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11月14号为什么美金汇率比之前更低了呢?

2.为什么美元会贬值?

3.为什么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

4.解放初期美金汇率低的原因

5.美国的好日子到头了?美元地位或被取代,2021年美元将贬值30%

6.为何美联储加息美元却暴跌?

7.贵金属价格行情受哪些因素影响

2022年11月14号为什么美金汇率比之前更低了呢?

美金最近为什么一直跌_美金价格为什么跌了

美元于本周四遭遇了2009年以来最糟糕的一天。美国最新公布的通胀报告显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速超预期放缓,令交易员感到意外,引发了美联储将放缓加息步伐的猜测。美元现货指数下跌了2%,为2009年以来最大的跌幅。

10月的CPI数据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即几十年来最快的物价涨幅正在消退,并为美联储官员提供了在激进紧缩行动中放慢速度的空间。交易员们降低了对美联储停止加息前利率将升至多高的预期,也就是所谓的周期终端利率。

加息步伐放缓可能抑制美元今年的涨势,美元今年的涨势削弱了10国集团(G20)其他货币。衡量期权头寸和人气的一个月美元风险逆转指数跌至今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显示美元需求可能正在减弱。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外汇主管Bipan Rai表示:“疲软的核心CPI数据导致市场降低了终端利率的定价,并为美元进一步带来痛苦。”

目前市场预期显示,12月加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远高于加息75个基点,这将缩小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之间的利差。日元上涨近4%,领涨10国集团货币。汇丰外汇交易员马克斯表示,在这种环境下,日元和南非兰特有跑赢大盘的空间。“市场发现自己在很大程度上站错了边,头寸的平均水平可能受到挑战”。

欧洲货币兑美元汇率飙升,英镑汇率上涨3.3%,达到9月中旬以来的最高水平。欧元兑美元汇率上涨2.1%,达到近两个月来的最高点,瑞士法郎兑美元汇率上涨超过2%。然而,美元的下跌可能不是单向的。

荷兰合作银行的简?表示:“美联储可能会提醒市场,潜在通胀仍是目标通胀率的三倍,且仍将持续

为什么美元会贬值?

谁说美元会贬值?

从2011年开始,美元不但不会贬值,而且会迅速走强。

1。我们先看美元指数,周K线、月K线三层底的形态已经得到确认。主力资金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底部的布局,接下来就是各个击破了,先空欧元、英磅,然后是澳元、加元或者瑞郎、最后是日元,等只有RMB了,不需要做空了,自己就可以崩溃。

2。我们需要了解更深层次的原因,美国是一个法制社会,他的立法完全体现着开放的、灵活的、创新的价值观,美国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各个行业的创新人才,他的军工科技、高科技的企业无比优势,所有的财富都应该会向这些企业靠拢。

3。相反我国的情况不太乐观,我们一切政策都是向房地产倾斜,而我们制造业因为人力资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波动大等原因,经营情况不容乐观。但一旦我们的楼价崩盘呢?银行会怎么样?

2011年,楼价大副下跌是没有悬念的。

为什么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

因为国际原油是以美元计价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下降意味美元贬值促使原油价格上涨,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美元强势是人民币持续贬值的直接原因。美元指数周三在亚市位于近9年高位附近,美国3季度经济以11年来最快速度成长,促使市场将美国加息的预期时间提前,这将进一步推高美元走势,非美货币贬值压力加大。

 通常来说,人民币贬值将有利于出口。但是人民币未来继续贬值,未必拉动出口。理由是,当前出口市场已经开始转移,海外市场订单被东南亚等国家“抢走”,而中国出口企业并没有品质和核心技术优势。

解放初期美金汇率低的原因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1949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天津首次正式公布人民币汇率。四十多年来,在不同的时期,人民币汇率安排(exchangeratearrangement)有着不同的特点。

一、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

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50~1952)。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含金量,因此,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最初不是按两国货币的黄金平价来确定,而是以“物价对比法”作为基础来计算的。也就是说,建国初期人民币汇率制定的依据是物价水平,这是一种比较市场化的汇率安排。

建国初期,由于国民党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物价节节上涨。如上海批发物价指数以1949年6月为100,到1950年 3月则上涨至2242.93。由于国内物价上涨、国外物价趋跌的价格对比关系,根据前述政策要求,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由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旧人民币,调低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元旧人民币,在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内,人民币汇价下调49次。至于和其他外汇的汇价,则是根据它们对美元的汇价进行间接套算的结果。

