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鉴别油的好坏?

2.我国是进口石油大国,为什么石油价格降低对我们并非好事?

3.全合成机油和半合成机油,两者的区别有哪些

4.如何科学挑选食用油

5.食用油标准是什么 ?

6.七十年代的美国经济是什么梗

7.原油价格应该看哪个?

8.京东嘉实多机油是真是假?怎么辨别?

怎样鉴别油的好坏?

三桶油价格标注表_三桶油价格标注表最新

怎么辨别油的好坏?怎么辨别潲水油?

购买食用油时一定要在外包装上查看它的生产工艺是“压榨法”还是“浸出法”。压榨油能保留油料本身的香味,保持原料原有的营养成分,品质比较纯正,建议购买。一般来说,食用植物油的感官鉴别主要从看、闻、尝、听、问五个方面入手。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考察食用油的质量。一看:首先看透明度,纯净的油应是透明的,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才会下降;二是看色泽,纯净的油应该是无色,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油料中的色素溶于油中,油才带色;三是看沉淀物,沉淀物俗称油脚,主要成分是杂质,在一定条件下沉于油的底层。购油时应选择透明度高、色泽较浅(但芝麻、小磨油除外)、无沉淀物的油为最好。二闻: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打开油桶盖时,鼻子靠近就可闻到。也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磨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掺矿物油的油,有矿物油的气味,不能买。三尝:用干净的筷子或玻璃棒,取一两滴油,涂在舌头上仔细品尝其味道。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掺假油。四听:听其燃烧时的声音,目的是鉴别含水量是否超标。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燃烧正常无响声者,水分在0.2%以内,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音者,水分在0.2%以上,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叭叭”的爆炸声,则提示油的含水量在0.4%以上,严重超标,有可能是掺假产品,绝对不能购买。五问: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索看进货发票或查看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抽样检测报告。以上对食用油的感官鉴别方法,仅供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植物油时参考。辨别潲水油并不复杂,一般来说,潲水油的颜色很深,看起来很浑浊,闻起来有一股怪味,而正常食用油不仅清澈,而且闻起来也略有香味。市民只要不光顾那些无牌无证、卫生条件极差的小餐饮店,就不会吃到潲水油。

教你如何辨别好坏食用油

三晃:检测食用油好坏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晃动油瓶,气泡很快消融的说明质量比较好。

四尝:用筷子取一滴油品尝味道,口感带酸味的油不合格。

五听:取油层底部的一两滴油涂在纸上,点燃并听其响声,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噼里啪啦或吱吱声音的说明质量不合格。

六问: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并索要发票。食用油过热可诱发肺癌

如何分辨食用油的好坏与品质

经常食用的植物油主要有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等,其质量鉴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透明度:说明油的精炼程度和含磷阀除去程度。

透明度 高,水分、杂质少,质量就好。好的植物油,经静置24小 时后,应该是清晰透明、不混浊、无沉淀、无悬浮物。

色泽:品质好的豆油为深**,一般为淡**;菜籽油 为黄中稍绿或金**;花生油为淡**或浅橙色,棉籽油 (卫生油)为淡**。

气味:用手指沾一点油,抹在手掌心,搓后闻其气味, 品质好的油,应视品种不同具有各自的油味,不应有其它异 味,甚至酸败哈喇味。

滋味:用筷子沾上一点油,放人嘴里辨其味,应具有本 品特有的滋味,不应有苦、涩、焦臭、酸败哈喇味等异味。

如何辨别汽油的好坏!!详细!!!

辨别汽油的好坏的方法:

1、闻汽油味。好的汽油味很重,相反汽油参水就会让味道变得很淡。还有杂质汽油,则是加入一些杂质导致汽油味有股特殊气味。

2、看色泽。好的汽油色泽为淡**,参水的汽油色泽为白色及透明色,杂质汽油颜色较深呈橘**,杂质过多的汽油则呈浑浊色。

如何鉴别润滑油的好坏?

当前的润滑油市场,各种品牌假油大量充斥,50%以上是假冒伪劣的,小汽车用的汽机油比例更高,很难买到好机油!20—80元的假油卖100—400元以上,很多人为了暴利铤而走险大赚昧心钱,严重损害了车主利益,造成车辆三天两头坏,让很多车主欲哭无泪!不用怕,拥有我们的“火眼金睛”,会让你将油品市场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看,看油品外包装。正品行货的包装精美,罐底、罐盖内侧、把手等不显眼处均有特殊标记;而假货包装多数粗糙,颜色一般会比正品淡,产品喷码处正品清晰,而假货可能不清晰。

二辨,看油品颜色。正品新油呈淡**,晶莹透明,无杂质,无悬浮物,无沉淀,流动均匀;用过后的废机油黑的发亮,跟镜子一样,黏度跟新机油一样希厚。

三闻,无特别的气味,只略带芳香。假油打开油桶一般可嗅到一股汽油、柴油味,对嗅觉 *** 大且有异味的机油均为变质或劣质机油,绝对不可使用。真油重量一般比较准确,而假油各桶间的差异比较大。

四冻,有条件的话将透明的容器中倒入半瓶机油并封好瓶口,用多个保鲜袋扎紧,防止机油漏出污染冰箱,机油是有毒的。放入冷冻室冻上几小时,在-20度的低温下必须还能流动,不得冻结,否则就是假机油。

