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控制全球油价的原因_华尔街控制全球油价
1.美元是怎么和石油挂钩的?怎样从中获利的
2.原油期货价格大跌加剧对冲基金投资组合的净值波动性减持原油期货头寸避险
3.美元走强 对油价有影响吗 石油与美元是怎样的关联?
4.过去近期欧佩克的情况
在油价暴跌,WTI原油期货史无前例跌至负值之际,一片狼藉的市场中却有一个大赢家:被称为华尔街“狼王”的伊坎(Carl Icahn)。
由于WTI 5月合约在本周二到期,在这之前手中握有大量头寸的交易员,在最后时刻疯狂抛售。
而因为WTI原油期货是以实货结算,而 美国存储空间已经几乎耗尽,未提前平仓的投资者只有抛售这一条路可走。这也导致本周一WTI 5月合约收报-37.63美元/桶,为 历史 首次跌入负值。
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陷入了这一死局,伊坎就是其中一个例外。
作为早在1980年代就已经成名的投资者,现年84岁的伊坎旗下丰富的投资组合,让他在这一次油价暴跌危机中捡到便宜。
在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一家名为CVR Energy的炼厂中, 伊坎持有高达70%的股份。而作为炼厂,油价暴跌无疑带来了低价买入库存的时机。至于负油价,更是千载难逢。
在周五接受媒体采访时, 伊坎表示,“这种机会,你可能再也看不到了。”
伊坎称, 他通常不会插手细枝末节的事务,但在油价大跌之际,他紧急要求CVR Energy开设期货账户,利用这一难得机会赶紧买入来填充库存。
他表示:
伊坎表示,在油价跌入负值时, CVR曾尝试买入100-200万桶。他没有透露最终买了多少,但表示,“我们赚了一些钱,的确买了不少。”
作为一家炼厂,CVR需要用原油来生产汽油和其他相关产品。因此,只要业务正常运转,它就一直有用油需求。CVR拥有自己的存储设施, 它旗下的油罐累计存储容量约为640万桶。
伊坎的这种反应,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投资老手的直觉。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低价买到了原油,但在伊坎看来,这似乎也没有太多值得庆幸的。
他在上述媒体采访中称,“ 如果油价一直这样差,那么所有东西都面临风险 。”
事实也的确如此,因为油价接连下行,他的原油相关资产失血严重。
就以 CVR Energy来说,该公司股价自年初以来已经腰斩,跌幅高达53%。
他投资的另一家石油公司 Occidental Petroleum,股价表现更惨,今年跌幅高达66%。
Occidental此前在收购Anadarko Petroleum时,曾找巴菲特融资,如今油价的暴跌让它深陷困境,为了向巴菲特支付季度分红,被迫增发价值2.57亿美元的股票。
美元是怎么和石油挂钩的?怎样从中获利的
石油价格上涨会对交通运输行业以及制造业造成严重影响,毕竟这两个行业都是离不开石油的。
石油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各个国家,尤其是对于石油储量较为稀少的国家而言,所带来的困扰更加严重。但是国际油价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会受到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石油价格上涨,使得各个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
美国媒体称石油价格将会超过一百美元。石油是工业的命脉,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现如今美元与石油是挂钩的,可以说石油价格的上涨或者下跌与美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美国有关金融部门却声称未来石油价格将会超过每桶一百美元,其实石油每桶的上限是七十美元。多出的三十美元其实是背后的华尔街为了收割世界财富而已,石油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损失只能够由全世界来买单。
交通运输行业遭到重大打击。石油价格的上涨对于各个行业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我认为影响最大的应该要属交通运输。现如今交通运输都是通过交通工具,但是交通工具要想正常工作是离不开石油的。如果石油价格的上涨,交通运输成本也同样会上升。这对于交通运输行业造成了很大的打击,运输成本的增加也会导致产品价格增加。会使社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
