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调整

2.美元走强 对油价有影响吗 石油与美元是怎样的关联?

3.国际油价为何突然跌破100美元大关,油价下破100美元

4.世界杯上普京频为什么摊手?俄罗斯和沙特在场外发生了啥?

5.利比亚战争

油价调整

沙特osp油价_沙特和华尔街油价

油价,指国际或国内成品油的价格。2020年3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015元和5元 。11月5日24时起,国内汽油累计跌幅为1940元/吨,柴油跌幅1870元/吨 。2021年6月28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25元和215元 。7月26日24时起,国内汽油每吨降低100元,柴油每吨降低95元 。9月18日24时,中国上调汽柴油限价,每吨汽油上调90元、柴油上调85元,折合每升92号、95号汽油上涨0.07元 。10月9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45元和330元。10月22日24时起,国内汽油每吨上调300元,柴油每吨上调290元。自2021年11月19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95元和90元。

1.国际油市常见机构和简称汇总:OPEC:成立于1960年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现有12个成员国,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77%,是对国际油价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IEA:全名叫做国际能源署,是协调和指导国际能源工作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4年,总部设在法国巴黎。EIA:美国能源信息署,是美国能源部下属的一个统计机构,其目的是向原油投资者提供准确独立的判断、预测和分析。API:美国石油学会,是一家提供美国石油消耗及库存水平重要的每周数据的美国石油业机构,成立于1919年。NYMEX:纽约商品期货,主要交易能源产品,交易方式是期货和期权交易。

2.国际油价周四大幅反弹,布伦特原油期货和美国原油期货双双暴涨逾10%,收复本周早些时候全球市场动荡时的大幅失地,得益于市场臆测委内瑞拉呼吁召集OPEC紧急会议、全球股市反弹和供应速度放缓催生空头回补式反弹行情。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委内瑞拉与OPEC成员国接触,力促与俄罗斯召开紧急会议制定遏制油价大跌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周四收涨4.42美元,涨幅10.25%,报47.56美元/桶;美国NYMEX原油期货价格周四收涨3.96美元,涨幅10.26%,报42.56美元/桶。中国股市大涨缓解了市场有关该国经济的担忧,并推动大宗商品在本周遭遇抛售后普遍上涨。周四,上证综指收盘上涨5.3%。美国股市周三打破连续六日下跌的走势,缔造近四年来最大单日涨幅。根据分析师,证券资产的上涨支撑了所谓风险资产如石油和铜的普遍上扬。

美元走强 对油价有影响吗 石油与美元是怎样的关联?

一般来讲,美元和黄金、石油、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相反。

这是因为美元是国际上的主流结算货币,一般情况下受到供需平衡的影响。但是鉴于美国金融实力的强大,不排除石油价格在短期内由华尔街操纵的可能,因为货币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商品,货币供应量也会影响石油价格。所以说石油产量走低,美元走强基本上是对的。美元走强,人民币走弱,是不太对的。因为美元指数是多种商品、货币对美元价格的综合指数,并非由单一的货币决定。比如今年,美元指数上升得不少,但是人民币更牛逼。

对于发改委调整油价,个人的看法是,人民币还没有强到可以影响美元汇率的地步,当然也对石油价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国际油价(美元计价)的变动却一定可以影响国内油价。

对于发改委的油价调整,我倒是认为,是对对中美汇率的一个前瞻性指导。

国际油价为何突然跌破100美元大关,油价下破100美元

与上半年的持续飙升不同,如今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下,市场对石油需求走弱的担忧愈演愈烈,石油价格出现了“崩盘”。

本周二WTI原油价下跌“破百”,盘中一度下跌10%至每桶.43美元,最终收跌8.2%至每桶99.50美元,这是自5月11日以来该油价首次跌破100美元。

布伦特原油价格同样表现低迷,周二下跌9.5%至每桶102.77美元,而就在不到一个月前,布油价格还超过每桶120美元。

原油价格为何出现暴跌

由于各国央行的紧缩货币政策和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叠加流动性紧缩的多重压力下,石油等大宗商品市场恐慌性抛售继续蔓延。