五打,查询电话。

六留,不要相信任何人。机油桶一定要带走,便于索赔;发现假的一定要打12315举报,并告诉您所有认识的人。他能拿假油坑你早就不是你的“朋友”了。

七比,如不能为您节省金钱和时间,就一定是假的。

怎么辨别菜籽油的好坏

菜籽油的辨别:

1、从制取工艺来分,可分为压榨菜籽油和浸出菜籽油。

2、从原料是否为转基因来分,可分为转基因菜籽油和非转基因菜籽油。

3、从脂肪酸组成的芥酸含量来分,可分为一般菜籽油和低芥酸菜籽油。

一般呈深**或棕色。菜籽油中含花生酸0.4-1.0%,油酸14-19%,亚油酸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从营养价值方面看,人体对菜籽油消化吸收率可高达99%,并且有利胆功能。在肝脏处于病理状态下,菜籽酮也能被人体正常代谢。不过菜籽油中缺少亚油酸等人体必需脂肪酸,且其中脂肪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营养价值比一般植物油低。另外,菜籽油中含有大量芥酸和芥子甙等物质,一般认为这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不利。如能在食用时与富含有亚油酸的优良食用油配合食用,其营养价值将得到提高。

怎样辨别大豆油的好坏

鉴别大豆油的质量好坏主要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考虑:

1.色泽鉴别

纯净油脂是无色、透明、略带粘性的液体。进行大豆油色泽的感官鉴别时,将样品混匀并过滤,然后倒入直径50毫米、高100毫米的烧杯中,油层高度不得小于5毫米。在室温下先对着自然光线观察。然后再置于白色背景前借其反射光线观察。冬季油脂变稠或凝固时,取油样250克左右,加热至35℃~40℃,使之呈态,并冷却至20℃左右按上述方法进行鉴别。

良质大豆油——呈**至橙**;次质大豆油——油色呈棕色至棕褐色。

2.透明度的鉴别

进行大豆油透明度的感官鉴别时,将100毫升充分混合均匀的样品置于比色管中,然后置于白色背景前借反射光线进行观察。?

良质大豆油——完全清晰透明。

次质大豆油——稍混浊,有少量悬浮物。

劣质大豆油——油液混浊,有大量悬浮物和沉淀物。

3.气味鉴别

感官鉴别大豆油的气味时,可以用以下3种方法进行:一是盛装油脂的容器打开封口的瞬间,用鼻子挨近容器口,闻其气味。二是取1~2滴油样放在手掌和手背上,双手合拢快速摩擦至发热,闻其气味。三是用钢精勺取油样25克左右。加热到50℃左右,用鼻子接近油面,闻其气味。?

良质大豆油——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

次质大豆油——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平淡,微有异味,如青草等味。

劣质大豆油——有霉味、焦味、哈喇味等不良气味。

如何辨别杀车油的好坏

刹车关系到车主们的安全大事,所以一点也马虎不得,刹车油是其中关键一环,下面介绍一种很简单的方法帮 你鉴别所用刹车油的真假好坏:

把刹车油倒少许在手心,用手指轻轻 *** ,如果是正品好的刹车油,马上就会感觉到手心发热,越摩擦发热的感觉越厉害,如果是假的,品质次的刹车油发热就来得很慢,发热很小甚至不会发热.,遇到这种情况建议车主们为了安全马上把整车的刹车油排空清洗后换过正品刹车油吧!

修车师傅也难辨优劣,从车主的角度来看,刹车油到底有什么辨别真伪的绝招?“好的刹车油一般都要几十元钱,几块钱的刹车油多半有问题!不过,说实话,刹车油是好是坏连修车师傅都很难辨别!”多家修车厂业内人士指出。“刹车油?从来没买过!听说很复杂!”“没换过,都是找修理厂帮忙加的!”修车厂指出,由于更换比较繁琐,绝大多数消费者都是直接在汽车修理厂更换刹车油;很多车主实际上并不知道应该何时更换刹车油,多半是在4S店或修车厂提醒后才交代更换或添加。

1.制动液太稀的不能用,没有颜色、透明的不能用?一般合格制动液颜色为浅**或者深**.

2.选择质量可靠的大品牌,不同品牌的不要混用。

3.太便宜的不能买。一般市场上每升在10元以内的制动液基本是劣质产品,合格的国产制动液每升的价格通常都在40元以上,合资品牌则更贵。

使用刹车油有方法

汽车的刹车方式现在有两种:油刹和气刹。油刹系统?汽车液压制动系统 由于结构紧凑,体积小,制动力矩大并且制动均匀 刹车时灵敏迅速,能耗低,还可以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所以不仅普遍用于小型汽车,而且在重载货车上也得到了广泛运用。刹车油就是汽车制动液,是用于油刹系统?汽车液压制动系统 传递压力的液体。刹车油是制动系统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为了能够保证行车安全,刹车油的使用和更换千万不能马虎,一定要小心谨慎,注意以下几点

1.当刹车油中混入或吸入水分,或者是发现刹车油有杂质或沉淀物时,应该及时更换或者认真过滤,否则会造成制动压力不足,从而影响制动效果。

2.车辆正常行驶4万千米或刹车油连续使用超过2年,刹车油很容易由于使用时间长而变质,所以要注意及时更换。

3.车辆在正常行驶中,若出现制动忽轻忽重时,要对刹车油及时更换,在更换之前先用酒精将制动系统清洗干净  4.车辆制动出现跑偏时,要对制动系统进行全面检查。若发现分泵皮碗膨胀过大,就说明刹车油质量可能存在问题。这时应选择质量比较好的刹车油予以更换。

