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说欧洲的危机是政治,美国的危机是经济,中国的经济是历史?

2.什么是欧洲的汽油使用与定价?

3.油价与经济的关系?

为什么说欧洲的危机是政治,美国的危机是经济,中国的经济是历史?

欧洲的油价-欧洲油价与民众态度

欧洲的危机是政治。

欧洲债务危机之中包含了市场与政治的结构性对立。

发达国家需要更加广阔的市场,特别是德国,本国人民勤劳工作,但消费不多,更多的产能需要找到一个市场,欧洲经济一体化可以产生一个巨大的市场,减小市场交易的成本,有利于出口;欧元区的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是本国的市场却开放给其他国家,这样的导致弱国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

与此对应的是政治上的收缩趋势。德国人不想将自己的钱借给这些国家消费,特别是在欧债危机的情况下,如果让德国人投票决定是否借钱,想必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不借。但是如果这些国家债务缠身,最终陷入经济衰退,那个整个欧元区的市场将萎缩,这也势必影响到本国的经济。国内的政治压力迫使政府在对外救助上非常审慎。

这就好比穷人和富人组成了一个俱乐部,富人希望更多的穷人来消费,穷人只好借贷消费,富人赚了钱,放了贷;穷人提高了生活质量,欠了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来了,资不抵债,富人如果让穷人破产,自己也得跟着玩完;再借钱给穷人,自家人也有意见。

美国的危机是经济。

长期以来,沙特的主要市场在美国和亚洲,连续多年蝉联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但这一地位目前正受到俄罗斯的挑战。今年10月,俄罗斯石油产量创下了苏联解体以来的最高水平,达到每天1078万桶。在过去一年里,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石油量已经有两个月超过沙特。

令沙特著急的是,美国正成为其最有力的对手。由于页岩油的出现,美国石油日产量在短短几年间从500万桶上升至900万桶。即使是在去年油价腰斩后,美国石油产量仍然从每天850万桶上升至今年7月的最高点950万桶。

这里需要说的是,美国舆论近期大肆鼓吹“沙特崩溃论”,指石油减价导致沙特收入大减,财政赤字严重,更估计若油价停在每桶近200元人民币(30美元),沙特的财赤会升至1.1万亿人民币(1800亿美元),几年内外储耗尽。

美国舆论之所以这样唱衰中东盟友沙特,目的一是造舆论迫使沙特减产提价,以挽救美国页岩气,推高美国经济复苏的力度;二是加深国际资金对美国以外的市场忧虑,促使国际资金流向美国,保证美国的庞大开支资金供给,同样,美国舆论也会长期抹黑中国经济,以达到同样目的。美国证监会早前开出近乎自杀的拯救方案,这就是容许未经开发的油气田列为资产,这一杠杆能令企业筹措更多资金解救,但在油价低时,有关上市公司会大规模撇帐,页岩气带来的股市泡沫危机将会加深。这样,大家就明白美国唱衰沙特的用心了。

中国的经济是历史。

  在金博会“2016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表示中国经济经过6年多的回调以后,现在已经非常接近底部。从需求侧来看,所以中国过去的高投资主要依赖于三大需求: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而这三只靴子基本上已经落地,或者接近落地。从供给侧来讲,大宗商品的价格最低点可能已经过去,工业企业利润已经到了最低点,重化工业开始盈利。

从需求侧来看,中国经济过去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的是高投资,而高投资中间20%—25%是基础设施投资,25%—30%是房地产投资,30%以上是制造业投资,而制造业投资直接依赖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以及出口。所以中国过去的高投资主要依赖于三大需求: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所以高投资要触底,就这三大需求也要触底,我是有一个通俗的想法,三只靴子要落地,心里看来这三只靴子基本上已经落地,或者接近落地。

出口大家知道了,我们过去20%几的高速增长,基础设施占整个投资比重最高的时候是2000年左右,最近几年总体上是一个下行的态势,它是政府增长的主要通路。下来是房地产,房地产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2014年构成房地产投资70%的城乡居民历史峰值是1200—1300万,到2014年这个点已经达到了,达到了以后房地产投资就会出现一个历史性的拐点,这是我一个基本的判断。今年一季度以后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的上升,有些城市暴涨,它只是我们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分化以后出现的一种情况,我就不展开说了。但是我的判断这种上涨带动的房地产投资的增长时间不会太长,大家也会看到现在的房地产投资不是太火,房地产投资在今后一段时间基本上增长速度是比较低的,甚至是0增长。房地产投资这只靴子能够落地以后,整个从需求侧来讲,基本上就触底了,这个是刚才讲的基础设施等等三只靴子的变化。

