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油价暴涨原因分析_浅谈油价暴涨原因分析
1.浅谈1.8T博越智慧pro动力和油耗,分享一下
2.浅谈某车架第二横梁上板开裂问题的解决论文
3.浅谈小井眼水平井施工难点及相应的措施?
4.浅谈奕歌的动力及油耗,谈谈自己的感受!
浅谈1.8T博越智慧pro动力和油耗,分享一下
发动机:1.8T重新调教,扭矩达到300牛米;日常驾驶噪音很小,起步时能听到噪音,匀速行驶几乎听不到发动机声音。就是怠速时有轻微的嗒嗒声,不是很明显,不仔细听不见;启动汽车瞬间,汽车振动不明显,前几天试过朋友的2.0T轿车,启动时振动真要比这个大,有可能跟排量有关。
变速箱:7速湿式双离合升档迅速,普通模式下2-3档平道顿挫几乎感觉不到,只是在上坡时能感觉略微有一点,不仔细真的感觉不到,经济模式下更加平顺。变速型传动系数处在同级别上游,工信部给出7.5升的综合油耗跟这个有很大关系。缺点:行驶7000多公里,有两次在上坡刹车时,临近静止状态时出现过异响,这个不太友好,可能是踩刹车,离合片处于半离合状态,车身在坡上会后退,因此离合片或者齿轮咬合出现问题才产生的异响。知道这个毛病,在实际用车时注意避开这个就不会产生异响,现在又行驶了3000公里,异响再没出现过。
动力方面:车重接近1.7吨,提速起步不吃力,升档迅速,日常市区迅速升到6档,爬坡不用深踩油门,自动降至5档,转速迅速提升,爬坡很轻松。若是想提速,再踩油门,速度迅速拉上来,但是油耗肯定偏高。以前开的北汽E150在满载情况下,爬坡很吃力,这个1.8t满载情况下并没有感觉动力明显下降。
油耗方面:工信部综合油耗7.5,市郊6.1,市区9.8,没有研究过工信部油耗是怎么来的。有人说怠速不计油耗,这个车在等红绿灯时,“本次油耗”显示是在变化的,实际油耗基本和本次实际油耗一样。
单程480公里的高速,普通模式跑出过5.88升百公里的油耗。
普通驾驶模式
从济南返回烟台
机车APP显示行驶路线
显示用车时间及里程
在济南上高速前加满油箱
记录当时的里程数
到烟台下高速,进加油站加满油。
记录加油时里程数
市区经常显示“本次油耗”8个多,最多9个,市郊平常跑开发区和莱山区,保持在7.0-7.5个油百公里,回老家省道国道6.5个左右。总结:油耗高速正常6个出头(考虑不同载重、路况、天气原因,油耗不同),省道国道6.5左右,市郊在7-7.5个,市区8-9个,拥堵9个以上。有的朋友油耗超过10升的估计是天天短途市里,尤其是冬季,水温还没上来就到目的地了,油耗肯定高。油耗和驾驶习惯有关:平时不激烈驾驶;熟悉路况适当控制油门和刹车,避免红绿灯停车;保持适当车距,避免不必要的刹车。测油耗记录加油时行驶里程和本次加油量,百公里油耗=本次加油量/(本次加油时里程-上次加油时里程)*100。以下是长测油耗,平时跑开发区和莱山区,市里拥堵的情况较少。
以下是一万公里实测油耗,平时很少跑拥堵路段,油价较低是用APP团油(油品没问题),有的加油站每升优惠一块多钱,以前开北汽E150不在乎油耗和油价,现在毕竟是开着1.7吨的SUV,平时上班用车较多,几乎一个礼拜加一次油,还是要省着点开。
没用小熊油耗,自己每次加油都做记录。