全球原油市场的现状是,虽然供给端尚未稳定,但是交易员已经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需求端,担忧经济衰退或将削减原油需求。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截至6月24日,四个星期内的平均汽油需求同比下降约2%。

另外,美汽协称,美国各地的平均汽油价格已回落至每加仑 4.80 美元。然而,汽油仍比一年前高出50%以上,导致司机开始削减开支。

能源研究机构表示,在需求走弱的同时,石油公司已逐渐通过增加产量来应对每桶100美元的油价,因此在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会看到更多原油进入市场,从而进一步压低价格。

更广泛地说,由于经济前景黯淡,一些原油交易商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一系列商品的表现。

此外,美元走强也是在最近几个交易日拖累油价下跌的另一个因素。

花旗:油价可能在年底前跌至65美元

华尔街对油价走势的观点也正处于“多空交战”之中。而花旗成为“首家看空油价的大行”。

花旗分析师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受经济衰退影响,油价在年底前可能跌至65美元/桶,到2023年底或降至45美元/桶,这意味着年底前油价将从当前的109.7美元/桶下跌40%。

就石油而言,只有在最严重的全球衰退中,全球需求才会转为负值。需求下降和供应的持续性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在大多数衰退中下降,在某些衰退情境下,油价将跌到“边际成本”。

总的来看,全球原油需求继续走软将导致原油库存增加和价格下跌。

多个大宗商品品种重挫

除了原油市场,随着经济衰退预期的增加,多个大宗商品品种重挫。

在需求前景悲观之际,全球工业用金属市场跌跌不休,铜铝铅锌镍等主要工业金属在今年二季度纷纷创下了至少十年以来的最大季度跌幅。

伦铜收跌逾4%,跌破8000美元关口报7670美元/吨,创最近19个月低点。被视为世界经济晴雨表的伦敦铜价自7月1日跌破8000美元,周二再次崩盘,触及2021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

此外,铅锌镍等主要工业金属在今年二季度纷纷创下了至少十年以来的最大季度跌幅。伦铝、伦锌、伦铅和伦锡收纷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农产品价格也一路下降。芝加哥小麦期货在6月下跌18%,单月跌幅创2015年以来最大;玉米期货单月下跌18%,跌幅为十年最大;大豆跌幅达到13%。

此外咖啡、糖和可可的价格也有所回落。

世界杯上普京频为什么摊手?俄罗斯和沙特在场外发生了啥?

昨晚,俄罗斯在世界杯揭幕战上连进5个球的捷报刷屏了全球人民的“票圈”。

与此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向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摊手”的表情包也走红网络。

▲俄罗斯队进第1个球时,普京尴尬摊手,并与萨勒曼握手以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俄罗斯队射进第3个球时,普京又傲娇摊手,满脸无奈状。

▲俄罗斯队射进第5个球时,普京再次摊手,好像在说:太不好意思了,怎么进这么多呢。

有网友解读称,普京这是在说“再来5个球”,更有网友调侃这摊手状与白云黑土俩夫妇看球的状态有得一拼了。

虽然,普京在萨勒曼面前表现得很无奈,但是赛后立即致电俄罗斯队主帅切尔切索夫表示祝贺,并希望球员们再接再厉继续保持这样地状态。

而沙特这边则被打脸,因为此前沙特油长法利赫曾很有信心地表示,预计沙特会赢,有望冲击24年来的世界杯首胜。

虽然俄罗斯在球场上狂虐沙特,但在场外,两国的关系可不一般。

此次世界杯,普京一早就向萨勒曼发出邀请,请他赴俄看球,顺带谈谈石油和能源业务。

俄罗斯和沙特是全球石油市场中两个最大的参与者,夸张点说,两国具备“谈笑间油价一锤定音”的能力。

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6月14日,萨勒曼前往克里姆林宫会见普京,两人在扩大能源合作方面达成了共识,尤其是天然气和石油,并且有意向进行长期合作。

