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芥花油,说对人体有害,到底芥花油能不能吃啊?还是要扔掉啊

2.USP理论的经典案例

3.中国区域市场八大核心攻略之五:促销价格攻略

4.《品牌概念战—— 中国式营销》txt全集下载

芥花油,说对人体有害,到底芥花油能不能吃啊?还是要扔掉啊

金龙鱼油调和油价格表_金龙鱼调和油价格战

芥花油能吃,同时富含天然维生素E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天然纯净的芥花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93%,并且具有天然的脂肪酸黄金配比成份。与市面上的其它食用油相比,芥花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略低于橄榄油,但同时拥有31%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之最佳比例。

脂肪酸的成份比例,是评价油脂营养价值的最重要指标,油脂的饱和脂肪酸越低则越健康。食物中的胆固醇并不是造成血液中胆固醇偏高的主要原因。

而是身体利用饱和性油脂将之软化成胆固醇而堆积在肝脏与血液中,因此,减少饱和性油脂的摄取是非常重要的。

所有的油脂都包含三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摄取饱和脂肪酸会提高血液中的胆固醇。

单元不饱和脂肪酸最不易增高血液胆固醇的浓度,也不易被氧化;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已被证明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同时天然纯净的芥花油的维生素含量为73.8mg/100g。与其它食用油不同,芥花油的维生素E为天然形成,非添加。

天然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又称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溶于脂肪和乙醇等有机溶剂中,不溶于水,对热、酸稳定,对碱不稳定,对氧敏感,对热不敏感,但油炸时维生素E活性明显降低。

天然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美颜养容的作用,对女性月经不调不孕和调整男性荷尔蒙分泌等有一定的作用。

百度百科—芥花油

USP理论的经典案例

一、白加黑—治疗感冒,黑白分明

1995年,“白加黑”上市仅180天销售额就突破1.6亿元,在拥挤的感冒药市场上分割了15%的份额,登上了行业第二品牌的地位,在中国大陆营销传播史上,堪称奇迹。这一现象被称为“白加黑”震撼,在营销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一般而言,在同质化市场中,很难发掘出“独特的销售主张”(USP)。感冒药市场同类药品甚多,市场已呈高度同质化状态,而且无论中、西成药,都难于做出实质性的突破。康泰克、丽珠、三九等“大腕”凭借着强大的广告攻势,才各自占领一块地盘,而盖天力这家实力并不十分雄厚的药厂,竟在短短半年里就后来者居上,其关键在于崭新的产品概念。

“白加黑”是个了不起的创意。它看似简单,只是把感冒药分成白片和黑片,并把感冒药中的“扑尔敏”放在黑片中,其他什么也没做;实则不简单,它不仅在品牌的外观上与竞争品牌形成很大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它与消费者的生活形态相符合,达到了引发联想的强烈传播效果。

在广告公司的协助下,“白加黑”确定了干脆简练的广告口号“治疗感冒,黑白分明”,所有的广告传播的核心信息是“白天服白片,不瞌睡;晚上服黑片,睡得香”。产品名称和广告信息都在清晰地传达产品概念。

二、舒肤佳——后来者居上称雄香皂市场

1992年3月,“舒肤佳”进入中国市场,而早在1986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力士”已经牢牢占住香皂市场。后生“舒肤佳”却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硬生生地把“力士”从香皂霸主的宝座上拉了下来。根据2001年的数据,舒肤佳市场占有率达41.95%,比位居第二的力士高出14个百分点。

舒肤佳的成功自然有很多因素,但关键的一点在于它找到了一个新颖而准确的“除菌”概念。

在中国人刚开始用香皂洗手的时候,舒肤佳就开始了它长达十几年的“教育工作”,要中国人把手真正洗干净——看得见的污渍洗掉了,看不见的细菌你洗掉了吗?

