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油价涨十倍_复旦大学教授油价20
1.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能够一定程度上幸免此次金融危机?
2.日本海啸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中国对策
3.著名公知的代表人物
4.制造业的行业现状
5.上海出租车资费
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能够一定程度上幸免此次金融危机?
孙立坚:走为上计--中国应对次贷危机的明智策略
中国境内的学者和经济学家近期针对以上问题讨论热烈,其中最被关注的是:高度外向、依赖进出口贸易的中国,在目前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是否能“独善其身”?
美国次贷危机彻底震碎了华尔街神话,贝尔斯登(Bear Stearns)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两家投资银先后倒下,房利美(Fannie Mae)、房地美(Freddie Mac)、美国国际集团(AIG)等房地产和保险巨头则需美国国会大手笔斥资拯救,在美国经济被金融危机搞到奄奄一息的时刻,世界目光纷纷转向经济仍然茁壮增长的中国:金融危机会把中国拖下水吗?
中国境内的学者和经济学家近期针对以上问题讨论热烈,其中最被关注的是:高度外向、依赖进出口贸易的中国,在目前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是否能“独善其身”?
学者:刺激内需是关键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其仁在近期发表的两篇评论中强调,中国有条件争取到“独善其身”,“我们无须重复令全世界都羡慕的老生常谈——中国拥有巨大的内需潜力。大算盘不难打:只要国内需求有较大的扩展,这些年来为外需服务的庞大制造业能力,只要有一部分转向对内,中国经济不但可能持续高速增长,而且也许对全球经济‘过冬’也不无小补。”
周其仁认为,到了最后,困难只有一个:究竟怎样才能把中国的内需潜力释放出来?
他说,中国目前所谓内需不足主要是因为国民收入分配问题。“收入分配问题涉及的不仅是人民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更主要的是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居民所得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到一半,这个比例实在太低。”
独立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日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访问时也提出同样的论点,他说,多年来,中国消费率持续走低,刺激消费的政策一直难以真正奏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占有的收入比重过高。
中国的税收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今年预算收入可能达到6万亿人民币(人民币1元约兑0.2新元),占GDP的21%,是20世纪90年代最低水平的两倍。国有企业利润也可能达到GDP的6%,还有大量预算外收入。总体而言,中国“收藏”了GDP三分之一的财富,或者是国民生产净值(GDP减去资本贬值)的40%。
谢国忠说:“在过去十年,中国经济明显地转向这边。降低在经济中的重要程度,可能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经济问题。”
让居民所得占国民收入的更高比例、让他们掌控更多财富就能刺激内需?中国网民对这个问题的讨论热烈,据记者的观察,越来越多中国人拥有过去的“日本人思维”,给他们更多钱,他们会储蓄大部分,对内需的影响不大。这主要是因为前景不明朗、对前途没有信心,大家都有未雨绸缪的心理。
一名网民在滕讯网论坛中说:“如果一个国家不能保障一个公民的未来(教育、医疗、养老、就业),那这个国家不可能有内需,因为钱都要储蓄起来,预防这些问题。中国的内需?你能先分析一下中国的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么?”
