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罗斯如今为什么那么穷?

2.俄罗斯现如今的经济发展怎么样?

3.为什么石油价格猛跌使美国经济下滑

俄罗斯如今为什么那么穷?

中国跟俄罗斯石油价格_中国油价对比莫斯科

我感觉国内报刊对俄罗斯的报道不真实,我曾经写了一些关于俄罗斯的文章,有些报刊觉得夸大了负面不愿意刊登。其实,俄罗斯的悲惨状况是难以形容的,也是没有长期亲身体验的国内人难以想象的。 人民币和卢布的比价现在是1:3,俄罗斯的月人均收入约2000-3000卢布,而物价却比中国高得多,你可以想象俄罗斯有多穷。其实,我的感觉是他们的收入连这个数也达不到。

俄罗斯西伯利亚研究所是俄罗斯国家拨款的50个研究所之一,所长告诉我他的月收入不到2000卢布,我问所里的其他人员,他们也都不到2000卢布。俄罗斯的主食是面包、洋葱、土豆等,除面包的价钱和中国差不多以外,其他疏菜的价格大约是中国的二到三倍。有一位教授曾对我说,苏联解体前,他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买十几双质量很好的皮鞋,包括进口的,但91年解体后放开价格,他一个月的工资只够买一双鞋。

70%的俄罗斯人有别墅,别墅也不是什么好房子,就是几间小木屋,旁边都有地。每到周末,俄罗斯人都到别墅去种地,不是种花草,而是种过冬的疏茶、粮食,收割后窖藏起来,有的做成咸菜。他们也做果酱,一个秋天要做几十、几百大瓶,就靠这个生存,我还帮我的房东做过。这是俄罗斯工资外的收入来源。

俄罗斯人去别墅已不再是一种休息,而是为了生活而从事艰苦的农业劳动。现在俄罗斯经济根本不是什么市场经济,而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国内兴起自由主义思潮,许多知识分子以此为荣,但俄罗斯老百姓经历了许多苦难,都认为自由主义是新兴爆发权贵阶层的代言人。

俄罗斯的工业

10年来,俄罗斯投资下降了80%,工厂根本不开工。1985年时,俄罗斯经济总量是中国的2.5倍,现在只有中国的1/5。我跑了那么多企业,就没看到几家开工的。国内现在说俄罗斯经济开始恢复,其实不过是可以开工。普京曾说,俄罗斯经济要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需要每年增长8%,连续增长15年。在我看,这实际上根本不可能。

有人认为俄罗斯开始走出谷底,开始复苏,其实没那么回事。俄罗斯就象一个发烧40度的病人,烧了10年,回落到39度,还在烧,还可能回升。石油价格上涨带动了俄工业回升,但即使是秋明油田仍然非常困难,原因是工业金融寡头为了自身利益,出口的钱都留在国外回不来。莫斯科周围有几个核反应堆,这些反应堆10年没有维护,现在已经开始往外泄漏辐射。怎么办?要维护,单一个反应堆就需要25亿美元,哪里来的钱?专家说,这些反应堆迟早要出大问题,很可能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还严重。俄罗斯现在什么东西都年久失修,俄罗斯的飞机都已经超期服役,随时都可能掉下来。经常可以看到房子里的水管爆了,地铁出故障了。库尔斯克号沉没,莫斯科电视塔大火,这些如戏剧般的引人注目,但都只是冰山一角。我在俄罗斯久了,习惯了,每天报纸的头版都是这些,库尔斯克号把这些暴露在世界面前了。有人说,俄罗斯现在是一个巨大的工业废料场,我看差不多,各个行业的设备都在急剧老化衰败,这是十年没有投资的必然结果,俄罗斯的前景究竟如何,可想而知。