5.换季时,尤其在冬季,要是发现制动效果下降,则有可能是刹车油的级别不适应冬季气候,此时更换新刹车油,就要选择在低温下粘度偏小的刹车油。

如何鉴定橄榄油的好坏

怎么鉴别你买的所谓“特级初榨”橄榄油是不是真正的“Extra virgin”呢?首先,消费者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特级初榨橄榄油。欧盟法规和国际橄榄油标准规定,特级初榨橄榄油必须选用无破损、无虫蚀、无霉变的油橄榄鲜果为原料,从采摘到榨取必须二十四小时之内完成,必须是用纯物理冷榨的加工工艺,必须是首榨的纯天然橄榄油,同时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检测,天然酸度≤0.8%才能被称为特级初榨橄榄油。同时马上成品罐装或者罐装到专用的不锈钢油缸内密封,然后恒温储藏,在两年之内如需生产罐装成品,必须再次检测酸度值及相关指标,符合标准的仍为特级初榨橄榄油,否则被淘汰。

看标签:标签上必须标注品类。是否有西班牙语“virgen extra”或英语“extra virgin”字样,这是“特级初榨”的意思,代表橄榄油最高等级。“cold pressed”或“cold extracted”是“冷榨”的意思,代表油橄榄果在低温下进行纯物理压榨,天然纯正,营养成分没有受到任何破坏。特级初榨橄榄油是可以生吃的;普通等级的初榨橄榄油,不宜生吃;精炼油或勾兑的橄榄油是通过化学侵出法提炼的橄榄油,不能生吃;而果渣油在欧盟是禁止食用的,只用来做生物燃料和化妆品。再者,判断橄榄油是否是纯进口,是否是在原生产国市场销售的品牌。察看标签的正标和背标,是否原产国国语标注,因为生产商必须以本国的国语制作标签,方可在本国国内市场上销售。就像中国法律规定,进口商品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必须加贴中文标签一样,否则禁止销售。

看产地:标签上是否标注橄榄油产地和来源。橄榄油的罐装地不能视为产地。

看酸度:标签上标明的酸度是在什么范围,欧盟法规和国际橄榄油标准规定,特级初榨橄榄油的天然酸度为≤0.8%,天然营养成分得到保留。假冒的特级初榨橄榄油经过人工化学脱酸,也可以达到这种酸度标准,最低可至0酸度,其天然营养成分被严重破坏。

观颜色:橄榄油的颜色有很多种,从黄到绿都有,这是因为油橄榄树的果实种类不同所导致的,特级初榨橄榄油以金绿色或金**为上乘。而精炼的橄榄油油中的天然色素及其他营养成分被破坏,颜色很浅。也有不法制造商在橄榄油中添加色素,故意混淆概念。

观浓度:特级初榨橄榄油油体透亮浓稠有光泽,天然营养成分得到最大的保留。油体混,缺乏透亮的光泽,说明放置时间长,开始氧化。颜色浅,油体感觉很稀,说明是精炼油或勾兑油,其天然营养成分被破坏。

闻:有果香味,不同的橄榄树树种有不同的味道,如青草味、甘草味、水果味等。这就说明你手上的橄榄油是完全冷榨出来的,如果什么味道都没有,那肯定有化学的介入才会脱味。有陈腐味,霉潮味,泥腥味,酒酸味,金属味,哈喇味等异味,说明变质或储存不当或油橄榄果果实原料有问题。

尝:口感爽滑,不油腻,有淡淡的甜味,苦味,及辛辣味,入口时喉咙的后部有明显的感觉,辣味感觉比较滞后。由于消费者毕竟不是专业人员,对于甜味或者苦味感觉不会太敏感,但辛辣味是能感觉到的,初榨橄榄油等级以上的橄榄油都会有此感觉,等级越高越明显。这也是消费者鉴别橄榄油是否是真正的特级初榨橄榄油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有的不法制造商也会把等级为初榨橄榄油的油,标注为特级初榨橄榄油销售,欺骗消费者。如果有异味或者干脆什么味道也没有,肯定是精炼橄榄油或者是果渣油,连最起码的初榨橄榄油都不是。总之,清新的果香味、平衡的甜味、苦味、辣味的橄榄油才是好油,这也是正品特级初榨橄榄油必须具备的条件。

看条形码:中国进口的橄榄油有原装和分装两种。原装即为该瓶橄榄油是在出口国生产罐装完成的;分装即为国内商家进口大桶......

我国是进口石油大国,为什么石油价格降低对我们并非好事?

因为我国中石化主要是石油销售,国际油价下跌,国内石油需求量也在下滑。所以,中石化虽然也可能会亏本,但只要成品油销售价维持住,也不会亏损多少。但是中石油就不一样了,不仅仅是成品油销售,还有一大半业务是石油发掘与开采,拥有自己的油田。国际油价都已经跌到了20美元/桶之下,长期以往,恐怕?裤子都赔没了?,哪能是好事呢

中石油很害怕,中石化比较淡定。中石化主要是石油销售,国际油价下跌,国内石油需求量也在下滑。所以,中石化虽然也可能会亏本,但只要成品油销售价维持住,也不会亏损多少。

中石油就不一样了,不仅仅是成品油销售,还有一大半业务是石油发掘与开采,拥有自己的油田。国际油价都已经跌到了20美元/桶之下,长期以往,中石油恐怕?裤子都赔没了?,能不害怕吗?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世界的石油需求减少了30%以上。在此背景之下,国际油价跌跌不休,甚至跌破了12美元/桶。更有趣的是,WIT5月份的原因期货价格成为了负数,在4月20日收盘为-37.26美元,这在历史上属于首次!

