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日汽油价格下降,92号汽油有望重返“7元时代”吗?

2.油价开始下跌,92号汽油的“6元时代”,还能回来吗?

3.油价重返5元时代,我国应出台何种政策控制民众对成品油的购买量?

4.关于油价的问题

近日汽油价格下降,92号汽油有望重返“7元时代”吗?

世界油价上涨_世界油价会重返吗

是非常的有这种可能性的,这样做对于一些行业是有好处的,对于燃油汽车也是有帮助的。

原油价格即使继续下跌?

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最高达到147美元,当时,国内成品油价格约为每升6元。如今,国际原油价格仅达到120美元一线,而国内原油价格已达到10元/升,为什么?专家们给出了权威性的解释。这并不是因为目前的石油价格非常昂贵,而是因为2008年国内石油价格非常低。中国的?三桶石油?都是亏损经营,依赖于巨额补贴。这就是为什么后来建立了调整成品油价格的机制,以逐步使国家石油价格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

需求大于供给?

尽管如此,今天的?三桶石油?仍处于亏损的边缘,尽管其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因此,随着本轮油价上涨的势头,只有调整国内低油价才有可能。国际原油价格略有下降,但对整体油价影响不大。虽然6月28日,国内石油产品推出了今年的第二次降价,但近几天国际原油开始处于震荡状态,未来油价是上涨还是下跌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6月29日至7月1日,国际原油整体呈下降趋势。

国内国际形势条件?

以布伦特原油为例,6月29日下跌1.7美元,跌幅1.49%,在6月30日的时候,股价下跌3.05美元,跌幅2.72%;然而,从7月1日的原油趋势来看,原油再次小幅上涨。到下午6点,原油价格上涨了2美元,涨幅为1.86%,布伦特原油价格已回升至110美元以上。在看到过去两天原油的下降后,许多车主可以预计,国际原油未来将继续下降,因此国内石油产品将继续下降。然而,我认为这种希望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实现。

油价开始下跌,92号汽油的“6元时代”,还能回来吗?

证券时报网讯,当地时间6月30日,国际油价显著日下跌。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8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4.02美元,收于每桶105.76美元,跌幅为3.66%;8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45美元,收于每桶114.81美元,跌幅为1.25%。

因为国际油价下跌,预计国内成品油价格在下一个调整窗口也会迎来下跌。可能许多人都在幻想着,这是一个开始,油价或许已经见顶,不久就会掉头向下,重返“6元时代”。

油价还能回到“6元时代”吗?

答案是中短期内适度回落是可能的,但大概率是不会回到6元的起点了。先从国内看,要知道,这些年国内油价的调整规律就是国际原油涨价,国内成品油就涨价;国际原油降价,国内成品油就小幅降价或者不降价。

看看2008年的时候,国际原油价格最高去到147美元,那时候国内成品油价格才是每升6元左右。如今国际原油价格不过是冲到120美元一线,但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向10元/L冲刺了。

为什么?专家给出了权威的解释,不是现在的油价太贵,而是因为2008年那个时候我们国内的油价太低了,国内的“三桶油”都是亏损经营的,都要靠巨额补贴活着。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成品油调价机制,慢慢让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即便如此,如今的“三桶油”虽然经营状况有改善,但仍然还是在亏损边缘的。

因此,借着这一轮油价上涨的势头,正好可以对国内偏低的油价做出调整。油价起起落落是正常的市场调整,可以回到“不太贵”的8元、7元时代,但不太可能回到“超便宜”的5元、6元时代。

从国际上来看,全球的通胀、美联储加息、俄乌战争等等因素都在助推着国际油价在高位运行,有下跌的可能,但没有回到原点的动力。

目前的国际原油市场,需求大于供给。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这个重要的石油生产输出国被强行逐出了国际大宗市场,导致国际油价走高。

美国虽然有着丰富的页岩油,一度依靠页岩油将国际原油价格上限降至每桶120美元。但美国国内目前通胀和加息压力高企,让页岩油生产商根本没有动力去进行扩产,不扩产就稳不住原油价格。中东的兄弟们手握着原油储备静观其变,欧佩克在石油减产上还没松口,就等着跟太平洋对岸谈条件。

这样的国内国际形势条件下,想要国内油价回到6元时代,除非出现重大变故导致全球石油需求迅速大幅缩减,就像2020年疫情首次爆发时一样,进而国际原油价格重挫,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别忘了,我们国内油价调整还有一个保护机制。当国际油价低于30美元时,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就会触发下跌保护,也就是说原油价格即使继续下跌,国内汽油价格也不再下跌。因此,油价回到6元时代是完全不可能的!

油价重返5元时代,我国应出台何种政策控制民众对成品油的购买量?

