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布局负油价_华尔街实时行情
1.能让普京瞬间崩溃,背后原因是什么
2.车市三月回顾:全球汽车雪崩 中国车企艰难谋变
3.怎么炒股啊,应该看什么书?新手怎么入门?
4.战争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能让普京瞬间崩溃,背后原因是什么
让我们来看看,俄罗斯离破产还有多远?
1.油价暴跌
油价自去年已经下跌逾70%。俄罗斯财政部此前做过一个令人不安的预测:国际油价每下跌1美元,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就会减少700亿卢布(约合15亿美元)。
俄罗斯日报Vedomosti报道,该国2015-2017财年预算草案将未来三年预算平衡油价设定为每桶100美元,而目前油价已经跌到30美元以下。
2.经济衰退
油价暴跌对俄罗斯来说显然是坏消息,因为石油是该国最大外汇收入来源。据《华尔街日报》,今年俄罗斯经济有可能创下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疲弱的增长速度”。该国经济部长称,明年可能出现0.8%的负增长,与该部门此前预计的1.2%增速形成巨大反差。
3.卢布崩溃
为了降低乃至抵消国际油价下跌对俄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俄罗斯不惜放任卢布贬值。一年来,俄罗斯卢布贬值已近40%,一度跌破54卢布兑1美元大关,创1998年来最大单日跌幅,成为全球贬值幅度最大的货币。
俄罗斯央行11月10日起允许卢布汇率自由浮动,此前俄央行已经斥资300亿美元外汇储备干预卢布走势,不过丝毫没能阻止卢布近期来大幅贬值的势头。
4.恶性通胀
卢布大幅下跌,推高了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据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预计,今年俄罗斯通货膨胀率将达9%左右,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高,明年可能达到两位数。
法国《世界报》近日报道,通胀预期下,莫斯科人迸发出疯狂的消费热情,富裕的莫斯科人更经常地前往餐馆就餐,更频繁的出入商业中心;穷人则疯狂地储备粮食,储备肉类的罐头。因为他们知道,明天,一切都只会更贵。
5.债台高筑
当前俄罗斯企业外债余额总量已超过5000亿美元,其中2015年底即将到期的外债余额高达1300亿美元,与此同时,因西方制裁,几无西方银行愿对俄增加投资,一些俄罗斯大企业因无力偿还外债,不得不向求援,从而将债务负担进一步转嫁给俄。
此外,卢布贬值也使俄罗斯很多债务人,尤其是拥有很多外汇的债务人面临破产风险,因这意味着支付更多利息,偿还的本金额也是水涨船高。
6.外储枯竭
更让人无望的是俄罗斯央行的外汇储备正逐渐枯竭。事实上,尽管目前俄罗斯的外汇储备规模约为3700亿美元,但可动用的资金规模只有2700亿美元,这已经不能覆盖未来两年的外债支付。
车市三月回顾:全球汽车雪崩 中国车企艰难谋变
转眼间3月又过去了,全年已过四分之一。就在上月,很多汽车行业同仁尚未正常复工复产之时,媒体和专家还在盘算,今年中国车市受多大影响,能否出现报复性消费反弹。然而如今,虽然国内抗击疫情成效初显,人们反而更加忧虑。显然,这是因为疫情在全世界多地爆发,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动荡,给未来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疫情严重的时候,对于世界汽车工业的影响,大多只是考虑到零部件供应和整车进出口的问题。但是,当疫情的重点转移到欧美,全世界汽车工业已经开始面对几十年来最大的危机。截至到3月底,全球汽车和零部件巨头,设在疫情严重国家的工厂,已经停工的超过上百家。继日内瓦车展之后,底特律车展、巴黎车展也已全部取消。受到连锁的影响,原材料等上游企业同样面临重大风险。
3月26日,纽约曼哈顿的华尔街铜牛旁空无一人。(新华社)
大众集团CEO迪斯近日吐槽称,除中国之外,全球其他国家的生产、销售工作均陷入停滞,平均每天开销2.8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2.6亿元)。再这样下去,将不得不裁员。而在半个月前,迪斯还在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虽然设在欧洲的电动车工厂停产,但是电动车的战略和进度不会动摇。转眼间欧美发达国家疫情加剧,短期之内很难振作。中国如今并非净土,面临着疫情回流与生产生活恢复所带来的摇摆和矛盾,前景如何,同样难以预料。