众所周知,成品油价格在国内不会无休止的下跌,会有一个保护价格,不会让三桶油亏本。也就是说,在国际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的时候,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会下调。国内的石油企业属于垄断性行业,中石油、中石化吃肉,中海油喝点肉汤。既然有保护性价格,为啥还需要害怕。

其实,害怕的是中石油,中石化就非常淡定。中石化是世界500强第二名,每年的营业收入都超20000亿元,净利润都在300亿以上。不过,中石化虽然也有石油开采与挖掘业务,但占比并不高。中石化主要都是买进来石油,进行炼油加工,然后出售成品油。

所以,国际油价怎么跌,中石化没啥可担心的,反正国际油价跌破了40美元/桶以后,中石化就不需要再下调成品油价格。即使赔钱,中石化赔的也不会太多。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控制,成品油需求量也在慢慢回升。

与中石化相比,中石油就没有这么淡定了。中石油不仅仅炼油、卖成品油,还在勘探油田、开采原油、出售原油。勘探、开采与出售原油的业务,占到了中石油营业收入的50%以上。国际油价跌跌不休,中石油就得赔钱卖原油,你说害怕不害怕?

所以,国际油价下滑对于石油企业来讲,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全合成机油和半合成机油,两者的区别有哪些

第一点,基础油不同。

一般的全合成机油的基础油比半合成机油的基础油要高一个级别。

第二点,适用温度不同。

全合成机油适用的温度范围更广一些,就像在相同的工作环境下,半合成机油的使用条件就比较高,而全合成机油以较低的黏度就能达到保护引擎的目的。

第三点,使用的添加剂不同。

半合成机油使用的添加剂TBN含量低,缩短了机油的保养周期。全合成机油使用的添加剂TBN含量高,能起到延长发动机寿命的作用,并且有一定的清洁效果。

第四点,更换周期不同。

相比于半合成机油来说,合成机油的更换周期更长一些,一年或一万公里更换一次就可以。

第五点,适用的车况不同。

全合成机油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的驾驶环境,毕竟它的耐高温和耐低温性能都不错,所以一般全合成机油会用到带有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或豪华车型上。半合成机油就运用到更加经济性一点的车型上。

第六点,价格不同。

说起价格,肯定是全合成机油要贵一点,毕竟全合成机油的制作成本比较高。半合成机油则性价比高一点。

所以说选择全合成机油还是半合成机油完全是要看你的发动机适合什么机油,选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如何科学挑选食用油

1. 看色泽。一般高品位油色浅,低品位油色深(芝麻油除外),油的色泽深浅也因其品种不同而使同品位油色略有差异,高品位油透明度好,无浑浊。此外,高品位油无沉淀和悬浮物,黏度小。

2. 看透明度。透明度高,水分杂质少,质地就优良。优质的植物油静置24小时后,应该清晰透明、不混浊、无沉淀、无悬浮物。

3. 尝滋味。正常的食用油没有刺激性气味,如有刺激性气味,可能是加入了化学油或油提炼不干净,残留溶剂偏高。

4. 看时间。油贮存时间长了或贮存条件不好,容易产生酸败,消费者最好购买近期生产的产品。

关于食用油的存放,除注意干燥、避光、低温和密封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何丽建议在油桶外套一个黑塑料袋,这样可加强避光性,以防止油脂氧化变质,并且提高其储存的品质。

食用油标准是什么 ?

10月1日起实施的新国家食用油标准是什么?

据质监部门有关人士介绍,10月1日起执行的食用油新标准,涉及花生油、大豆油、葵花油等8种食用油强制性国家标准,其分类更加明确和有利于消费者识别。

该标准主要针对花生油和大豆油,采用新方式把食用油划分为一、二、三、四等级(四级为最低等级),分别相当于原来的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一级油和二级油。新标准中还特别要求花生油和大豆油的生产企业必须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明生产工艺是“压榨”还是“浸出”;禁止仅标注“烹调油”“色拉油”;原料中的大豆是转基因的必须说明,比如用“一级大豆油”代替“纯正大豆色拉油”,并标注出“生产工艺”“原料产地”以及是否使用了转基因原料。新标准将在食用油所含杂质、水分等各项指标的要求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对生产工艺的技术标准的要求也会更加严格、规范,

名词解释

勾兑油

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一些厂商在油品中掺入低价的陈菜油和棕榈油,这便是"勾兑油"。由于棕榈油在22℃以下会凝固成白色块状,在夏季虽然看不出好坏,但天气转凉后则会露出马脚。长沙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所谓"勾兑油",其正规的工艺应该属于调和油,是在压榨油或浸出油的工艺基础上再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其他的油料,如菜籽油等。因此,按正规工艺调和的食用油是不危害人体健康的,关键要看原料油本身的品质以及混合油料的比例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

压榨油

靠物理压力将油脂直接从油料中分离出来,全过程不涉及任何化学添加剂,保证产品安全、卫生、无污染,天然营养不受破坏。国内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花生油用的是压榨法,而多数大豆色拉油则选用浸出法。从安全与环保上来看,压榨油由于能够保持原料原有的营养和油的品质比较纯,与浸出油相比,压榨油处于相对优势。

