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调整的调节机理是什么_油价调整的调节机理
1.市场调节为什么会有局限性
2.解释一下造成通货膨胀的机理?纸币问题
3.论述间接调控的运作机理及工具手段选择
市场调节为什么会有局限性
市场调节会有局限性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在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市场调节是以追逐利润为目标的,必然会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市场调节是由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经济的运行。即由供求变化引起价格涨落,调节社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各个部门的分配,调节生产和流通。符合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能够比较合理地进行配置,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市场直接联系起来。
扩展资料:
中国证券市场缺乏有效的自我稳定机制和自我调节机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证券市场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市场,市场机制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市场机理需要反复磨合才能发挥作用。中国证券市场设立至今只有十几年,还处于“新兴+转轨”的阶段,市场机制的形成和作用机理的磨合都处在初级阶段,市场稳定与市场调节离有效性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
2、市场运行环境的急剧变化,影响了市场稳定与调节机制作用的发挥。中国证券市场设立和运作十多年来,也是中国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急剧变化的十几年。这些变化都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运行产生了直接的或间接的、重大的或细微的、短期的或长期的影响,从而使得中国证券市场自身脆弱的稳定与调节机制更难以发挥作用。
解释一下造成通货膨胀的机理?纸币问题
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下回顾一下货币发行的机制/和 通货膨胀原理。
货币发行
以我国举例,每年GDP都有所增加,因为举例子嘛 就10%吧 ,那么流通市场中相对应的货币也应该增加 10% ,否则会出现流动性问题。 每年会定期印刷钞票。
但是每年发行货币的数量与实际GDP增长多少会有一些出入,所以就会有存款准备金的出现,货币发行多了就提高存款准备金。
反之亦然,来调节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
通货膨胀三个成因
①需求拉动 ②成本推动 ③结构性因素
下面正式回答问题,
1.如上,不会公布。
2.商人不会那么厉害监控央行货币发行量与GDP的增长,然后来调整商品价格的。
那商品涨价是怎么达成的?
货币量增加了,导致大家手里钞票增加了,那么刺激了消费。那么体现出来的情况就是,商品紧缺供不应求。
原材料不好买,因为没有那么大供应量,商人批发货物不容易,需要排号或者加钱才能拿到货物,经过层层环节最后到消费者手里的或者自然就贵了。
我国目前是将通膨的三个成因都占到了。
3.如上2
附:奉送最新研究成果 哈哈
我是80年生人,当年zg内的外汇储备只有10亿美元,2000年的时候zg外汇储备1000亿美元,08年时就已经有1.8万亿了。
这说明什么?zg人民勤劳善良、吃苦耐劳?辛苦赚来的这么多外币吗?当然不是。只能说明国际热钱早就窥探zg,在03年的时侯就已经大举进入内陆,逼迫zgzf放开货币政策 让人民币升值,这是他们的策略。
而他们的具体技术手段就是不断印刷大量美元钞票(要不怎么说老美耍流氓呢),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到zg境内来换取固定汇率的8.27元人民币,zgzf不妥协的话他们就不断的印刷,后来还是zg败了,05年7月21日放弃了固定汇率政策。老美第一步胜利了,然后开始进一步夺取胜利果实了.
这些钱1.8万亿美元进入中国,换取了12万亿人民币,这天量的货币流入市场中当然要通货膨胀了。
这些钱放在哪里是个问题。最简单的carry trade 当时zg的定存利率4.14 ,这就有一定套利空间 (相对当时美联储2%)。zg是个相对保守的国家,煤炭、电力、矿等投资渠道都是垄断的或者说门槛非常高,只有房产、股市两个开放的窗口,所以最近这两个板块疯长起来。
3年来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17% 另加各种投资收益鬼佬们赚的盆满钹满的,他们觉得可以把资金撤回去了。外加他们金融危机也需要大量资金回家救市嘛。
最近几个月是不是没有再听到媒体再鼓吹我国外汇突破多少多少了吧。因此我们本来就畸形的不健康的房市、股市瞬间失去的巨大资金的支撑,巨大的泡沫只能慢慢变小,还好还不至于崩盘。
可是近期我国外汇储备又突破了1.9万亿美元了,为什么? 哈哈,美国不是又发债了嘛?不是有所谓7500亿美元救市方案通过了嘛。zg当然又去帮人家的危机买单了。至少有2500亿是买给zgzf的。最近的亚欧峰会不也是嘛,就连以前的国家也来求助于zgzf,说什么要发挥大国作用,哈哈,最搞笑就是萨科奇 法国人就是头脑简单。
论述间接调控的运作机理及工具手段选择
间接调控是国家对经济的一种调控经济正常运行手段。 国家的经济活动要健康的安全的运行,需要对其加以必要的调控。当前所主要使用的间接调控经济的手段,那就是用经济的手段调控经济,用金融,利率,税等经济手段可以有效的,协调的调控宏观经济的运行。使经济实现快速,高效,平衡,协调,健康,安全的适度增长。 间接金融宏观调控指的是在设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下,中央银行通过市场机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等级比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政策等,达到控制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央行储备货币,进而控制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使之达到终极目标稳定币值条件下促进GNP增长。 “间接”二字的主要含义是不再直接面对和操纵调控对象而是作为市场参与者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交易工具影响市场参数,如价格和流量等,并以此来引导同样作为市场参与者的调控对象,使其通过交易活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同货币当局的调控方向相一致,从而实现央行的政策意图。 可见所谓“间接”就是在调控者和调控对象之间加入了市场这个中介环节,调控者的政策意图必须通过市场来传导,调控对象也必须从市场上感知货币当局的政策走向。此处的市场首先和最主要的就是货币市场。
一直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手段没有摆脱准行政的色彩,很少使用利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等间接调控的手段。而且即便是用了,发挥作用也有限。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不完善,不能够有效地传导间接调控信号。 在我国市场经济尚不成熟的实际情况下,进行宏观调控时注意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可以确保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事实上,准行政的财政、信贷总量调控手段,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很大,而间接调控手段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小。而且,法律手段过于强硬,行政手段的作用又不易量化和预测。在这种情况下,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来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要求,成为最终的选择。 这一选择使许多问题解决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例如,清理整顿开发区、清理违规在建项目,就要引导商业银行有序退出,这就需要加强与企业、土地管理部门的协调,研究妥善的调整、过渡、转型措施,既可以严格落实国家政策,又可以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职能部门中,央行因其掌握着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即货币手段,成为调控的关键部门。从中央银行目前的工作进展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金融调控体系已基本建立,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再、再贴现、利率、汇率等现代金融调控手段,已经在货币政策框架中发挥了实质性作用。央行更在其下半年的工作安排中提出,灵活运用数量型工具,适度调节金融体系流动性;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强窗口指导,优化信贷结构和产业结构;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从中可以看出,适时适度开展间接调控,央行已准备充分。 事实越来越清楚地证明,以间接手段为主进行金融调控,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也符合商业银行改革的方向。不久前,备受瞩目的《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这一决定对于取间接的宏观调控手段,避免对经济发展造成大起大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还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间接手段也面临诸多因素的制肘。而这些不利因素如果不消除,将会影响到间接调控作用的充分发挥。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