光的民国金条往往被称为众多影迷羡慕的对象。尤其是1946年末发行的民国金条,有“黄鱼”之誉,以精美著称。这根金条是当时上海外滩造币厂铸造的,分“5元”到“10元”等多种款式。其中,10元金条是民国戏剧中常用的“大黄鱼”。它那金光闪闪的造型,常常让很多“民国粉”们惊叹:你看民国多繁华的人家,金条做得这么漂亮。

这么漂亮的东西肯定很贵。如果按账面价格计算,一条大黄鱼,换算成今天的单位,应该重312.5g,按照今天的品牌金店价格标准,大概是13万人民币。但民国最后几年,这笔账不能这么算。

因为,在20世纪40年代末,这条美丽迷人的“黄花鱼”并不是民国的“盛世见证”。相反,它实际上是新中国前夕国民政府一场浮夸闹剧的缩影,也是许多中国人难以忘怀的灾难:黄金浪潮。

1946年底,刚从抗日战争的血火中走过来的国民政府磨刀霍霍准备发动内战,但毒牙一露,就踏入了一个巨大的经济泥潭:经过多年的战争创伤,政府满脑子都是打仗的念头,国统区经济一塌糊涂,物价一天天飞涨。看到人民的抱怨,掌管国民政府经济的行政院长宋子文情绪非常稳定:你担心什么?只是为了稳定物价,我们还有黄金!

乍一看,这件事对当时的国民政府来说,还真不是什么难题:老百姓虽然穷,但当时的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黄金有八百多万两,简直是富可敌国。只要把法定货币卖完,退回去,飞涨的物价就保证砸下来,经济问题不就解决了?

有了这样一颗定心丸,国民政府立即开始行动。1946年9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金条铸造如火如荼。1946年12月23日,热卖的“大黄鱼”高调亮相,以每条400万元的价格售出。上海黄金市场瞬间被炸,金价一天暴跌15%。这种“卖金平抑物价”的套路,效果立竿见影。看来抗战胜利后,一路下滑的民国经济即将“撞”回正轨?

但正是在“开门红”之后,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从1946年12月24日国民政府出售黄金的第二天起,黄金市场的短期下跌结果是紧接着突然大火。大大小小的买家蜂拥而至,红着眼睛抢购黄金,抛出去的黄金几乎瞬间被一抢而空。黄金的价格也每天暴涨。一开始只卖出了400万元的金条,仅仅维持了两个多月。到1947年2月,

所谓“卖金还法币”的美好承诺,当然成了一场闹剧。如果说在出售法定货币之前,法定货币的价格在飙升,那么随着黄金的出售,这种飙升就变成了飙升。随着八百万两黄金的售罄,法币的剧烈贬值没有了限度,经济形势岌岌可危。为什么,一个号称稳定经济的“抛售”操作,弄成了这样的局面,因为想浑水摸鱼的“金虎”太多了。

老虎,当时上海人给那些炒金的起的名字。早在“抛售黄金稳定经济”的谣言传出时,国民党各党的“政客”们就像是闻到肉味的野兽。什么国家的经济命运和前途?把这些都扔到一边,你就精力充沛地从它身上抓一块肉。当时上海六十五家黄金屋中,四十四家是无牌“皮包黄金屋”3354,都是为权贵“抢钱”的深水炸弹。

于是,当黄金抛售开始时,这些“金虎”疯狂狂奔,一边用生命吞噬黄金,一边想尽办法抬高金价,疯狂抢金的闹剧随即进入高潮阶段。更离谱的是,国民党央行还自己偷东西。在大举抛售黄金的同时,大出风头。最初几天,它每天盈利100亿元。黄金价格飙升到顶峰时,国民党中央银行的利润高达6000亿元。

作为宋子文的铁杆亲信,国民党中央银行行长贝祖义也没闲着。他的亲戚詹连生充当“金虎”,成立皮包公司,利用特权低价吃进大量黄金。仅詹连生本人吞下的黄金就多达120万两。而这个数字只是“公司”里的一个小头。贝祖伊吃了多少?其他高官吃了多少?这都是愚蠢的。

这种操作,在当时的卖金热潮下,不过是普通的套路。当时几乎所有国民党高层政治人物都参与了这场“抢钱”行动。黄金价格暴涨带来了物价飞涨,普通人的财富被洗劫一空。金虎和金虎背后的“金主”们赚得盆满钵满,天天笑着收钱。这整个不要脸的操作,就是民国史上有名的(臭名昭著的)“黄金浪潮”。

国民政府在几个月内损失了852万黄金后,在内战战场上颜面尽失,经济状况陷入绝境的国民政府不要脸:先是打着“回收黄金”的旗号,停止黄金交易,以1946年的黄金价格强行从老百姓手中回收黄金。还出动军警组织,以“猎金虎”为名勒索钱财。谁看上了他们的财富,谁就扣上“金虎”的帽子,大肆勒索黄金。又是一轮哄抢。

于是,在当时的上海等大城市,新的闹剧不断上演:很多老实人无缘无故成了“金虎”。在被军警带走后,他们遭受酷刑,财产几乎被抽干。1947年3月,上海警备司令部仅用三天时间,就掀翻了2800多家商店和工厂,甚至200多家妓院。以抓“金虎”为名,毫无压力地把这二十万两黄金和一百二十万块钱揣进了口袋。

真正的“金虎”呢?当然,分钱背后的“权贵”都逍遥法外。冲在前面抢钱的先行者也“运气不好”。比如贝祖义的心腹詹连生,判了12年,但人家瞬间交了2200金,就大摇大摆地出来——“求医”抢钱。为什么这么严肃?

p>

而到了国民党战场一败涂地,开始被人民军队全程吊打的1949年,穷途末路的国民政府,又开发出了“穷疯了”的“黄金抢钱”套路:上海解放前夜,国民政府再次疯炒黄金价格,黄金价格每天涨幅百分之五十,轻松搜刮了六十多亿元的财富。六百万两黄金也被国民政府强行运往台湾,新中国接管的国民党中央银行,黄金储备竟只有6180两。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当时国统区里,已到了水深火热的经济形势。老百姓手里的“金圆券”“法币”暴跌,最大面值的钞票,竟到了一张60亿元。这么一张“巨款”,当时却连一盒火柴都买不了。上海解放前夕,一千亿元的法币,更是连一石白米都买不了。国民党统治垮台前夜,中国老百姓的真实民生如何?看过这些就可以想。那时候的一条“黄鱼”该值多少钱?那更是个不好算的“天价”。

“天价”且精美的“黄鱼”金条背后,却是国民党对中国大陆最后的疯狂与搜刮,是国民政府几乎深入骨髓的腐败,更是新中国建国伊始,那堪称千难万难的烂摊。看懂这一切,相信就能看懂,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中国人,一句发自肺腑的心声: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相关问答:清朝一根金条多少钱?

大清金库的金条不能按照目前的黄金价格计算,属于古董,具有保值增值和投资收藏价值,因此价位比较高,价位接近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