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今日柴油价格_柴油价格最新呼和浩特天气
1.长治开始限天然气了,大家如何看待此事?
2.重污染天气的具体成因是什么?
长治开始限天然气了,大家如何看待此事?
既然天然气用户接通并使用天然气,就表明和天然气公司签订了合同。天然气公司无论什么原因,停供用户天然气都是违反合同的。都应该承担用户损失。不履行合同就应该受到处罚。
截止到2017年12.5号,长治是全国人民幸福感最强的城市,第一因为晚上太冷没有暖气和媳妇搂的更紧了。第二因为天然气时有时无,没法做饭天天和家人下馆子有了其乐融融的感觉,虽然每月只有2000元工资。第三因为 汽车 限号天天等五六趟挤公交老是碰见熟人,能在西北风里流着鼻涕唠半天,增进了感情。所以要感谢正负给我们创造的便利条件,用心良苦啊。
已经三天没有天然气了,连个饭都没法做了,这日子过得真是幸福啊!!!
长治天然气开始限用,应该与今年8月15日推出的煤改气.煤改电补贴政策标准、以及10月份推出的只降低商业用气价格这两份导向性政策有关!第一份文件规定农村煤改电0.88万户,煤改气近8万户,煤改电按单一改空气源主机方案补助不高于2万元,煤改气改管网壁挂炉补助不高于0.8万元,导致煤改气农户过多用气量自然过大。第二份文件促进商业用气量大增,在天然气总量没有配套提高和总管网扩建的情况下,短期内出现气慌是自然现象!
8万户壁挂炉同时工作,每户每天平均20方天然气,一天得燃烧160万方天然气,加上降价后商业用气消耗量大增,粗略估算一下自然就明白,家用和商用天然气同时大增,原有天然气管网在没有扩建和增容的情况下,只能取限量使用,长治属于高寒地区,冬季暖必须要保障。但用电量一定是富余的,因为煤改电数量过少,长治的电能又丰富!但是我认为,长治限气是暂时的,随着新增天然气管网建设,以及后续煤改电比例的调整,特别是加大对节能电暖、老房快装电地暖、快装集成墙暖、蓄热暖风机等新技术产品应用,长治居民的幸福指数会更高!
我的大长治为了咱们好,吃不上饭是为了解决我们的肥胖问题,天气冷没暖气是为了提高咱们的抗冻能力,煤气价格高是为了促进咱们得努力奋斗,限号是为了咱们 健康 出行,大家不要把长治的领导班子说的啥都不是,其实他们挺好了,他们吃饱了容易肥胖,以后老了容易得病,家里暖和了出来容易感冒,每天开车上班容易得空调病,容易发生,四肢会硬化,长治这些领导了我们这么辛苦,担着这么大的风险,大家都就不要说了
现在冬季北方大多数地方都限气了,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山西太原,陕西西安,河北石家庄。这与最近今年环保要求严格,绝大多数城市实行煤改气有关。冬季供热燃气用量太大,存在很大缺口,目前只能通过限气,优先保障民用和供热,公共交通等。
为加快替代燃煤小锅炉,有效治理雾霾天气,促进电、气暖产业发展,提升全省城乡电气化水平,改善城乡用能结构和人居环境,通过空气源热泵、蓄能式电暖器、蓄能式电缆、大型热库、地热泵等路径实现目标。对于“煤改电、煤改气”最新补贴政策山西也绝不落后。
来看看太原市针对散煤燃烧污染突发的情况,从两大方面发力:
一方面加快集中供热全覆盖,推进古交兴能电厂266万千瓦长输供热,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500万平方米市,区集中供热总面积将达到2.02亿平方米占比92.6%。同时,市区范围内35蒸吨以下、359台分散燃煤暖锅炉将全部清零。
另一方面全力治理散煤燃烧,今年新完成30个城中村2.4万户、9个新农村4300户、36片棚户区3万户拆迁清零并启动建设;完成234个农村9.9万户“煤改气”和56个农村1.6万户“煤改电”,全面完成散煤燃烧总计11.5万户清洁能源代替。市区除太钢、二电厂需统筹谋以及两个90蒸吨大型供热站明年“煤改气”以外燃煤全面禁烧,年可减少燃煤180万吨。
太原市围绕“煤改电、煤改气”实施道路新建改造工程,投入300亿新建58项、310公里城市主次干道,实施“八河”快速改造,将共敷设供热管网247公里、电力管线168公里、燃气管网840公里,配套建设热力站和调压站196座。
太原市为降低农民“煤改气、煤改电”成本和运行费用制定清洁能源代替优惠政策,投入约20亿元用于补贴燃气和供电企业管网敷设、取暖设备、热源购买等费用。
太原煤改电煤改气最新补贴政策
全面落实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对暖居民用户执行居民用电峰谷分时电价政策,一般工商用户执行一般工商用电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用电价格按照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规定标准执行;对安装高效节能电暖设备的居民用户,设备购置费用由省、市两级财政各补贴三分之一,两级补贴总额最高不超过20000元/户;省、市两级财政对暖季节谷底时段电价各补贴0.1元/度,每个暖季每户补贴最高不超过12000度电量;对安装高效节能电暖设备的学校、养老院等非营利公益事业单位,设备购置用由省、市、县财政各补贴三分之一;对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管理办公区)现有暖燃煤锅炉逐步实施“煤改电”,改造投资由省级财政在项目完成后,按投资额的平均水平给予10%的奖补。
煤改气本身就是一大失误,雾霾实质就是空中飘浮的颗粒物,以前烧柴烧煤形成的颗粒物只是飘浮在低层空间,遇到湿度和夜晚气温低降落到地面,而汽柴油和天然气都是石油的产物,燃烧后产生的油性产物会包裹空气中的颗粒,不和湿度亲和,飘浮半空形成温室效应,没有风不会散,我是个农民,欢你专家拍砖
限气是因为气不够用,全国各地都在煤改气,气肯定不够用,而且这才是开始,进去数九寒天的时候更没有气,国内的天然气和煤层气产量就那么多,不会增长,进口的管道气增长空间也很小,海运的LNG货源有,但是中国的接收站就那么多,已经满负荷运转,也不会有大的增量,那么气源没有增量就自然会想到在存量上进行调剂,调剂的办法无非就是减少原有工业用气来优先民用,但是目前因为气价大涨已经有大量的工业企业停产放了,还有部分工厂被强制停气,也就是说调剂工业用气也不会带来大的增量,所以要想这个冬天能顺利度过并且不违法烧煤的前提下唯一的办法是:点上三根香面朝太阳跪地祈祷,求老天爷今年来个暖冬吧!
