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国际上发生的重大灾害

2.求2008全球经济危机原因

3.对2008年钢材价格的一个回顾

4.国家油价下调!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

5.08年十大经济时事...有什么呢?

08年国际上发生的重大灾害

08年的今天国际油价_2008年国际油价

马宗晋院士介绍说,从气象资料来看,形成今年雪灾它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我们北边的冷的气流过来了,大部分都是从西北地区过来的,另外还有从印度洋这边有一个暖的气流带着很大的水含量过来的,你想想,两者一交汇是一个什么关系,高空的时候它还是冷的,下来了变成雨了,但是雨下来又变成冷的了,就是冻雨了。

主持会议 研究雨雪灾情部署工作

=====各部门响应中央号召 积极部署抗灾救灾工作=====

发改委:31省区市已落实价格干预措施 部分灾区交通好转 电煤供应力度加大

教育部:确保师生安全学校平稳正常 雨雪冰冻受灾地区可适当调整教学安排

公安部:派出5工作组赴灾区 出警115万人次 建应急信息协调中心

民政部:下拨1.26亿 动用军用直升机 空运12万件救灾衣 提高响应级别

财政部:多次下拨专项资金支持抗灾 筹措资金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

劳动保障部:维护好农民工权益 做好农民工返乡运输工作

建设部:充实抢修力量 加固大型公共建筑、危旧房屋以及大型户外广告牌

铁道部:95%以上铁路运输秩序正常 向旅客道歉 严禁抬价

交通部:京珠北高速冰层基本打通 2名交通职工殉职 部署公路抢通工作

农业部:向湘黔赣鄂派出八个专家组 全国1.05亿亩农作物遭受低温冻害

商务部:挖掘库存、投放储备、调剂余缺 解决灾区人民必需品供应

卫生部:对受灾人群展开医疗卫生救援 灾区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实行周报制度

民航总局:启动抢险救灾协调机制 长沙、九江机场预计关闭到2月1日12时

安监总局: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炭有效供应 国有大矿履行好煤炭供应责任

气象局:2月1日-10日天气趋势预报 部署气象服务和应急处置工作

保监会:预计赔款35.19亿元 提前做好大额赔付准备

://news.sohu/s2008/7189/s254944250/index_1.shtml

求2008全球经济危机原因

2008年的春天,世界经济形势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呈现融融暖意,相反,次贷危机愁云仍未消散,美国经济仍在低谷徘徊,并将拖累欧洲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基础原材料,尤其是石油和农产品价格飙升不止,全球范围通胀压力显著上升。粮食问题和通货膨胀已对不少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构成不容忽视的威胁。从目前形势看,世界经济还需走过相当一段崎岖不平的道路。

次贷危机:已接近尾声?

次贷危机自从去年夏天大规模爆发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的信贷危机一直在扩散之中,其负面影响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由于美联储大手笔提供流动性,不断为金融机构慷慨输血,美国的一些大金融机构的危急形势已有所缓解。近期的美国股市开始走稳向上,金融市场开始显现些许活力。美国金融界的一些重量级人物表示,最糟糕的阶段可能就要过去。甚至有市场分析人士乐观地预计,次贷危机很快就要结束,美国经济在下半年将重拾升势,美元也将重新走强。

不过,不容乐观的是,目前信贷市场的紧张局势并没有明显缓解,美国中小金融机构的问题在未来几个季度将要集中暴露。尤其是住房市场作为麻烦的源头,还远没有见底的迹象。最新数据显示,美国3月份单户型住宅销量下降8.5%,创1991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经济仍处于衰退的边缘,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仅为0.6%(按年率),房价仍持续下跌,这些都可能使其他信用产品出现问题,甚至使大量优质按揭进入负资产状态,从而对金融市场形成更猛烈的冲击。

此外,在欧洲,由于经济周期落后于美国的原因,次贷危机的影响现在可能才刚刚展现。有专家预计,在可预见的几个月里,次贷危机对欧洲的冲击可能比美国还要严重。美国房地产的寒流已明显波及欧洲市场,英国、爱尔兰、西班牙等国的房地产市场在多年飙涨之后正开始下挫。欧洲经济已显现疲态,欧盟委员会进行的一项月度调查显示,欧元区4月份经济景气指数出人意料地大幅下挫,创2005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数据显示,德国、法国的商业景气指数4月份也创下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美欧国家消费需求的下降,将影响日本和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尤其是美国超量提供流动性,美元不断贬值,推动基础商品价格上涨,新兴国家通胀压力陡然上升,经济稳定增长明显受到威胁。

因此,可以说,在作为次贷危机风暴中心的美国金融市场,一些大金融机构或许可以长舒一口气,但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在发展之中,而且肯定要持续相当一段时期,只是影响有多严重还有待观察。

油价和粮价:还要狂飙多久?