制造业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除了交通运输行业以外,其中制造业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其实石油与制造业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可以说制造业如果离开了石油,那么很多商品就无法被制造出来。就比如肥皂汽车的下游企业,这些都是离不开石油的。
原油期货价格大跌加剧对冲基金投资组合的净值波动性减持原油期货头寸避险
(一) 有一个名词叫做石油美元,它是指上世纪70年代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由于石油价格大幅度提高后增加的石油收入,在扣除发展本国经济和国内其他支出后的盈余资金。由于历史原因,现如今石油在国际市场上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所以有人把产油国的全部石油收入统称为石油美元。目前的石油美元估计有8000亿到1万亿美元,未来还在增长,其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一支举世瞩目的巨大经济力量,然而由于现如今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遇到瓶颈,我们需要打破局限,就要打破美元的世界货币的地位,随之美元石油也将逐步随着时代的洪流消失。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没有拥有世界上70%的黄金,当时正值工业发展的时期,沙特作为世界上石油储备量最大的国家,只认准黄金作为交换石油的筹码,许多国家把本国货币兑换成美元,再用美元换取黄金,利用黄金去沙特兑换石油,这让美国的黄金越来越少,到1971年,美国宣布黄金脱销。这时,美国为了保住美元的世界货币的地位,与沙特谈判建交,最后成为合作伙伴,美国和沙特达成共识,美国同意向沙特提供和设备,然而规定以后美元成为石油的交通货币,其他国家如果想买石油,必须拿着美元去买石油,由此,美元石油体系由此确定。
(三) 美国利用美元是通用货币的便利,在全世界掠夺各种资源。在美国,可以随意印美元,拿着这些美元去世界各地买资源,这也就是美国的财政已经是赤字了,却依然可以保持强盛的原因。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结构急需转变,各国从大量石油煤炭能源转向开发利用电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这削弱了石油的利用,从而削弱了美元的地位。这也正是人民币崛起的机会,我国现如今正在加快建设碳交易视场,未来,中国将越来越强盛。
美元走强 对油价有影响吗 石油与美元是怎样的关联?
从众星捧月到少人问津,全球原油期货仅仅用了不到2个月时间。
截至8月16日19时,WTI原油期货主力合约报价徘徊在88.38美元/桶,盘中创下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最低值86.82美元/桶。
“没人会想到,WTI原油期货会出现如此大的变脸。”一位华尔街多策略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感慨说。至今,不少对冲基金仍认为俄乌冲突导致全球原油市场供需关系紧张,尤其是欧洲天然气价格迭创新高,令全球能源供需平衡的临界点远远没有来临。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原油期货却在过去2个月下跌逾32%。
一位原油期货经纪商向记者直言,WTI原油期货在短短2个月内大跌约30美元/桶,除了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增加,还有两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一是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令美元指数迭创新高,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调;二是原油价格大起大落,无形间加剧对冲基金投资组合的净值波动性,导致他们纷纷减持原油期货头寸避险。
“目前,不少对冲基金经理将原油大跌视为美国政府强势美元政策的产物,因为强势美元有助于降低美国燃油价格与通胀压力。”他向记者直言。
值得注意的是,在原油期货价格大跌期间,投行“变脸”的速度更快。近日,高盛发布最新报告,将今年第三季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的预测值下调至110美元/桶,此前的预测值则是140美元/桶。
近日,花旗银行也发布最新报告称,未来数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将跌至80-85美元/桶水准,较目前的94美元/桶仍有约10美元的跌幅。
