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民族中的拉弦乐器的名称是什么?

2.豫剧板胡和普通板胡有什么不同

3.豫剧板胡怎样定音

4.豫剧板胡的豫剧板胡的构造

5.豫剧板胡各音如何应用

6.二胡怎么拉才不会有噪音

我国民族中的拉弦乐器的名称是什么?

豫剧板胡名家名段欣赏_豫剧板胡千金价格

主要有8个!

1:二胡

(1) 二胡的由来:

二胡又名胡琴或南胡,由胡琴发展而成,是中国民族乐器中历史悠久,流行普遍并具有代表性的拉弦乐,早在唐朝,其前身以竹片为弓,称为嵇琴,有"竹引嵇琴人,花邀载酒过"的记载。宋朝的《乐书》称之为奚琴,有:"奚琴本胡乐也"的记载。而我们从唐代所绘的画卷里便可以看到,当时的奚琴与今天的二胡构造已经基本一致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说的"马尾胡琴随汉车,曲中犹自怨单于",是以马尾为弓的胡琴。明清时,随着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的发展,胡琴在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中,逐渐形成了二胡,板胡,京胡,坠胡,粤胡等拉弦乐器。"五四"时期杰出的作曲家、演奏家和革新家刘天华先生,设计了新规格的二胡,固定了定弦法则,首次创作出十二首二胡独奏曲和四十七首练习曲等作品,把处于民间状态的二胡趋于规范化,并使之进入高等学府的课堂,开创了二胡演奏艺术发展的新阶段。

(2)二胡的组成结构:

二胡的构造分琴筒、琴杆、轸子、千金、弓等部分。张弦二根,竹弓,大多用五度定弦,弓夹在两弦中拉奏,琴筒用木或竹制成,上蒙蛇皮。音色柔和、优美。表现力丰富,擅长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亦可演奏技巧很高的华彩性乐段。二胡不但用于声乐的伴奏和器乐合奏,在二十年代就已发展成独奏乐器。解放后,对二胡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将丝弦改为钢丝弦,扩大了音量。

(2) 二胡的演奏形式:

二胡音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悲时犹如杜鹃啼血,烈时好似万马奔腾,其哀婉刚毅无所不能的表现力受到很多人喜爱。它是我国最接近人声,最具有表现力的拉弦乐器。

(4)代表作品及演奏家:

本世纪初,刘天华写了《良宵》等独奏曲和一套二胡练习曲,提高了二胡的性能,使之成为独奏乐器。民间艺人华严钧(瞎子阿炳)、孙文明等也有许多名曲传世。

二胡的代表作有:《二泉映月》、《良宵》、《空山鸟语》等。

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有:刘天华、华严钧、孙文明等。

2:板胡

(1)板胡的由来:

板胡,又名椰胡、秦胡、胡呼、大弦、瓢等。它是伴随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的乐器。是梆子腔等戏曲曲艺剧(曲)种音乐(秦腔、评剧、吕剧、晋剧、河北梆子、豫剧、沪剧、浙江绍剧、蒲剧、兰州鼓子、道情河南梆子等)的主要伴奏乐器。

(2)板胡的组成结构:

板胡的琴筒较短,多用椰壳或其他木料制成,筒面用薄木板(桐木)制成。琴杆用较硬的乌木或红木,张二根弦、马尾竹弓。 弦多用金属(钢丝或铜丝)。用四度或五度定弦,音域较高,音质坚实,音色明亮。

(3)板胡的演奏形式:

板胡的演奏技巧很多。技巧灵活,可独奏、重奏与合奏。右手弓法有跳弓、顿弓、碎弓等。能连续快速演奏,擅长表现轻快热烈的情绪。左手指法能自如的奏上、下滑音、吟、揉、颤音等。便于模仿唱腔的各种润腔装饰,贴近人生,适于抒情性、歌唱性的旋律。

(4)代表作品及演奏家

板胡作为独奏乐器的曲目很多。代表作有《大起板》(何彬根据河南曲子的板头曲音乐改编创作的)、《花梆子》(阎绍一根据河北梆子音乐此写成的)、《红军哥哥回来了》(张长城、原野根据陕北民间音调写成。)等。

3:革胡

(1) 革胡的由来:

革胡是解放后才出现的,革胡在二胡的基础上,吸取其他拉弦乐器的特点创制而成,具有音量较大、音域较宽、低音的特点。

(2) 革胡的演奏方式

主要用于合奏。

4:艾捷克

(1) 艾捷克的由来:

艾捷克,又名哈尔扎克,维吾尔族拉弦乐器。清代列入加部乐。艾捷克乐器现有两种:一种仍保留共鸣弦,一种是没有共鸣弦的,常用的是后一种。

(2) 艾捷克的组成结构:

艾捷克音箱呈半球形,用木头制成,一面蒙羊皮。解放后,对艾捷克经过改进,琴弦改用四根金属弦,音量增大。此外,在音箱底部的铁柱上安一月牙形琴座,便于固定在膝上演奏。

(3) 艾捷克的演奏形式:

艾捷克的音色柔和、优美,富有民族特色,是维吾尔族民族乐队重要的拉奏乐器,可用于独奏、伴奏及合奏

5:马头琴

(1) 马头琴的由来:

马头琴(蒙古语称莫林胡尔)是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相传公元十二世纪已在蒙古族中流传。

(2) 马头琴的组成结构:

马头琴的音箱为松木制成,呈梯形,两面蒙以马皮或羊皮,琴杆细长,用榆木或紫檀木制。两根弦 用马尾制成。弓弦也是马尾制成,演奏时弓不夹在弦中。

(3) 马头琴的演奏形式:

马头琴是蒙古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乐器音量大,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独奏时,可演奏高昂、激越、宽广、悠扬等各种格调的旋律,亦可演奏技巧性很高的华段。马头琴又可以作为乐队的中音或低音乐器。

6:京胡

(1) 京胡的由来:

京胡作为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最初也称胡琴。在清乾隆末年(1785年左右),随着京剧的形成,胡琴的经过改制而成现在的京胡。

(2) 京胡的组成结构:

京胡的琴筒是用竹作成,蒙以蛇皮(现在有用尼龙织品你替蛇皮的),琴杆也是用竹制成。

(3) 京胡的演奏形式:

京胡音色响亮、高亢,声音穿透力很强,一般只用于京剧伴奏。用于京剧伴奏的高音二胡。琴筒和琴杆都为竹质,琴筒小。音高、域窄,定弦不固定。音质坚亮,发音刚劲有利,在合奏中有穿透力。京胡大多用于伴奏常腔,在润腔韵味上与唱腔很贴切,在节奏感和力度上(俗称"劲头")给唱腔以有力的支撑和补充。有时也用于戏曲过门,以陪衬"文常"表演,演奏独立的曲牌。京胡独立演奏较长篇幅,在传统戏中很多。

(4) 京胡演奏的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夜深沉》(此曲旋律来自昆剧《思凡》中的《风吹荷叶煞》,因其唱段开始楚的场次"夜深沉"三字而命名)。京胡独奏曲《柳青娘翻七调》、《五子开门》等。

7:中胡

(1) 中胡的由来:

解放前后,我国一些民族乐队为了加强中音部的表现力,在二胡的基础上创制了中胡。

(2) 中胡的演奏形式:

中胡作为民族乐队中广泛使用的乐器。用于合奏、伴奏,独奏。中胡音色丰满、宽厚,在民族乐队中是重要的中音乐器,常担负中音声部的演奏。

8:高胡

(1) 高胡的由来:

高胡(广东音乐中的粤胡,在广东也称为二胡)。约在二十年代,由二胡改进而成。高胡的琴筒比二胡小,定音比二胡高四至五度,所以叫它高胡。解放后,高胡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现已成为民族乐队中的高音拉弦乐器(2) 高胡的组成结构:

高胡的琴筒比二胡小,外弦用钢丝弦、内弦用钢丝缠弦(也有用钢丝的)。

(3) 高胡的演奏形式:

高胡的音质清亮、透明、声音穿透力强,很有特点。高胡既可演奏缓慢、抒情、华丽的旋律,又能演奏活泼、轻快的技巧性手段。可用于独奏、重奏与合奏。

豫剧板胡和普通板胡有什么不同

1、特点不同

豫剧板胡俗称“瓢”,它是豫剧“文场”(管弦乐)之首,过去叫它“当家弦子”、“头把弦”,现也称“主奏乐器”或“主弦”。

板胡的品种较多,除用于独奏和乐队合奏的板胡外,还有各地方剧种用的板胡,它们在琴筒的大小、琴杆的粗细、弦轴的长短和琴弦的使用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2、发展不同