据路透社报道,信用评级机构穆迪近日大幅下调了对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预期,预计全年销量下降14%,远高于2月估计的约2.5%的降幅。其中中国下降10%。新技术、新业态给传统汽车产业带来的冲击,和疫情的影响叠加作用,会给汽车行业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更多的失业、倒闭在所难免。
东风本田和神龙汽车的工厂设在武汉,他们已经实现复产,具有标志性意义。整个3月也有包括奇瑞瑞虎7、长安逸动Plus、奔腾、哪吒U、捷达VS7等多款重磅车型上市。国内汽车的生产、营销节奏正在稳步推进。在带路媒体的眼中,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抗击疫情、振兴经济的希望。其实,在疫情的冲击下,谁也无法独善其身。一方面很多车企收到供应链断供的影响,复产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全社会长期无法恢复正常运转,必然会影响消费能力,购车的需求是增是减,也难以预料。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1-2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4.8万辆和223.8万辆,产销量同别下降45.8%和42%。副秘书长叶盛基表示,如果疫情在3月底得到有效控制,预计一季度产销量下滑45%左右,上半年产销量下滑25%左右。
近三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长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美股多次熔断,原油价格狂降。在历史书上都难得一见的场景,就这样成为现实。有专家称,目前世界可能面临的是经济大萧条,其影响远甚于2008年经济危机。油价大跌,对新能源车也是沉重打击。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3840辆和505辆,同别下降63.8%和59.5%。这无疑给造车新势力带来更多困境。本月,天际汽车董事兼COM向东平出任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北京现代副总经理、销售本部长。陈曦、邓凌等多名造车新势力高管重回传统车企,以及前途、博郡等企业被曝长期欠薪,就连不差钱的恒大新能源汽车都调动上百员工去“恒大宝”卖房,正是新势力企业面临困境的具体体现。
天际汽车CMO向东平重回传统车企(资料)
国家相关部委也在积极筹措救市,不断表态和发布有关文件,敦促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28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王斌表示,促进汽车消费需要从汽车全生命周期着眼,要在生产、流通、消费三端发力。相关部门出台的措施,包括八个方面:一是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二是支持购置使用新能源汽车;三是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四是鼓励实施汽车以旧换新;五是推动农村车辆消费升级;六是加快更新城市公共领域用车;七是推动取消皮卡进城的限制;八是加强城市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设施的建设。
相对“铁板一块”的北京,也因为消费刺激政策闹出了乌龙。商务部网站刊登说北京上半年释放10万个新能源指标,随即北京回应称这是内部信息不慎流出,尚未论证。不论真,至少也是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杭州已经宣布新增2万新能源车指标,广州也准备公布具体新增指标量。相信进入二季度,会有更多实质性的积极政策出台。
