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油价正经财经_美国油价大跌
1.EIA是什么数据?
2.油价连续两天大幅下滑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增加
3.国际油价为什么会上涨
4.国际油价跳水,为何国内油价不及时下调?
EIA是什么数据?
E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是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能源信息署,属于官方机构,现在市场的交易员和国际权威的能源咨询机构都是用EIA的库存数据。
该数据一般每周公布一次,时间为每周三晚间11:30(夏令时10:30)公布,该数据对汇市以及贵金属市场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数据主要显示了美国当周原油库存数量,对于原油及原油提炼品(汽油、柴油、沥青等)有较大影响。汇市以及贵金属市场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投资者需密切关注。
扩展资料
EIA原油库存影响:
一般来说原油走势与美元指数走势相反,与贵金属走势相同,特殊情况,原油走势与贵金属背离。
原油库存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美国对油价的态度。如果战略原油库存大幅增加,表明美国认可当时的油价,就会增加战略库存,储备原油,激化供需矛盾,导致油价上涨。
反之,如果战略原油库存大幅减少,表明美国否定当时的油价,就会减少战略库存,消耗原油,缓解供需矛盾,导致油价下跌。
EIA原油库存与OPEC原油库存的区别在于,EIA原油库存对美元汇率的影响更直接、更大。
原油市场波动:
市场消息基本平静 原油价格小幅收跌。国际原油(95.45,-0.41,-0.43%)价格窄幅盘整,最终小幅收跌。市场交投相当清淡。一方面,投资者仍在进一步消化周末结束的全球G20国家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的结果,另一方面,美国金融市场则因总统纪念日日而休市。
业内专家指出,国际原油价格仍将处于全面盘整状态。周一当天,NYMEX原油实盘交易关闭,仅开放电子盘交易,同时当天全球也无重要经济数据发布,而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的讲话最终也被证明是乏善可陈。因而,期市汇市的走势基本都是一潭死水,原油市场自然也波澜不惊。
2015年8月1日欧洲能源研究主管Michele Della Vigna周五接受CNBC访时表示,随着生产力的持续改善和成本的持续下降,预计到2020年油价仍将在每桶50美元左右徘徊。
国际油价暴涨逾10% 委内瑞拉呼吁召集OPEC紧急会议。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周四(8月27)收涨4.42美元,涨幅10.25%,报47.56美元/桶;美国NYMEX原油期货价格周四收涨3.96美元,涨幅10.26%,报42.56美元/桶。
参考资料:
油价连续两天大幅下滑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增加
尽管产油国们没有大幅增产,但需求侧的疲软迹象,还是令油价连续两天大幅下滑。与此同时,美欧的关注点又聚焦在伊朗核协议的谈判上,伊朗方面表态称,已经准备尽快重返国际原油市场。
截至北京时间8月5日早间收盘,9月交货的WTI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34%,收于88.54美元/桶,跌破90美元/桶大关;10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75%,收于94.12美元/桶。
这已经是国际油价连续两天大幅下挫,在8月3日,美油和布油的单日跌幅都接近4%,WTI原油跌至90.66美元/桶,布伦特原油跌至96.78美元/桶。
隆众资讯分析指出,当前油价下挫原因在于经济数据仍显疲软,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可能抑制原油需求的担忧有所加剧。
从消息面上来看,除了经济数据以外,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增加,石油输出国(OPEC)及其产油国盟友组成的OPEC+决定在9月小幅增产等,都成为近期油价市场的扰动因素。
8月3日,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上周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增加450万桶/日,因出口下降和炼厂炼油量减少,汽油库存也意外增加。
同一日,OPEC+组织同意在9月将石油产量目标提高10万桶/日,该增幅相当于全球石油需求的0.1%左右,市场预计此举将不会对油价产生重大影响。这一幅度远低于7月和8月制定的64.8万桶/日的增产规模。
作为全球主要产油国的沙特和俄罗斯,仍将在OPEC+的框架内继续携手合作,沙特并不愿意牺牲俄罗斯的利益来提高产量。
在7月访问了OPEC+组织的实际领导者沙特,希望OPEC+组织能有进一步增产的举措。但出于对闲置产能紧张的担忧,同时也对全球油期供应前景的不确定,OPEC+表态将谨慎使用已经非常有限的过剩产能。
标普全球普式分析称,OPEC+的小幅增产措施,是对美国敦促增产的轻微示意,但同时也是在寻求一种可供衡量的手段来保障产油国们的意外之财。
这样的举措其实也符合此前市场的预期,之前数月,OPEC+组织的各个产油国都未能达到的产量规模。实际上,正如市场已经反复讨论过的一样,如今的OPEC+组织中,除了沙特和阿联酋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成员可以明显提高产量,而俄罗斯仍处于持续的制裁当中。