经常去的个人加油站油价太实惠了,油品没问题。
行驶里程接近一万公里
油箱:配置表标注容量58升,油表到0时加满油箱只能加48升左右,估计还有10升左右垫油箱底,这个是避免油量极低在陡坡上给不上油。关于油耗,国产车车身重,不比日韩车省油,但是国产车价格有优势,家用车一般开10年左右,车价差了1万,折合到每个月有100元左右的油价差,所以买车时要算一下这笔帐。
回老家来回二百公里路程,以现在的油价,七十元油费就够了,油费高也没关系,要常回家看看。
浅谈某车架第二横梁上板开裂问题的解决论文
浅谈某车架第二横梁上板开裂问题的解决论文
车架所起的作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零部件、承受汽车自身零部件的重量,承受行驶时所受的冲击、扭曲、惯性力等,车架是整车极为关键的核心零部件。尤其是车架的第二横梁,在保证车架强度与刚度的.基础上,需要为前桥与转向器提供安装点。某车型开裂问题出现的部位为转向器安装点倒角处,为解决此问题,我部进行了如下调查分析。
1 问题来源
某车型车架第二横梁上板在CAE 成型性分析中局部产生开裂,将严重影响零部件质量及整车品质和安全性能。
2 原因分析
通过对标各车型的相关结构,同时对第二横梁上板设计结构进行评审分析,得出产生局部开裂原因如下:(1)第二横梁上板开裂处的结构为竖直的翻边,为保证与下板的焊接配合,翻边高度达33.5mm,高度值较大,极易对钢板产生拉延减薄现象;(2)开裂部位附近的翻边型面较复杂,相邻侧为安装转向机支撑管的外凸结构,延伸到开裂部位为内凹的圆弧结构,翻边的型面起伏大,成型困难;(3)第二横梁上板选用的为较高强度的钢板,其材料为SAPH440,板材厚度为3mm,因此成型性能有限,在复杂型面处容易出现成型开裂或是减薄隐裂现象。
综上所述,第二横梁上板开裂的原因主要为:选定牌号、板厚的钢板其成型性能有限,并且零件的翻边高度值较大,同时翻边的型面起伏变化剧烈,从而导致出现了成型时的局部开裂现象。
3 方案制定及验证
3.1 方案制定
通过分析的真因,寻找最佳解决方案,为了保证第二横梁上板满足车架刚度、强度要求,材料不允许更改,因此需对型面的结构进行优化,共制定两套方案,方案如下:方案一:将开裂部位近侧的外凸型面进行回收,将外凸弧面R 角内移8mm,经CAE 成型分析,开裂问题得到解决,但是此外凸面为安装转向机支撑管的型面,弧面内移后转向机支撑管的焊接面减小,安装精度不能保证,此方案不可行。方案二:将开裂部位的内凹弧面拉直为平面,使翻边的型面起伏平缓,外凸的型面与平直边相接,经CAE 成型分析,开裂问题也得到解决,同时变更后对安装零件区域无影响,方案可行。
3.2 验证
通过CAE 成型性分析,开裂区域消失,问题得到解决,原开裂部位无应力集中现象。
4 结束语
此问题反映出设计零件的结构要结合其材料性能,为保证其性能就需用机械性能较高的材料,但提高机械性能的同时其成型性将会下降,这就需要避免设计过于复杂的型面结构,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工艺成型性分析,将问题消除在设计阶段,将此解决办法进行标准化,为后期相似结构提供了借鉴意义。
;浅谈小井眼水平井施工难点及相应的措施?