伴随着次贷危机的发展,原油价格和粮食价格的持续攀升一再挑战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已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社会动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有关油价和粮价持续上升的原因,解释各种各样,且争议一直不断。

关于油价上升的原因,西方比较流行的解释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经济增长强劲,对原油的需求增加;由于地缘政治、气候异常、油成本上升以及产油国增产不积极等因素,原油生产能力难以增加;此外,美元贬值、原油市场的投机活动也对油价上升有推动作用。而事实上,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原油的比例仅在1/5左右,且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并不高,倒是各金融机构近年来纷纷进军商品交易业务使得石油市场变得更加深不可测。有分析人士指出,油价上涨,的确有供需面的因素,但其他因素起了很大作用。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许多投资者将资金转投石油等大宗商品,推动价格上升,进而又进一步鼓励了投机行为。

近年全球粮食产量一直温和增长,并未出现严重的歉收,2007年达到创纪录的21.3亿吨。粮价上涨的原因有很多,如气候变化引起某些地区出现减产,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加剧了国际市场的供需矛盾,使粮价波动加大。甚至有人说粮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提高,对肉类食品需求增加,需要消耗更多的粮食生产饲料。但原油价格上涨其实是更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油价上涨使化肥和柴油等价格上涨,提高了产粮成本;另一方面,油价上涨刺激了生物燃料的需求,要消耗更多玉米。有资料显示,本世纪以来,美国玉米工业消费逐年猛增,截至2007-2008年度,玉米工业消费的增量已达2469万吨水平,相当于整个东南亚玉米饲料消费总量(1540万吨)的1.60倍、欧盟27国整个饲料消费量(4819万吨)的51.33%。可以说,饲料消费的增减对玉米价格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各类投机行为无疑也是推动粮价上涨的生力军。

必须看到的是,最近数十年来,美国和欧洲对农产品实行的大额补贴,已让许多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投资无利可图,世界粮仓已从北非、东南亚等地转移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粮价的上升,对发展中国家构成了实质性的冲击。尤其是国际油价和粮价定价权主要在美国,而高油价和高粮价对美国的冲击相对要小得多,只要美国的通胀压力还可以忍受,资金链不出问题,就不能指望美国会积极取行动遏制油价和粮价的上涨,投机资金制造价格泡沫的黑手就不会停歇。

中国经济:逆风起飞才有新辉煌

美国为拯救次贷危机中的金融机构而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美元泛滥和美元贬值,石油、农产品和贵金属价格在全球性的连锁反应中彼此借力不断被推高,引发全球范围的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现有经济结构下,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在维持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找到平衡点有相当大的难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能把外界压力转化为动力,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好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中国经济就能逆风起飞,迎来更为持久的新辉煌。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可能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要从战略的高度,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营造良好的环境,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从根本上扩大消费。在对外贸易方面,更加注重质量,不以牺牲劳动力、牺牲和环境为代价换取出口。促进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使第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更加协调合理。在目前情况下,要有效增加就业,产业结构的改善可能比经济增长速度更为重要。

再者,切实加强对热钱的监管,结合我国国情稳妥有序地推进金融体系改革。根据有关数据,去年年底和今年以来,流入我国境内用于短期套利的热钱数量惊人,热钱一旦回流,必然会对经济正常运行产生巨大冲击。因此,加强对热钱的监管已是当务之急。此外,还要不断完善金融体系,科学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强抵御外来冲击的弹性。在执行从紧货币政策的同时,通过政策激励,拓宽民间投资渠道,鼓励和引导资金流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缓解结构性流动性过剩。

此外,要把发展农业提到更高的战略高度。近些年来,我国一直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目前不会出现粮食危机。尽管如此,当今世界出现的粮食危机还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农业产出占国家GDP的比例并不高,对解决就业问题作用似乎也不大,但其经济战略地位至关重要。要树立粮食安全国家大战略观,摒弃“只要有钱就能买到粮食”的政治幼稚观念;摒弃所谓“土地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短视观念。用新的思路、以更长远的眼光统筹城乡发展,在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前提下,切实保护耕地,有序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

对2008年钢材价格的一个回顾

以下内容,是我因工作需要自己写的,现在 无私奉献,不选我最佳答案实在说不过去啊!