重污染天气的具体成因是什么?
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是重污染天气形成的内因,静稳、小风、高湿以及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则是重污染天气形成的外因。目前,细颗粒物(PM2.5)是对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最大的污染物,不管是从超标城市的数量、各城市超标的程度分析,还是从对重污染天气贡献的角度分析,PM2.5的影响都远远大于其他污染物。大气PM2.5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一次颗粒物排放的直接贡献,以及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氨(NH3)等气态前体物二次转化的间接贡献。
环境保护部于2014年1月启动了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单列市共35个城市的PM2.5来源解析工作,结果表明,燃煤、机动车、扬尘、工业生产等是PM2.5的主要来源。大气PM2.5的来源贡献具有较大的地区差异。石家庄、济南、太原、长春、哈尔滨、南京、贵阳、乌鲁木齐等城市PM2.5的首要来源是燃煤排放,其占比均在25%以上;河北各城市源解析结果表明,燃煤排放作为保定、廊坊、沧州等城市PM2.5首要来源,占比均在30%以上,燃煤污染防治是上述城市PM2.5污染防控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冬季暖期间,燃煤排放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PM2.5污染的贡献更加凸显,PM2.5中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硫酸盐等主要组分都与燃煤排放直接相关,其他主要组分如硝酸盐、铵盐等也部分来自于燃煤锅炉和燃煤散烧,冬季大气重污染防控的首要任务就是大力削减燃煤排放。
但同时也要看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PM2.5的首要来源为机动车排放,占比都在30%左右(上海包括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源),深圳市机动车排放对PM2.5的贡献甚至高达41%,大连、厦门、重庆(主城区)、成都、西安等城市PM2.5的首要来源也是机动车排放,占比在20%~30%之间,机动车污染防治对上述城市的PM2.5污染防控非常重要。在重污染预警期间,北京等城市加大机动车污染管控,特别是老旧车和柴油车等高排放车管控,有助于降低污染峰值。此外,天津、呼和浩特、银川、兰州、西宁等城市PM2.5的首要来源是扬尘污染,占比在25%~40%之间,这些城市要进一步加大扬尘污染防治力度。
环境监测数据和相关研究都表明,自2013年“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全国和各地大气污染防控措施取得成效,一次污染物(SO2、NO2及一次颗粒物等)浓度下降明显。但是,颗粒物中的二次成分下降显著缓于一次污染物,重污染期间大气PM2.5的爆发式增长往往与硫酸盐、硝酸盐等二次成分快速增长有关。值得注意的是,除了SO2、NOx等气态前体物分别转化为硫酸盐、硝酸盐等二次成分的机制外,还存在这些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如NO2促进SO2加快转化为硫酸盐,产生“1+1>2”的大气污染生成效果。这些机制在大气重污染形成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对于重污染预报预警、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方案的制定都十分关键。
不利气象条件是重污染天气形成的外因,比如静稳、小风、高湿以及逆温等,会在排放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导致更加严重的空气污染。研究表明,“大气十条”实施以来,京津冀区域的污染气象条件总体上趋于不利,这也加大了污染治理的难度。从京津冀区域污染气象条件的对析看,2014年比2013年转差17%,2015年比2013年转差12%,2016年秋冬季我国再一次经历了非常不利的污染气象条件,尤其是北方地区冷空气不活跃,强度弱,风速小,温度明显偏高。同时,大气污染过程与气象过程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大气污染积累到一定程度,颗粒物化学组分(如硫酸盐、黑碳和有机组分等)呈现对辐射的显著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导致边界层的大气扩散能力减弱,从而进一步加剧重污染。
此外,重污染天气的形成还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使大气层结更加稳定,已成为国际上的共识。如去年秋冬季以来,全球普遍出现异常气候,多个国家包括基本解决空气重污染问题的英国、法国、韩国等发达国家,也相继发生了较高强度、较大范围的大气重污染。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