从1950年3月至1952年底,随着国内物价由上涨转变为下降,同时,由于美国对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大量抢购战备物资,美国及其盟国接连宣布一系列对我“封锁禁运”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降低外汇汇价,以利于推动本国进口。因此,根据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汇率政策的重点也由“推动出口”改变为“进出口兼顾”,并逐步调高人民币汇价。1952年12月,人民币汇价调高至1美元=26170元旧人民币。

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是美国,对外贸易主要由私营进出口商经营。人民币汇率的及时调整,可以调节进出口贸易,保证出口的增长。

2.第二阶段(1953~12)。从1953年起,国内物价趋于全面稳定,对外贸易开始由国营公司统一经营,而且主要产品的价格也纳入国家。经济本身要求对人民币的汇价取基本稳定的政策,以利于企业内部的核算和各种的编制和执行。同时,由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确立,各国之间的汇价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持了相对稳定。再加上我国同西方工业国家的直接贸易关系和借贷关系很少,因此,西方各货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在国内物价水平趋于稳定的情况下,我国进行建国以来的首次币制改革。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新旧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000。自用新人民币后,1955年至1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是1美元折合2.4618元新人民币。

11年12月18日,美元兑黄金官价宣布贬值7.89%,人民币汇率相应上调为1美元合2.2673元人民币。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政策取了稳定的方针,即在原定的汇率基础上,参照各国公布的汇率制定,逐渐同物价脱离。但这时国内外物价差距扩大,进口与出口的成本悬殊,于是外贸系统取了进出口统负盈亏、实行以进口盈利弥补出口亏损的办法,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的调节作用减弱。

3.第三阶段(13~18)。13年3月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为了避免西方国家通货膨胀及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从13年开始频繁地调整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仅1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就调整了61次),而且在计算人民币汇价时,用了钉住加权的 “一篮子”货币的办法,所选用的“篮”中货币都是在我国对外贸易的计价货币中占比重较大的外币,并以这些货币加权平均汇价的变动情况,作为人民币汇价相应调整的依据。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价政策的直接目标仍是维持人民币的基本稳定,针对美元危机不断发生且汇率持续下浮的状况,人民币汇率变动较为频繁,并呈逐渐升值之势。12年为1美元=2.24元人民币;13年1美元=2.005元人民币;17年为1美元=1.755元人民币。

自5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对外自我封闭,对内高度集权,直至80年代初,国家外汇基本上处于零储备状态,外贸进出口主要局限于社会主义国家,且大体收支平衡,国内物价水平也被指令性所冻结,尽管人民币汇率严重高估,但它并未带来明显的消极影响。

二、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安排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19年我国的外贸管理体制开始进行改革,对外贸易由国营外贸部门一家经营改为多家经营。由于我国的物价一直由国家规定,长期没有变动,许多商品价格偏低且比价失调,形成了国内外市场价格相差悬殊且出口亏损的状况,这就使人民币汇价不能同时照顾到贸易和非贸易两个方面。为了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院决定从1981年起实行两种汇价制度,即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继续保留官方牌价用作非贸易外汇结算价。这就是所谓的“双重汇率制”或“汇率双轨制”。

1980年人民币官方牌价为1美元=1.5元人民币。从1981年1月到 年12月期间,我国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贸易外汇1美元=2.80元人民币;官方牌价即非贸易外汇1美元=1.50元人民币。前者主要适用于进出口贸易及贸易从属费用的结算;后者主要适用于非贸易外汇的兑换和结算,且仍沿用原来的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

随着美元在80年代初期的逐步升值,我国相应调低了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使之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相接近。年底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已调至1美元=2.7963元人民币,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持平。

2.第二阶段(1985~1990)。在人民币双重汇率制下,外贸企业政策性亏损,加重了财政补贴的负担,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外国生产厂商对双重汇率提出异议。1985年1月1日,我国又取消了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币。

事实上,1986年随着全国性外汇调剂业务的全面展开,又形成了统一的官方牌价与千差万别的市场调剂汇价并存的新双轨制。而且当时全国各地的外汇调剂市场,在每一时点上,市场汇率水平不尽相同。这种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多重汇率制一直延续到1993年底。其间,外汇调剂市场的汇率形成机制,经历了从开始试办时的人为定价到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过程。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物价上涨速度加快,而西方国家控制通货膨胀取得一定成效。在此情况下,我国有意识地运用汇率政策调节经济与外贸,对人民币汇率作了相应持续下调。1995年8月21日,人民币汇率调低至1美元=2.90 元人民币;同年10月3日再次调低至1美元=3.00元人民币;同年10月30日又调至1美元=3.20元人民币。

从1986年1月1日起,人民币放弃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做法,改为管理浮动。其目的是要使人民币汇率适应国际价值的要求,且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