俄能源部长诺瓦克也与沙特油长法利赫碰面,两国大体上同意逐步退出减产协议。该协议是在去年末的欧佩克(OPEC)会议上达成的,通过限制各国的石油产量,来缓解全球石油供应过剩的问题。

但是,俄罗斯和沙特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们实际上想要增加石油产量,以打压其他OPEC成员国,联手掌控住不断飙升的油价。

此外,俄罗斯国内的石油公司也在不断游说普京,希望寻求更多的石油出口。

最近,活跃在委内瑞拉和中东的俄罗斯石油公司提高了产量,以追求较低的石油价格。因为当价格高于每桶75美元时,他们需要支付较高的边际公司税率。

为了共同的利益,两国一拍即合。

不过,别看沙特和俄罗斯现在“哥俩好”,其实之前一直是宿敌。

上个世纪,沙特与苏联在宗教问题上产生分歧。

60年代,曾有媒体提问时任沙特国王费萨尔:“为什么不在俄罗斯设立大使馆?”国王回答:

“如果能让莫斯科信仰神,明天我就在那里建使馆。”

此外,两国在诸多问题上立场不一,关系僵持不下。

比如,近年来,沙特将伊朗视为威胁,而俄罗斯却和伊朗搞暧昧,这让沙特对俄罗斯失去信任。而俄罗斯方面对于沙特资助一部分车臣叛乱分子也感到很恼火。

直到2016年12月,当时油价狂跌,两国为了自身利益决定坐下来好好谈谈,最终达成减产协议,随后国际油价缓慢回升,双方都心满意足。

最重要的转折点是在去年10月。中东呈现一盘乱局之时,沙特老国王萨勒曼突访俄罗斯,开启破冰之旅,成为1932年沙特建国以来第一位到访莫斯科的在位国王。

众所周知,金梯是沙特***出访的标配。但是,那次访俄有点尴尬,亮瞎的镀金扶梯运行到半程时罢工了。

当时,老国王还在向闪光灯频频挥手,挥着挥着脚下突然停住,他只能撩起袍子自己走了下去。

不过这个小插曲丝毫没有影响到双方的热络会谈,沙特不仅带去了金梯,还给俄罗斯准备了“大礼”。

据俄媒报道,两国达成了30亿美元的军购协议,沙特从俄罗斯购买了S-400型防空导弹系统、科尔涅特反坦克导弹系统等军事装备。此外,还签署了涉及石油、天然气、经贸等多领域的合作协议。

半岛电视台分析,美国作为沙特的坚实盟友逐渐抽离中东乱局,影响了沙特的利益。因此,沙特权衡利弊后重新考虑对俄关系,将天平摇摆向了俄罗斯那端。

今年,特朗普因觉得油价过高而抨击包括沙特在内的欧佩克各成员国。

据《纽约时报》报道,几十年来,每当油价上涨时,美国官员都会私下向沙特寻求帮助,促使欧佩克提高产量,特朗普也是如此。但是,这届白宫似乎并不满足于将对话只限于私人外交。

4月份以来,尽管油价较为稳定,特朗普依旧公开抨击欧佩克。本周三,他还在推特上吐槽欧佩克油价太高。

另一方面,特朗普退出了伊朗核协议,还跟委内瑞拉闹别扭。有分析称,如果他对伊朗和委内瑞拉进行石油制裁,势必降低世界市场的石油量,导致油价飙升。

在特朗普用推特炮轰欧佩克后,俄罗斯和沙特提出石油增产。随后,国际油价暴跌,对美国页岩油造成强大压力。《华尔街日报》分析,这是两国在联手制衡美国。

看来众口难调,寻求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油价并不容易。

下周(6月22日),俄罗斯将到OPEC总部维也纳参加油产大会,届时就是油老大沙特的主场了。

两个产油大国的任何一个决议都将对石油市场产生不小的影响,外事儿(xjb-waishier)拭目以待。

利比亚战争

更多经济金融智慧问题,请搜索“未来银行家”