这也引发金融市场骤然掀起新一轮原油期货沽空潮。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发布最新报告指出,截至8月9日当周,对冲基金为主的资管机构持有的WTI原油期货期权净多头头寸较前一周大幅减少2565.4万桶。这背后,是越来越多对冲基金意识到西方国家正竭尽全力遏制能源价格上涨与通胀压力,此时沽空原油价格反而更显得有利可图。
但是,不少投行一面“唱空”油价,一面却悄悄抄底原油期货。CFTC数据显示,截至8月9日,以投行为主的互换交易商增持WTI原油期货期权净多头头寸1191万桶。
“这正令原油期货市场的多空博弈变得更具戏剧性。”上述原油期货经纪商认为。这背后,或许是投行已意识到未来美联储加息幅度不如6-7月,转而押注美元冲高回落与油价重拾涨势。毕竟,众多投资机构都认为当前油价跌势早已偏离供需基本面。
高位跳水的背后推手“没人会在6月中旬猜到,2个月后WTI原油期货价格竟然只有86美元/桶。”上述华尔街多策略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直言。当时多数华尔街对冲基金鉴于西方国家限制俄罗斯原油出口,押注WTI原油期货从123美元/桶涨至160-200美元/桶。
在他看来,改变油价涨势的首要幕后推手,不是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大,而是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所营造的强势美元。
在6月美联储超预期加息75个基点令美元指数迭创新高后,大量量化投资基金鉴于美元上涨令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回落,开始纷纷抛售原油等大宗商品,这骤然引发一系列多米诺效应。
具体而言,在美联储大幅加息预期升温导致美股大跌的情况下,众多对冲基金都寄希望油价上涨能对冲股票投资组合亏损压力。但随着量化投资基金大举抛售美元导致油价回落,他们骤然发现投资组合净值波动性进一步加大,迫使他们不得不跟随减仓原油期货避险。
“那时起,对冲基金与家族办公室不再将原油视为避险资产,而是高风险资产,恨不得迅速清仓离场。”上述原油期货经纪商告诉记者。从6月下旬起,CFTC报告显示对冲基金一直在大幅减仓原油期货净多头头寸。
在他看来,7月起华尔街骤然炒作美联储大幅加息令美国经济衰退风险激增,进一步推倒力挺原油者的信心——随着美国经济衰退担忧与日俱增,原先鉴于原油供需缺口而力挺油价的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等长期投资者也开始减仓原油期货。
记者多方了解到,不少对冲基金将油价大跌视为“美国政府强势美元措施的胜利”,因为这有助于降低美国燃油价格与通胀压力。
但与此同时,他们依然相信原油市场供需紧张令油价被低估,目前他们不敢大举抄底原油期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联储大幅加息导致金融机构相应收紧杠杆融资门槛,令他们不但无法像以往般动用6-8倍资金杠杆买涨WTI原油期货,反而不得不持续压缩原油多头持仓规模以减少杠杆投资额度。
“此外,多数对冲基金也意识到,随着西方国家竭尽全力遏制通胀与能源价格,即便他们战胜了市场(抄底成功),也未必能战胜政府。”这位原油经纪商指出。
投行变脸背后面对油价高位跳水,投行“变脸”速度同样不低。
近日,高盛发布最新报告,将今年第三季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的预测值下调至110美元/桶,此前的预测值则是140美元/桶。
7月初,摩根大通分析师警告称,若西方国家制裁措施促使俄罗斯实施原油报复性减产,全球油价可能会达到每桶380美元。
如今,摩根大通似乎尚未对原油价格走势发布最新预测。
值得注意的是,投行一面“唱空”油价,一面却在大举抄底油价。
CFTC数据显示,截至8月9日,以投行为主的互换交易商增持WTI原油期货期权净多头头寸1191万桶。
一位国内券商分析师向记者透露,投行或许是“被动”增持原油期货净多头头寸。究其原因,投行作为原油期货做市商,需要盘活市场交易流动性。当上周对冲基金大举抛售原油多头头寸且无人愿意接盘时,不排除投行自营部门只能买入原油期货多头头寸“撮合”交易以维持必要的原油期货市场交易流动性。
但是,多数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认为,投行此举表明他们鉴于原油市场供需缺口依然巨大,更敢于押注油价触底反弹。
高盛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当前原油供应仍令人失望,尽管需求端受到欧洲天然气危机影响而依然高涨,因此原油需求比市场预期更坚挺。此外,即便全球经济持续放缓,但布伦特原油价格仍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与2023年达到150美元/桶,才能真正意义上通过减少需求以实现原油供需平衡。