浸出油

采用溶剂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我国大豆色拉油基本上是采用浸出法工艺制造的,这也是色拉油的价格一般要低于压榨油的原因之一。与压榨法相比,用浸出法制油,具有粕中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生产条件良好、饼粕质量好、油料资源能得以充分的利用等优点。此外,未经精炼等工艺处理的原油(毛油),不能直接用于人类食用,只能作为成品油的原料。为防止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原油必须经过精炼加工处理,达到各级油品的标准才能上市销售。长沙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部门的工作人员解释说,这一工艺制出的油是否对人体有害,关键在于要控制溶剂产生的残留物质的量是否符合标准,达到相应标准的浸出油对人体才是无害的。

七十年代的美国经济是什么梗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滞胀史

滞胀的成因

科技发展正处低潮、出口贸易份额下降、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是根本原因。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处于转型期的货币政策不但没有刺激经济增长,反而如“火上浇油”。

美元持续贬值、油价高企和粮食紧缺推动了本来就高企的通货膨胀。

滞胀的影响

滞胀对私人投资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增长停滞。

在整个滞胀期间美国股市经过了 6 轮调整,股市走熊先于经济衰退,而股市起稳也先于经济起稳。

在西方经济体遭遇滞胀的同时,美国信贷扩张反而促成了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及世界贸易的扩张。

走出滞胀

经过里根政府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美国于1983 年迎来经济增长高峰,此轮滞胀历时13 年。

经济学上的“滞胀”是指生产停滞、失业率增加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生产停滞是经济滞胀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由美国学者D.格林沃尔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把停滞解释为:“实际产量或收入不变、下降或虽增长但大大慢于所能达到的增长速度”。因此,滞胀时期的生产停滞并不是仅仅指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危机阶段生产的下降和停滞,它是一种跨越经济周期长期存在的现象。因此,上世纪1970 年到1982 年美国所经历的经济危机及经济缓慢增长阶段基本上属于“滞胀”阶段。市场上普遍认为美国当时的滞胀以及此后爆发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由能源价格上涨所致。如今,石油价格又再度高企,“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美国是否又会重新回到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的两难境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文就滞胀起因、滞胀对股市及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走出滞胀等话题展开讨论,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

1970-1982 年美国“滞胀”成因

在“滞胀”阶段,美国共经历了 4 次经济危机(按照NBER 的统计资料,经济谷底分别为1970 年11 月,1975 年3 月,1980 年7 月,1982 年11 月)。这几次经济危机期间,在生产下降和失业率猛增的同时,物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普遍大幅度上涨,成为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并存的独特经济现象。

这种现象在美国经济发展史上较为罕见。二战后至1970 年间美国共发生了四次经济衰退(按照NBER 的统计资料,经济谷底分别为1949 年10 月,1954 年5 月,1958年4 月,1961 年2 月)。经济衰退发生时,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同时物价也会下降;危机过后,生产增长,就业增加,物价也会上涨。是什么导致了高通胀率与高失业率、经济不振同时存在?我们还应该从滞胀产生的原因说起。

缺乏增长点的实体经济是“滞胀”的根本原因

美国经济出现停滞始于 1969 年,当时的通货膨胀率约在5%左右。美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停滞”?原因在于:

其一,战争对美国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刺激正逐渐消失。比如五、六十年代美国工业高涨,得益于世界大战积累起来的被抑制的对固定资产、住宅建筑、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刺激。这些因素在70 年代以后已经逐步消失。

其二、科技发展处于低潮。20 世纪40 年代末,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率先掀起了以原子能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为先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五、六十年代以来推动了美国工业的高速增长。但经过了近20 年的科技高潮后,到70 年代初,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力已经明显减弱。

直至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上,全世界范围内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宇航工程、海洋工程、核能技术等尖端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的新科技革命才再掀高潮。

其三、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贸易额开始下降。自1960 年代开始,由于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发展,商品和生产要素国际间流动的限制大大减少,世界市场竞争加剧。1947 美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约三分之一,1948 年下降到23.5%,1960 年下降到18.2%,1970 年再降到15.5%。1美国从1971 年首次出现了13.03 亿美元的对外贸易逆差,此后,除了1973、1975 年为小额顺差外,其余年份均为逆差。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处于转型期的货币政策直接推动了通货膨胀

扩大总需求的财政政策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曾对 50 到60 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失业率下降以及促使经济危机程度减弱和时间缩短,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在70 年代,扩张式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却双双“失灵”了。

第一、财政政策为什么“失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数届政府皆奉行赤字财政政策,不断扩大政府开支,借以刺激经济回升,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战后至1981 年为止的36 个财政年度,有27 个财政年度有赤字。政府预算内的财政赤字在1976 年和1981 年分别创下了694 亿美元和739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在1970 年至1979 年的10 年中,政府的财政赤字预算达5128 亿美元。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美国政府还发行了大量的国债。1970 年国债额为370 亿美元,1975 年国债额为5332 亿美元,1980 年国债发行额达到9077 亿美元。人均负担的国债额从1960 年的1572 美元增加到1980 年的3985 亿美元。联邦政府每年为国债付出的利息也从 1960 年的92 亿美元增加到1980 年的749 亿美元;利息约占每年联邦支出的10%左右。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缘何失效?归根结底,是由于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扩张性财政政策没有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反而如火上浇油般推高了通货膨胀。