面对危机,很多车企也在积极谋变。小鹏汽车据传以1600万元收购了广东福迪汽车,从而获得资质。虽然资质这个玩意说不清道不明,但是对比其他获得资质的买家,这笔买卖显然划算。北汽联合滴滴、国网、邮储银行等企业推进“使用权交易”,预计三年投入10万辆车。其实“使用权交易”并非新鲜事物,理论上租车、打车都算使用权交易,用户需求在哪里,如何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如何实现车辆、网点布局和用户体验的平衡,困难多多,前景多多,长镜头将专门撰文分析。
技术上,中国车企也不乏突破之举。3月初,国家刚刚发布了中国自动驾驶分级标准,长安汽车公开演示量产L3级自动驾驶技术。这一活动多少引发了一些业界争议,主要在于对L3级具体功能的理解。但是长安汽车的勇气值得赞赏,首先会促进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解决上路的准入问题,其次也会加快更多车企推出量产L3级产品。
长安汽车现场演示量产L3级自动驾驶技术
比亚迪则宣称电池技术上的“革命性”突破。29日,比亚迪通过电视直播发布了刀片电池,这种单体长度超过1米的电池,一方面解决了片面追求长续航里程,而增加安全风险的问题,带来更好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提高了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有文章即时评论称,这一产品将“炸飞”几千亿动力电池产业投资,可能还有点夸张。刀片电池仍然属于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争,仍需要通过实践来证实。和行业老大宁德时代相比,比亚迪既是主机厂,又是三电供应商,甚至已经介入到原材料领域。也许通过刀片电池,能够更加坚定比亚迪十多年前就已立下的称霸电动车领域的决心。特别是比亚迪声称“几乎”所有品牌都在和比亚迪谈合作,这将是比亚迪通过技术积累,立足产业核心地位的又一杀手锏。
比亚迪通过针刺试验,对比三种电池的安全性
不论如何,中国的汽车行业还是在努力行动起来,降风险,求突破。3月30日,吉利汽车召开业绩线上发布会。提出目前保持2020年141万辆的销量不变。力争做到不裁员,不减薪,不延期支付薪酬,同时推进和沃尔沃的合并。这时候敢于如此硬气表态的企业非常罕见。此时正逢吉利收购沃尔沃10周年,享受技术、品牌红利的同时,吉利继续积极谋变,期望成为一家科技公司。虽然疫情几乎遍及全球。但是对汽车行业,特别是中国汽车企业而言,只有面向全球化布局,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深入研发,积极转型,才是未来的希望。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动力电池,技术的突破,将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在世界上“质”的地位。疫情的影响无论多久,毕竟是暂时的困难,人类终将战胜疫情。在新的阶段,汽车行业结合新技术、新模式的变革,也将浴火重生,走入新的发展阶段。
吉利汽车发布全年业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怎么炒股啊,应该看什么书?新手怎么入门?
1、首先了解股票概念,如股票的竞价机制、各种术语、运作原理规律等知识,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它们价值不大,但这是基础。
2、,直接选择一家证券营业部,这个好坏基本都差不多,那个收费低就去哪个了。证券公司的业务人员会详细给你介绍如何,你有什么问题他们也会耐心解答。
3、学习炒股,可以看书,那些华尔街的经典著作,如《作手回忆录》,《聪明的投资者》,《日本蜡烛图》等等,多看几本书,不要贸然入市,再有就是网上很多模拟炒股,可以去练习一下买卖股票,熟悉一下操作。不过这个仅仅是熟悉操作,炒股更重要的是心态,这个可以书中学习,慢慢体会。但是只有实战才能让你刻骨铭心,那么接下来就是——
4、实战,给账户转入资金,根据自己的学习和观察选定一只股票,建议第一次炒股不要进太多,5000-10000内操作,不要乱加仓。入股不幸赚了,我说的是不幸,原因是这仅仅是新手的运气,如果你误以为自己是股神那么你就真的不幸了,所以运气好的话你会亏损,这个时候不要焦躁。注意总结。最终形成自己的交易风格,制定交易规则,恪守规则,这个是成功的关键。
5、保持消息灵通,国内外大事要经常关注一下,国家政策导向也要略微分析,不要听股评和他人推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6、没有了,祝你成功!