“事实上,投行最不愿看到油价持续下跌,一方面这导致他们在原油开采方面的巨额投资,需要花费更长时间才能收回本金利息;另一方面油价低迷也会影响他们在原油期货做市交易方面的业务收入。”一位熟悉投行原油大宗商品业务的对冲基金交易员告诉记者。
但是,尽管高盛等投行正用实际行为力挺油价,但响应者依然寥寥。
“如今众多机构投资者都意识到,即便油价被低估,但在当前遏制通胀成为西方国家首要经济任务的情况下,贸然推高油价将面临未知的风险。”这位对冲基金交易员指出。尤其在强势美元令他们此前买涨油价套利策略铩羽而归后,如今多数机构投资者变得极其谨慎,不愿轻易踏入“同一条河”。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过去近期欧佩克的情况
一般来讲,美元和黄金、石油、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相反。
这是因为美元是国际上的主流结算货币,一般情况下受到供需平衡的影响。但是鉴于美国金融实力的强大,不排除石油价格在短期内由华尔街操纵的可能,因为货币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商品,货币供应量也会影响石油价格。所以说石油产量走低,美元走强基本上是对的。<b笭畅蒂堆郦瞪垫缺叮画r>
美元走强,人民币走弱,是不太对的。因为美元指数是多种商品、货币对美元价格的综合指数,并非由单一的货币决定。比如今年,美元指数上升得不少,但是人民币更牛逼。
对于发改委调整油价,个人的看法是,人民币还没有强到可以影响美元汇率的地步,当然也对石油价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国际油价(美元计价)的变动却一定可以影响国内油价。
对于发改委的油价调整,我倒是认为,是对政府对中美汇率的一个前瞻性指导。
美报载文谈欧佩克在石油市场上的地位和作用演变
新华社信息北京10月18日电 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10月16日刊登题为《欧佩克又要出手了》的文章,摘编如下:
每次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举行例行会议,总会有大批记者和石油分析师蜂拥而至。然而一年多以来,这些会议却显得格外地清静。原因在于,这个由11个国家组成的石油组织已经无事可做。
油价一步步攀升到高位水平,欧佩克成员国也基本上倾其所能加大产量。因此,有关是要减产以提高油价、还是增产以满足更多需求的争论已经失去意义。
一些观察人士甚至认为欧佩克对石油市场已经起不到作用。但从近期的发展情况来看,他们恐怕是错了。
随着欧佩克成功地将油价保持在高位水平,它自己也逐渐从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位置淡出。不过近几周来,伴随着油价从7月份的历史高点回落,欧佩克提振油价的努力让它又重新回到了聚光灯下。在很多欧佩克成员国生产成本不足2美元/桶的原油,今年一度卖到了75美元。目前油价报每桶59美元左右。
欧佩克内部正在就谁应该承担减产重任争得不可开交,该组织计划每天减产100万桶,接近产量的4%。而归根结底的问题是,这个石油垄断组织又开始在市场上兴风作浪了。
如今,欧佩克既不是上世纪70年代的魔鬼、让油价一飞冲天并振动了整个世界,也不是八、九十年代的纸老虎、任凭油价萎靡不振也无能为力。
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纳伊米在唤醒欧佩克、将欧佩克的注意力从政治和国家问题转向石油业务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纳伊米在去年接受采访时说,“我会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欧佩克一直在转变,从一个争吵不休的组织变成了注重集团利益的团体,今天,欧佩克已经很专业。实际上我们几乎不存在问题。绝对不再有政治。”
但从最近有关如何分配减产指标的争论来看,欧佩克内部并没有像纳伊米说的那么和谐。不过,他所描述的总体情况还是符合事实的。
石油业部分人士认为,只要全世界对欧佩克石油需求在不断增长,从长远来看欧佩克一定会日益强大。此外,一些分析师还表示,混乱的石油市场需要有供给方面的调节。如果没有欧佩克在供给与需求间作调剂,油价的波动可能会更大。
这对消费者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他们已经对给他们带来巨大负担却让欧佩克大发横财的高油价义愤填膺。不过事实上,从安哥拉到俄罗斯再到美国的所有产油国都受益不浅。跨国石油企业和原油冶炼厂也同样获利丰厚。
近些年油价走高的原因很多,比如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后导致该地区产量大幅下降、至今余波未了。不过最重要的一点是最近几十年石油需求突飞猛进,已经超过了供给增长的速度。这种供求方面的失衡让剩余产能所剩无几。目前主要的剩余产能存在于沙特,还有一部分位于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这绝非偶然,这充分证明了欧佩克对石油市场的影响力,欧佩克成员国拥有全世界超过75%的石油储备,却只供应了全球8500桶日消费量的40%。