第二、货币政策为何“失灵”?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逐步由价格目标向数量目标过渡。但是,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美联储在实际操作中,仍是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体系的首要地位。因此,在此转变阶段,货币政策不稳定,再加上,高通货膨胀背景下,利率波动较大,最终导致了货币供应量过大。

具体而言,虽然1970 年伯恩斯上任不久后就宣布以货币总量为供给目标,但是实际上却是以联邦基金利率为最终目标。每隔六个星期,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就会重新制定各种货币总量的目标区间,以及与该目标区间所匹配的联邦基金利率。如果联邦基金利率高于或低于目标区间,就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的手法将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目标区间内。因此,货币供应量往往会出人意外地螺旋式上升或者下降,极不稳定。

另外,选择利率作为调控目标,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虽然关于利率的信息每天都能得到,但不容易控制。其次,影响总需求的主要因素是预期的长期真实利率。所谓预测的长期真实利率,就是市场参与者通过在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来推测的真实利率。而恰恰在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出现了比较高的通货膨胀。在这样高的通货膨胀时期,名义长期利率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既不稳定,也不能预测。

因此,在滞胀期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没有能够帮助经济增长,反而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大,被认为是推高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

银行信贷业务扩张也对通货膨胀的产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使通货膨胀直接上升至两位数

世人常常把上世纪 70 年代的经济“滞胀”归因为石油价格上涨。我们的研究也发现,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与其后的经济衰退的确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于 1973-1974 年。十月战争爆发,欧佩克为制裁西方,联手削减石油出口量。国际油价从每桶3 美元涨到12 美元。而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衰退。从1973 年到1975 年美国实际GDP 增长下降了0.7%。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于 1979-1980 年。伊朗爆发革命,随后伊朗和伊拉克开战。石油日产量锐减油价骤升,从每桶14 美元飞涨到近40 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引起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经济衰退,1979 年到1980 年,美国实际GDP 下降了0.23%。第三次石油危机发生于 1990 年。1990 年8 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次年1 月,美国对伊拉克开战。三个月的时间,石油价格从每桶14 美元上涨至40 美元。从1990 年到1991 年,美国实际GDP 下降了0.17%。

为什么油价上涨会引起经济衰退的连锁反应呢?首先,生产率与石油价格关系密切,石油价格上涨会导致生产率下降。美国工业部门在19 世纪70 年代对石油的使用量达到高峰,石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了使用石油为燃料和原材料的生产部门。

其次,石油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了本来就高企的通货膨胀率。石油以最终消费品和中间产品这两种形式影响物价的走势。

除此之外,不仅是油价格上涨,食品价格也由于粮食紧缺而大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通货膨胀压力。1972 年,自然灾害席卷全球,世界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减少2.9%,许多国家发生严重的饥荒。前苏联在这一年到处抢购,大量进口,造成战后前所未有的粮食短缺。1974 年世界粮食再次减产,紧缺状况进一步加剧。第二次石油危机出现之前的1978 年,再次出现世界粮食短缺。

由于粮食供应不足,粮食价格上涨幅度较大,1973 年和1974 年,美国食品和饮料价格上涨幅度分别达到13.2%和13.7%;1978 年和1979 年,上涨幅度分别达到9.7%和10.7%。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与美元贬值

石油价格的上涨从表面上看由石油危机所引发,但实际上也与美元持续贬值不无关系。1975 年,美国与海湾国家相继签订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只有一个:这些国家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石油价格由美元标注,这造成原油价格与美元汇率反向运动的逻辑关系。1970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持续贬值,为油价上涨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滞胀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滞胀对美国经济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一方面,美国工业经历了长时间的生产下降。1973 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5.3%,持续时间为18 个月;197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1.8%,持续时间约44 个月。另一方面,大量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到战后历次危机的最高值。1979 年发生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近1.5 万家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最高时达9.2%,失业人数约836 万。在1979 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中,企业倒闭、银行破产数和失业率都创出战后最高纪录。企业破产数量达25 300 家,失业率最高时达10.8%。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物价严重上涨都严重影响了美国经济发展。“滞胀”阶段是美国“二战”结束后最为艰难的一个阶段。从 1969 年12 月爆发经济危机,到1982 年12 月经济复苏为止,美国约有13 年的时间停留在滞胀的阴影下。平均每3 年多就有一次衰退,实际GDP 平均增长速度只有2.9%,而其它时期的经济增幅平均为3.87%至5.69%。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前所未有地高涨,年平均通货膨胀率达到10.46%,而美国战后各经济阶段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33%至3.54%。

“滞胀”时期美国各产业的表现

70 年代美国“滞胀”时期,各行业的表现不一。我们统计发现,大多数行业,特别是制造业表现较差;但是,具有定价权的上游资源行业和下游服务业,以及出现新的盈利模式的行业,增速明显能超越CPI 的涨幅。70 年代,美国增长最强劲的行业分别是采掘业、农林牧渔、金融服务业、公用事业,平均年增速超过10%,远远超过CPI 的上涨。其中,采掘、农林牧渔的年增长几次超过50%,主要是受益于石油价格暴涨和全球性粮食涨价。金融服务业的年增长也曾经接近20%,则是因为70 年代美国的银行业了出现新的盈利模式——国际贷款业务的兴起。中东“石油美元”最终又存回了美国的银行,再加上美元持续贬值刺激不产油的欠发达国家贷款来支付其国际收支逆差,因此,70年代美国的银行业处于信贷扩张、高杠杆、高盈利的丰厚时期,直至80 年代初债务危机爆发。