当然触底的过程我特别强调一点,“触底”两个字,有人说一触底不就反弹吗?所谓的U型、V型的反弹,不会再回到过去了,以后7%以上都比较难,明显地回升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它基本上是一个我们讲中国经济将来是一个W型,就是先下,下到某个点基本上触底以后它得拐这个弯,拐过来以后直接逐步形成一个新的平台,这个平台所谓触底的含义就是不再继续下降了,稳住了,但是这个平台上也会有一些小的波动,我的说法是一个大的L型,再加上若干个小的W型。所以我们现在需要观察的就是这种平台在今后一两年能不能出现,触底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今后一两年触底也是经济最不稳定,不确定性超过以往,人们看法情绪分歧很大的一个时期,一些因素可能会给我们平稳触底带来冲击,有几个因素需要特别关注。

第一,房地产泡沫,我觉得可以讲泡沫了部分城市,我就不展开说了,这个因素大家都很清楚,如果泡沫破了会带来什么金融风险,包括财政上的压力,包括两极分化。当然更重要的现在泡沫起来以后,你要搞实体经济、要搞创新。

第二,金融风险,经济中间的金融风险是不少的,越是到了触底的时候过去还绷得住的,现在也绷不住了,能不能适度地释放风险的时候,但是也要控制大局,还不能打破我们讲的全局性、区域性的限制。特别需要清楚一点,有些地方我看是为了稳增长,为了那个指标还要搞一些新的投资项目,你会看到这个投资项目实际上有些还是过剩的,有些肯定是要亏损的,但是为了短期的数字好看,他还要搞这些项目,这些项目实际上是在构成新的风险。

第三,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前一段时间英国脱欧,本来是脱不了的,但是它脱了。最近美国的大选到底怎么样呢?我看前两天对希拉里发表了一个什么演讲,刺激性很强,形势又发生变化了,这个人上台以后到底对经济有什么影响?前两天研究股市又做出反应的,包括美联储的政策,这些东西对我们的经济是不是带来冲击呢?今后一两年这些因素需要特别地关注。

但如果说我们这样一个中速增长的平台如果能够形成以后,今后一两年,我们能够平稳地触底,根据国际经验,根据我们现在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大概我们今后这个平台持续个五年、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是有可能的。

什么是欧洲的汽油使用与定价?

欧洲的汽油税额全球最高。

绝大多数欧洲国家实行高燃料税政策。从传统上看,欧洲的燃料价格是美国的3~4倍,如:2000—2005年欧洲的汽油价格为1欧元/升(约1.54美元/升或5.82美元/加仑),美国的汽油价格仅为1.50美元/加仑(0.40美元/升)。这种情况已经维持了多年,而且也没有引起过多的反对。事实上,在美国,燃油价格的保证措施更多。2007—2008年间,税前市场价格上涨了,使得各地汽油纷纷涨价,但是,欧洲的汽油价格依然是美国汽油价的一倍之多。俄罗斯及其一些邻国的税率很低,汽油价格与美国的十分接近。

确定在公路交通燃料需求中的因素。每人所消耗的交通燃料每个人的消耗量。能够分解为两大部分:(1)汽车的拥有率;(2)每辆车的汽油消耗量。后一部分又可以分为消耗与利用率等两种因素。第一种因素主要取决于每人的真正收入。随着生活成本的增加,人均汽车拥有量呈“S”形曲线。第二种因素取决于实际的加油站价格(负面影响)、每人的收入(正面影响)以及汽车拥有率(负面影响)。如果我们将这两种因素合并,就能评估最终价格所需的变化弹性和与之对应的GDP值。第一种因素的弹性约为-17%,换言之,如果每升汽油价格翻番,消耗量就会减少17%,所有的因素都是均等的。第二种因素随着人均收入减少而减少。2005年,全球平均若以100%计,人均收入为5000美元。交通工具所消耗的燃料(广义上的能源产品)是一些特殊产品,它们往往由一些特殊系统掌控,而这些系统也会混淆与油价有关的信息。国际市场上,石油运营的影响在送抵最终使用者之前会被税收和津贴抵消一些。在一些国家,高额的税收所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欧洲是一个例子,在绝大多数欧佩克成员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石油价格是由其接收的津贴决定升降与否的。

通过针对每个国家(根据它在总消费中所占的份额)的加油站与石油价格灵活性的权重,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全球平均弹性系数:35%。如果一桶油价翻番,则加油站的美元价格就会上涨35%,但是,消费者的对于价格变化的反应都是相同的。所以,自2000年以来,油价上涨的冲击已被淡化了,整体价格与货币流通的趋势有助于限制高油价对消费者的冲击。与许多货币相比,美元再次贬值。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的强度已经导致了通货膨胀。从2000年以来的这一时期内,我们预计全球平均真实的加油站价格与名义上的石油价格之间的弹性系数约为20%。