降低钻井工程成本,已成为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要课题。小井眼是继水平井之后,在80年代后期兴起的又一热点技术。小井眼钻井可以减少消耗,降低成本,已得到公认,其发展潜力得到了充分肯定。
一、小井眼概述
对于小井眼的提法有各种各样,不尽相同,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定义。
1、美国Amoco公司90%以上的井眼用小于6″的钻头钻成。
2、法国Elf公司完钻井眼小于常规完钻井眼(81/2″) 的井统称为小井眼。
3.有的认为 70%以上的井眼小于6″。
4.还有的认为 环空间隙小于1″的井眼。
5. Bp 公司套管层数少于常规井的井眼。
小井眼钻井早在50年代后期就发展起来。当时美国的Carter公司在犹他州,阿肯色州,路易丝安那州等地钻了108口小井眼井,得出的结论是钻小井眼井在经济上是合算的。80年代中期以前,小井眼之所以没有引起石油界足够的重视,原因之一是当时的油价较高。原因之二是小井眼钻井技术还不完善。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油气价格的下跌,世界范围内石油工业不景气,小井眼又引起广泛重视。
二、施工难点
1、钻具偏心弯曲变形大,滑动钻进加压困难
小眼水平井施工时,下部所用钻具外径只有60.3mm,刚度低、柔性大。在下部井段钻进时,因钻具偏心弯曲变形,导致滑动钻进摩阻很大、转动钻进扭矩大,钻压传递非常困难,严重影响钻井速度,这是小眼水平井施工的最大难点。
2、泥浆上返速度底,岩屑输送困难
小眼水平井施工,由于钻具和井壁的环空间隙较小,泥浆排量低、上返速度慢,进尺快,满足不了大排量携砂的需要,造成岩屑输送困难,给安全施工带来了隐患。
3、水平段长,中靶精度要求高
小眼水平井,水平段和常规中、小尺寸的水平井一样,水平段长、水平位移大、靶点多,同时水平段上下0.6米、左右7.6米的靶点范围,使得轨迹控制难度增加。
4、井下复杂情况多
在小井眼循环系统中其功率分配与常规井眼不同。在常规井眼中,环空压耗只占10%左右,而在小井眼中则占到75%以上,国外一些资料甚至认为占到90%,环空压耗的大幅度增加使钻井液的当量密度也大幅度增加。
井眼小,钻具与井眼之间的环空间隙小,起下钻具产生的压力波动大。小井眼环空间隙小,环空返速高,泥浆剪切稀释作用明显,而在大肚子井段则返速很低,给携沙洗井带来很大的困难。环空压耗高,压持效应明显,而钻头水眼处的水功率又小,井底清洗困难,并容易留下隐患。小井眼环空间隙小,钻具上提下放产生的压力激动和抽吸作用较大,易导致井壁失稳,产生掉块,增加洗井时的难度,严重时造成坍塌卡钻。在侧钻过程中,发生压差卡钻的几率很高,在斜井段,钻具与井壁接触面积大,与泥饼相粘附,在压差作用下造成卡钻。相对于常规井眼而言,小井眼形成键槽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在水平井的的造斜段,扭方位段等狗腿度较大的井段,井壁一侧出现凹槽,又因小井眼钻进中钻井参数和水力参数都受到限制,环空压耗高,井底压持效应明显,钻速慢是普遍现象。因而钻进其间起下钻次数多,钻井周期长,尤其是裸眼段较长(>300m)和井眼较深、地层可钻性差的小井眼中,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极易造成键槽卡钻。
5、轨迹测量
