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暴跌的,国人被剥夺了多少

2.如何看到中美间税收,成本,办厂投资比较及相关案例

3.油价喜迎年内“第三降”吗?

4.中国汽油税收到底高不高

油价暴跌的,国人被剥夺了多少

中美油价对比2017_中美油价对比数据

所有的数据统一单位到体积为升、货币为人民币,然后把它们整理在下面的表格中。

时间 2013年8月 2014年11月 价格下降百分比

国际原油价格(美元/桶) 107 79 26.1%

美国无铅汽油(元/升) 5.32 4.07 23.9%

中国同档汽油(元/升) 7.70 6.73 12.6%

中国油价比美国的倍数 1.45 1.65

这虽不是一个严格的对比,但表中的数据却很说明问题,中美油价的差别越拉越开,美国汽油零售价格的下降基本上反映了原油市场的规律,但中国却差得很远很远,在市场经济中属于消费者的在调控经济中就这样被剥夺了,如果再算上美国比中国高出很多的个人收入。

如何看到中美间税收,成本,办厂投资比较及相关案例

中美制造业真实成本对比 结果惊人。以往我们总是和印度、越南对比制造成本,其实中国最大的制造业竞争者是美国!所以,外贸同行们,再拼价格是不行了,接下来中国的制造业出路在哪里?是时候静下来思考未来10年外贸应该怎么做了!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2014年的研究报告,当时在美国制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国高5%。2016年,在美国低成本地区生产已经变得和在中国生产一样经济划算。更令人震惊的是,到2018年,美国制造的成本将比中国便宜2-3%。

中国的制造业成本为何变得这么高?以下是一位熟悉中美制造业的浙江老板给出的成本对析。

浙江省慈溪市江南化纤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同行中最早开拓海外市场的企业,一直位居国内同行出口的前二位。目前,公司占地7.9万平方米,500名员工,5条自动化生产线,年产10万吨。

去年,“江南化纤”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投资办厂,成为首家在美国建立再生聚酯短纤维制造工厂的中国企业,一期投资2500万美元,二期投资2000万美元。“江南化纤”反映,去美国投资办厂,主要原因是国内综合成本连年攀升,颇感吃力。“江南化纤”测算比较了创办相同规模企业的中美成本,并提供了部分成本构成对比表。

1、土地成本:中国是美国的9倍

国内地价是美国地价的9倍,并且美国是永久性产权,我们是50年产权。例如,2000年浙江省慈溪市工业用地价格是18万元/亩,目前美国地价仅为2万美元/英亩,相当于2万元人民币/亩,如果按照现在许多县城工业用地100万元/亩算,是美国的50倍。

2、物流成本:中国是美国的2倍

国内物流成本是美国物流成本的2倍。以油价为例,中国的油价是美国的2倍,油价高,物流成本也就高。何况中国还有全世界少有的过路费、过桥费,物流成本能不高么?

而美国的物流成本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库存费用,二是运输费用,三是管理费用。比较近20年来的变化可以看出,运输成本在GDP中比例大体保持不变,而导致美国物流总成本比例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库存费用的降低。

3、银行借款成本:中国是美国的2.4倍

最便宜的国内借款成本年利率6%,是美国成本年利率2.5%的2.4倍。按每吨7000元人民币或美国1100美元资金、4个月一周转,国内借款成本年利率6%和美国成本年利率2.5%分别计算公司运营资金财务成本:国内是7000元*4*0.06/12=140元、折合22.58美元。美国是1100美元*4*0.025/12=9美元,国内比美国高出1.5倍。

还是正常的银行借款,如果资金来自年利率超过10%的银行理财产品、年利率15%的私募基金、甚至是年利率20%的民间高利贷、企业不堪重负。

4、电力/天然气成本:中国是美国的2倍以上

国内能源成本是美国能源成本的2倍以上。美国除开夏威夷的电价特别贵外(海岛地区没办法),其他州的电价都不贵,以德州为例,其电价折合人民币才2毛钱。

由于我国对电力、天然气直接定价的原因,企业用电用气用油价格居高不下。按国内每吨耗电450度、电价0.76元/度计算,单位生产成本342元,折合55.16美元。美国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单位用电量相应增加10%,每吨至500度,按照电价0.05美元/度计算,单位生产成本25美元,国内比美国高出1.2倍。