汽油价格的分类。当你为自己的爱车加入50美元的汽油时,这笔钱可以分别交给几个企业。石油与其他消费商品一样,拥有自己的供给链和几个各自具有其产品价格的组成部分。媒体常常会使你相信汽油价格仅仅取决于石油价格,但实际上是多种因素决定着你在加油站所缴纳的金额。无论油价如何高,与它有关的所有企业都会受益。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资料,你为油料所付的1美元中可以大致分配为:(1)税11美分;(2)派送与市场营销费6美分;(3)炼制费10美分;(4)原油成本73美分——这些就是2008年4月汽油费用的分配额。”

原油的成本是汽油成本中比重最大的份额,这也是由世界各石油出口国所确定的,尤其是在欧佩克,这些国家所生产的原油量标志着每桶油的价格。2008年5月22日,纽约和伦敦的市场报价超过每桶135美元。分析家们认为,关于石油未来的所有投资都应考虑到如印度和中国这些国家的石油需求,这种需求增长当然也会促使油价上涨。通常,即使市场上的石油供给充分,天然气的价格也会上涨,这将取决于石油本身的类型。原油可以被分成重油、轻质油以及“甜、酸”(没人能真正品尝石油,人们仅仅这样称呼之)石油。轻质而甜的石油容易炼制且炼制成本也较低,但它的供给一直不足。全球的重质、酸性石油蕴藏量极为丰富,但炼油厂,尤其是美国的炼油厂为此付出的成本极高。

炼制柴油燃料的成本远高于常规汽油。派送与市场营销是将原油运至派送点,然后送至加油站的成本。运输的价格也会被加入你为购买汽油所支付的费用之中。美国联邦政府的税收为每加仑18.4美分,还有一些附加税,如使用的国家销售税、总发票税、石油检验费、地下储存油罐费以及其他各种环境费。政府所征收的税合计平均可达每加仑27.4美分,甚至可能会更高。在欧洲,由于对石油征收的税率很高,所以那里的天然气价格也远高于美国的气价。加油站标高售价,其实你在加油站所支付的费用也并没有真正留给加油站。一些消费者抱怨加油站标高售价,而实际上,这些加油站(服务站)对每加仑燃油才仅仅多收了几美分。目前尚无关于加油站对燃油加价的标准,一些加油站仅增加2美分,而一些则可能加价10美分甚至更多。然而,美国一些州已经颁布法令,严禁加油站的加价超过批发价格的一定比例。制定这些法律的目的在于保护那些小型的、私人拥有的加油站,使其免于被从大型商业链中排挤出去,因为后者在自己选择的合适地点自主定价。出于各种原因,油价也会因地而异。在全国范围内,造成油价差异的最大因素可能就是征税。此外,各地加油站之间的竞争也会使价格出现差异。与炼油厂的距离也可能对油价产生影响,如离炼油厂较近的加油站,就会因运输成本较低而出售价格较低的油料。还有一些能够影响油价的区域性因素。

美国的平均汽油价格

全球性大事件、战争和气候剧变等因素也会造成油价上涨,与世间的任何影响因素一样,从石油被钻探的那一刻开始,到炼制过程和被派送到你的爱车,每个环节的改变都可能导致油价的波动。世界一些富含石油地区的武装会使石油公司无法进行勘探工作,也无法把石油运出去。飓风也会损坏海上钻井平台、海岸附近的炼油厂、运输码头和接收油罐。然而,如果一个油罐丢失或被损坏,或者石油泄漏进入大海,就会使市场受到冲击。

油价大波动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上述所列出的诸多因素。然而,2007年春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因素,美国政府颁布法令,将更多的乙醇列为交通工具可以使用的燃料。据此,到2017年足以使每天的油料进口量减少150万桶。在2007年10月到2008年4月间,乙醇混合燃料的价格比常规油料要贵4%~12%。

油价与经济的关系?

高油价会导致经济增长的降低、引起通货膨胀、带来失业率的增加。

在相关行业中,交通运输业、石油产业链相关行业及化纤行业等受油价波动的影响较为显著,油价的走高或降低将直接影响着这些行业的运营及经济效益。另外,农业、纺织业以及一些替代行业也间接的受到油价波动的影响。

但是,近年来油价一直往下走,世界经济形势并未因此而好转。从中国当前经济形势来看,仍旧面临下行风险。

油价的下降虽然会利好一定产业。当前世界增速放缓,生产需求下降,对原材料的需求下降,导致石油需求量急剧减少,石油需求量减少,石油价格就会下降。

扩展资料

石油经济学:石油经济学是研究石油产业的部门经济学科。在本质上,石油经济学首先是一门经济学科,其次才是关于石油产业活动的学科;前者是石油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后者阐述的是石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国内石油经济学目前还存在诸多困惑与迷茫,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百度百科-石油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