俄罗斯的社会治安

在别的国家,都是杀穷人,也都是穷人杀。俄罗斯却不光是杀穷人,杀得更多的还是有头脸的人。新兴权贵富人虽然戒备森严,住宅上空有直升飞机盘旋保护,仍然不断惨遭谋杀丧命,有一年光金融家就连续死了七个,议员更多。而且这些案都是在光天花日之下干的,干了也查不出来。一位美国老板,在俄罗斯很出名,克林顿还赞扬过他,是最早到俄罗斯投资的。有一次不知怎么的,就和俄罗斯合作伙伴炒翻了。第二天,这位美国老板就暴尸街头。连别列佐夫斯基都差点被干掉。现在这些大老板都是随身带很多保镖,住所里三层外三层的戒备森严。但这样也不行。有一位新贵是在接电话时被毒死的,电话上有毒药。在俄罗斯做生意就得靠。在普通银行汇款,汇费高,而且一笔款子还得分多次汇。但如果是一家和有关系的银行,就可以,汇费低,一次就行,还保证安全。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比如说报关吧,如果找不到马匪(音,指的小喽罗),这事就很难办。找到马匪了,就很顺利。反正是已经管不到了,就顺理成章地接管理了的角色。讲义气,他也要注意别吓跑了生意人,断了财路。

俄罗斯最大的是一个退伍军人组织。这个组织管的生意很大,恐是分赃不均,高层内部矛盾很激烈,连续三任总头目被杀。第三任去参加第二任的葬礼,刚出车门就被遭到乱枪扫射。他还算顽强,满面是血,带着满身的玻璃茬子楞往前闯,跑了,以后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俄罗斯的军队

俄罗斯的军队也早已不象样子了。一位中校开着坦克跑到街上,要求发工资,不发就开炮。按说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是应该军法惩处的。但没事,因为大家都同情,事实上,坦克后面跟着一大帮军人。从军官到士兵,都是在靠着部队吃饭,有什么偷什么,有什么卖什么。所以库尔斯克号的事情一点也不奇怪。欠发军饷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核武器部队按说应纪律严明的,但却经常发生盗窃设备、材料的事情。

我住的地方就是俄罗斯的一个军营。一层是从东欧回来的部队,二层是我们中国商人。 俄罗斯的军人也惨,这个军营跟我们的筒子楼差不多,公用水房,公用厕所,楼道里臭 气满天。我认识一位军人遗孀,我们关系很好,长得非常漂亮,有两个公主般的女儿, 6、7岁左右。这个军营里大多数都是单身男人,谁都想跟她睡觉。但她坚决不干,宁可 给我们中国人的食堂洗盘子,她非常高兴地洗盘子。到了周末,军营里兴看脱衣舞。我 们是国营公司,还讲点规矩,不许看。我就和她聊天去了。下楼的时候大概正好是脱衣 舞高潮刚过,我看见她的7岁的小女儿从人缝中兴奋地挤出来,对我大声叫喊着:“娜达莎,我长大了也要跳脱衣舞!”我看了很伤心,我想她妈妈会更伤心。俄罗斯已经没有廉耻了。没过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美国人开办脱衣舞校的广告,我想,这能有人去吗?没有想到,到报名的那天,是母亲送女儿,丈夫送妻子。

俄军的现状很差。在这次车臣战争中,被车臣游击队俘虏的俄军士兵有相当一部分失踪了。为什么不见了,是被车臣游击队给卖了,卖给西伯利亚和周边国家的农场或工矿当奴隶了。这在俄罗斯被称作“白奴”。有一位老大妈,他的大儿子在阿富汗战争中牺牲了,小儿子在车臣战争中就被游击队给卖了,现在她还在找他的小儿子。和军队对此已无能为力。

俄罗斯的贸易

和俄罗斯做贸易都是小商小贩。你看北京秀水街,就是这么做。因为他们没有做贸易的 大公司。从1994年起,外经贸部提出要和俄罗斯做正规生意,连续三年在莫斯科、哈尔 滨等地开商品展销会。但是到展销会上来的几乎没有俄罗斯的大企业、大公司,来的都 是小商小贩,有的甚至是来零买的。这和广交会大不一样,都是公司与公司间的贸易。 俄罗斯的大公司都在忙着和西方做生意,卖石油,卖天然气,卖木材。