小眼水平井施工过程中,对测量仪器的要求比较高。施工过程中用DWD超小尺寸测量仪器施工,由于施工条件的约束及其自身结构的限制,测量施工存在如下难点:泥浆排量小、立管压力低,发射的脉冲信号幅度低。泥浆中杂质易阻塞井下仪器,导致施工不能继续进行或仪器不工作。井下仪器对泥浆流量反应灵敏,井下仪器的性能要求高因钻具内径小、易弯曲,导致脉冲信号衰减厉害,需要取措施增强井下仪器发射的信号强度。
三、小井眼水平井施工难点的措施
1、优化井身轨迹
井身轨迹设计过程中,根据工具的造斜能力,合理确定各井段的长度,大幅度缩短靶前位移和造斜段长度,优化井身轨迹,以改善井眼清洗效果、减少摩阻和扭矩、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建井周期。
2、小井眼钻井的钻具要符合要求
小井眼钻柱由于其直径小重量轻,不仅施加钻压的范围受到限制,而且由于钻柱本身刚度小强度低,不能强化钻井技术参数,从而导致小井眼钻井效率降低。对于较小尺寸的钻杆,由于其抗拉、抗扭强度的限制,使得小井眼钻进过程中钻头加压和抗扭矩能力降低。小井眼钻井时转速很高,钻具在井底承受的反扭矩也更大,在加压过大时极易导致扭断钻具的事故发生。针对小井眼钻井时钻速高使得小尺寸的钻杆抗扭矩能力降低,在加压过大时极易导致扭断钻具的事故发生。因此在钻具入井之前一定要检查好钻杆台阶是否平整,有刺漏,公母扣是否磨损,各种不常用的钻具下井前做好探伤,操作人员在上扣时一定要上紧,优化钻井参数,尤其是选择合理的钻进参数。
3、井控
通过与常规井眼间隙对比,小井眼的环空体积更小。在小井眼钻井时,钻具转速很快,使环空中高速上返的泥浆也高速旋转产生很大的离心力撞击井壁,进而破坏井壁,影响泥浆的携岩效果;同时与泥浆的上返运动合并产生旋流,大大的增加其环空压耗;加之钻杆接头处的凸起也进一步消耗了钻井液能量,降低其携岩能力。在常规井眼中由于环空间隙较大,其外径对钻进影响可以忽略,因此小井眼钻井对井控提出了很高要求。
由于在小井眼环空压力损失占整个系统约90%以上,而常规井大约90%损失在钻柱和钻头。同时钻柱偏心度在小环空压力损失起重要作用,钻杆转动与不转动环空压力损失比为1.1-1.6。因此,对于以环空损失占主要地位的小井眼井,动态压井成为有效的井控方法。动态压井是用循环时环空摩擦损失来控制地层压力,可以通过改变排量、转速或泥浆性能来控制不平衡地层压力。
4、小井眼钻井液需符合要求
小井眼钻井的特点一是环空间隙小(小井眼环隙只有常规井的20%),环空压力损失大,钻井液中的固相在离心作用下易粘附于钻杆内壁,因而对钻井液提出特殊的要求,小井眼钻井或小井眼取芯钻井方面对泥浆的要求比较严格,其特殊要求如下:
能够在较低的排量下清洗井底,携带和悬浮岩屑;小井眼环隙小,即使在较低的排量下环空钻井液大多呈紊流流态.因此要求钻井液具有最低的失水、低粘度,良好的造壁性、较强的防塌能力,以保证在紊流流态下井壁的稳定性;由于小井眼的压力损失主要在环空,因而增加了钻井液的当量密度,增大了起下钻时的波动压力,易造成井下复杂情况。因此通过调整钻井液的流变参数,以达到降低环空压力损失、优化环空流型,将是小井眼钻井液技术的关键之一;要求有很好的润滑性能,较低的摩阻系数.并能很好地保护油气层;抑制稳定页岩并使井眼保持标准尺寸,特别是对具有冲蚀作用的高速转动;适合于岩芯评价,这样就不会由于岩芯受到污染而丧失有价值的资料
5、防外筒脱扣及断钻、卡钻
井眼环空间隙小,泵排量不足,不利于携砂,导致活动钻具摩阻大。因此我们钻井一线应该培训新的打捞工艺,配备齐全的小井眼打捞工具,以提高打捞成功率,降低钻井成本。小井眼钻井对钻井液的携岩能力要求非常高,尤其在钻遇岩屑体积大,不规则,比重大时一定要调整好泥浆性能,控制好粘度确保携岩效果,同时对职工的岗位技能也提出了相当的挑战,接单根速度一定要快,不要长时间静置钻具,
6、分段钻进