5、蒸汽成本:中国是美国的1.1倍

还有蒸汽部分,国内用热电厂蒸汽,按每吨消耗蒸汽1.6吨、单价190元/吨计算,单位生产成本304元,折合49.0.美元,美国用天然气锅炉**蒸汽,按天然气价格为0.48美元/therm、单价14.52美元/吨计算,单位生产成本23.23美元,国内比美国高出1.1倍。

6、配件成本:中国是美国的3.2倍

国内配件成本是美国配件成本的3.2倍。国内设备性能略差,工人操作习惯不良,每吨单位配件成本约100元,折合16.13美元,而美国生产线设备性能较好,工人操作习惯好,每吨单位配件成本5美元,国内比美国高出3.2倍。

7、税收成本:美国税收优惠力度大

在中国,各种税收不断,把企业压得喘不过气。广州一家物流公司,运送一批货物到海南,总收入为1.9万元,但利润仅有216元,其中上税需要1260元。

而美国的州最看重的是就业,常常给予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比如房产税优惠30年内有效,如果公司达产,30年内将给予3000万美元的税收减免。

8、清关成本:美国无需支付进出口清关成本

在美国投资办厂无需支付进出口清关成本。国内企业原料均进口,设进品环节费用不含内陆运费、关税、增值税、仅各类手续成本约为3500元/柜,每柜按20吨装计,则为175元/吨,折合22.58美元/吨。

国内企业成品出口,设出口环节费用不含陆运费,仅各类手续成本约为1600元/柜,每柜按20吨装计,则为80元/吨,折合12.9美元/吨。如果加上运费等,成本还要大幅增加。

9、人工成本:中国成本优势趋弱

尽管美国劳动力成本是国内劳动力成本的2.57倍,但美国自动化程度高,用工少。国内两条月总产量为4500吨的生产线用工250人,美国设备改进,同产能两条生产线才用工180人。

照目前国内工人工资上涨趋势,如考虑国内5年工资再翻倍、10年工资翻两番计算,那么中国在人工成本上也占不到任何优势了。

10、折旧成本:美国是中国的1.7倍

美国折旧成本是国内折旧成本的1.7倍。同产能设备及土地厂房,国内生产线投资9000万元人民币、美国生产线投资2500万美元、按15年折旧年产50000吨计分别计算吨折旧成本:国内9000万/15年/50000吨/年=120元/吨,折合19.35美元/吨。美国是2500万美元/15年/50000吨/年=33美元/吨,高出国内1.7倍。

11、厂房建设成本:美国是中国的4倍

美国厂房建设成本是国内的4倍,但十年以上二手厂房价格根据年限则是新厂房的1/8-1/2,而且普遍性能良好。

综合以几点来看,随着国内环境成本,人工成本等持续攀升,中国制造成本已经和美国制造成本相当,在一些行业将会超过美国制造成本。“江南化纤”是个案,但国内制造成本的连年大幅攀升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制造已经“未强先高”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警觉,想方设法降低制造成本,努力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油价喜迎年内“第三降”吗?

根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于6月8日24时开启。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5月26日—6月8日),国际油价震荡下降,其中WTI油价降幅较大,每桶下降约5美元,回落至4月初的水平。受此影响,国内油价将下调,国内汽油、柴油的零售价格也随之下调。

本次油价调整具体情况如下: 92号汽油每升下调0.10元,95号汽油每升下调0.11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11元。按一般家用汽车油箱50L容量估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节省约5元。

多方压力致国际油价下行

调价周期内,欧佩克增产预期、美国原油产量不断攀升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震荡下行。近日,不断有迹象表明,欧佩克及俄罗斯等产油国将在6月下旬的中期会议上考虑降低减产力度或提高产量,以应对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委内瑞拉受到新制裁等可能导致的供应下降。同时,美国原油不断增产,库存数据有所回升也影响国际油价下滑。美国能源情报署最新报告显示,3月份美国原油产量升至月度最高水平1047万桶/日,最新周度产量也升至纪录高位的1080万桶/日。截至6月1日当周,美国活跃钻机数增至861座,为2015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原油库存也增加207.2万桶至4.37亿桶。此外,中美贸易摩擦变数加大,市场避险情绪升温也给国际油价带来下行压力。