2008年,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总体经历了大涨急落的变化,也演绎了各钢厂和经销商大喜大悲的情景剧。尤其是下半年,挑战和冲击接踵而至,市场对后期钢价预期一度悲观,钢市在困境中艰难前行。

上半年,受铁矿石、焦炭、石油等原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影响,以及国内、国外需求的强劲拉动,钢材价格在轻松中飙升。春节以后的2月份和4月份,以及灾后重建的全面展开以及奥运工程的加紧施工,对钢材需求量激增,国内钢市呈现一片“红火”的景象,并于五、六月份钢价达到今年的峰值。热轧、镀锌板卷等钢材品种更是创下近年来的新高。天津5.5热卷由年初的4630元/吨,涨至六月初的5930元/吨,涨幅达1300元/吨。

7月份,随着雨季的到来,钢市进入传统消费淡季,各地需求放缓、库存上升明显,建筑钢材和带钢市场首现下跌之势。其他钢材品种也一改前期持续大幅飙升的势头,市场行情均开始“走软”,成交持续低迷,国内钢材市场全面进入震荡整理阶段。而一直坚挺的原料价格出现松动,并迅速步入下行通道,钢市进入“跌跌不休”的恶性循环。

随着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经济实体,国内钢市亦不能独善其身。尤其是“十一”长过后,市场价格交替回落,加之下游用户资金严重不足、钢材出口量大幅缩水,导致国内供应量急剧增加,钢厂、市场库存大幅攀升,下游用户对钢材的购买力明显减弱,市场价格不断下挫,甚至一度出现恐慌性下跌。据商情科统计,9月中下旬至10月下旬的一个月间,全国各主流市场价格大幅深跌,跌幅均在千元以上,且不断刷新年初以来的最低价。上海市场1.0mm冷卷和1.0mm镀锌市场价格跌幅最大,均达到或超过1900元/吨。

截至2008年11月中旬,国内钢材代表规格市场价格降至今年以来的最低值,各主要品种较今年以来的最高价跌幅均在两千元以上,其中板材产品跌幅均在三千元以上。与年初相比,板材类产品市场价格跌幅均在30%以上,建材、带钢跌幅在20%以上,型材、无缝管表现相对稳健。

从消耗钢材的三大类最终消费品来看,目前住宅、汽车、家用电器的全国市场销售状况都不是很好。尤其国内房价松动、房地产行业的萎靡,直接导致建材以及其他相关钢材品种成交量的迅速萎缩。汽车市场依然低迷。9月,全国汽车产销止跌回稳,环比出现明显增长,但是与上年同期相比并没有结束负增长局面。目前国际油价已经有大幅回落,国内批发油价也出现了明显下降,我国正面临燃油税费的改革,后期整体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依然会抑制汽车产销。前三季度家电行业中的大家电除了洗衣机产量仍然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态势外,冰箱、空调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20个百分点以上。尤其进入下半年,冰箱、冷柜和空调产量连续出现负增长。

11月初,院提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十项措施,同时取消包括所有热轧板卷、热轧中厚板、大型型材(包括大型H型钢)和焊管以及一部分冷轧板材的出口关税。在此利好消息刺激下,国内钢市终于打破下跌局面,市场心态好转,钢价止跌反弹,冷热卷板领涨全国钢市。但目前已进入冬季,对钢材需求将有所萎缩,加之终端需求并未及时跟进,价格上涨动力略显不足。

纵观2008年钢市,让我们不防与2005年钢市下滑的情形进行一下比较。

08年钢市和05年钢市外部环境的不同点:

起于今年6月下旬的钢市回落不同于05年4月开始的钢市低迷:

一是国际市场背景不同,05年国际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国际钢材市场需求旺盛,运行平稳,而08年下半年国际实体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衰退,不仅钢材出口受到影响,钢铁下游产品的国际需求也有明显减弱;

二是国家政策导向不同,05年国家政策主要是为了抑制钢铁产能过快增长,钢铁行业投资过快,而今年上半年国家政策的重点就是严控通胀,对PPI贡献较大的钢铁产品价格自然会受到关注,“高成本、高价位、高盈利”的局面受到重创。

就像应对年亚洲金融危机一样,国家会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大规模的基础投资来刺激经济,防止经济加速下滑,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钢材需求的低迷,部分品种、部分区域或有阶段性反弹,但是整体来看,我们对后市持谨慎预期,国内钢市经过今年4季度的回落、调整,09年各品种将在较低价位达到新的平衡。我们预测钢铁行业将进入微利时代,钢材价格走势将围绕成本线蜿蜒运行。