早期豫剧乐队的文场主奏乐器为大弦(八角月琴,演奏员兼吹唢呐)、二弦(竹或木质琴筒蒙桐木面的高音小板胡)和三弦(拨弹乐器)。1935年初,樊粹庭与陈素真把板胡引进豫剧舞台,并进行了细微的改良,此后板胡就成为了豫剧的主弦。

板胡,拉弦乐器的一种,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多种名称,如秦胡、胡呼、梆子胡、大弦等。音色高昂、坚实,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是北方戏曲、说唱的主要伴奏乐器,也可用于合奏和独奏。

3、定弦方法不同

一般板胡是五度关系,豫剧板胡是四度关系。

扩展资料:

板胡是伴随着中国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擦奏弦鸣乐器,归属于拉弦乐器。

它的名称是因为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的。又称梆胡、秦胡、胡胡、呼胡、大弦和瓢,清代时曾别称板琴。

板胡在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品种繁多,音色明亮,高亢。是我国多种梆子腔戏曲,北方戏曲和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

20世纪50年代后,又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深受广大人民喜爱,流行于西北、华北、东北、东北各省区,尤以陕西、甘肃、山西等省最为盛行。最初,板胡主要流行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当地的许多地方戏曲和曲艺,比如像河北梆子,评剧、豫剧、秦腔等都是用板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的。

由于板胡和中国的戏曲、曲艺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因此它在演奏戏曲、曲艺音乐时最能发挥自身的特长,在地方戏曲和曲艺伴奏中,各地区的板胡善于表现各自不同的风格,富有独特的地方色彩。

百度百科-板胡

豫剧板胡怎样定音

初学板胡定弦,耳朵不易听准,可跟风琴、手风琴或十二音定音器来定。

1、定上把弦时,定弦前先找出bE调的3、6(定音器上标有G、C的两个音)。把内外弦拧得和3、6两个音一样高,这就算定准了。

2、定下把弦时,定弦前先找出bE调的2、5(定音器上标有F、bB的两个音),把内外弦拧得和2、5两上音一样,这就算定准了。此外还可用bE调笛子、唢呐、笙等乐器来定弦。

豫剧板胡由于切把的位置不同而分为上把弦和下把弦两种,这两种所定的内外弦的关系都是纯四度音程,上把弦定为3、6两个音,下把弦定为2、5两个音,前者千金位置稍低,后者稍高。

扩展资料

豫剧板胡的构造:

1、[琴杆]:也叫“担子”,用檀木或红木制成,上方是方柱形;顶端稍向外斜,美欢大方:顶端下来边刻有“弦库”,库内横穿弦轴、竖穿弦线;弦库以下是圆柱形,越往下越细,穿过瓢壳(共鸣箱),到透过“琴托”时,则又成方形。

2、[瓢壳]:就是琴筒,即把坚硬的槟榔壳的两端切去后所制成的共鸣箱。两个切面一大一小,大口一端粘有用,圆形薄桐木制成的“瓢面”。

3、[弦轴]:用檀木或黄杨木制成,圆锥形。弦轴比其它弓弦乐器的弦轴都粗,因为板胡弦张力气大,上弦时满把手握弦轴容易用力。

4、[内外弦]:外弦是粗老弦,内弦是皮弦。现今有些演奏员也尝试使用金属弦。

5、[千金]:也叫“腰码”,有木制、骨制、化学材料等多种,以楠木制的最好。豫剧板胡的千金多用固定的,因它基本是用切把演奏的,而且弦又撑得紧,活动的千金影响音准和切把,所以不用。千金靠琴杆一端平穿小孔,用细丝弦把它紧紧绑在琴杆上,位置在外弦轴(下边的弦轴)与码子之间的上三分之一处。

6、[码子]:也叫“底码”,有木制、竹制、骨制等多种,雕成桥形,如[图二],置于瓢面上端的上下直径的四分之一处,弦槽的距离以弓毛放入两弦之间稍有间隙为宜,不可过窄过宽。码子对音量大小、音色好坏有很大关系,应该在使用中选择出最适于自己手的板胡的码子来。

百度百科-豫剧板胡

豫剧板胡的豫剧板胡的构造

[琴杆] 也叫“担子”,用檀木或红木制成,上方是方柱形;顶端稍向外斜,美欢大方:顶端下来边刻有“弦库”,库内横穿弦轴、竖穿弦线;弦库以下是圆柱形,越往下越细,穿过瓢壳(共鸣箱),到透过“琴托”时,则又成方形。