一度国内舆论说,中国货在俄罗斯倒了胃口,冒伪劣。后来国家倡导要到俄罗斯卖精 品。但实际上,精品根本卖不动。俄罗斯人也有抱怨中国货冒伪劣的,他们质问中国 为什么把质量好的产品销往西欧和美国,却在俄罗斯卖质量低劣的。他们没有市场经济 的意识。其实道理很简单,一分钱一分货。俄罗斯人没钱,他只能买冒伪劣,我把这 个道理解释给他们听。

我们国内官员根本不了解这个情况,一味地想和俄罗斯做大生意 。实际上,象长虹这样的企业去了,签一个意向书回来,实际上就是敷衍,根本不想和俄罗斯做生意,看在外经贸部的面子上才勉强去一趟。国家外贸战略和具体战术根本脱节。事实上是小公司在做小生意吧,国家就应该为这一现实服务,使之规范起来,正常 起来。我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就是不知道有什么规矩。包机运货,这到底是允许不允 许,有没有个规矩?所以我老是提心吊胆的。

我认为,俄罗斯也有一股生气勃勃的新生力量,这就是那些做小生意的商人。但俄罗斯的寡头们是在扼杀这股力量

俄罗斯现如今的经济发展怎么样?

俄罗斯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科技比较发达,但前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国力衰退,俄罗斯对中国人的影响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影响越来越弱。

近些年来,由于国际油价持续走高,以石油出口拉动的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再加上普京上台后俄罗斯政治趋于稳定,民众的自信心逐步增强。

为此我们还访了两位曾经去过俄罗斯的专家学者,向我们讲述他们看到的新俄罗斯。

访对象之一 复旦大学首席教授金重远

上个世纪50年代,金教授曾在前苏联学习多年。

对于俄罗斯国家年,金教授认为它和此前的法国文化年有些不同,不仅规格不同,而且“国家年”展示的是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并不局限于文化展示。

如果从文化的角度讲,俄罗斯文化如今对中国民众的吸引力不会高过法国文化。

因此,金教授觉得俄罗斯国家年更重要的是提升双方在经济以及其它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访对象之二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俄罗斯中亚室主任陆钢

2005年,陆钢走访了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和波罗的海沿岸城市圣彼得堡。虽然在大多数国人的印象里,俄罗斯还依稀带着很多前苏联的影子,但是陆钢见到的当代俄罗斯确实是另外一副模样了。

物质生活:比以前丰富多了

近些年来,俄罗斯经济稳步增长,国家政治稳定,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金教授回忆,在以前,很多人手中有钱却买不到东西,比如小汽车。以前莫斯科的小汽车保有量就已超过百万,很多普通人家里都有小汽车,但当时的小汽车质量不高,供选择的种类也少,现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大为改观。与叶利钦时代相比,那时候由于国家政治动荡,经济停滞,不仅物质生活不丰富,食品短缺也是常有的事情。普京上台后,特别是近些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大量外国商品进来,生活丰富多了,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普京高于叶利钦

金教授经常会和一些俄罗斯人聊天,在谈到现任总统普京时,很多俄罗斯人都认为普京的治国水平明显要高于叶利钦,叶利钦可以说是个“粗人”,经常酗酒,因此误事不少。

而相比之下,普京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为克格勃工作的时候就长驻前东德,因此对西方和俄罗斯都比较了解,思维比较开放。***素质本身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相当重要,现在的俄罗斯能够发展起来与普京个人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文化生活:曾想回归西方文明