战争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战争,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正义战争包括:奴隶农民起义、阶级、民族、反侵略战争、自卫战争等等。正义战争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与此相反,非正义战争包括:争霸战争、战争、殖民战争、帝国主义战争、侵略战争等等,违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是把人民推向灾难的战争。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这是我们对待战争的根本态度。
自古以来,一般战争都具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原始状态的战争,就是为争夺天然等生存条件引起的。到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公社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部落对部落的战争就已经蜕变成抢劫财富和奴隶的行为。进入奴隶社会以来的战争,攻城略地,掠夺财富和奴隶的行为日益加剧。古埃及的第四王朝,从公元前2600年起,就把对外侵略战争的目的放在经济目标上,掠夺金、铜矿产和财富。英国自16世纪起推行殖民主义战争政策,到l9世纪侵占了比其本国大150倍的殖民地,到处进行经济掠夺。从战争起,在百余年中,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并掠夺中国,仅两次战争,就迫使清王朝割地赔款,丧失 14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等于 14个江苏省的面积。
就战争与经济的关系而言,战争依赖经济,经济为战争提供作战工具和手段,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经济因素,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体系、经济设施、经济实力和潜力。国家的面积大小、人口众寡、矿藏多少、地理位置等因素,决定着国家在战争中发展战争力量、开发战争潜力的程度。经济因素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程度又受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和进行战争的政治目的的影响。同时,经济部门为战争服务的程度,又受国防工业体系和战备交通体系的影响。同时,随着军队、武器的发展,战争强度不断提高,战争消耗随之增大,使战争对经济和国防经济的依赖越来越大。在当今和未来,要打赢现代化的反侵略战争,必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国防工业,才能保障战争的胜利。因此,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战争对世界经济的破坏
除两次世界大战外,上世纪40年代末迄今,战争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不计其数。以中东为例,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和战争绵延不息,单是大规模的战争即有5次。据不完全统计,5次中东战争共造成10余万阿拉伯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阿拉伯国家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军费开支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譬如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埃及的工农业生产陷于停顿,电力和原材料供应脱节,许多工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苏伊士运河被迫关闭,旅游业不景气,埃及两项重要的外汇收入化为乌有。在生产下降、收入减少的同时,军费开支却急剧上升。作为战胜方的以色列,日子也并不好过。约3万以色列人在战争中伤亡,而长期的政治孤立和军事对峙,使以色列一直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防范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全民皆兵,多年保持着庞大的军费开支,其国防支出在预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10年至1980年间平均为36%,有些年份竟在40%以上。
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更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双方死亡人数达60多万人,受伤人数95万人,比阿以5次战争伤亡人数的总和还高出许多倍。这场战争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000亿美元,高额军费开支使原本富得流油的两伊入不敷出,国库告急。伊拉克的战争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4%,平均每月支出5亿至10亿美元。伊朗军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平均每月支出近6亿美元。双方一度将摧毁对方经济设施作为军事行动的首选目标,油田、港口、炼油厂、输油管、运油船等均在军事空袭目标之列,两国因空袭而导致上千亿美元的财政损失。伊拉克战前拥有37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战后竟负债800亿美元。两伊停战实乃因为双方都无力再打下去了。1988年8月,霍梅尼宣布无条件接受联合国要求两伊停火的598号决议时曾说:“这是真主的意愿,即使这个意愿是一杯毒酒,我们也得把它喝下去。”
1991年的海湾战争,也是用金钱堆起来的。 不包括军事装备等费用,战争直接消耗是611亿美元。伊拉克战争更是一种高强度战争,每打一天,就可能需要高达5亿美元的资金。事实上,随着现代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战争的高投入、高消耗特征越来越明显。至于战争的消耗,资料显示,平均每消灭一个敌人所花费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为2万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为20万美元,朝鲜战争为55万美元,第四次中东战争为100万美元,上世纪80年代的局部战争为180万美元。伊拉克战争还没有具体数字,但估计要高得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伊拉克战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伊拉克战事爆发之前,世界经济集中于对不确定的开战时间、战争持续时间以及战事残酷程度的推测。然而,当人们面对战后的伊拉克,环顾世界经济走势时,发现由战争引起的伊拉克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受到严重创伤,全球消费不景气,投资萎缩加重,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交易,经济金融风险更难预测。