在舒肤佳的营销传播中,以“除菌”为轴心概念,诉求“有效除菌护全家”,并在广告中通过踢球、挤车、扛煤气罐等场景告诉大家,生活中会感染很多细菌,用放大镜下的细菌“吓你一跳”。然后,舒肤佳再通过“内含抗菌成分‘迪保肤’”之理性诉求和实验来证明舒肤佳可以让你把手洗“干净”,另外,还通过“中华医学会验证”增强了品牌信任度。

三、脑白金——吆喝起中国礼品市场

在中国,如果谁提到“今年过节不收礼”,随便一个人都能跟你说“收礼只收脑白金”。脑白金已经成为中国礼品市场的第一代表。

睡眠问题一直是困扰中老年人的难题,因失眠而睡眠不足的人比比皆是。有资料统计,国内至少有70%的妇女存在睡眠不足现象,90%的老年人经常睡不好觉。“睡眠”市场如此之大,然而,在携“补血”、三株口服液携“调理肠胃” 概念创造中国保健品市场高峰之后,在保健品行业信誉跌入谷底之时,脑白金单靠一个“睡眠”概念不可能迅速崛起。

作为单一品种的保健品,脑白金以极短的时间迅速启动市场,并登上中国保健品行业“盟主”的宝座,引领中国保健品行业长达五年之久。其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在于找到了“送礼”的轴心概念。

中国,礼仪之邦。有年节送礼,看望亲友、病人送礼,公关送礼,结婚送礼,下级对上级送礼,年轻人对长辈送礼等种种送礼行为,礼品市场何其浩大。脑白金的成功,关键在于定位于庞大的礼品市场,而且先入为主地得益于“定位第一”法则,第一个把自己明确定位为“礼品”——以礼品定位引领消费潮流。

四、乐百氏,27层净化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水战”,饮用水市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娃哈哈、乐百氏、农夫山泉,就连实力强大的康师傅也曾一度被挤出了饮用水市场。综观各水成败,乐百氏纯净水的成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其“27层净化”的营销传播概念。

乐百氏纯净水上市之初,就认识到以理性诉求打头阵来建立深厚的品牌认同的重要性,于是就有了“27层净化”这一理性诉求经典广告的诞生。

当年纯净水刚开始盛行时,所有纯净水品牌的广告都说自己的纯净水纯净。消费者不知道哪个品牌的水是真的纯净,或者更纯净的时候,乐百氏纯净水在各种媒介推出卖点统一的广告,突出乐百氏纯净水经过27层净化,对其纯净水的纯净提出了一个有力的支持点。这个系列广告在众多同类产品的广告中迅速脱颖而出,乐百氏纯净水的纯净给受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乐百氏纯净水经过27层净化”很快家喻户晓。“27层净化”给消费者一种“很纯净,可以信赖”的印象。

27层净化是什么?是其他纯净水厂家达不到的工艺吗?非也。USP,一说而已,营销传播概念而已。

五、农夫山泉,甜并快乐着

1998年,娃哈哈、乐百氏以及其他众多的饮用水品牌大战已是硝烟四起,而且在娃哈哈和乐百氏面前,刚刚问世的农夫山泉显得势单力薄,另外,农夫山泉只从千岛湖取水,运输成本高昂。

农夫山泉在这个时候切入市场,并在短短几年内抵抗住了众多国内外品牌的冲击,稳居行业三甲,成功要素之一在于其差异化营销之策。而差异化的直接表现来自于“有点甜”的概念创意——“农夫山泉有点甜”。

“农夫山泉”真的有点甜吗?非也,营销传播概念而已。农夫山泉的水来自千岛湖,是从很多大山中汇总的泉水,经过千岛湖的自净、净化,完全可以说是甜美的泉水。但怎样才能让消费者直观形象地认识到农夫山泉的“出身”,怎样形成美好的“甘泉”印象?这就需要一个简单而形象的营销传播概念。

“农夫山泉有点甜”并不要求水一定得有点甜,甜水是好水的代名词,正如咖啡味道本来很苦,但雀巢咖啡却说味道好极了说明是好咖啡一样。中文有“甘泉”一词,解释就是甜美的水。“甜” 不仅传递了良好的产品品质信息,还直接让人联想到了甘甜爽口的泉水,喝起来自然感觉“有点甜”。

六、农夫果园,一“摇”三“鸟”

两个身着沙滩装的胖父子在一家饮料店前购买饮料;

看见农夫果园的宣传画上写着一句“农夫果园,喝前摇一摇”;

于是父子举起双手滑稽而又可爱地扭动着身体,美丽的售货**满脸狐疑地看着他俩;

(镜头一转)口播:农夫果园由三种水果调制而成,喝前摇一摇;

(远景)两个继续扭动屁股的父子走远。

第一次看到这支广告时,先是一乐,接着是很兴奋——中国营销界又多了一个伟大的经典概念!