周其仁在其评论中强调,通货膨胀和景气收缩固然受全球趋势的影响,但并不意味每个国家只能被动跟随、无所作为。
他说:“以通胀为例,全球通胀抬头是事实,国际高油价高粮价的冲击也是事实,但在同样的全球环境里,各国通胀率从津巴布韦的百分之几百到日本的百分之二,大有差别。这说明各个国家还是可以通过主动的政策选择,在全球趋势的影响下有所作为、趋利避害的。”
另一方面,周其仁也认为,中国不是1988年的日本,中国的制造业产能庞大,面对国际市场升级空间广阔,转向为内需服务同样潜力巨大。此外,中国服务业还在初级阶段,国人收入增加,时间成本增加,对“方便”的需求方兴未艾,这些都是服务业的机会。
他还说:“中国在能源方面也有潜力。油价高,最不应该被吓倒的是中国,因为中国能源消费中的70%是煤。中国还有粮食生产的潜力与机会。中国还有很多土地没有经营好,原因之一就是粮价不够高。将国际上的高粮价适当传导给中国农民,增产潜力不会小。”
财政政策对经济应该“托一把”
《21世纪经济报道》上星期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了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中国仍存在相当程度的金融管制,是否能因此而在这场金融危机之中独善其身?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接受该报访问时说:“灾难的传导不会只通过金融层面,我们不能认为人民币不国际化、资本市场没有开放,中国就可以避过这场危机的影响。危机可以从贸易层面传导进来。我们这些年的高增长很大程度是靠外贸和外需,外需增长快,带动了一大批外向型产业的投资增长。”
中国金融协会副会长、中国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日前在“新浪”举办的一个论坛上则说:“前一段由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形势好,金融的国际参与度还不够高,所以从目前时点来看影响还不算大,但不可大意。”
唐双宁说:“现在经济已经全球化,金融已经没有国界,加入世贸以后中国经济与世界融为一体。”他特别表示对于经济危机的思考以及防范措施应该提前着手进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已经出台了《国家金融突发应急预案》,央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各部委应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和评估,提高金融风险预警能力,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但这些只是通过协调机制同其他经济部门进行合作。
中国人民银行培训学院院长王自力说:“事实上,要真正达到管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保障国家经济主导权的目的,可能还需要改变金融分业监管的局面。统一把预防、阻击热钱进入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在充分掌握金融信息的前提下,对频繁进出中国金融市场的热钱保持高度的警惕,建立高效能的预警机制,密切监控热钱流入,规范外汇资金流入和结汇管理,重点查处违法违规资金流入,并加强国际合作以防范国际短期资本对我国经济金融安全可能带来的冲击。”
王自力也说:“当前,中国不仅要关注证券市场和楼价下跌对宏观经济面的影响,而且需要关注不断变幻的国际经济环境,及时进行调整。只要应对正确,国内市场就不会大乱,更不会真实衰退。”
谢国忠则认为,经济发展不能单靠股市、楼市支撑,中国接下来的路一定是要提高经济效率,改革是唯一出路。
谢国忠预测,美国经济见底并恢复估计要四五年。中国不能希望靠美国经济复苏把自己拉上来,而必须要另外杀出一条血路来,而“杀出血路”的利器,就是提升中国经济效率。他认为,“改革是唯一出路”。
他表示,从短期来看,两方面的政策很重要。从稳定需求来看,财政政策对经济应该“托一把”。考虑到出口企业和地产开发商的资产流动性问题,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越来越明显,一些财政刺激措施可以做“软着陆”的保障,例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铁路网修建等,来缓冲下行风险,对经济长期发展也有好处。同时,要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解决他们的偿债能力问题。
“接下来(中长期)就应该找到经济低效率的地方并加以改变。(中国)在财政收支、金融资本政策控制、价格体系控制中存在着相当多低效率的地方。提高效率,中国经济就可以上一个新台阶。”
扩大内需先刺激内需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所造成的最直接影响,其实就体现于大批中小企业的相继倒闭。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接受本报专访时说,中国的宏观调控措施令中小企业承受很大的压力,包括推高其融资成本,使它们纷纷转向地下钱庄借钱,从而负债累累。另外,原材料价格的飙升也让它们雪上加霜。
不过,次贷危机使美国人束紧腰带,大大削减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这才是对中国中小企业所造成的“最关键的影响”。“不少中小企业都属于出口型,美国是重要的出口市场,东西(产品)卖不到美国去了,就面对不得不转型的问题。”
以出口为导向经济模式行不通了
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有6万7000家中小企业倒闭、超过2000万工人被解雇,说明了过去压低产品价格、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加上美国可能在增加出口量以调整贸易赤字的前提下,要求中国开放其市场,中国企业不但得扩大内需,还要提高竞争能力。提高技术、品牌管理力度和转入服务业,也就成为中小企业继续生存的先决条件。
然而,广大的中国民众重储蓄,或宁可放手一搏,投资股票以“钱生钱”。在这样的背景下,刺激内需、带动人们消费谈何容易?
对此,孙立坚说,首先必须认清人们不愿消费的原因。“老百姓后顾之忧太多,不管是住房、医疗、孩子教育还是养老,未来要用到钱的机会太多了,就把钱储蓄起来或进行投资。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此外,要刺激内需还得确保产品质量,否则中国人都不买“中国制造”,“钱还是流入其他国家”。孙立坚强调:“要两手抓,既确保企业能把东西卖出去,也要使老百姓愿意买。”
开展离岸业务 以降低投资美市场风险
孙立坚认为,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另一个重大影响是对其外汇资产管理也带来挑战。他解释,中国自18年开放以来,出口势头猛,累积了大量外汇储备,现在因美元贬值而蒙受损失。
“我们把产品价格压低,出口到美国去,赚了美元又让美国人去管理,可是他们却管得很糟。那么,我们是否能自己管理美元呢?”