油价重返5元时代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正面的积极作用,因为油价降低会降低人们的出行成本,对于一些以运输为主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消息,油价降低也会使人们更加愿意出行,从而促进消费,所以这种形势下国家应该通过补贴的方式促进民众对成品油的购买,从而提高人们的消费的积极性,促进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

为什么要建议国家出台补贴政策促进民众对成品油的购买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油价重返5元时代之后,人们消费的意愿会更加明显。因为出行的成本明显降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代步工具,很多家庭都购置了汽车,尽管在当前的情况下购买汽车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面对不断上涨的油价,人们都会因为出行的成本而不愿开自己的车出行,因为目前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还不高,所以油价的变动,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想不断扩大内需,增加人民群众的消费意愿,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补贴的方式促进民众对成品油的购买,因为油价重返5元时代之后,很多人都会因为油价的下跌而选择驾车出行,这对于扩大内需,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这个时候,国家通过补贴的方式,对民众购买成品油进行补贴,以此来提高民众的出行意愿,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当民众都乐意利用业余时间外出旅游消费的时候,国民经济自然就会获得快速的发展。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我认为油价重返5元时代之后,国家应该通过补贴的方式来促进民众对成品油的购买,以此来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于油价的问题

燃油税掩盖油价下降呼声 元旦前百姓每天多付5亿元

12月5日傍晚,发改委等4部位公布了《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征求意见,至此燃油税“择机”14年后终于正式露面,本次征求意见日期截至12月12日,自公布之日至征求意见截止仅有7个自然日,征求意见之后,四部委将根据征求的意见形成正式方案,自2009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

对于燃油税税额确定的方式,《征求意见稿》里的内容是: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安排。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其它成品油单位税额相应提高。汽、柴油等成品油消费税价内征收,单位税额提高后,现行汽、柴油价格水平不提高。

《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各方对此方案有赞同的有批评的,各方各面的影响都有被提到,然而,有一种观点却格外让我关注,那就是:既然方案确定了,也就是认可了油价可以在目前的油价下再下调增加的税额的额度,也就是说汽油可以下调0.8元,柴油可以下调0.7元。那么既然这样,为何不立即先降价,然后到1月1日再执行新的燃油税政策?而让石油巨头继续“理所当然”地赚取这块超额利润

国际原油价格最近一段时间大幅下跌,从7月度最高点147美元跌到日前的最低40美元,然而国内的成品油价格自从6月20日调高之后就一直未能下跌,“要求成品油价降低”的呼声日益强烈。

那么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根据中国能源网执行副总裁、信息总监韩晓平的计算,按照今年11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降至53美元/桶为标准计算,国内的成品油的理论油价应为2.93元/公升。而2.93元/公升的理论油价,基本等同于2004年5月时的情况,实际上国内零售价格是3.46元/公升,这意味着如果现在油价降至3.46元/公升,目前,中石油、中石化至少能维持2004年5月的盈利水平。而实际上,2008年11月,中国国内平均油价是6.25元/公升,比3.46元/公升的价格,整整高了2.79元。韩晓平说,2.79元,就是中石油、中石化的“超额利润”。值得注意的是,2.79元中,不包括它们正常的利润和财政补贴。以保守的全国每个月耗油1000万吨计算,这就意味着每月有268.7亿元落入企业“口袋”。

回过头来看发改委等4部位公布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提到: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其它成品油单位税额相应提高。汽、柴油等成品油消费税价内征收,单位税额提高后,现行汽、柴油价格水平不提高。那么我们可以从数字背后来解读这一条款:

1、发改委承认了“目前成品油可以降价”这一社会呼声。因为燃油税开征后,现在的汽油价格中的0.8元和柴油中的0.7元将与之前的消费税一起划入税收范畴,不再属于油企。而这也就表明了发改委认同了在目前油价的基础上汽油和柴油分别降低0.8元/升和0.7元/升仍可以保证油企的合理利润。

2、发改委以“燃油税”的契机给予了油企额外的补贴,根据计算结果,这一数字接近155亿,相当于在发改委等4部位的燃油税征求意见的安排下,老百姓每天又要多花5个亿“补贴”油企。

院会议11月26日审议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方案,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也就说明,决策层在11月26日就已经认可了“目前成品油可以降价” 这一呼声,而燃油税现在公布的实施时间是2009年1月1日,整个12月份的31天时间,决策层完全是在“默认”油企赚取“政策利润”。在社会呼吁油价的声浪下,发改委用燃油税征求意见一事掩盖了成品油价下调的真实需求,而让油企名正言顺地获取“政策利润”,或者说是“变相补贴”。

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

1、汽油、柴油吨/升比

根据6月20日的成品油价调整方案,汽油和柴油的全国平均零售基准价分别由每吨5980元和5520元调整为6980元和6520元;上浮8%后的全国平均零售价分别为每吨7540元和7040元;折合每升约分别提高0.8元和0.92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由每吨5950元调整为7450元。

由此可以计算出官方汽油、柴油吨/升比(即一吨相当于多少升):

汽油吨/升比=(7540-5980*1.08)/0.8=1350

柴油吨/升比=(7040-5520*1.08)/0.92=1170

2、汽油、柴油月度消耗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数据,10月份全国汽油产量541.67万吨,柴油产量1177.68万吨。

12月数据参考10月数据。

3、油企的“政策利润”

根据汽柴油月度消耗量以及汽油、柴油吨/升比,油企的政策利润为:

541.67万*1350*0.8+1177.68万*1170*0.7=154.95亿

需要注意的是,这154.95亿并不是油企的全部利润,而只是油企额外享受到的属于燃油税范畴的“政策利润”,除此之外,油企的“合理利润”更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因为按照53美元的国际原油价计算的成品油理论油价是2.93元/升,而去掉属于“政策利润”和现行燃油消费税之外的汽油油价仍高达5.25元/升,也就是说目前油企的“合理利润”的数字为2.32元/升,总的利润是多少就没必要再去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