又是养生堂,又是在一个竞争已经十分激烈的行业,又是一个经典营销传播概念,将创造又一个营销奇迹!我们不能不对养生堂的同志们心生敬佩!

统一主打女性消费市场,喊出 “多喝多漂亮”的口号,康师傅、健力宝、汇源等也纷纷用美女路线。康师傅签约梁咏琪为“每日C果汁”摇旗呐喊,健力宝聘请亚洲流行天后滨崎步作为“第五季”的形象代言人,汇源在宣传了一阵子冷灌装以后,邀请时下最红的韩国影星全智贤出任“真鲜橙”的代言人。PET包装的果汁市场,一下子美女如云。

而后来的农夫果园“不为女色所惑”,出手不凡,又一次运用了差异化策略,以一个动作作为其独特的品牌识别—“摇一摇”。

这是一个伟大的创意!

三种水果调制而成,喝前摇一摇。“摇一摇”最形象直观地暗示消费者它是由三种水果调制而成,摇一摇可以使口味统一;另外,更绝妙的是无声胜有声地传达了果汁含量高——因为我的果汁含量高,摇一摇可以将较浓稠的物质摇匀这样一个概念。“摇一摇”的背后就是“我有货”的潜台词。

在农夫果园打出这句广告词之前,许多果汁饮料甚至口服液的产品包装上均会有这样一排小字——“如有沉淀,为果肉(有效成分)沉淀,摇匀后请放心饮用”。这排小字看似是要消除一种误会——就是有了沉淀并不是我的产品坏了,摇匀后喝就行了。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卖点——它证明产品的果汁含量高,但这样的语言在各种包装上已经有很多年了,从来没有人关注过角落里的“丑小鸭”。农夫果园发现了这只白天鹅,并把她打扮一新包装成了明星—一句绝妙的广告语“喝前摇一摇”,变成了一个独特的卖点。

同时,在感性认同上,“摇一摇”使得宣传诉求与同类果汁产品迥然不同,以其独有的趣味性、性增添消费者的记忆度。

七、1∶1∶1,金龙鱼比出新天地

在中国,嘉里粮油(隶属马来西亚华裔创办的郭氏兄弟集团香港分公司)旗下的“金龙鱼”食用油,多年来一直以绝对优势稳居小包装食用油行业第一品牌地位。

调和油这种产品是“金龙鱼”创造出来的。当初,金龙鱼在引进国外已经很普及的色拉油时,发现虽然有市场,但不完全被国人接受。原因是色拉油虽然精炼程度很高,但没有太多的油香,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后来,金龙鱼研制出将花生油、菜籽油与色拉油混合的产品,使色拉油的纯净卫生与中国人的需求相结合,使得产品创新终于赢得中国市场。

为了将“金龙鱼”打造成为强势品牌,“金龙鱼”在品牌方面不断创新,由最初的“温暖亲情.金龙鱼大家庭”提升为“健康生活金龙鱼”,然而,在多年的营销传播中,这些“模糊”的品牌概念除了让消费者记住了“金龙鱼”这个品牌名称外,并没有引发更多联想,而且,大家似乎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调和油导师是什么,有什么好。

2002年,“金龙鱼”又一次跳跃龙门,获得了新的突破,关键在于其新的营销传播概念“1∶1∶1”。看似简单的“1∶1∶1”概念,配合“1∶1∶1”最佳营养配方”的理性诉求,既形象地传达出金龙鱼由三种油调和而成的特点,又让消费者“误以为”只有 “1∶1∶1”的金龙鱼才是最好的食用油。