70 年代,美国温和增长的行业,包括,信息服务业、教育医疗业、房地产、住宿食品服务业、文化业等行业,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基本实现正增长。信息服务业的增长主要是受到当时美国电信行业的垄断格局被打破,行业竞争机制刺激了居民对通信的消费增长。

70 年代,美国增长呈现停滞状态的行业涉及面较广,包括,制造业、交运仓储、建筑业、零售业、批发贸易等,主要是受到经济停滞、失业率高的影响。

滞胀翘高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通货膨胀导致了固定收益类资产贬值,经济衰退又拖累了股市上涨,缺乏投资渠道的资金开始涌入大宗商品市场。黄金作为规避通货膨胀的保值工具在1980 年创下了每盎司850 美元的高点。

滞胀对美国股市的影响

经济的衰退通常伴随着股市的下跌。我们分析了1942 年至1995 年股市的牛熊周期,发现这期间总共有8 次经济衰退,每次都伴随着股票市场走熊。股票市场走势是经济增长的领先指标,8 次经济衰退前的股市有7 次已经提前下跌已经提前下跌,而经济开始复苏前,股市一般会提前4 个月左右起稳。当然并不是每次股市走熊都与经济周期有关,14 次股市调整只有8 次与经济周期有关。信贷周期等其他因素也同时左右着股票市场的走势。

整个滞胀时期,股票市场经过了 6 次调整,约有一半的时间处于熊市之中。也就是说,1946-1995 年美国股市的14 次调整有一半是发生在滞胀时期的。滞胀严重影响了美国股市的发展1973 年-1974 年的股市大调整中,美国S&P500 下跌了近43.3%,为历次调整中最大跌幅。从个股的表现看,在70 年代股市调整时期,仍有部分行业的股票出现了一定的涨幅。比如,金融股、国防股、采掘股和服务类股。总体来说,板块的走势还是与当时的行业景气度密切相关。

西方国家“滞胀”对全球影响——资金向欠发达国家巨额转移

虽然 20 世纪70 年代,西方国家都陷入了滞胀的局面,但是,美国信贷规模的持续扩张,也促成了全球尤其是欠发达国家的发展和世界贸易的扩张。国际贷款业务的兴起至少可以追溯到1973 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机,主要由三方面因素促成的。

其一、资金。1973 年,加速的通货膨胀与利率上调的不利影响无法支持美国银行正常的融资活动,导致了银行系统的演进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当时石油涨价带来的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了产油国,这些石油美元最终又存回了美国银行。缺乏正常融资渠道的银行一下子拥有了巨额的资金。

其二、需求。借款需求的产生与70 年代宽松的货币政策、过低的实际利率相关。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贬值,负利率降低了还本付息的费用,也间接增强了借款国的信用度。下跌的实际利率、扩张的世界贸易、不断提高的商品价格、再加上贬值的美元,这一切都鼓励了债务国,并给与他们增加负债额的机会。国际上,不产油的欠发达国家需要贷款来支付其国际收支逆差,而产油国家则需要贷款来支持经济扩张计划。适逢东西方关系缓和,美国银行成为信贷的源泉。

其三、利润。当时,欧洲美元市场不受管制,美国银行不必为自己海外分公司的债务保持最低的准备金。国际贷款的利润相当的丰厚。

国际贷款业务成为整个银行业务中发展最快的业务。加上各家银行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对贷款条件的要求就相应宽松很多。借债国为获得贷款而提供的必要资料少得可怜,一些贷款银行甚至不知道贷款对象在其他地方的借款数额。就这样整个国际信贷市场迅速的发展起来。1982 年,墨西哥债务危机爆发后,国际信贷市场的发展才算告一段落。20 世纪90年代开始,私人资本才开始显著流入新兴市场。

美国如何走出“滞胀”?

以往当发生经济衰退时,在生产下降、失业率增加的同时,往往伴随着物价水平的下跌,正是由此实际情况作后盾,以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换取失业率下降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才能大行其道。然而,此时情况却发生了变化。滞胀时期,异常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同时发生,使得美国政府进退两难。

渐进的经济恢复政策

福特和卡特的两任政府都实行了渐进的经济恢复政策。1976 年1 月,失业率为7.9%,福特政府设置了一条将失业率压制到1980 年时5.2%的经济路径。也就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失业率每年需要下降0.6%。卡特总统在任职期间,也将这一目标路径沿袭下来。其具体措施是:一是减税以刺激经济上升;二是拨款举办公共服务事业;以增加临时工作位置。前一项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却扩大了预算赤字,从而加剧了美国依然存在的通货膨胀,以至于1978 年又出现“双位数”的通货膨胀率;后一项措施则因拨款不多,以致收效不大。通货膨胀的上升导致卡特政府不得不将重点重新转移到治理通货膨胀上,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联邦基金利率在70 年代末甚至超过了10%。由于卡特政府在治理通货膨胀和刺激经济增长的问题上摇摆不定,货币政策时紧时松,也没有执行前后一至的战略。最终,卡特政府也在“滞胀”的阴影中下台。

