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乌克兰局势利好什么股

2.俄乌冲突持续已半年,全球粮食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深刻改变?

3.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俄乌冲突对今年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

4.两大利好来袭,俄乌粮食将重返国际市场!粮食危机解除了?

乌克兰局势利好什么股

俄乌冲突推升油价_俄乌冲突 知乎

乌克兰局势持续动荡,市场总结了一些乌克兰局势的“受益股”。总的来说有几个方向,石油、天然气、农业、军工。

俄乌地区是全球石油、天然气、谷物、金属、化肥、稀有气体等商品的重要出口地,也是欧洲上述商品最重要的进口来源地。俄乌冲突及美欧对俄罗斯制裁将大幅减少俄罗斯商品出口,从而推升相关商品价格。概念股为天然气石油等等。

2021年俄罗斯在全球原油和天然气出口中的份额分别达到11.3%和16.2%,在欧盟原油和天然气进口中的份额分别达到27%和35%。俄乌地区在全球小麦和玉米出口中分别占据26%和20%的份额,在欧盟小麦和玉米进口中的份额分别达到30%和50%。概念股为一些农业股。

俄罗斯在全球镍、钯、铝和铂的出口中分别占据49%、42%、26%和13%的市场份额,也是重要的钢铁和铜出口国。钯是制造传感器、内存所需的重要金属。所以一些半导体可能会在涨价需求。

根据Bloomberg资讯,俄罗斯是全球钾肥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2021年产量约900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9.9%。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中国进口俄罗斯氯化钾225万吨左右,占中国总进口量的30%左右。此前白钾已宣布其出口遭遇不可抗力。

“战争”概念股很多人多多少少这几天可能都有了解,不过现在局势还不明朗,尤其是战争这种事情非常难预测,即使参与也要轻仓参与,最多一成就够了,最好的选择还是控制仓位,低吸,反弹高抛。战火不在我们这边,另外有护盘资金在,不用太担心。

俄乌冲突持续已半年,全球粮食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深刻改变?

8月24日,是乌克兰独立日31周年的纪念日,同时也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半年的时间节点。

半年过去了,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并且近期来看,也并没有停战的迹象。

一方面,大家收藏这场地缘战争冲突何时能够结束,而另一方面,大家也在收藏这场冲突将给全球带来怎样的改变。

俄乌冲突爆发后,全球市场经历了天翻地覆的转变,其中粮食市场表现得尤为突出。

冲突爆发后,全球粮价应声大涨,尤其以俄乌两国出口量较高的小麦、玉米的涨幅最高,先后多次突破历史高点。

虽然从6月份开始,全球市场已经渐渐消化了俄乌冲突带来的影响,而粮价也受通胀见顶、经济衰退预期等影响开始回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全球粮食市场就恢复如初了。

那么俄乌冲突持续至今,全球粮食市场究竟发生了哪些深刻改变呢?

1、全球粮食格局面临重建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西方对俄罗斯取了一系列的制裁措施,再加上黑海港口因冲突而封闭,乌克兰大批粮食无法运出,这使得一度深度依赖俄乌两国粮食出口的国家变得非常紧张,不得不开始另寻粮源。

这就使得粮食市场发生了一些改变,以前没有或很少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开始达成贸易合作并建立新的贸易格局。

例如,在2021年中国进口玉米的来源国中,乌克兰玉米占到了3成,而美玉米则占到了7成,但是由于黑海港口封闭,乌克兰粮食无法运出,中国也开始另寻玉米来源。

就在今年上半年,我国与巴西签订相关协议,最快到年底巴西玉米就有望实现对华出口。

另一方面,俄罗斯作为粮食生产大国及出口大国,由于受制裁的影响也不得不重新规划出口贸易的战略重心,以避开相关制裁。

因此,未来全球粮食格局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贸易格局,而在这之中有人会蒙受损失,而有人将获利。

2、粮食、能源的地位大幅提升

通过这次冲突,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粮食和能源是两件头等大事。

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因这次冲突一度面临饥饿威胁的国家,越发地认识到粮食的宝贵。