孙立坚指出,中国拥有近1万8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加上不少其他亚洲国家也有美元储备,预计全世界的美元有三分之二在亚洲国家手里。“大家都在问:美元可以投资到哪里去呢?是否能把美元拿到亚洲进行管理呢?”
他因此建议开展离岸业务,使中国投资机构能投资在发美元债券、有潜能的亚洲企业,以降低直接到美国市场投资的“政治风险”。
事实上,由于诸如中投公司等中国投资机构仍是国有企业,走出去时经常受到投资国怀疑,并面对较高的壁垒阻挡,以致如孙立坚所说的“无法彻底实现海外投资的战略和预期目标”。
他因此希望美国能在中国注资方面“解放思路”,不要对中国国有企业有戒心,以致经济举措蒙上浓浓的政治色彩。
由于中国的执政体系和政治制度是有本质区别的,所以,经济危机虽然可以影响到中国的股市,但是,动摇不了中国经济根基~~
日本海啸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中国对策
你是环艺学院的吧
《日本强震对全球经济影响》
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8.8级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东北部工业区遭受重创。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会有多大,日本这个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复苏进程将受到何种影响,全球经济是否会被波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趋势又是否会逆转,这些问题引发关注。
地震造成多大经济损失
鉴于地震及海啸等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仍在持续发生,高盛董事局吉姆·奥尼尔说:“目前还很难判断损害范围和损失金额。”不过,这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是受地震和海啸冲击的直接损失。与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相比,这次地震的重灾区东北部地区并不是日本最主要的工业区。但尽管如此,该地区也集中了汽车、核电、石化、半导体等众多重要产业工厂,该地区经济规模占到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左右。目前来看,汽车业遭受损失最为严重,日本三大汽车厂商丰田、本田、日产一共有22家工厂已经关闭。
其次,地震将导致供应链危机。虽然日本的主要制造厂商并未受到灾难性损害,但由于地震导致交通中断,原材料供应受到影响,成品也无法运至机场或港口。由于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因此供应链危机将在数月内给日本厂商乃至全球厂商带来损失。
地震是否会改变日本经济复苏轨迹
许多分析人士指出,大地震很可能改变这一趋势。由于日本国内众多工厂停工,电力短缺,加上消费信心受挫,短期内日本经济将遭受重创。德国商业银行日本问题专家沃尔夫冈·莱姆说:“日本经济今年第一季度可能仍将出现小幅萎缩。”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籁思认为,短期内日本经济存在滞涨风险。
但此后,随着重建工作的开展,日本经济可能呈现“V”型反弹。一些分析人士预计,日本未来三个季度经济增速按年率计算将回升至3%。
地震是否会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鉴于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地震造成的临时性出口中断必然会对其他国家企业造成影响。例如,日本芯片业占全球市场的五分之一,像苹果ipad这样的畅销电子产品也极度依赖日本厂商的NAND闪存。又比如,波音公司787型“梦想”客机的机翼、主起落架等重要零部件均由日本厂商提供。
不过,美国科莫多研究咨询公司负责人杰弗里·兰茨贝格指出,“从全球视角来看,日本大地震的影响也仅是短期的。”穆迪公司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多·库迪诺甚至认为,日本灾后重建可能将对全球贸易构成一定提振作用。
地震是否会使日本的债务危机恶化
日本大地震的发生正值日本与财政赤字进行艰难斗争之际。目前日本债务已占到GDP的200%左右,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债务水平都高。而大地震之后,日本必然追加预算,这无疑将使日本的财政状况更加恶化。
考虑到日本的债务风险,国际评级机构标普1月下调了日本的长期债务评级,而另一家评级巨头穆迪上个月也将日本的主权信用评级前景下调至负面。
日元汇率走向如何
奥尼尔认为,由于日本目前的复苏动力很大程度来自于出口,因此避免日元升值将是日本经济复苏的关键所在。但11日大地震发生之后,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大涨1.4%。
在预测近期影响日元汇率的因素时,分析人士指出,企业应对重建以及保险公司出售海外资产应对理赔等举措都会导致资金回流日本,推升日元汇率。另外,日本央行预计将于14日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从而将影响日元汇率。
原油及大宗商品价格是否会受到影响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由于大地震导致该国炼油设施破坏,进口需求减少,国际油价11日出现大幅回落,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一周来首次盘中跌破每桶100美元。