1986年7月5日,人民币汇率再度大幅调低至1美元=3.7036元人民币。1989年12月16日,人民币汇率又一次的大幅下调,由此前的1美元=3.7221元人民币调至当日的4.7221元人民币。1990年11月17日,人民币汇率再次大幅下调,并由此前的4.7221调至当日的 5.2221元人民币。

从改革开放以后至1991年4月9日的十余年间,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别实施过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与公布牌价并存的双重汇率体制,以及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多重汇率体制;二是公布的人民币官方汇率按市场情况调整,且呈大幅贬值趋势,这与同期人民币对内实际价值大幅贬值以及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基本上相适应的;三是在人民币官方汇率的调整机制上,做过多种有益的尝试,如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小幅逐步调整方式以及一次性大幅调整的方式,这些为以后实施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奠定了基础;四是市场汇率的机制逐步完善;五是市场汇率的调节作用在我国显得越来越大。

3.第三阶段(1991~1993)。自1991年4月9日起,我国开始对人民币官方汇率实施有管理的浮动运行机制。国家对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改变了以往阶段性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做法。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实行公布的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即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多重汇率制度。

我国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主要指人民币官方汇率的有管理的浮动,其基本特点是,我国的外汇管理机关即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的状况,特别是对外经济活动的要求,参照国际金融市场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动情况,对公布的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调低,但仍赶不上水涨船高的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

4.第四阶段(1994~2005)。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1993年12月31日,官方汇率1美元兑换人民币5.8元;调剂市场汇率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8.7元左右。从1994年1月1日起,将这两种汇率合并,实行单一汇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定为1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同时,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度,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结算和流通,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革汇率形成机制。这次汇率并轨后,我国建立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趋稳,并一直保持在1美元=8.3元左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相继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尤其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我国承诺:在2000年之前,将实现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

事实上,1994年我国已开始实行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的可兑换,并已削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中的绝大多数限制,如歧视性货币措施或多重汇率安排已完全废除,而绝大多数经常项目交易的用汇和资金转移也不再受到限制。

1996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消除了若干在1994年后仍保留的经常帐户下非贸易非经营的汇兑限制;1996年 7月,又消除了因私用汇的汇兑限制,扩大了供汇范围,提高了供汇标准,超过标准的购汇在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核起初后即可购汇;1996年7月1日,我国将外商投资企业也全面纳入全国统一的银行结售汇体系,从而取消了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尚存的经常项目汇兑限制。

1996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致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将不再适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14条第2款所规定的过渡性安排,并正式宣布:自1996年12月1日起,我国将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8条第2款、第3款和第4款的义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从此不再限制不以资本转移为目的的经常性国际交易支付和转移,不再实行歧视性货币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

2001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郭树清指出,根据中美1998年签订的有关协议,中国承诺将扩大人民币弹性。因此,如果现在中国选择钉住其它币种或取一揽子货币联系汇率制度,不但会违背承诺,还是一种后退。增加汇率弹性是现实的选择。中国现阶段仍将以稳定汇率为主,同时用足每日3‰的汇率浮动区间,使市场逐渐适应汇率波动。今后将取措施,提高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如有效利用银行间市场汇率浮动区间;调整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管理政策;进一步完善结汇制度。

三、人民币汇率安排的新阶段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5〕第16号文——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相关事宜公告。其主要内容如下:

(1)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2)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3)2005年7月21日19∶00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4)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

(5)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子货币汇率变动,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这一次的人民币汇率安排改革的核心是放弃单盯美元,改盯一篮子货币,以建立调节自如、管理自主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从此次人民币短期升值来看,这将有利于缓解国际收支失衡的巨大压力,同时,释放人民币潜在的升值压力,并能淡化人民币兑美元的国际矛盾。从长远战略来看,人民币汇率新机制的建立,将有利于推进人民币汇率安排的市场化改革进程,最终为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实现可兑换创造渐近条件。

美国的好日子到头了?美元地位或被取代,2021年美元将贬值30%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经历了疫情后,美国迎来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危机。美元出现持续贬值现象,预计2021年的美元将贬值30%。大批专家分析道,照这个情形来看,美元的霸主地位或将被取代,美国的好日子可能也要到头了!