十年磨一剑。金龙鱼在2002年才让中国的消费者真正认识了调和油,关键在于找到了一个简单的营销传播概念。

八、乐去屑,挖掘药品新卖点

在漫漫10年的时间里,以营养、柔顺、去屑为代表的宝洁三剑客潘婷、飘柔、海飞丝几乎垄断了中国洗发水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想在洗发水领域有所发展的企业无不被这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无不生存在宝洁的阴影里难见天日。后来的“舒蕾”、“风影”、“夏士莲”、“力士”、“花香”等等更让诸多的洗发水品牌难以突破。乐“出山”之际,国内去屑洗发水市场已相当成熟,从产品的诉求点看,似乎已无缝隙可钻。而西安杨森生产的“乐”去头屑特效药,上市之初便顺利切入市场,销售量节节上升,一枝独秀。

“乐”的突破口便是治病。它的成功主要来自于产品创意,把洗发水当药来卖,同时,基于此的别出心裁的营销渠道“各大药店有售”也是功不可没。

去头屑特效药,在药品行业里找不到强大的竞争对手,在洗发水的领域里更如入无人之境!乐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市场空白地带,并以独特产品品质,成功地占领了市场。

“头屑是由头皮上的真菌过度繁殖引起的,清除头屑应杀灭真菌;普通洗发只能洗掉头发上头屑,我们的方法,杀灭头发上的真菌,使用8次,针对根本。”

以上独特的产品功能性诉求,有力地抓住了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使消费者要解决头屑根本时,忘记了去屑洗发水,想起了“乐”。

九、海尔氧吧空调,有氧运动有活力

提起空调行业,大家想到的往往是“价格战”,正当大家在猜测2003年谁将是第一个打响价格战枪声的企业,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令消费者的眼睛为之闪亮,并为之惊叹的产品:氧吧空调。

在遭受“非典”、“凉夏”、原材料涨价等多重“压迫”的2003年,海尔空调仍有不俗表现,最主要的因素来自于产品(概念)创新——氧吧空调。

与其说是产品设计的成功,不如说是概念创新的成功,是对消费者生活密切关注而诞生的满足需求方式的成功。氧吧空调的创意很简单——根据室内因封闭而导致氧气不足(虽然这种相对的氧气不足对人并没有多大影响),通过空调增加氧气含量;而原理也很简单——据设计这种空调的海尔空调专家介绍,只是在空调上加上一种特殊的富氧膜,使通过这层膜的氧气浓度提高到30%,然后用气泵将含有30%氧气的空气导入室内,从而保证室内空气氧气充足,既保证了人们的活力,又避免了空调病的发生。

海尔氧吧空调,通过产品(概念)的差异化设计,实现了又一次超越。在其他各空调品牌高举价格屠刀腥风血雨地残杀时,海尔又一次通过一个简单而伟大的创新产品(概念)独享高利润。

十、汇源果汁——“冷”热市场

2003年6月3日,在果汁市场一片热战声中,汇源集团在北京正式启动“冷”,国内9位著名食品专家在一份名为“汇源PET无菌冷灌装技术鉴定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包括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潘蓓蕾在内的专家认为,汇源在国内果汁行业率先应用PET无菌冷灌装技术将使中国果汁市场进入一个“技术决定市场”的新阶段。所谓“冷”,即汇源的PET无菌冷灌装生产技术。在汇源“PET冷灌装”广告中,一只橙子“唰”地撕掉了一只代表“传统热灌装”的橙子。

无菌冷灌装技术,用瞬时灭菌,然后在25摄氏度常温下灌装,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果汁受热时间,使热敏成分的损失大幅减少,从而确保果汁的口感更新鲜更自然。有一个问题引起了许多人的不解,汇源早在2001年初就引进了3条无菌PET生产线,可为什么到了2003年6月才大加宣扬?