近30年来,欧佩克限制了对其石油储备的开发,致使很多国际石油公司被迫以更高的代价在其他地区开采石油——包括寒冷的阿拉斯加和风暴肆虐的北海。欧佩克内部口角不断、甚至兵戎相见,但无论如何他们通过配额制度竭力抑制了供给,达到了推高油价的目的。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今年提交给国会的一份报告显示,欧佩克是一个机能性组织,如果被私人企业掌控,那么它的活动就将是非法的。一些人曾经试图将欧佩克告上美国法庭,但最后以失败告终,因为欧佩克是一个由11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团体。
欧佩克比上世纪80年代时也更加聪明了。它在转移目光、推脱责任方面已经非常老练,现在的油价比3年前上涨了两倍,而欧佩克却将原因归咎于从需求突然猛增到石油市场投机活动猖獗等多种因素。
6月份欧佩克召开会议时,一个载有各国石油部长的豪华奔驰车队在配有警笛、载有荷枪实弹的突击队员的SUV的护送下,来到了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豪华酒店。整个行程戒备森严。
这一次成为了欧佩克石油部长的愉快聚会。这些天来,石油出口为他们各自的国家带来了滚滚的收入,他们自己在国内也受到了盛情的款待。在电视画面上,人们毫不吝啬地将各种各样的溢美之词给了这些石油部长们。据行业咨询公司PFCEnergy的数据,石油价格飙升让欧佩克成员国大发了一笔,预计这些国家今年的石油出口收入将远远超过5000亿美元,有望达到1998年1070亿美元石油出口收入的5倍以上。
再没有人会痛恨地将欧佩克描述成魔鬼,因为欧佩克这一次并没有限制石油供应,而在近期油价上涨的背后还隐藏着其他因素。不过欧佩克成员国也排除了通过降价的方式迫使油价回落的可能。
纳伊米在加拉加斯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不会把钱放在桌上让别人拿走。理由是:如果沙特等国家的原油定价低于市场价格,炼油厂商依然可以以市场价销售汽车和柴油等石油产品,从而拿走其中的差价。
尽管高涨的油价从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经济的增长,但到目前为止,全球经济还是很好地吸收了这样的价格冲击,继续保持住了增长的势头。
石油专家和行业智囊机构认为,随着全球其他地区的石油产出接近最高水平(最早可能会在2010年),欧佩克成员国可能会变得更加的强大。在其他地区石油产量达到最高水平后,全球增加的任何石油需求都不得不依靠欧佩克来满足。
目前的一大问题是:欧佩克是否会进行足够多的投资来扩大产能、满足长期需求增长预期。近些年来,经济蓬勃增长的中国、印度也加入了欧美的行列,成为石油消耗大国,全球石油需求因此一直在强劲增长。如今的石油行业只能是勉强满足世界对石油的渴求。
另外,中东、非洲以及其他产油区出现的种种危机也让市场对能源的安全供应忧心忡忡。意外事件、飓风已经破坏了生产和炼油设施。认为全球石油生产已经达到或者接近顶峰的观点已经被一些人所接受。
同时,石油收入的增加也让某些欧佩克成员国的胆子大了起来。伊朗就是个例子。政治和石油评论人士认为,正是由于石油收入的增加才增强了伊朗在铀浓缩问题上与美国及其盟国抗衡的底气,而委内瑞拉也通过支持德黑兰让美国难堪了一回。在6月份的欧佩克成员国会议上,某些石油部长对于会议主办国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会说些什么很是紧张。不过考虑到上述因素,这些石油部长的反应也就不足为奇了。
查韦斯果然没有让人失望。他指责富裕的西方国家和北美国家剥削了资源丰富的南美穷国。“欧佩克是一个反殖民、反帝国主义的组织,是一个为了推动拉美国家和亚非国家人民发展的解放组织,”查韦斯声如洪钟。查韦斯声称,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被迫屈服后,欧佩克几乎站在了死亡的边缘,直到2000年在加拉加斯召开欧佩克峰会后才出现了转机。
听众中的部分欧佩克官员被这种说法吓坏了。“他试图在15分钟里摧毁我们花费了数年时间建立起来的东西,”一位石油部长私下表示。石油部长们为了维护新树立的让政治与石油相分离的信条,没有理会查韦斯提出的各种建议,包括:即便原油价格超过每桶70美元也要减产、开始用欧元而不是美元计价、甚至当油价跌破每桶50美元时就不出售石油等。
查韦斯喜欢把石油、政治和不平等混为一谈,就像上世纪70年代时的欧佩克石油部长们一样。当时欧佩克成员国国际石油公司攫取了大量资产和能力,将石油价格从1970年时的不到2美元/桶一路推高到70年代末的37美元/桶。
