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生经济大萧条时,最保值的是房子还是黄金?

2.请问1929的经济大萧条对中华民国有什么样的影响?

3.为什么有战争黄金就上涨

4.经济形势不好不都说黄金该涨吗?咋现在金价“跌跌跌”呢?

发生经济大萧条时,最保值的是房子还是黄金?

大萧条对金价走势有影响吗_大萧条对金价走势

黄金,不管是房子还是黄金,都是维持生存的附加产品。即使你购买大量黄金,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依然很难变现,但是在灾难过后,可以变现换得资金,使得自己的事业发展有资金支持。

而房子的本质作用是人们居住的“窝”而已,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可以起到保值升值的作用。甚至可以成为大家为之奋斗的动力和目标。而在经济差的时候,甚至是大萧条时期,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保命。此种情况下,房子的价值就大大缩水。拥有几套房子,不如拥有黄金或者几车粮食管用。

扩展资料

房子够住就好,不要多买,更不能负债去炒房。有剩余的钱可以购入适当的 黄金,黄金比房子更有价值,并且没有使用年限,全球通用。想带到哪儿去都可以。也有经济方面的专家认为,经济大萧条时期,最保值的并不是黄金和房子,也不是债券,而是粮食。

按正常的逻辑来说,经济越萧条,柴米油盐酱醋茶无疑就越保值,这一定的。但是,如果你大量的囤积这些商品,是有极大风险的。比如储存风险,这些东西难以长久存放,所以粮食虽然保值,但也不适合大量投资。

请问1929的经济大萧条对中华民国有什么样的影响?

1929-1931年,大萧条中,西方国家物价和工业产出急剧下降,但是中国的物价和产出都保持了持续增长

看图和资料

://.topcj/html/4/SCCL/20081015/232079.shtml

1.全球媒体和市场都在担心未来会出现大萧条,而根据我们的全球博弈阶段论框架,全球只会出现短暂的大萧条,未来的全球经济更类似70年代的滞胀。因为1929年当时导致大萧条的金本位、央行和迟滞反应,以及国际孤立主义都不复存在。顶 点 财 经

2.特别是我们认为有效的货币政策能够避免经济大萧条。1929年的中国经济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3.1929-1931年,大萧条中,西方国家物价和工业产出急剧下降(图1、2),但是中国的物价和产出都保持了持续增长(图3、4)。

4.当时的旧中国财政政策基本无所作为,回顾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宏观经济,我们发现主要是基于银本位(中国是当时世界唯一的银本位大国)和竞争性银行体系而实现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表1)使得中国在大萧条期间货币供给始终没有减少,银行危机也没有普遍发生,最终使得中国经济在整个大萧条时期表现良好。

5.1931年之后,西方国家逐渐退出金本位制,并且其推出的先后顺序也决定该国摆脱货币紧缩的顺序,从而决定了该国经济复苏的顺序。摇钱树下看摇钱术

6.目前,中国保持了谨慎的心态对待全球金融危机,不仅有充足的财政保障,而且货币政策也非常灵活,同时开始大力通过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来刺激内需,通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来促成产业升级,我们认为经过本次经济调整,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未来潜力仍然非常大。摇钱树下教你摇钱术

一、大萧条时期中国经济一枝独秀顶点 财经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萧条通过金本位的传导,逐渐蔓延到其他主要西方国家,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从1929年开始,以美、英、法、德为代表的金本位国家物价和产出都急剧并且持续下跌。

自1929年至1931年,中国上海、天津和广州三个代表性城市的批发物价却都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中国的平均物价上升了25 %左右,显示出这几年出现了轻微的通货膨胀。工业产出在大萧条期间也保持了持续的增长,并且在1929年至1931年危机最严重的3年,工业产值增长率甚至出现了增加,表现出了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经济走势。

二、白银本位乃大萧条时期

中国繁荣之主因中国自战争后就开始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到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的经济开放度已经非常高。在如此高的经济开放度下,中国经济怎样度过上世纪30年代那场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中国经济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一种与众不同的走势呢?

考察大萧条期间中国的经济体制我们会发现,在该时期,当主要西方国家纷纷恢复到金本位时(英国于1925年、法国于1928年恢复金本位,到1929年,除了一些拉美和亚洲国家,几乎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加入了金本位集团),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实行银本位的大国,使得自己一定程度上隔离于世界经济的萧条之外,并且出现了短暂的繁荣。由于银在金本位国家只是一种普通的商品,因此总体物价的下跌也包括银在内,表5的数据显示,银价在1929年开始连续四年下跌,其价值几乎跌去了一半(从85.14跌到45.12)。