美伊战争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的刺激作用。去年世界经济走向复苏但增长缓慢,今年尽管国际机构预测世界经济要比去年增长有所提高,但总的来讲,世界经济处于艰难复苏的爬坡阶段。由于目前世界经济本身存在着一些弱点,伊拉克战争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威胁将变得更加严重。去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复苏乏力,特别是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均处于疲软状态。尽管战争可以刺激工业,但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绝对不可依靠战争,这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相背离。战争首先破坏了世界经济增长的环境,对包括消费投资、国际贸易、旅游运输等经济活动环境产生负面消极影响。本来“9.11”之后,全球航空、旅游、保险等行业处于萧条状态,伊拉克战争无疑将使这些行业雪上加霜。其中航空业蒙受损失最大,战争爆发当天,美国一家规模较小的航空公司夏威夷航空公司就宣布破产。当然,尽管航空业普遍不景气,一些业务“亮点”却依然存在。例如,战争给航空公司尤其是美国公司也带来了特别生意。美国空军空运指挥部的官员说,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间,包括美洲航空和联合航空在内的美国主要商业航运企业获得了军方价值10亿美元的合同,用于向战争地区运送士兵、军需供给和人道主义救援物资。
战争冲击世界石油市场。中东有世界油库之称,原油储量约占世界的2/3。因该地区重要战略地位和巨大经济利益诱人,各大国争相逐鹿中东。而冲突不息,动荡多变的中东局势,几十年来一直是搅动世界原油市场的导火线。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不久,为支持埃及,反对美国资助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决定使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它们宣布实行石油减产,将产油量逐月减少5%,同时大幅提高油价,对美国禁运,并将西方石油公司股份收归国有,大力推行石油国有化运动。这一系列措施导致油价猛涨数倍,许多依赖中东石油为原料的西方工业大国由此蒙受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触发了二战后最为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事实上,伊拉克问题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是制约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之一。布什去年表示要以武力解除伊拉克武装以后,因担心战争导致中东地区石油供应中断和发生新的恐怖袭击,西方国家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急剧下跌,导致股市和美元汇率节节下滑,油价大幅攀升。油价飙升首先会增加许多国家的石油进口开支,导致一些国家贸易盈余减少,从而削弱这些国家偿还债务的能力。其次,油价上升会提高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效益,还会抬升消费品和能源产品的价格,给一些国家维持低利率以刺激内需的经济政策带来压力。 尽管几年来美国进口中东地区石油在减少,实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但油价上涨对美国经济必然产生不利影响。有人认为,油价每涨10美元,美国经济将会下降0.1个百分点,甚至达到0.5个百分点。而对欧盟来说这种影响更明显。欧洲不同于美国,能源进口占80%-90%,而且在成品油市场附加税种类很多,这两个原因会导致欧洲成品油人格涨幅更大。不同于经过新经济转型的欧美经济,东亚经济对于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更高,不确定因素也因此更多。美国经济滑坡将导致消费需求下降,从而减少从亚洲国家的进口,其中包括减少对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亚洲石油净出口国的非石油类产品的需要。
战争刺激工业。
战争可以刺激工业,如两次世界大战为美国日后的繁荣立下汗马功劳。在海湾战争彻底结束后的1993年,美国商拿到了价值200亿美元的订单,比战前的1991年和1992年都翻了一番。此次对伊拉克战争硝烟才起,敏锐的美国商已经嗅到了商机。军事专家认为,一般来说,经过实战考验的武器,相对于新开发的武器,销售量在3倍以上。而自海湾战争结束后,很多新型武器自研发出来后一直“待字闺中”,这次终于有机会亮相。而由于通讯的发达,美国的各种传媒,特别是电视,将伊拉克战场上的情况不间断地送到世界各地观众面前。除了关注战事进展,美国的电视屏幕,活脱脱地成了各种新型武器的展台。商们认为,对于宣传武器,没有比一群英武的年轻人在战场实地演练效果更好的了。所以美国媒体开玩笑说,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现在是美国商最好的代理。但《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说,对伊拉克的战争将无法像以往的军事冲突那样对经济产生推动。军事研究和开发项目已不具备过去的强大商业副效应,而战争的负面效应,包括消费者信心的急剧下降、股市下跌和公司不愿进行投资等,远远超出了军费开支所带来的积极效应。对伊拉克战争的担心已经导致美国在2002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仅为0.7%。
战争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将造成严重影响。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石油依赖进口,如果油价长期居高不下,将加重它们的进口负担,增加生产成本,加剧通货膨胀,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如果战争导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陷入困境,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将受到影响。而亚洲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美国又正是亚洲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由于中东地区局势可能出现长期不稳定,这将影响在那里工作的大量亚洲国家劳工的就业机会及他们寄外汇回国。以菲律宾为例,在海外就业的菲律宾劳工人数约有700万,其中140万至150万在中东地区。菲外劳每年70亿至80亿美元的汇款,不但是菲律宾外汇主要来源之一,而且也是支撑国内个人消费的一大支柱,对菲经济发展贡献极大。
需要指出的是,世界经济增长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周期。对于经济增长最直接的影响还是源自经济内生因素,而不是人们对战争的担心和战争的影响本身。就伊拉克战争而言,不大可能改变目前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因为战争仅是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众多因素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而已。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