[瓢壳] 就是琴筒,即把坚硬的槟榔壳的两端切去后所制成的共鸣箱。两个切面一大一小,大口一端粘有用,圆形薄桐木制成的“瓢面”。

[弦轴] 用檀木或黄杨木制成,圆锥形。弦轴比其它弓弦乐器的弦轴都粗,因为板胡弦张力气大,上弦时满把手握弦轴容易用力。

[内外弦] 外弦是粗老弦,内弦是皮弦。现今有些演奏员也尝试使用金属弦。

[千金] 也叫“腰码”,有木制、骨制、化学材料等多种,以楠木制的最好。豫剧板胡的千金多用固定的,因它基本是用切把演奏的,而且弦又撑得紧,活动的千金影响音准和切把,所以不用。千金靠琴杆一端平穿小孔,用细丝弦把它紧紧绑在琴杆上,位置在外弦轴(下边的弦轴)与码子之间的上三分之一处。

[码子] 也叫“底码”,有木制、竹制、骨制等多种,雕成桥形,如[图二],置于瓢面上端的上下直径的四分之一处,弦槽的距离以弓毛放入两弦之间稍有间隙为宜,不可过窄过宽。码子对音量大小、音色好坏有很大关系,应该在使用中选择出最适于自己手的板胡的码子来。

豫剧板胡各音如何应用

豫剧板胡的调配:里弦定作3(米音);外弦定作6(啦音)。

豫剧板胡的构造

[琴杆]也叫“担子”,用檀木或红木制成,上方是方柱形;顶端稍向外斜,美欢大方:顶端下来边刻有“弦库”,库内横穿弦轴、竖穿弦线;弦库以下是圆柱形,越往下越细,穿过瓢壳(共鸣箱),到透过“琴托”时,则又成方形。

[瓢壳]就是琴筒,即把坚硬的槟榔壳的两端切去后所制成的共鸣箱。两个切面一大一小,大口一端粘有用,圆形薄桐木制成的“瓢面”。

[弦轴]用檀木或黄杨木制成,圆锥形。弦轴比其它弓弦乐器的弦轴都粗,因为板胡弦张力气大,上弦时满把手握弦轴容易用力。

[内外弦]外弦是粗老弦,内弦是皮弦。现在有些演奏员也尝试使用金属弦。

[千金]也叫“腰码”,有木制、骨制、化学材料等多种,以楠木制的最好。豫剧板胡的千金多用固定的,因它基本是用切把演奏的,而且弦又撑得紧,活动的千金影响音准和切把,所以不用。千金靠琴杆一端平穿小孔,用细丝弦把它紧紧绑在琴杆上,位置在外弦轴(下边的弦轴)与码子之间的上三分之一处。

二胡怎么拉才不会有噪音

拉二胡有噪音的改进方法如下:

1、持琴姿势不正确,使得弓毛不能正确地沿着与琴弦垂直的方向运动。请严格照着教材或纠正姿势;

2、姿势正确,但运弓不正确。弓子的走向应该是与琴弦垂直且与琴杆靠近,不论推拉弓弓毛走向都应一直保持同一直线,在松香上擦出的痕迹是一条直线,而不是一个对顶角,即行话说的会拉的一条线,不会拉的一大片;

出现杂音,那一般是跟运弓的力度有关。刚刚开始学的时候,老师会告诉你,运弓要平,用力要均匀,要使弓紧紧的贴着琴弦走,换弓的时候也要注意,避免突然用力,按弦时,指甲别碰到蛇皮。拉高音揉弦的时候,不要增加手指对琴弦的压力,也不要忘了此时拉弓那只手(万一左撇子,就不说右手了),别让弓同时触碰到里外琴弦。

3、以上两条都做到了,但用力过大,且与弓速不配合,慢弓大力度最容易出现噪音。正确的运弓是不给弓子加顶弦的力,即不加垂直于弓杆的力,而靠弓速改变音量。

扩展资料:

二胡拉时声音存有杂音原因有:

1、琴码两刻曹距离太近,导致里外弦距离太近。

2、弓毛太粗。弓毛拉紧后应偏扁状而非圆或椭圆状。

3、移动琴码下的海绵垫子,调整好厚度。

4、拉琴时正确持弓,注意弓毛不要轻触到未拉动的弦。拉里弦避免弓毛轻触到外弦。

5、扣千斤时要用线隔在里外弦之间,使里外弦在千斤处不接触在一起。

百度百科-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