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沙特石油遇袭造成油价动荡,谁是最后赢家?

2.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为何在国际上还那么依赖美国?

3.沙特阿拉伯物价高不高?

沙特石油遇袭造成油价动荡,谁是最后赢家?

沙特阿拉伯石油价格战_沙特阿拉伯油价经济

这次沙特被袭击,我认为最后的赢家应该是美国。从各个角度看,这次石油动荡不安涨价最后的受益者都是美国。

沙特阿拉伯受到攻击的设施包括其最大的炼油厂和第二大油田。所以,虽然攻击规模很小,但坏事是石油。这导致沙特石油日产量减少570万桶,而目前的日产量为980万桶,相当于沙特石油减产一半。沙特阿拉伯每天570万桶石油已经占到世界石油消费的6%,接近7%的警戒线。报告称,国际油价创下近4个月来的最高水平,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19.5%,至每桶71.95美元,创下28年来最大涨幅。

沙特阿拉伯作为许多国家的主要石油供应国,正试图恢复生产,以避免石油危机,但仍需数周时间才能完全恢复。国际油价上涨对石油进口国造成了巨大冲击。以中国为例,2018年,中国进口石油4.6亿吨,进口额1.6万亿美元。如果原油价格上涨20%,进口成本将增加3000多亿美元。因此,国际油价的波动势必增加各国原油进口成本。如果成本上涨仍在进口国的范围内,短期石油供应短缺将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因此,为了避免长期“油荒”,许多国家在必要时考虑动用石油储备,以避免出现短期石油供应缺口的可能性。

古云:从高处受益的人是可疑的。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设施遭到袭击,最大的利润不是胡塞武装,而是欧佩克成员国和美国。欧佩克成员国可以抓住机会增加产量,抢占国际市场,换取大量外汇。美国可以利用伊朗与胡塞武装的关系,将肮脏的水泼在伊朗头上,同时也可以利用试图绕过美元的盟友来开发一个新的结算系统,以加强对美国的依赖。因此,对沙特的袭击很可能有美国的影子在背后。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为何在国际上还那么依赖美国?

上世纪美国与沙特阿拉伯缔结战略盟约,开启了一段长达数十年的蜜月期。两国文化与政治理念简直南辕北辙,合作完全是出于利益的驱使。

第一,起底沙特富裕的根源,就是石油贸易。工业革命以后,石油有“工业血液”之称,中东在国际石油中,打个比喻,差不多位于锅底的位置,石油储量相当丰富。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会议后建立以美元结算的强势货币政策,石油当然也难逃魔爪,同时美国作为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为沙特这片“水比油贵”的神奇土地,自然及其贫瘠的国家带来了巨额财富。另一方面,美国与沙特结盟,可以说掌握了左右石油贸易的话语权,好处也是大大滴。

第二,中东地缘政治复杂,中东局势不亚于三国时期群雄割据的状态,而且还有美国这股境外势力一直虎视眈眈。中东半岛局势一直难以稳定,摩擦不断,沙特对比两伊处于弱势地位,拉拢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作为盟友,有利于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同时,沙特自然也充当了美国渗透中东的桥头堡,建立美国军事基地,寻求保护。

两国结盟,沙特为此也付出了不少的代价,沙特为了完成美国交给的控制油价的任务,在整个80年代都在压低石油价格,差不多10年的时间,沙特石油收入不到原期的一半,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历史不断告诉我们,依靠利益的结盟终不长久,让我们拭目以待。

沙特阿拉伯物价高不高?

一个月人民币差不多九千多块钱。

沙特当地人一般不工作,国家每月补助约一千五沙币(人民币3000)气候相当热,白天很少有人出门,都是晚上出来活动。沙特阿拉伯的工资非常高,一般的劳务输出工人一年平均能够赚三十到四十万人民币,所以很多中国人都选择去沙特阿拉伯务工。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去沙特阿拉伯工作,沙特阿拉伯首先需要英语特别好,否则寸步难行。其次沙特阿拉伯的温度非常的高,夏天能够达到五十多度,所以对环境的适应性要求也非常高。

而且沙特阿拉伯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地方,对于女性有非常多的限制,最明显的一条就是沙特阿拉伯是不允许女性开车的,所以如果想去沙特阿拉伯务工的话,一定要了解清楚自己是不是适合。

沙特为什么这么有钱

沙特地广人稀,市区方圆几公里内才有一个大超市,在偏远地方更不用说了,我们之前在扎瓦尔做项目的时候,最近的超市离项目也有300公里,没有汽车的话,他们的效率可想而知(再考虑一下夏季四五十度的高温)。

与中国相比,沙特开车的优越性:①汽车购买价低,约合国内市场价的40%~60%;②汽油价特别低,95#汽油约合人名币一元每升;③高速不收费;④绝大部分停车场免费;⑤道路堵车较少。

沙特家庭基本上都是住单体别墅(沙漠中饲养骆驼的除外),且以两三层居多。曾听说过500多平方建筑面积的别墅约合300多万沙特里亚尔(*1.66左右得人名币),此处可能记忆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