OPEC+组织在会议公报中说,对上游部门的投资不足,将影响原油的持续性充足供应,进而对满足2023年以后产油国和非产油国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带来影响。
而相较于通过增加供应来为油价降温,经济数据疲软带动需求的低迷,已经从需求侧为油价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下行压力。
中信期货研报指出,近期全球油品需求放缓的程度已经较为明显,经济增速持续回落,美欧央行加速紧缩,中期石油需求预期正逐渐下移。
而在OPEC+没有如美国预期大幅增产之后,原油市场聚焦点开始围绕伊核协议的谈判。8月4日,伊朗石油部长表态称,伊朗准备尽快回归国际原油市场。8月3日,伊朗、欧盟和美国方面分别确认将派高级代表赴维也纳进行伊核协议谈判。如果伊朗最终开始增产,将有望增加原油供应来应对高油价的压力。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国际油价为什么会上涨
国际油价上涨的原因涉及到很多方面如供求关系是影响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其次,当经济复苏,或者快速发展时,会增加对原油的消耗、需求,刺激油价上涨。俄乌战争也导致了原油的上涨。最后,原油生产国出台相关政策,减少或者限制原油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油价上涨。
国际油价跳水,为何国内油价不及时下调?
伴随着上周美国股市的大幅跳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较大回落,上周五,纽约期货交易市场的原油期货价格下滑至77美元/桶,今年首次进入低于80美元/桶的价格区间,一时间,各方反应强烈,国内各财经媒体亦爆出国家有可能下调成品油价格的预测。
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我国成品油价格一直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但今年10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和不断上调的国内油价终于结束了成品油市场长时间的价格倒挂,我国包括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三类产品的价格首次高于海外同类产品的价格。于是各家金融机构纷纷预测,一直密切关注国际原油市场的国家发改委也许将在近期下调成品油价格,为实现成品油市场化定价做最后的准备。
国际原油价格的暴涨始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出于对石油供给下滑的恐惧,国际原油价格开始起步,而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推高了人们对于石油消费的预期,加上金融投机的大幅介入,油价一路飙升,在今年7月中旬甚至一度达到144美元/桶。回过头看,我们必须承认是石油期货市场高达2/3的投机比例推高了油价,产出与消费都相对稳定的国际石油市场已经脱离了基于供需关系的现货定价轨道,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数次增产,都只换来市场上更为疯狂的报复性炒作,各大石油公司亦向美国国会承认,原油价格已经大幅高于其生产成本,华尔街成为石油市场定价的主要力量。但随着次贷危机的放大,越来越多的银行卷入,金融市场流动性不断受到挑战,资金链的断裂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这一波对于石油的疯狂炒作。石油价格终于缓慢回落。
现实来看,已经没有人能够确定石油价格的合理区间,但OPEC在上周末暗示可能的石油限产表明,低于80美元的原油价格,已经损害了石油输出国的利益,作为供给方的OPEC将会组织原油价格的进一步下跌。与此同时,美国对于金融市场拯救的具体措施出台,对银行的直接注资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美国股市和期货市场终于反弹,原油价格重上80美元。而可能出现的美元疲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以美元结算的石油价格,因此,国际原油价格进一步的大幅回调也许将只是石油产品消费者们的一个美丽幻想。
反观国内市场,止跌的国际油价让成品油的大减价失去了依据。近期来看,由于政策调整的滞后性,成品油价格下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是已经显得不那么紧迫。国家发改委可能更多考虑利用处于低位,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国际原油价格,逐步推进成品油的市场化定价,并适时推出市场期盼已久的国内石油期货。这不仅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也能让国内炼油行业走出政策性亏损的困境。另外,近一段时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有关节能减排的政策性文件,大排量汽车购置税的上浮,北京地区实行的“每周少开一天车”的交通管制,都反应了国家在能源与环境问题上坚决的态度,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之下,油价的大幅下调无疑将成为突兀的不和谐音。所以我们并没有太多理由乐观看待国际原油价格近期的雪崩,而国内油价的回落,也并不是一个必然。市场对于广大的开车族而言,也许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甜蜜。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