美国最坏的结果是濒临崩溃

据报道,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表示,如果美元失去霸主地位,那它的价值将大大贬低。而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则是美国三方面赤字的增加,分别是预算、贸易和经常项目的赤字。对于美元持续贬值的现象,世界经济专家罗奇也感到万分担忧,美国如今的现状加上经济问题,最终恐怕摆脱不了崩溃的局面。

美元贬值或将牵连全球经济

在过去,美元是世界通用的货币,地位难以动摇。直到疫情爆发,美国大批产业经济遭到重创,美联储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居然忽略了通货膨胀,开始大量印刷美钞投入市场中,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反对。大量持续增加市场上的美钞,美元的价值开始明显下降,一旦像津巴布韦那样出现通货膨胀,那全球大部分国家都要为美国擦屁股,到时候恐怕全球经济都会遭到大幅波动。

专家分析,美元贬值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从上世纪到如今贬值了99%,在过去,可以用35美金换取一盎司黄金,但到了现在,换取一盎司黄金则需要1833美金。达里奥表示,如果美元价值持续暴跌,未来美元的货币地位或将被其他货币顶替。其中最值得期待的便是欧元和人民币,欧洲和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虽较为亲密,但实则两者之间依然存在着竞争,主要就体现在货币价值上。

而人民币之所以受到大众青睐,是因为中国在去年抗疫情阶段,充分发挥大国风范,给予国际和各国一定的支援。加上很快控制住疫情,国内各大产业接连复工复产,带动了经济,中国成为了去年经济唯一呈现正增长模式的国家。为此,俄罗斯还在去年,将人民币列入了可投资货币的名单中。在美国表示美债压力大的情况下,中国还带领多个国家运回美联储的黄金,并减持美债来减少损失。

如今各国逐渐对美元失去信任,开始转移注意力,倒是给人民币走出国门创造了有利优势。随着中国国内各大产业的复工,如今出口贸易非常可观,可以借助对外出口合作,来加深各国对人民币的印象。虽然短时间内无法彻底取代美元霸权,但至少可以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而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另外,中国如今的现状令很多国外企业看到了希望,吸引到了不少外国投资,大家都表示看好中国充满活力的市场。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来往,也可以趁机扩大人民币影响力。

美联储不断印刷美钞投入市场,肯定也是深知背后的隐患,但美国也是无奈之举,只能是冒险学习津巴布韦,先解决燃眉之急,再一步一步解决问题。津巴布韦当初独立后,就是取了印刷钞票的方式来缓解经济危机,结果导致全国通货膨胀,单单一个鸡蛋就卖出了天价。经济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是愈发严重,如今的津巴布韦所面临的经济难关,依然是不堪重负。如果不是因为美国家底好,国际地位高,如今的后果也不会比该国乐观。

参考资料:

俄罗卫星通讯社

为何美联储加息美元却暴跌?

直接:美联储加息,基准利率提高,股息率与基准利率的差额减少,用股利贴现模型计算的股票价格下跌。美股下跌。间接:美联储加息,美债收益率会提高,于是美元趋向于升值。换言之人民币相对于美元趋向贬值。资本倾向于卖出人民币资产,把持有的人民币换成美元。资本加速流出。人民币定价资产价格下跌。同理,欧元……同理,日元…………全球资本市场都下挫后,美股也会在惯性作用下下挫。私以为,逆全球经济周期加息略作死。若是近期真的加息的话,说明美联储对美帝经济太有信心了。我对美帝经济没有这么大的信心。今年年初以来,美联储一直想加息,一次次推迟,这次说不定会再次推迟。

贵金属价格行情受哪些因素影响

1、 美元走势

在国际贵金属市场上,贵金属品种皆以美元报价,由此可见,美元走势对贵金属行情的影响比较大。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定义美元走势与贵金属行情之间的关系,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即美元涨,贵金属价格跌;或者美元跌,贵金属价格涨。而美元走势的变化则主要源于美国的重要经济数据,也就是说,投资者建立贵金属交易单,可以根据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分析美元走势,从而判断贵金属价格走向。

2、 央行政策

国际上的主要国家或经济体,如美国、中国或欧元区的央行政策同样会对投资市场情绪产生重要影响。当央行大量抛售、减少黄金储备时,国际黄金价格就会下滑,反之,如果央行增持黄金储备,国际黄金价格就会有所上抬。此外,如果央行取的经济政策引发了人们对该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就会导致资金流入贵金属市场避险。

3、 金融市场

当贵金属投资品种在金融市场中的持有热度升温时,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贵金属行情好转,由此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又或者,如果整体的金融市场环境收紧,像股票、基金等较高风险品种的收益因经济下行而减少时,贵金属品种反而因避险功能得到青睐,贵金属市场走好。

4、 消费需求

在贵金属的消费需求得到提升的情况下,其行情将因此而上行,比如在婚庆旺季、春节期间等,黄金的消费需求有所增加,则利好贵金属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