现在的俄罗斯在文化方面受西方国家的影响着实不小,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非常喜欢西方的文化。其实在前苏联时期,年轻人就喜欢西方的东西,收听西方电台的摇滚音乐。尤其是在叶利钦时代,他就曾经提出过要让俄罗斯回到西方文明的怀抱这样的口号,认为西方文明一切都好。然而现实是严酷的,叶利钦逐渐发现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并不是那么友善,到处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因此不能过分亲近西方,不过这只是在政治层面上,普通年轻人对西方文化还是相当热衷的,而在俄罗斯的知识界就一直有一派是亲西方的。

大国信心:谈不上雄心勃勃

随着俄罗斯经济发展加快,国力恢复,很多分析家觉得俄罗斯有朝一日仍能再现昨日雄风,与美国一决高下。对于这样的说法,金教授认为俄罗斯丰富,人口又相对较少,一有机会这样的国家容易翻身。再加上这些年油价上扬,俄罗斯的国库自然就殷实不少,普京曾经开玩笑地说过上帝对俄罗斯不薄,赐给了他们那么多。不过对于国家的复兴,一些俄罗斯的精英和知识分子心态比较平和,虽然对普京的执政比较满意,但还谈不上雄心勃勃,相对还是比较冷静的,毕竟俄罗斯的人均GDP也才5000美元左右。但相比于以前,很多俄罗斯人那种失衡、迷茫的心态来讲还是自信了不少。当时俄罗斯自己都不知道前苏联怎么会顷刻间解体,对现实非常愤怒,如今情况有所改善。

莫斯科像北京,圣彼得堡像欧洲

陆钢在莫斯科主要忙于学术访问,只是感觉莫斯科就像我国的北京。

作为一国之都,来自国内四面八方的人很多,莫斯科人气确实非常兴旺。由于俄罗斯经济的迅速发展,莫斯科街头也能见到很多尘土飞扬的工地。

去过莫斯科的人都说那是一个物价高昂的城市。陆钢也说,他在莫斯科住的一家涉外宾馆,因为是旅游旺季,一晚的费用是120美元。和他去过的中亚国家相比较,如此高价并不让人舒服多少。

而圣彼得堡就是一个典型的欧洲城市。那里人口不多,城市绿树如茵,环境相当漂亮。圣彼得堡人的生活也过得休闲舒适,个人修养令人赞叹。

并非“两头尖,中间大”

俄罗斯社会经历上世纪末的大转型之后,到现在已经15年。可是陆钢还没有发觉俄罗斯有一个稳定的类似于西方国家的中产阶级。或者说,俄罗斯并不存在一个“两头尖、中间大”的社会结构。收入两极分化在俄罗斯依旧严重。富豪的一掷千金,难以想象。对穷人而言,幸亏俄罗斯的社会保障还沿袭过去,倒还不至于活不下去。

然而,陆钢接触到的俄罗斯知识精英,如大学教授,他们的收入水平有些出人意料。如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教师月收入1000美元左右。在莫斯科,这点钱要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真是捉襟见肘。所以那些教师不得不积极从事兼职打工。

街头很少见中国广告

陆钢在俄罗斯的时候专门留心过城市街头的广告。有日本的、韩国的、欧美的,可是却很少见到中国广告。他推测说,也许中国公司在俄罗斯生意做得并不好。

谈到中国人在俄罗斯,陆钢还说,俄罗斯人刚见到中国人的时候,以为他们是有钱的日本人,结果中国人常被当成冤大头;后来俄罗斯人见的中国人多了,又认为中国人在他们国家打黑工的不少。由于国内福建、温州等地去俄罗斯打工赚钱的人确实很多,所以经常被俄罗斯警察刁难。尤其在俄远东地区,中国人被敲诈、勒索保护费的消息时有耳闻。

为什么石油价格猛跌使美国经济下滑

苏联不是在里根在任期间解体的,是在他的下一任布什总统期间解体的,1991年底!

但是由于里根的一些政策使得苏联经济遭到重创,所以说和他有一定的关系!