纽约商品原油交易员雷蒙德·卡本说:“日本大地震将推动油价下跌,但不会持久。”他认为,按照以往经验,国际范围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油价最初反应是下跌,但短期内就会反弹,因为重建过程将使原油需求增加,从而推动油价上涨。
日本除了是原油进口大国外,也是铁矿石需求大国。由于国内许多钢厂停产,分析人士预计日本短期内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将减少2000万吨,会对价格构成短期打压。(证券日报 新华社记者金旼旼 乔继红 何德功)
分析称地震致日本经济损失或超1000亿美元
据最新消息,此次地震给日本带来的经济损失或许超过1000亿美元,而后续的负面影响还难以评估。
日本首相菅直人昨日表示,这是日本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里氏9.0级:世界第四大地震
昨日下午(以下均为当地时间),日本气象厅把地震的震级由原来的里氏8.8级调整为9.0级。气象厅表示,从昨日10时开始的3日内,发生里氏7级以上余震的概率为70%,而在这之后的3日内的概率仍然有50%。
把震级提高0.2级,意味着地震的能量扩大了一倍。若与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相比,此次地震的能量约为后者的360倍。
如此高的震级,在地震史上可排到第四位,仅次于1960年的智利地震(里氏9.5级)、1964年的阿拉斯加地震(里氏9.2级)和2004年的印度尼西亚地震(里氏9.1级)。
在此次地震引发的大海啸中,日本东北的岩手、宫城、福岛三县遭受重创。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昨日已经确认的死亡者合计为983人,另有739人失踪,而到指定的避难场所避难的人数则超过了45万人。
专家称,死亡人数恐将急剧上升。宫城县警察本部表示,该县又另外发现了超过600具遗体,此外,该县的南三陆町有约1万居民至今无法取得联系,“死亡人数无疑将超过10000人”。
昨日下午5点58分,日本气象厅解除了太平洋沿岸的海啸注意警报,至此,全日本的海啸警报全部解除。
核威胁越发严峻
地震引发的日本核电站危机,更是让日本民众和东亚国家揪紧了心。
共同社消息称,日本东北电力公司13日表示,重灾区宫城县女川市核电站发生异常,测量到的放射性物质辐射量是正常标准的400倍,该核电站已进入一级(最低级)紧急状态。
日本之前曾向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报告称,宫城县女川核电站的三个反应堆已在抢险人员的控制中,但昨日险情再次发生。
另据报道,运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东京电力公司在13日上午11时,向作出紧急通报,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进入“紧急状态”。
目前,日本已经命令两座核电站半径20公里以内的民众撤离,撤离总人数达到24.6万。
同时,有消息指出,日本13日表示,福岛核电站至少1个反应堆可能已经出现“熔毁”现象。日本广播协会早些时候介绍,“核心熔毁”(meltdown)是指核反应堆失去冷却水后,燃料中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热量无法去除,高温会令燃料棒熔化,这是核电事故中最严重的事态。
此外,包括中国在内的日本邻国也开始担心此次核泄漏带来的影响,已经取了各类防范措施。专家称,此次核危机将给全球核工业的发展带来一次深刻的反思。
今日起轮流停电
昨日,控制日本主要电力供应的东京电力公司表示,从今日(周一)起大量企业开始上班会导致大面积缺电,因此实施轮流停电的措施。
本报记者昨晚得到的最新消息显示,该措施将会持续到4月底。
日本《每日新闻》报道,东京的停电将给当地多种产业带来广泛影响。在汽车产业方面,工厂集中在关东圈的本田、日产、富士重工所受影响极大。本田表示,其设在埼玉县的工厂虽然配有自备发电机,但碰上长时间停电的话,工厂将不得不停产。而日产和富士重工所受影响将更大,日产在日本国内的6家工厂有4家在神奈川县,富士重工也有5家工厂在群马县,如果长时间停电,它们将产生更大损失。
昨日,菅直人任命内阁中唯一的华裔大臣、行政刷新相莲舫为“节电启发担当大臣”,另外还成立了一个以官房长官枝野幸男为首的对策本部,并在昨日下午5点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停电将对日本,尤其是以东京为中心的首都圈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建安表示,福岛两座核电站受损的机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而新设备的投资又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因此缺电将维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冀望“重建复苏”
“从中长期来看,地震将刺激日本的投资,对日本的GDP增速起到一个提升的作用。”陈建安表示。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季风亦认为,此次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不会太大。