下面我们将简单解析各钢材品种全年走势:

2008年钢坯市场的动荡走势左右着钢材价格的行情,上半年在废钢和生铁市场的影响下,钢坯市场持续上扬,达到今年的峰顶,下半年市场急转直下,深跌触底,进入四季度后低迷徘徊,其他品种在此基础上走出了本年度相似的行情。

上半年,冷、热轧以及镀锌板卷市场走势呈现“阶梯式”上涨,价格于6月初达到峰值,热轧和镀锌板卷价格更是创下近年来的新高。下半年市场价格呈“高台跳水”式下跌,在国庆过后的一个月,市场价格缩水千元以上。随着国家扩大内需、取消出口关税以及调整货币政策等一系列“组合拳”的推出,市场心态好转,冷、热板卷触底反弹。

2008年上半年中厚板市场在07年底价格恢复后呈台阶式上涨,在近四个月的价格高位波动后,随着钢市价格的整体回落,价格相对坚挺的中厚板市场未能幸免。

2008年1月到3月份建材市场走势相对平稳,但市场价格却远高于历年同期价格水平;3月到7月,建材价格强劲攀升,创下历史新高;7月后,市场价格连续下挫,从波峰跌至波谷,11月后,弱势震荡盘整,在混乱中运行。全年来看,高线表现强于螺纹。

今年带钢市场价格走势总体表现为:1-5月缓慢爬升,6、7月相对平稳运行,8月开始下行态势,9月以后迅速暴跌,直至12月市场价格渐现震荡回升之势。全年带钢价格运行轨迹与板、建材等相关品种行情联系密切。

2008年大中型材市场走势表现相对滞后,波动相对平缓和稳健。上半年大中型材各品种价格有一个上行的表现,八月下旬后,震荡下行,全年来看,H型钢一直是领涨领跌,大中工槽钢表现好于中小角槽钢。

2008年无缝管市场从2月起强劲反弹,8月开始进入渐跌通道。近期无缝管价格运行相对平稳,管坯等原材料价格的回升,带动部分市场小口径出现反弹,大口径管材市场价格的回调还缺少支撑。

国家油价下调!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

在经历了今年国内油价“十涨一跌”之后,国际原油价格迎来了今年罕见的“5连跌”。布伦特原油从125美元/桶的最高点下降至111美元/桶,创下6月份以来油价新低,预计国内成品油价格在下一个调整窗口也会迎来年度的第二次下跌。可能许多人都在幻想着,这是一个开始,油价或许已经见顶,不久就会掉头向下,重返“6元时代”。

油价还能回到“6元时代”吗?

答案是中短期内适度回落是可能的,但大概率是不会回到6元的起点了。

先从国内看,要知道,这些年国内油价的调整规律就是国际原油涨价,国内成品油就涨价;国际原油降价,国内成品油就小幅降价或者不降价。

看看2008年的时候,国际原油价格最高去到147美元,那时候国内成品油价格才是每升6元左右。如今国际原油价格不过是冲到120美元一线,但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向10元/L冲刺了。

为什么?专家给出了权威的解释,不是现在的油价太贵,而是因为2008年那个时候我们国内的油价太低了,国内的“三桶油”都是亏损经营的,都要靠巨额补贴活着。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成品油调价机制,慢慢让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即便如此,如今的“三桶油”虽然经营状况有改善,但仍然还是在亏损边缘的。

因此,借着这一轮油价上涨的势头,正好可以对国内偏低的油价做出调整。油价起起落落是正常的市场调整,可以回到“不太贵”的8元、7元时代,但不太可能回到“超便宜”的5元、6元时代。

从国际上来看,全球的通胀、美联储加息、俄乌战争等等因素都在助推着国际油价在高位运行,有下跌的可能,但没有回到原点的动力。

目前的国际原油市场,需求大于供给。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这个重要的石油生产输出国被强行逐出了国际大宗市场,导致国际油价走高。

美国虽然有着丰富的页岩油,一度依靠页岩油将国际原油价格上限降至每桶120美元。但美国国内目前通胀和加息压力高企,让页岩油生产商根本没有动力去进行扩产,不扩产就稳不住原油价格。

中东的兄弟们手握着原油储备静观其变,欧佩克在石油减产上还没松口,就等着跟太平洋对岸谈条件。

这样的国内国际形势条件下,想要国内油价回到6元时代,除非出现重大变故导致全球石油需求迅速大幅缩减,就像2020年疫情首次爆发时一样,进而国际原油价格重挫,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别忘了,我们国内油价调整还有一个保护机制。当国际油价低于30美元时,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就会触发下跌保护,也就是说原油价格即使继续下跌,国内汽油价格也不再下跌。因此,油价回到6元时代是完全不可能的!