营销传播概念而已。

汇源在2003年才找到了有价值的概念。消费者能否分辨出热灌装的果汁与冷灌装的果汁哪个好喝呢?否也。但消费者都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冷”的才好喝,“冷”的才不会使营养成分受损。我们没必要去研究所谓的“热灌装”到底对营养和口感有多大影响,但只要大家普遍认为“冷”的就比“热”的好就足够了!营销,把产品铺到消费者面前,更要把价值概念铺进消费者心里。

中国区域市场八大核心攻略之五:促销价格攻略

一. 基本思想

作为一种短期有效的区域攻防武器,促销与价格的组合使用,其本质是为了打击对方的主要盈利点,乃至主要的盈利机会。迫使对方在获利无望的情况下放弃对我方的进攻或放弃原有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品牌的支持下,运用涨价策略与价值促销相结合的方法也可以创造出新的消费区隔,获得新的区域盈利空间。

二. 如何攻防

如何进攻

除非你有多出对方二倍的现金,(一倍用来消耗对方的销售盈利;一倍用来应付对方的反攻)否则千万不要发动正面的价格竞争。

方法一:全面进攻

对于依赖渠道分销的对手,我们首先取的进攻方法是:运用与对手一致或略高的价格体系,其中,零售价不要高过对手5%、销售商结算价与对手一致。(研究发现:除非粮油等价格敏感产品,消费者对于5%以内的价格变动几乎没有反应)给予渠道进货优惠促销,给予消费者兴趣性的价值促销。这样做可以满足两个方面的需求:销售商追求利润空间的需求、消费者追求增值的需求。

案例:1998年在四川、重庆两地不凡帝糖果旗下的“比巴卜”泡泡糖向“大大”泡泡糖发动进攻。当时取的策略就是,给予渠道买五赠一的促销,同时对消费者开展“乐手”主题促销活动,“比巴卜”的零售价每合19元,高于“大大”每合0.5元。三个月下来,“比巴卜”的市场销售份额由原来的25%上升为87%,而“大大”的市场销售份额由原来的91%降至43%。“大大”被迫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撤换当地主要业务经理,但为时已晚。在此后的三年里,“比巴卜”一直胜过“大大”一筹。

分析:在1998年的8月,“比巴卜”在当地市场已经死了三回。当时取这种价格加促销的手段,从事后的回馈情况来看有如下的启示:

1. 消费者促销的成功使得市场释放出巨大的购能量,而针对渠道的价格促销使得销售商产生难得一见的销售热情。

2. 最值得借鉴的是,促销与价格体系的完美结合。如果当时取比“大大”低0.5元或持平的价格体系,那么首先销售商就没有很大的销售热情,而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常规的促销活动。对于消费者而言0.5的差价他们根本就“感觉”不到。反其道而行之,一进一出,运用一次主题促销活动,将消费者能量巧妙地转接到销售商热情,将两者激活,造就了一役定乾坤的局面。

3. 主题促销具有短期不可模仿性,可以攻其不备,更无法用价格来应对,等到促销的尘蔼落定,你的对手已经千疮百孔了。

方法二:局部进攻

局部进攻的基本思路是:取价格手段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被动区分,同时通过促销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尝试而最终产生对于产品的主动区隔,作为进攻的一方就通过占据被区隔出来的低端或高端市场来达到局部占领对方市场的目的。

局部进攻分为两种:抢夺对方低端市场与抢夺对方高端市场。中国的本土企业虽然在其产品线的设置中也分高中低档产品,但由于消费者主要通过品牌进行档次区分,所以在众多产品中只有销量最大的产品才反应出企业产品的档次,其他的都形同虚设。

1. 高价抢夺高端市场

案例研究:“鲁花”成功抢夺食用油高端市场

在竞争激烈的小包装市场上,有三个主要的品牌。它们是:金龙鱼、福临门和鲁花。在前两者全品系产品的包围下,“鲁花”仅以一款花生油在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内就突破包围将自己打造成花生油的第一品牌、食用油的第三品牌直逼位居地二的“福临门”,曾经一度高居食用油品牌的利润老大,如果不是花生大幅涨价的话位列老大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与“金龙鱼”、“福临门”取价格战竞争不同的是“鲁花”打的是高质高价的高端品牌策略。他们的基本价格及促销组合策略是淡季进行渠道促销,一般以买赠或价格优惠的方式鼓励渠道进货;旺季在终端搞促销拉动销售帮助渠道消化库存。同时,值得一提的是“鲁花”品牌塑造也是相当成功的。各种手段的相互配合,硬生生地将中国食用油消费者切割出“花生油”一族,并通过推出“40%花生调和油”打造出一个围绕“鲁花”品牌的高端消费群。