从2017年至今,欧佩克执行减产协议已一年半,全球原油库存不断下降。根据欧佩克最新数据,以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原油库存跌破了五年均值,且低于该指标2200万桶,而2017年初这一数据较五年均值高出约2.4亿桶,欧佩克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产油国表示当前全球原油市场已实现了再平衡。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认为,短期需重点关注欧佩克原油供应政策和中东地缘政治局势,预计在6月22日欧佩克中期会议前,国际油价将维持震荡格局。如果欧佩克决定增产,中东地区紧张局势得到缓解,国际油价将会进一步回落;若欧佩克继续执行减产,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际油价将重回涨势。

随行就市,有升有降。

来源:凤凰网

中国汽油税收到底高不高

征收的高额汽油税收,是好环境和免费高速公路必要的成本。而公众之所以抱怨油价高,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从成品油征税中获得任何好处,相反是付出了更大的成本。

每隔一段时间,中石化的官方微博就会转发世界各国油价排行,根据微博中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油价比美国高但比英德低,居世界中游位置。同时微博还指出,中国汽油价格中税收占比约50%,美国约15%、英国59%、德国56%。

这几年来,油价太高一直为公众所诟病。中石化这一微博可谓石油公司回应公众的质疑和批评的经典案例。国际比较来看,油价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针对汽油征收的税费,第二,汽油品质和开炼油效率等。中石化的微博正好是从这两方面来回应的。

据全球汽油价格网的数据显示,7月份美国0.79美元,加拿大1.03美元,中国1.11美元,日本1.12美元,德国1.63美元,英国1.81美元。对比各国汽油价格中的税收占比可见,附加在汽油上的税收是各国油价差异的最大因素。

其实,高税负本身并没有问题。欧洲汽油的税负高,但欧洲英德挪威等国家环境之好也是全球共知,其在履行碳排放的减排义务,德国等国家也通过提高汽油税来限制汽油消费,同时这些国家的高速公路大多也是免费通行。所征收的高额汽油税收,是好环境和免费高速公路必要的成本。相比之下,美国降低碳排放的动力不如欧洲强,燃油税也只用于支付高速公路的修建和养护,税率就要低得多。这也是美国油价仅为德国一半的原因。

对比之下,中国油价中的税收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和附加费。根据商务部石油行业经济运行的数据,2013年全国消费成品油为2.51亿吨,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其中交运邮政行业的汽油和柴油的消费量分别为0.38亿吨和1.07亿吨。成品油消费税从量,价内征收,按2013年的税率计算,每年至少征收1500亿。而成品油的增值税从价,价外征收,由于2012-2013年油价较高,成品油的增值税总额预计要超过消费税,税额也将超过1500亿。两者合计税额就高达3000亿。这个规模的税收是什么概念?2012年全国收费公路的通行费收入也不过3281亿元。

为什么公众会抱怨油价高?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体会到从成品油征税的好处。2008年,中国进行成品油税费改革,取消征收公路水路的养路费、附加费等六费以及其他收费,捆绑在油价上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当年每升汽油的消费税一下子从0.2元调整为1元。这么多年下来,公众没有感受到消费税提高带来的好处,虽然还贷的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可以免费通行,但高等级公路大多都是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甚至是新增消费税的200%以上。

而且,去年11月以来的连续三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按2013年成品油消费量进行估算,三次提税为2015年税收增长的贡献将超过1600亿,相当于消费税率翻倍,是2014年全国总税收的1.54%。

回过头来再看中美两国的税收。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全球第一,为11.2万公里,美国也不少,近9万公里,美国的公路总里程是651万公里,比中国多出200万公里。但美国多数公路(包括高速)是免费通行,道路修建养护资金从公共财政和燃油税中提取。相比之下,中国的高速公路既是收费的,又有公共财政的投入,征收税率又远超过美国的成品油税收。这样的油价又怎么能不被吐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