银价的跌落从两个方面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第一是贸易条件的改善,第二是信用的扩张。由于中国是银本位国家,银价相对于金价的下降,其作用相当于中国货币的汇率相对于金本位国家的一次贬值,按照金价衡量的中国产品价格比从前更加便宜,从而有利于中国的净出口。如图6显示,中国的外汇指数从1929年至1931年大幅贬值,与此相对应,虽然西方国家大萧条导致需求锐减,但中国的出口额下降的很少,下降幅度比世界出口要小的多。顶点财经

图3至图6的数据显示,中国从1929至1931年的世界银价下跌中受益,但1929至1931年银本位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短暂繁荣在1931年秋天逆转,这一年的9月英镑脱离金本位,1932年日元脱离金本位,接着是日本和一些国家的货币相继贬值,特别是日元贬值了40 %,其结果是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占半数以上国家的汇率急剧上涨,图6显示的外汇指数在1931年以后有一个大的攀升,银价在1932年以后也从下降的趋势转为上升,汇率升值的结果是中国出口贸易1931年后急剧下降,从9亿多元猛降到5.6亿元。同时,西方国家退出金本位制的先后顺序也决定该国摆脱货币紧缩的顺序,从而决定了该国经济复苏的顺序。美国1933年退出,其出口在1933开始就出现好转,法国最晚,直到1936年才退出,因此,其出口到1935年末仍然没有反转

1933年,美国脱离金本位,使中国的汇率上升更加严峻,美联储放弃金本位后,将货币准备金改为“金三银一”的比例,为了达到这一比例,美国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收购白银,使得白银价格大幅度上升,中国白银开始流失,这一措施对于大萧条期间的中国经济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如图5,从1932年开始,白银由净进口变为净出口,说明了中国对外贸易变为逆差。美国收购白银的政策使得白银价格暴涨,银价从1932-1933年的低水平涨到1935年中期的最高峰,上升了2.5倍左右。汇率上升一方面使得中国的出口在1931之后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白银流失造成通货紧缩,进而使得中国的农业产出大幅下降,直接导致了农村地区许多家庭的破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美国的白银购买促成了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成功。

为了抑制白银出口造成的通货紧缩,中国国民在1935年进行了货币改革,废除了银本位,实行法币本位。货币改革扩大了货币的流通量,使得中国经济最终摆脱了通货紧缩,1936年主要谷物收成的价值达法币56亿元,比1933年至1935年的平均产值高出17亿元,几乎增加了45%。

三、扩张的货币政策与萧条治理摇钱术:曝光主力最新操作动向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世界上很多国家主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走出经济萧条,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财政政策基本上无所作为。虽然也实行了赤字财政,但中国能够调动的财源不多。关税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大约占到总数的一半,盐税占1/4左右。财政开支主要用于军事和债务,如图10,在1927至1936年间,军费、债务开支占总支出的比重基本上在70%以上。军事上的巨大开支阻碍了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经济发展之中。这种状况使得中国经济走出萧条,开始反转的任务就落在了货币政策上。

表1给出了中国1930至1936年期间货币供给的情况。由表1可见,在1930至1932年间,银币持续增长,如前文所述,这是白银相对于黄金贬值后白银从国外流入的结果。1932年以后的银币则完全相反,其不断减少的存量说明了西方国家脱离金本位和汇率贬值以及美国的白银收购造成中国的白银外流。铜币的趋势也是不断减少的,但在整个大萧条期间总的幅度并不大。在总货币的构成中,与前面两项不同的是,在整个大萧条期间,纸币和银行存款则处于不断上升之中,由于1935年之前,中国是银本位,因此纸币数量比较稳定,但银行存款仍在上升,这使得中国的货币供给不断增长,这也正是图4显示的工业生产始终没有下降的原因。中国货币供给中的重要部分银行存款的增长,则根源于中国竞争性的银行体系。这个包括银行、私营银行和钱庄以及外国银行的银行体系在大萧条期间的存款和发放纸币使得中的货币增长不断增长,造成了中国事实上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1932年白银流出后的大萧条造成的紧缩主要局限在中国农村,农村经济凋敝以后,内地的资金往城市集中,反而促进了银行存款的增加。

货币扩张既促进了交通运输和建筑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形成,这些都使1929—1936年期间中国的工业生产处于不断增长之中。

表2比较了大萧条期间中美英法四国货币发行情况,中国在整个期间M1货币一直是处于增长的,其他国家则都有下降的年份。具体说来,下降的时间与其脱离金本位的时间是一致的,英国于1931年脱离金本位,美国于1933年脱离金本位,它们的货币供给都在这一年转为正的增长,法国一直到1936年才离开金本位,因此在整个萧条期间,其货币始终是紧缩的,这是法国经济在萧条中衰退最严重的主要原因。

回顾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宏观经济,我们发现基于银本位和竞争性银行体系而实现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得中国在大萧条期间货币供给始终没有减少,银行危机也没有普遍发生,最终使得中国经济在整个大萧条时期表现良好。