在和平年代,粮食的重要作用或许还没那么凸显,但在年代,粮食不仅是生存的基础,更是第一战略物资。

而即便没有直接面临饥饿威胁的国家,也感受到了种植成本上升以及粮价上涨带来的压力。

虽然后续全球粮价全面回落,但是相比往年,其底部价格已明显抬高。

另一方面,能源的紧缺也令市场紧张。

例如,冲突与制裁让多年来一直依赖俄罗斯能源的欧洲正在处于能源危机的边缘,更为紧迫的是,可能到冬天时,不少欧洲人将不得不在取暖与吃饭之间作出选择。

而能源与粮食在某种程度上又是紧密关联的,能源价格上涨会抬高化肥生产成本,从而拉升种植成本,再进一步助推粮价的上涨。

3、冲突会结束,但是影响将持续存在

俄乌冲突已持续了半年,大家都在猜测这场冲突何时才会结束,但即便冲突结束,其影响也将持续存在。

虽然当前在多方努力下,黑海港口的运输正在恢复,乌克兰粮食也逐渐运出,但是这次的经历给许多国家上了真实的一课,大家都明白不能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粮食进口来源要尽可能的多元化。

而这一政策的实施不可能是短期的,即便冲突结束,也将长期影响全球粮食贸易格局。

另一方面,即便冲突结束,相关制裁等大概率并不会随之消失,甚至可能会持续加码,这些都为未来的粮食市场增加了不确定性。

4、全球粮食变得更“不安全”了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许多国家粮食保护主义情绪高企,囤粮意识高涨,为的就是要保障粮食的安全。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反而使全球粮食变得更不安全了,因为全球粮食的产量是有限的,更何况再加上受冲突以及极端天气的影响可能面临的减产,这使得未来全球粮食的供需将持续偏紧。

而另一方面,最近一段时间,乌克兰接连轰炸了俄罗斯控制的扎波罗热核电站,3条输电线被炸毁,国际社会拉响了“核警报”,以及俄罗斯著名社会学家杜金的女儿遭到暗杀,再次将俄乌冲突推向了另一个历史新阶段。

有一些学者甚至认为,这很可能将引发战争走向重大失控。

这些都意味着,冲突仍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华盛顿邮报》曾在8月22日时称,“俄乌冲突过去半年,世界站在刀刃上”,“我们仍然觉得这只是一个序幕”。

战争何时结束无人知晓,但如果把它放到历史的维度去看,俄乌冲突或许是短暂的,但其带来的影响却是十分深刻而又深远的。

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俄乌冲突对今年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Georgieva)日前警告称,俄乌冲突对今年的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并可能在2023年继续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我们认为俄乌冲突是今年全球经济最大的负面因素,很可能明年也是如此。”格奥尔基耶娃周三在印尼举行的G20峰会间隙对媒体表示。

“当然,任何制造更多焦虑的事情,都会损害经济增长前景,也不利于满足世界各地人民的需求和愿望。”她补充称。

俄乌冲突推高了食品和能源成本,导致通胀大幅上升,扰乱了全球经济。这反过来又促使美联储等央行大举加息,以抑制不断飙升的物价,从而给经济增长带来了压力。

全球经济分裂的高昂代价

格奥尔基耶娃在访中指出,一些分裂的迹象已经出现,因为疫情和俄乌冲突,供应链被冲断,损害了国内和国际的增长。

她警告称,如果全球陷入“不同的地缘政治集团”,将付出高昂的代价。

“如果我们不想每年损失1.4万亿至3.4万亿美元——想象一下我们可以用这笔钱做什么——那么我们应该非常谨慎地预测行动的后果,并防止陷入一个更贫穷,更不安全的世界,”她称。

今年10月,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即将到来的经济低迷可能比预期的更糟,到2026年可能使全球经济产出减少约4万亿美元。

IMF在10月表示,俄乌冲突明年可能会继续打击全球经济,并预测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2022年的3.2%下降到2023年的2.7%。

“这将是自2001年以来,除全球金融危机和大流行最严重阶段外,全球经济最弱的增长表现,”该机构当时表示。

两大利好来袭,俄乌粮食将重返国际市场!粮食危机解除了?