需要说明的是小包装食用油是一个特殊的营销领域,是一个兼具贸易与营销特性的商品。所以,只要有散装油出售的油种往往很难树立品牌附加值,比如说:色拉油。而调和油、花生油等就具有较高的品牌附加值。“鲁花”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抢占花生油这个定位,而“金龙鱼”仅占据了调和油定位,“福临门”则占据了利润最少的色拉油定位。

高价成为“鲁花”分割并占据高端食用油市场的手段,当然过硬的质量、强有力的促销保证了分割的成功。

2. 低价抢夺低端市场

案例研究:“非常可乐”成功抢夺可乐低端市场

“非常可乐”以相对于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较低的价格、不错的品质把“两乐”无法顾及的低端市场抢到了自己的手里。广大的农村及相对贫穷的地区人们一样喜欢可乐这种饮料,然而“两乐”较高的价格还是让很多人窘迫。“非常可乐”抓住了这个机会,利用其完善的小包装水渠道,将低价的可乐送到了千家万户,填补了“两乐”留下的低端空间。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非常可乐以每瓶2元以下的低价竞争的话反而会导致失败。因为消费者认为可乐至少3元钱一瓶。

如何防守

防守的方法实质上只有一种:坚守你自己的价格定位,不要盲目跟随对方的价格策略也不要为对方的促销所迷惑。任何的攻守双方对消费者而言就好比辩论的双方,跟随对方观点的辩手永远是落败的一方。只要你的产品还符合消费者心目中的价格定位,你就无须改变他。而其他的区隔本来就不属于你,让别人拿去也无妨。如果,确实威胁到你的安全,唯一的方法只有另外建立一个品牌了,同时还不能让消费者知道那是你的。

三. 注意事项

1. 一个人从5岁开始就已经懂得区分事物的档次;一个成年人的更加知道价格与档次的关系。所以,以低价只会产生一个较低的区隔,在消费者的心目中还是会期望有一个新的产品品牌来填补原有的这个价格区隔,而不会放弃。一味的低价只会给新的竞争者进入较高的价格区隔创造条件。

2. 所谓低成本低价垄断市场的思想只适应于贸易竞争,注重个性价值需求的营销竞争并不接受这种方式。事实证明一味低价只会导致自己的毁灭。

3. 促销的使用必须结合企业的商业目标,并且与产品、价格、渠道、品牌等形成很好的组合,否则促销将偏离他的本意,会对企业形成伤害。

《品牌概念战—— 中国式营销》txt全集下载

品牌概念战—— 中国式营销 txt全集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

内容预览:

前言

鲁花花生油与金龙鱼调和油在食用油领域展开搏杀,到底依靠什么来取胜对手?

中国的家电市场除了年年开打的价格战之外,还在比拼什么?

快速成熟的中国保暖内衣市场,到底是如何红火起来的?后起之秀的婷美保暖内衣,凭什么一炮走红?

迟到的国际豪华车品牌凯迪拉克依靠什么挤进中国的豪华车市场?

消费者为什么对海尔的防电墙热水器情有独钟?

华夏长城干红如何杀入高端葡萄酒市场?凭什么招招领先对手?

……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已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营销传播的前提已经成立,于是西方先进的营销理论被大量引进到中国,尤其是"USP"理论、"品牌形象"理论、"定位"理论已成为中国营销者运用的最基本的营销传播工具。可以说,中国的营销者正是在这些理论的指引下,开始了中国营销的实践。

当我们从西方营销传播理论的浸润中,回头看中国营销传播走过的历程时,你会发现,中国因为其市场营销环境的特殊性及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特殊性,使得西方的营销传播理……

应该是你需要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