08年十大经济时事...有什么呢?

中新社评出08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八日电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和金融危机在二00八年的坐标上相遇,大喜大悲大事环环相扣。年终之际,中新社评选出中国十大经济新闻,以此标记令人难忘的一年。

[b]一、[url=://finance.qq/zt/2008/leiman/][color=#0000ff]金融海啸发酵 宏观调控变奏 [/color][/url][/b]

二00八,肇始于华尔街的金融海啸“惊涛拍岸”,全球主要经济体急速坠入“寒冬”,中国宏调政策应时而变,由“双防”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登台。

[b]二、地震雪灾肆虐 中国沉着应对[/b]

年初,中国南方发生罕见冰雪灾害,波及十余个省市。年中,汶川大地震“震”惊全中国,灾后中央启动庞大灾后重建,以中央财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三千亿元人民币为主导,统筹安排灾区各类重建资金。

[b]三、四万亿扩内需 大手笔救经济 [/b]

十一月,中国推出总额高达人民币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以投资为杠杆,撬动民间投资和消费,从而成为全球各国应对经济危机冲击所推出的最大型的财政刺激方案之一,彰显中国力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信心与决心。

[b]四、围剿三聚氰胺 瞩目食品安全 [/b]

九月,“三鹿问题奶粉”曝光,随后,“问题奶粉”风暴越刮越猛,截至十一月二十七日八时,中国累计报告患儿二十九万余人。三聚氰胺,击中了乳制品行业的软肋,亦掀开了行业整治大幕,食品安全话题举世瞩目。

[b]五、[url=://finance.qq/zt/2008/zczx/index.htm][color=#0000ff]GDP坐四望三 CPI先高后低 [/color][/url][/b]

尽管今年全球经济的主题词是“金融危机”,但在西方主要经济体一片寒冬萧瑟当中,中国GDP总量却可望超过德国,晋级全球三甲。与GDP座次稳步前移相比,今年中国CPI则经历了先高后低,从最高点百分之八点七急降至十一月的百分之二点四。

[b]六、[url=://finance.qq/zt/2008/caiyuan/index.htm][color=#0000ff]就业形势严峻 吹集结号攻防[/color][/url][/b]

全球金融危机放缓经济增长脚步,裁员、降薪成为搜索“热词”。有预测显示,今年底将有一百万大学毕业生不能就业,农民工返乡潮亦为就业的严峻性做出注脚。吹响就业“集结号”,出台七部法规,更多保就业方案亦在酝酿当中。

[b]七、[url=://finance.qq/zt/2008/jiuloushi/index.htm][color=#0000ff]股市阴雨连绵 楼市走下神坛[/color][/url][/b]

二OO八,中国股市基本面急转直下,上证综指低见一六六五点,跌幅近七成,创A股有史以来最大跌幅,股民逾六成收益“蒸发”。与过去几年的不灭神话相比,今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亦风光不再,房价飙涨势头终得逆转。

[b]八、[url=://finance.qq/zt/2008/farmer/index.htm][color=#0000ff]农村土地改革 再翻流转新篇[/color][/url][/b]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土地流转要“依法、自愿、有偿”,“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中央定调让中国庞大的农民群体吃上“定心丸”。

[b]九、[url=://finance.qq/zt/2008/ranyou/index.htm][color=#0000ff]长考十几春秋 燃油税尘埃落定 [/color][/url][/b]

一路高歌猛进的国际油价在今年玩起了“过山车”游戏。从七月中旬的一百四十七美元到十二月直逼三十五美元,国际油价已累计下跌约七成五。国际油价的急速下行为中国燃油税改革方案出台提供了契机。十二月,磨砺十余载的燃油税费改革方案终于尘埃落定。

[b]十、 对外贸易遇冷 频吹暖风 [/b]

受国际市场萎靡等因素影响,二00八年下半年中国外贸与吸收外资增速开始放缓,特别是十一月份进出口出现了入世以来首次负增长,不少企业订单数出现缩水。面对严峻形势,中国多次下调出口退税,金融财政手段并出,在强调扩大内需的同时,提出稳定外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