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控制石油价格的手段_英国控制石油价格
1.主要产油国维持原定适度增产,对于全球石油能源会有哪些影响?
2.国家石油公司的兴起和发展如何?
3.历史上的石油危机是哪几年
主要产油国维持原定适度增产,对于全球石油能源会有哪些影响?
美国、英国、欧洲联盟等西方经济体试图说服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欧佩克成员国进一步增产,以平抑油价。欧佩克方面拒绝调整既定增产。这说明,一场俄乌冲突引发的地缘政治博弈已经转化为美国争夺欧洲市场、西方希望欧佩克扩大增产的能源软实力博弈。
可以帮助抵消俄罗斯石油供应缺失的直接解决办法在于欧佩克的两个最具影响力的成员国沙特和阿联酋,它们与俄罗斯一道,多年来一直以欧佩克+协议的形式管理着市场供应。然而,欧佩克仅有的这两个有足够的备用产能在短期内提高产量的产油国却没有站出来填补买家对俄罗斯石油的自我制裁所留下的日益扩大的缺口。
受俄乌冲突和西方对俄制裁影响,全球石油供应被打乱,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美国、英国、德国等主要石油消费国多次敦促“欧佩克+”进一步增产,以抑制油价、平息震动的能源市场。
但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欧佩克成员国重申将继续维护“欧佩克+”合作机制。期间与以色列、巴林、埃及、摩洛哥和阿联酋五国外长会面。会谈后,这些国家承诺在安全和经济关系方面进行更密切的合作。
石油结盟大于政治结盟,新一轮石油价值扩张正随着每桶100美元以上的持续高位深入推进,石油软实力价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加突出,产油国都希望这一轮收获超额价值回报的周期保持更长时间。
尽管美国基于政治因素的能源软实力博弈在欧洲得逞,但在海湾却没有赢得不考虑政治因素的石油软实力支持。现在国际油价虽然相比过去有了一定的下跌,但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油价还是非常高的,并且起伏非常的不稳定。
国家石油公司的兴起和发展如何?
国家石油公司是指那些由国家投资组建、以实施国家战略目标为使命的石油公司。世界上曾有80多个国家成立过国家石油公司。目前,国家石油公司仍然在世界石油工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国际大石油公司一并成为世界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主力军。在发展过程中,国家石油公司也曾经历私有化浪潮的冲击和洗礼,但其中的一些坚持至今,它们已经发展壮大并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从1922年阿根廷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石油公司以来,国家石油公司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重要性不断受到各国的重视,并成为世界石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推动力量。
20世纪初,对石油工业的介入意味着国家石油公司的萌芽。这期间重要的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海军同英波(斯)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的前身)签订长期购油合同,英国进而控制了公司51%的股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建立了管理高加索地区重要油田的国家机构;法国为接管一战战败国德国的部分石油权益,倡议建立了法国石油公司;意大利为寻找石油组建本国国家石油公司。
阿根廷是发展中国家创建国家石油公司的先驱。20世纪初,以“七姊妹”为首的国际大石油公司逐步建立起全面控制整个西方世界石油的勘探、生产、加工、储运、贸易和价格一体化的石油垄断体系。发展中国家不甘于长期受制于国际大石油的控制和剥夺,收回石油主权运动也从此发端。阿根廷1907年和1918年先后在打水井时发现了石油,专门成立石油矿产局以开发油田,这个机构后来改组为国家石油公司(YPF),负责石油的国内外勘探开发活动。
1938年,墨西哥没收外国公司在墨西哥的石油资产,实行国有化,把石油业务交由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Pemex)经营,由此产生了第一家现代模式的石油国国家石油公司。之后,随着非洲独立运动的开展,收回石油主权和建立国家石油公司的浪潮又在非洲兴起。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的成立在当时的西方世界曾引起强烈反响,遭到英美石油公司及其政治上的威胁和经济上的制裁。但是,墨西哥人民和国家石油公司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坚持下来,在20世纪60—70年代陆续发现一系列油田,成为世界重要的产油国。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世界上又诞生了一批国家石油公司。战后,美国推行马歇尔,让西欧国家大量使用中东廉价石油,促成西欧能源结构迅速从煤向石油转变。而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石油大多控制在以美国资本为主的石油“七姊妹”手中。为了打破外国公司对本国石油市场的垄断,保障本国能源供应,一些西欧国家先后建立起本国的国家石油公司。法国于1945年成立石油勘探局,在本土和法属殖民地找油。1966年该局发展成为经营石油勘探的公司ERAP,16年发展成为埃尔夫—阿奎坦公司。1953年,意大利经过近3年的酝酿,在IP等国有企业的基础上成立了国家石油公司埃尼集团。1950年,奥地利在英美法苏四国结束对奥地利占领的时候,建立起国家石油公司OMV。
20世纪70年代是国际上国家石油公司涌现的高潮期。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纷纷成立国家石油公司是这一轮国有化浪潮中最重要的。在此浪潮推动下,许多中东国都先后实现了石油工业国有化。其中,阿拉伯各主要国基本上取逐步提高国家参股比率的办法把外国人掌握的石油资产转为国有。委内瑞拉等国取先取消租让制,继而接收外国石油资产的办法,把接管来的石油资产交给新成立的国家石油公司管理和经营。有些国家,如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等甚至完全实行了国家石油公司对本国石油工业的垄断,不允许外国公司插手。这是世界石油工业的一场大革命。它使长期以来通过租让制掌握国石油,控制石油生产,垄断世界石油市场,操纵石油价格的石油“七姊妹”从第三世界国家的石油上游工业中被撵了出去。由此,世界上绝大多数石油储量和产量转到了国国家石油公司的手中。
20世纪70年代接连出现的石油危机和高油价,给石油消费大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也促进了一些发达国家国家石油公司的建立。日本的石油供应基本上来自中东,依赖于外国公司,为了保障石油供应,日本成立了国家石油公司——日本石油公团,着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还积极赞助私人企业到国外去开发石油。加拿大是个产油国,但是它的石油生产和销售掌握在以美国资本为主的外国公司手中,为了对本国石油市场有所控制,加拿大也成立了加拿大国家石油公司。
石油危机促进了欧洲北海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石油勘探和开发。英国、挪威、丹麦等发达国家和马来西亚、菲律宾、刚果、安哥拉等先后成立国家石油公司来保障本国石油权益。一些发展中国家石油进口国,如斯里兰卡,在高油价冲击下也成立了国家石油公司来控制本国石油市场,减少国际风险。
历史上的石油危机是哪几年
第一次危机(13年):1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 *** 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汇石油标价权,并将其击沉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是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危机(18年):1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
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
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
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
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
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 *** 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此外,2003年国际油价也曾暴涨过,原因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发生暴力冲突,中东局势紧张,造成油价暴涨。
几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从石油的供求分布来看,“不平衡”一词可点破其中的根本特征。
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平衡,才从根本上导致了国际上各种因石油问题而产生的纠纷甚至是战争。
因石油问题而引起的战争和地区纷争愈来愈多,如美国借口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对伊发动军事行动,就是一个明证。
由地区纷争与战争引起油价波动的幅度不断变大。
历史上曾于2004年10月22日达到油价(轻质低硫原油)每桶55.17美元的最高点。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石油不断走向枯竭,几十年后,使用石油将成为历史。
今后国际石油市场将充满更多的变数。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