在后来被称为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时期,欧佩克的阿拉伯成员国在1973年对美国和其他国家联合实施了石油出口禁运,以报复它们对以色列的支持。油价因此大幅攀升,在70年底末的伊朗革命后,油价更是进一步疯涨。
高油价也让它们自食恶果。石油消费国开始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包括使用其他燃料、节约能源和开发自己的能源资源等。石油市场在1985年一落千丈,后来在中等价位水平上萎靡不振地维持了10年的时间。并在上世纪90年代末再次出现大幅滑坡,原因是当时欧佩克没能从市场上收回足够多的石油。
第二次石油危机则帮助欧佩克摆脱了疲软的困境。经过一系列会议后,欧佩克终于重新获得了对石油产量的控制权。
从那以后,欧佩克就一直努力树立自己作为石油市场调节人的形象,它为自己确定的目标是减少价格的波动。
而欧佩克并非第一家石油联盟组织。上世纪20年代,主要的石油公司在苏格兰举行了为期两周的会议,制定出一份国际市场分享协议。不过这一协议未能最终实施。此后有一段时间,得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执行了产量配额,稳定市场。
PFC Energy驻华盛顿的分析师罗杰·迪万说,的确,石油市场上总是需要一个管理者。他说,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组织通过调整供给来稳定市场,那么就会出现更多的价格危机。“如果石油库存增加了3%,价格就有可能下跌50%。欧佩克起到一个吸收冲击的作用。”
欧佩克宣布每日减产220万桶石油
www.shaoxing.com.cn 绍兴网 2008-12-18 09:45
北京时间周三晚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欧佩克)宣布将每日石油生产配额减少220万桶,为该组织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性减产措施。鉴于目前油价已经比历史最高的接近每桶150美元缩水了70%以上,欧佩克因此希望通过减产措施来提高油价。
欧佩克在声明中表示,这次宣布的减产措施,意味着使全球市场每日供应原油数量在9月份的基础上减少420万桶。此前欧佩克在9月份曾宣布将每日石油生产配额减少50万桶,在今年11月份又将这个数字削减了150万桶。
加上今天公布的减产220万桶的措施,自9月底以来欧佩克累计公布的减产数字已达420万桶。
欧佩克主席、阿尔及利亚石油部长沙基卜-克利勒(Chakib Khelil)表示,累计减产规模是“2.2%”。
欧佩克组织由13个成员国组成,目前该组织官方规定的每日石油生产配额为290.45万桶。
和讯消息 据《Financial Times》12月18日刊登署名为克卡罗拉·霍尤斯的文章称,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于周三再次宣布,为了尽力遏制油价不断下跌的势头,该组织继今年9月份表示将每天石油产量削减200万桶之后,终于在周三决定,将把石油日产量削减220万桶。尽管如此,油价并没有因此而上涨,却依旧呈现下跌趋势。
(和讯财经原创) 推荐阅读
和讯策划
改革开放三十年——行业书(Flash) 胡锦涛:让资本活力迸发
纪念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实录 中国不会无限期增持美国国债 金融股近8日受机构增持百亿元 克莱斯勒明起将关闭所有制造业务 改革开放30年 三十年三十事 [股案]之中经开 琼民源 王益 欧佩克尽力将市场的最大影响力输入至行动之中,并发布声明称,自9月份以来,其日产石油量已经在每天2904.5万桶的基础上减产了420万桶。
(和讯财经原创)
欧佩克表示,“全球经济低迷”已经对石油市场需求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同时也给石油价格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和讯财经原创)
欧佩克在声明中称:“大会已经发现,进入市场的原油量仍然大大超出了实际需求,经合组织各国的原油储备大大超过其近五年的平均水平并将可能继续上升,这一点足以证明石油供过于求的事实。”
(和讯财经原创)
尽管欧佩克决定削减石油产量,但油价并未因此止跌上扬,相反却跌至四年来的最低水平。西德克萨斯中介原油价格(1月份交付)下跌至每桶40.2美元,下跌了3.5美元以下;2月份交付的石油价格也下跌了82美分,达到每桶45.99美元。在伦敦布伦特石油市场上,明年2月份交付的原油价格也下跌了5%至每桶46.60美元。
(和讯财经原创)
石油交易商已经对欧佩克能否将日产石油量削减200万桶的举措表示怀疑,甚至更加不相信其有能力截取进一步减产措施。欧佩克主席哈利勒表示,其认为每桶70至80美元才是较为公平的油价,这一价格大大低于今年7月份的史上最高的每桶147.27美元,但是却大大高于目前的水平。
(和讯财经原创)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