曾在仙台工作、生活10年的张季风表示,上述三县在日本是相对落后地区,而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区域,在上述三县中又是相对落后的,“比如受灾严重的仙台市若林区,在仙台市即是相对落后的地区。”
“日本东北六县的经济总量之和,占全日本GDP的比例仅为6.4%,岩手、宫城、福岛三县占全日本GDP的比例最多为4%,因此不会对日本的经济总量造成太大影响。”张季风表示,日本震后加大能源的进口可能会引起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而这种上涨对苦于通货紧缩的日本经济来说,可能有所缓解压力。
对于媒体所称日本GDP将下降1~2个百分点,张季风直言这样的判断没有根据:“现在连伤亡多少人都还不清楚,对整个地震损害的评估完全没有根据。”张季风认为,地震在短期内会给日本造成一定的损失,但从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的重建经验来看,日本的灾后恢复能力很强,“1995年、1996年,日本GDP增速都超过了3%,这在近二十年中都是比较高的速度。因此,本次地震或许也正是日本经济加快发展的良机。”
对中国经济影响应有限
本报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日本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济体,作为本轮货币泛滥的发动机之一,地震会对日本本国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正在缓慢复苏的世界经济影响又会几何?记者对话财经评论员叶檀,分析日本大地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记者:在周五日本发生了8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地震对于日本股市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影响,日经指数可能跌了一百多个点,日本的地震对于整个日本的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叶檀:我想对于日本经济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我们知道从去年开始日本经济处于缓慢复苏的过程当中,日本通过不断发放它的货币,使得全球的流动性比较充斥,如果不发生地震,日元有可能取代美元成为全球主要的套息货币。但是这么一地震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有两种情况,第一日本资产价格开始下降,第二日元开始回流,它向全球释放的流动性不再那么多了,那么它开始回流,回流到国内开始基础建设,开始灾后重建,这就导致全球的资金可能有缩减的这么一个趋向。 2010年我们预期日元可能战胜美元成为套息货币,由于日本地震现在这个预期改变,美元仍然是主要的套息货币。
记者:我们和日本是一个近邻,在经济上我们和日本往来也比较多,日本的这次地震对于中国的经济会有什么影响吗?
叶檀:我想日本地震对于中国经济会有影响,但是影响不会太大。第一,中国不存在一个非常开放的资产品市场让日元套底资金进来,所以日元即便回流对中国影响不会太大。第二,日本虽然跟中国的贸易额比较高,但是中国主要的贸易出口地还是欧洲跟美国,只要这两个出口地保持市场的均衡,对于中国的影响还不是太大。日本出现这个情况对于中国会有一些心理上的影响,比如中国的股市也会跟着下挫,资产品价格可能下挫,但是长期非常大的影响恐怕还不存在。
要给我奖励哦!
著名公知的代表人物
中国年度公知榜
“公知”是指在社会上公开发表言论的知识分子。
设立年度公知榜的目的是让人们分清是非,谨防上当受骗。有些公知的言论对国家有益,有些公知的言论对国家有害。
2010年
最混蛋的公知:北京大学张维迎:“国企占GDP的比例不应该超过10%”,“你能多赚钱,说明你对社会多做贡献”,“腐败是一种激励机制,一种次优安排”。
2011年
最阴险的公知:中央民族大学张宏良说:“邓氏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封建特权的升级版”。
2013年
最右的公知: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茅于轼说:“道德能值多少钱?损人利己未必不可取,只要损人很少而利己极大,此种行为就有利于社会。”“卖国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错误。”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吴敬琏说:“社会主义与否跟国有不国有没什么关系”。
北京大学厉以宁说:“中国不存在贫富分化问题。中国的问题恰恰是贫富分化太小,这表明中国仍然是一个绝对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必须彻底反对绝对平均主义,拉大贫富差距,中国人才有勤奋工作的压力和动力,GDP才能上去,中国才能进步。”“为了达到改革的目标,必须牺牲一代人,这一代人就是3000万老工人。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24%的物价上涨也问题不大。”“国有资本在混改企业中一定要减持只占30%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如果经营得法而有了‘赢余或利润’,不仅进一步发展教育的资金有了部分的保证,而且可以使投资者得到一定的回报。既然存在着教育投资可以得到一定回报的例子,会不会使那些不准备投资于教育的人也产生投资于教育的愿望与行动呢?这样,教育的发展不就会加快吗?”