地缘政治

利比亚位于地中海南岸,与埃及、突尼斯等国相邻,大部分国土是沙漠。1912年,它成为意大利殖民地。此后,法国曾控制利比亚南部地区长达数年。1951年,利比亚获得独立,成为一个王国。18年后,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夺取,建立了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从地缘政治上来说,利比亚对法国的意义十分重要,其与欧洲隔海相望,周围又是四个讲法语的国家。很多法国的政治家都将利比亚视为一个对本国而言的特殊国家,法国当局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法国因为石油利益,只能先同在利比亚首都黎波里的卡扎菲断交,后又承认了利比亚反对派,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这就可以理解为何法国高调宣称要参与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因为法国在利比亚主要的石油设施,都集中于利另外一大城市班加西中(反武装控制范围内)。

经济因素

截至2010年10月,在利比亚经营的法国公司已经从2008年的18家增至32家,主要投资于能源领域。据美国网站报道,法国的石油企业在利比亚有着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央视评论认为,对法国而言,如果利比亚稳住了局势和统治地位,前者将付出沉重的政治和经济代价。反之,如果帮助反武装上台,法国无疑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欧盟之疾

去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让欧盟成员国遭受重大经济打击。好不容易通过半年多时间的调整,慢慢步入恢复阶段之时。国际油价,特别是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一路狂飙,使得大部分使用北非石油的欧洲国家,面临着输入型通胀的风险。这在我《中纤财评:石油/棉花 美国操控下的资本大挪移》中以有所介绍。

美国从经济角度上考虑,战略目的非常明确,搅乱北非局势之后对欧洲输入通胀,然后打压欧元提振美元。以德法为首的欧盟自然不甘示弱,在对付美国“软刀子”的同时,一方面欧洲银行积极构筑金融防火墙,另一方面也在利比亚局势上借着美国战略“顺水推舟”,干脆推翻卡扎菲,扶持利比亚反对派上台,届时法国在利比亚将大幅提升能源方面的利益。

本来日本大地震,暂时打压了国际油价,对欧盟真还算是利好。没想到华尔街分析师们,没隔几天竟然视日本大地震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不顾,调转笔头一致对准利比亚局势,强行拉涨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加上美国为应对日本盟友的大地震“殚精竭虑”,无暇顾及卡扎菲同志,致使利比亚军大有重新掌控局面的趋势,为此利比亚战局又一次陷入了僵局之中。看起来欧盟又被美国摆了一道。作为欧盟两巨头之一,德国肯定是不会率先出兵干预(二战战败国),因此法国没办法了只能被逼出头和利比亚现撕破脸皮。

美国——“软实力”终极体现

美国之疾

日本9级大地震之后,最急的莫过于美国。为什么?当然他不是为日本着急,而已由于美元指数横盘过久,好不容易找到在76一线做底反弹的机会,一次超级大地震导致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从而又一巴掌把美元打了下去。急得美国昨天强组西方七国集团(G7)召开紧急磋商,联合干预日本汇市。有趣的是英国财政部和法国央行昨日先后承认干预了日元,德国也央行证实在干预市场,而欧洲央行却拒绝置评,这很值得玩味一下。

而在利比亚问题上,美国则含糊其辞。这和美国外交一向跑在最前面的强硬对外政策相左。为什么?很简单,利比亚无论是军胜,还是反对派赢了,对美国都无利可图。只有让利比亚局势、北非局势继续乱下去,才会对美国有利。别看美国军舰20日对利比亚发射了100多枚“战斧”,人家主要是先“清库存”,然后拉动一下国内制造业的内需而已,就业岗位就是这么被创造出来的。

他美国人就从未指望利比亚局势能立马搞定。因为美国的石油利益在中东、在沙特、巴林这些国家(沙特、巴林最近发生反示威活动,美国马上力挺沙特出兵镇压,沙特“剿匪”那是相当的给力),而不在北非。且利比亚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3%主要供应欧洲,且近几年产量都在回落。

因此,目前美国在利比亚没有明确的利益目标存在,相反利比亚不过是美国人的一步楔子,对付欧盟的楔子。所以,看似以欧美为主流的国际社会,都支持军事上打击利比亚的行动。而背后的实质和西方集团不同利益诉求,必将让后期利比亚局势更加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