稳定货币供给量和结构性财政政策

1979 年沃尔克就任美联储主席,强力提升美元利率。高息的强势美元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流入美国,将美国推入强势美元时代。1981 年,里根入主白宫,里根政府认为,国家对经济过度干预,限制了经济活力,是造成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为了对付"滞胀",里根政府改弦易辙,采用了四个措施:稳定货币供应量、减轻税赋、缩减开支、减少政府干预。最为有效的两条是稳定货币供应量和减少政府干预。

首先,里根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主要目标,即使利率过高触发经济危机,也不放弃从紧的货币政策。里根政府在期上任初期虽然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是稳定的货币供应量抑制了通货膨胀,使得通货膨胀逐步下降。到 年已经降到3.8%。其次,里根对企业实行的加速折旧政策和原来的投资课税扣除等优惠,使得企业手中的现金流量增加,对刺激传统产业更新设备起了很大作用;另外,由于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低于前期,也鼓励了企业投资。除此以外,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引起了油价的下跌;美元升值也使得进口产品价格下降;工会为保证工人就业而放弃提高工资的要求等客观原因也使得通货膨涨出现了下降的态势。经过里根政府的持续努力,美国终于1983 年迎来了新的经济增长高峰,此轮经济滞胀一共经历了13 年的时间。

原油价格应该看哪个?

这是很多刚刚接触原油市场朋友常见的问题。其实国际原油种类繁多,不同地区的原油价格是不一致的,在这里讨论清楚什么是国际原油价格体系很有必要。国际原油价格体系包含多种内容,比如:欧佩克官方价格、非欧佩克官方价格、现货市场价格、期货市场价格、易货贸易价格、净回值价格和价格指数等,反映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方式的定价权。国际原油价格主要参考三地原油价格加权均价变化率。原油价格看哪个?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当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连续出现22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个百分点时,可以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其中国际原油价格平均值均按照美国北海布伦特、中东迪拜和辛塔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三地”是指美国北海布伦特、中东迪拜和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和苏门达腊岛之间的巽他海峡北口油港。北海布伦特原油出产于北大西洋北海布伦特地区,伦敦的跨洲交易和美国商品市场的所有期货交易,是原油期货市场的重要标杆之一。 布伦特原油,也叫brent原油期货,出产于北海的低硫原油同样是标准品质,是原油市场主流交易品种。布伦特原油日产50万桶,产地在舍得兰群岛,主要在北欧加工提炼,也有小部分在美国东岸和地中海地区加工。中东迪拜原油则是阿联酉出产的一种原油种类,是含硫原油的主要定价标注,最突出表现在用于中东出口到亚洲国家的原油定价标准。新加坡交易所的主要原油交易品种就是迪派酸性原油期货。最新三地原油价格其中就包含终端迪拜原油价格参数。如果要对全世界的原因价格体系有一个整体概括,就可以看原油价格指数,在宝钛原油下载实时价格走势软件上面叫“原油连续”,只要在电脑安装一个,即可查看全球原油价格总体走势。这个原油价格指数就好比美元指数、上证指数,是整个大盘走向的重要依据。

京东嘉实多机油是真是假?怎么辨别?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假润滑油是通过回收用过的废机油桶进行再次灌装的,所以各位车主在购买润滑油的时候可以仔细看一下包装。

嘉实多磁护

嘉实多金嘉护

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磁护的油桶比较干净整洁,而金嘉护的油桶正面在“金嘉护”这三个汉子周边是有明显的磨损的。正常的润滑油在没有使用前是是放在包装箱或者产品展架上的,正常情况是不会出现这种磨损的,这个时候大家就要注意这通油是不是用回收的旧油桶进行二次灌装的了。但是如果仅靠这样来判断也不准确,我们要看看油桶的封口处了,看看封口处的连接是不是一次成型的,如果连接不紧密的话很可能就是二次灌装的了。

第二种判断方式是查看油品的生产批号和流水号,正品的话是润滑油桶背面的流水号批号,和包装箱的流水号批号,还有润滑油桶丝口处的流水号,这三个号码都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那么这个润滑油可能就会有问题了。

润滑油桶丝口处批号

桶身批号

包装箱批号

正品的嘉实多润滑油,在外包装箱,油桶桶身还有油桶丝口处的三个批号数字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那么车主朋友你就要小心了。

第三种判断方法,在购买润滑油时还是看批号流水号,不同的产品它的批号和流水号是不一样的,这串数字就相当于我们的身份证号一样,每一箱嘉实多润滑油都是不一样的,更不要说是不同的产品了,如果你发现了不同产品同样的批号流水号,那么恭喜你,你成功的找到了假润滑油,就像下面这三桶润滑油,不同的产品,结果批号一样。

嘉实多银嘉护

嘉实多磁护

嘉实多金嘉护

第四种情况是看油品的生产日期和油桶的生产日期,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先生产的油桶,然后再向油桶内灌装润滑油。结果市场上有些假润滑油,居然是先生产的油桶,再生产的润滑油,这种情况,那肯定也是假油了。

油桶底部

润滑油油桶的生产日期在包装桶的底部,我们把油桶翻过来就可以看到两个数字圆圈,上面的圆圈指针指向的数字代表生产月份,下面的数字圆圈代表生产年份,那么上面这个油桶的生产时间就是2012年6月,如果在桶身背面标注的润滑油生产日期是在2012年6月以后(包括6月份)那么这个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润滑油的生产日期是在2012年6月以前,那么这通润滑油也可以判定它为假润滑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