小井眼水平钻井是很有吸引力的钻井方法,不管是在占用场地,选用小马力钻机,还是钻井液药品及套管方面都极大的节约了成本。小井眼水平钻井是很有吸引力的钻井方法,不管是在占用场地,选用小马力钻机,还是钻井液药品及套管方面都极大的节约了成本。
使轨迹尽量向前延伸。在二开正常造浆后,井队应认真落实好储备重泥浆,以防备钻遇复杂地层,以备急用,小井眼钻井遇特殊情况要求更高。改小循环后加大药品投入,及时调整好泥浆流型,保证足够的黏度,确保停泵后其有一定的悬浮能力,在泥浆未成型之前尽量不要长时间停泵车测斜。穿油层前一定去附近注水站落实注水井的停注情况,加强与甲方协调。快完井穿复杂地层,或油层时候一定注意钻时变化情况,一旦钻时突然变快,应加强坐岗,观察返浆及振动筛出砂情况,检测钻井液各项参数。
结束语
小井眼水平钻井是很有吸引力的钻井方法,不管是在占用场地,选用小马力钻机,还是钻井液药品及套管方面都极大的节约了成本。
相信经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浅谈小井眼水平井施工难点及相应的措施也是有了一定的认识。欢迎登陆中达咨询,查询更多相关信息。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
浅谈奕歌的动力及油耗,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菱奕歌搭载的是代号为4B40的1.5T双喷射涡轮增压发动机,用了十分先进的进气歧管喷射+缸内直喷技术,再配合MIVEC可变气门、缸盖集成排气、小惯量涡轮、电控泄压阀等行业领先技术,奕歌不仅可以爆发出125KW的最大功率,最大扭矩能在2000-3500rpm转速区间达到250N·m,足以满足多种驾驶场景下的需求。同时匹配了一台模拟8速的CVT变速箱,海外版车型还提供了2.2T柴油机匹配了8AT变速箱的版本。
如果看该发动机的介绍,你可能不是很清楚,毕竟很多都是专业术语,我就从车主的角度描述一下这个发动机吧。奕歌的车车重1.6吨,这个重量在日系车中可谓是名列前茅了,正常日系轿车在1.1吨重左右,SUV在1.3吨重左右,300公斤的重量相当于四个壮汉同时坐在车里的重量的,还是150斤的壮汉。而且奕歌的车身长度仅有4米4,要比其他主流SUV短20cm左右,更加大了奕歌的密度,就像是一个小钢蛋。拖着这么重的身躯,奕歌的加速能力一点也不差,特别是涡轮介入的时候,就能听到嗡嗡一声,车就穿出去了。但是奕歌在前半段的加速不算优秀,毕竟1,5L的排量不算大,带着这么重的车身还是有压力的,所以很多人会感觉起步比较慢。
奕歌的前脸还是非常帅气的,当时买的时候没想到以三大件技术为卖点的三菱设计出了这样的外形。
外形十分帅气,是当时我选择他的原因。
奕歌看上去比实际尺寸大不少。
正脸的造型现在三菱的车都在慢慢用了。
侧面腰线也是十分犀利的。
在国内买车,万年讨论的话题就是油耗了,毕竟国内的油价起伏不定,而且相对世界均价而言偏高,美系车起初是不在乎油耗的,因为美国的油价是足够便宜的,日本的油价相对要高,所以节油性是车辆研发生产很重要的一环。我觉得奕歌集成了美系车用料足和日系车油耗低的特点。
以我个人而言,市区内行驶在8-9个油,郊区行驶在5-7个油,高速在6-7个油,这对于一辆这么重的车来说还是非常省油的了,我最低跑出过4.5的油耗,当时都不敢相信,另外我的驾驶相对温和,可能也是油耗低的一方面因素。当然每个人的开车习惯不同,所以油耗也不同,整体来说奕歌还是非常省油的了。
春天到了,道路两旁的花也快开了,整个园区都有着花的芳香。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