为什么有战争黄金就上涨

1. 黄金投资基本分析所谓基本分析,就是着重从政治、经济、个别市场的外在和内在因素进行分析。再加上其它的投资工具,以确定市场的目前状况是应该入市还是离市,并取相应策略。

以基础分析为主要分析手段的分析家,一整天都在研究金矿公司的行情、部门的有关资料以及各个机构的报告,来推测市场的未来走势。基本分析涉及的主要因素在以前我们已经涉及到,概括而言包括:

(1)政治局势政治动荡通常都会有对金价利好情况的出现,战争会使得物价上涨,令金价得到支撑。而世界和平则会使金价受到不利的影响。

(2)黄金的生产量黄金生产量的增减,会影响到黄金的供求平衡。黄金生产量南非最大,任何工人罢工或其它特殊情况的发生,都会对其产量产生影响。其次,黄金的生产成本也会影响产量。在1992年,因为黄金生产成本提高,不少的金矿停止生产,导致了金价的一度推高。

(3)行为当需要套取外汇时,不管当时黄金的价格如何,都会沽出所储备的黄金来获得。与此相对应,黄金回收的数据,也时影响黄金价格的重要指标。

(4)黄金需求黄金除了是一种保值工具以外,更有工业用途和装饰用途。电子业、牙医类、珠宝业等用金工业,在生产上出现的变动,都会影响到黄金的价格。

(5)美元走势美元和黄金是相对的投资工具,如果美元的走势强劲,投资美元就会有更大的收益,因此美元的价格就会受到影响。相反,在美元处于弱市的时候,投资者又会减少其资本对美元的投资,而投向金市,推动金价的强劲。

(6)通货膨胀当物价指数上升时,就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加剧。通涨的到来会影响一切投资的保值功能,故此黄金价格也会有升降。虽然黄金作为对付通货膨胀的武器的作用已不如以前,但是高通涨仍然会对金价起到刺激作用。

(7)利率因素如果利率提高,投资人士存款会获得较大的收息,对于无息的黄金,会造成利空作用。相反,利率下滑,会对金价较为有利。

经济形势不好不都说黄金该涨吗?咋现在金价“跌跌跌”呢?

不知道大家注意过并没有,每每经济环境产生起伏或者出现转折点时,人们对于金子的关注度便会瞬间提升。在人们的广泛认知中,黄金作为钱是升值的象征,也因此,适度囤金实质上便是在防止手里的钱掉价。

中国经济发展对金价有什么危害

金子是重要的国际储备方式,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产品输出国、第二大的商品出口国,因而中国经济发展若造成动荡不安,对世界经济发展冲击性巨大。本质上,若当中国经济发展比较严重下降,世界经济形势遭受相对应危害,通货膨胀预期提高,黄金的“紧急避险作用”便会呈现,大家就会去限时抢购金子,金价便会增涨。相反,若中国经济发展正常的提高,全球经济当然被打了“强心剂”,大家就愿意投资实业,没有人限时抢购金子,黄金价格便会下挫。

金价波动,逃不开这些因素!

我们从最好是理解的、最浅表的供需关系而言起。不论什么物品,贷币也罢、物资供应也罢,包含金子以内,只需需要量提升,就算供给量不会改变,在每个人争夺的环境中,它的价格也会有所提高。而谈起危害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那么就较为复杂了。黄金的供求,不但在于个人意愿,与经济形势也有很大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全球经济形势的起伏,会影响到人们对于金子的关注度,要求也会跟着更改。

举例说明,例如一个人手上有笔钱,他选择投资了贷币,贷币形势大好,他就会把大量注意力放在投资货币上。那如币局势萧条,持续下跌,那在投资项目上,他就更容易侧重于相对稳定的项目。相比贷币、股票基金、期货交易等投资理财,金子的稳定素来非常高。人们对于别的项目投资的关注度减少,就会把大量心思放在相对稳定的金子上,而此时,黄金的需求增加,黄金价格便会有一定的增涨。

对于黄金价格连续下跌4个月,这也要融合在今年的的大环境看来。危害世界经济形势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战事、疫情、运送遇阻、现行政策变动等,可能会影响到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而这之中,美联储升息变成最直接的要素。爆发后世界各国生产主力不高,社会经济发展止步不前,物资匮乏造成物价水平不断上涨。欧美国家等国为了能应对危机,挑选很多印钞票来解决问题,导致世界世界各国均得到了通货膨胀影响的。

加上当前国际形势不稳定,电力能源、粮食作物等物资供应持续上升,进一步加重了通货膨胀难题。美国为应对世界经济转型,取玩命升息的手段,想依靠美元的“霸主地位”释放压力。

美金汇率与金价波动紧密联系,费率平稳,黄金价格才能长期保持。而美联储升息导致美元走强,这就意味着买相等金子需要用到的美金越来越少,因此黄金价格就会下挫。

那么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发表你的看法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