上个世纪70年代,当石油价格扶摇直上时,苏联从石油出口中获得的收益增长了280%,出口量增长了22%,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对苏联经济的生存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石油价格每桶增加1美元,就意味着克里姆林宫获得大约10亿美元的额外硬通货,反之石油价格下降意味着收入减少。另外,与其他石油生产国不同的是,苏联将不能通过增加产量来增加收入,因为苏联的石油生产能力早已达到极限了。

而美国却是石油进口大国,美国一年要花费近2000亿美元购买石油,对于美国经济来讲最适宜的石油价格是每桶20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价格是34美元,如果国际市场石油价格降至每桶20美元,将使美国的经济成本每年下降700亿美元,它意味着现有国民生产总值的1%将转化为美国消费者的收入。并且,美国的总体经济状况将明显好转。降低石油价格既可重创苏联,又可增加自己收益,何乐不为!

沙特阿拉伯十分担心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对沙特形成了包围,出于共同利益考虑,于是,美国人和沙特人坐到了一起。因为沙特的石油产量占欧佩克产量的40%,与其他石油生产国不同的是,沙特能够迅速动用石油储量。

最后美沙谈判的结果是:里根告诉法赫德国王:“沙特的主要敌人是利比亚、伊朗和苏联,他们都是高油价的主要受益者,而低油价则使沙特和美国获得极大好处;有美国这位山姆大叔做靠山,沙特不用再惧怕任何国家的威胁。美国提供沙特先进的作战飞机和其他先进武器,并提供军事保护;沙特开始扩大石油产量。

与此同时,美国能源大臣还说服英国同时增加其在北海的石油产量。结果在1985年,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猛跌,苏联当年的石油收益下降了近一半,并且由于天然气价格与石油价格是平行的,因此苏联当年出口天然气的收入也减少了数十亿美元。

而是苏联继能源出口之后的第二大出口商品,以往大部分是出口中东国家换取石油,在石油生意红火的70年代,苏联出售给中东国家的增长了五倍。但85年以后,由于油价猛跌,使伊朗、伊拉克和利比亚的石油收入减少了50%,所以苏联的销售量也减少了20%。

此外,世界油价的猛跌,还使苏联从西方进口的商品突然变得极其昂贵。1986年苏联从西德进口一台特定的设备所需的石油出口额比一年前多出五倍。

所以,美国、沙特双方一拍即合的结果是,油价在苏联解体前的十年内持续下跌,并且因为天然气的价格因为挂靠石油的价格,所以也往下跌,而里根任总统的时间刚好是1981-1989年。这就是美国搞垮苏联的大策划之二。

另一个大策划是以波兰为突破口制裁苏联。1981年12月29日,时任里根在白宫发表的一项声明宣布,鉴于苏联对波兰的事态发展负有重大的和直接的责任,美国决定立即对苏联实行经济制裁。

在冷战期间,属于苏联集团的波兰一直在内外政策上追随苏联,但经济发展之后,国民强烈的反苏心理和西方国家的渗透,导致波兰成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动荡的国家。

由莱赫·瓦文萨领导的波兰团结工会,成立于1980年,得到梵蒂冈与西方国家的支持。之后的两年,团结工会领导了大规模的罢工运动,波兰出现了要脱离苏联集团的迹象。莫斯科担心波兰事态发展失控,于1981年9月在波兰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华约军事演习,向波兰民众显示威力。

波兰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在1981年12月12日晚实行了军事管制,一夜之间将团结工会***一网打尽。两周之后,里根以苏联支持波兰军管为由,在12月29日对苏联实行经济制裁。包括停止签发和延长向苏联出口电子设备、电脑和其他高级技术器材的许可证,推迟出售粮食的谈判,暂停签订新的美苏海运协定的谈判,停止苏联航空公司的飞机飞往美国等等。苏联抗议美国的行动,美苏关系恶化,冷战出现了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