原创出品,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在全球粮价不断高涨的诸多因素中,俄乌地缘政治冲突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近日,随着全球粮价不断回落,俄乌方面也传来“好消息”。

乌克兰一直被称为是“东欧粮仓”,是妥妥的粮食生产大国,其小麦、玉米、葵花籽油等出口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随着冲突的持续,黑海港口封闭,使得乌克兰大批粮食无法运出。

本来这个问题在最初俄乌冲突爆发的时候,并没有引发太大的收藏,原因是当时大家对于冲突将如何进展一无所知,且当时是2月底,距离粮食收获运输尚有一定时间。

并且当时有不少观点认为,冲突可能会很快结束,因此市场更多的是对于乌克兰粮食减产的预期较浓。

因为受冲突影响,大批难民逃离乌克兰,使得大批农田无人耕种,由于缺少劳动力使得乌克兰粮食生产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还有全球不断上涨的化肥价格。

受化肥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全球种植成本大幅提升,而除了种植成本以外,使用大型机械耕种的成本也在上涨。

这就使得市场对于乌克兰新季粮食产量十分担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缘政治冲突仍在持续,而时间已经来到了7月份,距离乌克兰新季粮食收获已越来越近。

于是,粮食如何储存与运输便成为了当前最收藏的事。

为了尽快寻求乌克兰粮食的顺利出口,前不久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和联合国就该问题展开了四方会谈。

根据目前消息来看,四方会谈进展顺利,这意味着如果会谈成功,那么乌克兰粮食有望经由敖德萨港顺利运出。

根据数据显示,如果一切顺利,那么预计在未来6-8个月内,乌克兰将出口3000-3500万吨粮食。

乌克兰粮食出口有望缓解,而俄罗斯方面也迎来“佳音”。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也受到了一系列相关制裁,除了被剔除金融系统支付以外,粮食出口等也受到大幅限制。

而俄罗斯是集能源、粮食于一身,尤其是小麦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一,因此俄罗斯粮食出口受阻,令市场十分恐慌。

也正是在这样的担忧下,不断推升全球粮价持续高涨。

除了粮食以外,受影响比较大的还有化肥。

俄罗斯同样也是化肥生产大国,2021年,俄罗斯的氮肥出口位居全球第一,同时也是钾肥和磷肥的第二大供应国,欧洲、南美以及许多中亚国家超过50%的肥料供应均来自俄罗斯。

例如,巴西的化肥需求严重依赖进口,每年巴西从海外进口的化肥约占到其化肥总量的85%,其中从俄罗斯进口的化肥约占到1/5。

而俄罗斯遭遇制裁后,也使得全球开始为化肥担忧,从而也使得化肥价格进一步上扬。

不过,近日传来了好消息。

美国财政部前不布了一项声明,称对俄罗斯的制裁并不包括农业商品(包括化肥)和医疗产品,而欧盟也表示,对俄罗斯的新一轮制裁公布在即,但考虑会修改现有制裁措施,以确保不会影响俄罗斯的粮食出口。

这意味着俄罗斯的粮食及化肥将有可能重返国际市场,或者说面临的阻力将有所减轻。

相信受这两大消息影响,全球粮食市场会再次迎来波动,粮食市场供需有望缓解紧张的状态,再叠加通胀见顶、经济下行的预期,是否意味着一度令全球深深担忧的粮食危机要解除了呢?

恐怕并没有这么乐观。

因为纵观全球,引发粮价波动的因素仍在存在,并且后续仍在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例如,天气因素一直是最大的未知。

而截至目前,今年天气变化已露端倪,北半球的酷热与南半球的寒潮均给农作物的生产及生长带来不同程度的威胁。

毕竟下半年才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另一方面,此前化肥价格高企以及短缺带来的影响已然生效。

中欧最大的氮肥生产商之一曾预计,由于化肥价格飙升和供应短缺,农民不得不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导致今年欧洲主要粮食出口国罗马尼亚和波兰的产量将下降15-20%。

尽管当前国际粮价已回落至俄乌冲突前的水平,但是俄乌冲突并非是导致粮价上涨的主因,在俄乌冲突之前,全球粮价就已然大幅走高了。

此外,在俄乌冲突前,欧洲有40%的天然气都依赖于从俄罗斯进口。

但随着对俄罗斯的制裁不断加码,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持续减少,并且自从北溪1号进入检修后,何时恢复仍未有明确定论,这更加使得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

尽管欧洲想了很多措施来减少对俄气的依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甚至根据德意志银行指出,在天然气价格压力下,德国的工业电力部门可能会转向使用煤炭来作为替代,而对于德国家庭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天然气储备,今年冬天可能就要依靠木材来取暖了。

而天然气是化肥生产的重要原料,这也意味着天然气的短缺及价格高企将继续导致化肥生产面临压力。

虽然很多人都预料,今年冬季将非常难熬,另一方面,整个欧洲的农作物可能也会进一步受到影响,因为三季度将是受俄乌冲突影响最严重的一个季度。

更多内容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