2016年
最激进的公知:南开大学教授艾跃进说:“中国强大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灭了日本”。
2018年
最敢说的公知: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炮轰转基因,揭露演艺圈。
最左的公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新城,主张“消灭私有制”。
2020年
最光荣的公知: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
最可耻的公知:国家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说,“感染肺炎是因为吃蝙蝠”。
最缺德的公知:复旦大学黄有光说,“用一妻多夫制解决男性超过女性的问题”,“汽油税应该提高十倍,高油价限制车辆使用,可以解决城市拥堵”。
2021年
最敢说的公知:北京居民司马南,炮轰联想。
最狂妄的公知:阿里巴巴集团马云说:“钱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得到的东西”,“银行不改变,我们改变银行”。
最荒唐的公知:
中国人民大学时殷弘建议:“中国应该销毁核武库,用来取信美国”。
华安基金林宜说:“把钱花光,为国争光。爱国主义怎么爱呢?很简单,花钱就是最好的爱国方式。”
2022年
最能扯淡的公知: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反对城市化。
最不靠谱的公知:《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扬言,“击落佩洛西的飞机”。
最缺德的公知:
全国政协委员丁佐宏说:“66岁至79岁仍是中年,要鼓励60岁以上初老群体再就业。”
南开大学李剑阁说:“我们不能提高劳动者的工资,低工资是我们的优势,老百姓工资太高了,应该降到合理水平。”
厦门大学赵燕箐建议:“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
最荒唐的公知:
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说:“现在低工资制应该说是我们对外经济的一个优势。”
清华大学徐宪春说:“低收入人群可以出租闲置房或者用私家车拉活来增加收入。”
北京大学王福重说:“农民不要用收割机收割麦子,会污染环境。”
北京师范大学董潘建议:“坚决不能取消预售制,因为预售制可以减少烂尾楼。”
鼎信汇金(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陈浩说:“国内家庭总资产300万很正常,谁家没有50万现金呢?”
2023年
最荒唐的公知:
中国科学院高福说:“医院不是菜市场,不是去排队抢菜,我们应该预约制,逐渐逐渐过渡到看病要预约。”
西湖大学施一公说:“科学上没有所谓的真理。”“宇宙中从来不存在时间,时间就是运动。”
合肥师范学院陈宏友说:“如果你考上了安徽的好大学,你就可以任意挑选安徽的男人和女人;如果你考上了美国的好大学,你就可以挑选全世界的男人和女人。”
上海交通大学陈欣说:“中国并不存在房贷压力大的问题,因为居民的存款总额远远超出房贷。”
制造业的行业现状
美国:数据不乐观 6月美国制造业活动从5月份的意外萎缩中恢复扩张,6月制造业指数从上个月的49回升至50.9,增幅略高于预期。其中新订单分项指数从48.8升至51.9,生产分项指数从48.6跳涨至53.4。制造业成本压力小幅上升,支付价格指数从5月的49.5升至52.5。 与此同时,制造业的就业分项指数从5月的50.1下跌到48.7,行业的就业情况是2009年9月来最差,经济复苏仍可能受到制造业复苏不力的挑战。 欧元区:整体仍萎缩 市场机构马基特(Markit)数据显示,欧元区6月PMI由5月的48.3升至48.8,显示出改善迹象,整体制造业创下近一年半以来的最乐观水平,但仍继续萎缩,尚未步入扩张。 多数欧元国家制造业在6月份的下降幅度均小于前几个月。西班牙制造业则从48.1上升到50,这是26个月以来首次没有萎缩扩张。希腊制造业创下两年来最小萎缩幅度;法国从46.4上升到48.4,意大利也从47.1上升到49.3。不过,欧元区头号经济大国德国的制造业PMI略有下降,从48.7微幅下跌至48.6。 制造业数据进一步表明,欧元区的经济困境正在见底回升,但短期内不太可能实现强劲的复苏。 英国:两年来最强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生工业化革命的国家,有“现代工业革命的摇篮”和“世界工厂”的美誉。英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欧洲最大的、石油产品、电脑、电视和手机的制造地。英主要工业有: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烟草、纺织、造纸、印刷、建筑等。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工业研发的重点,也是英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英国主要出口机械、汽车、航空设备、电器和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和石油,主要进口原材料和食品。
工程机械及同类行业占据最大部分,2003年占制造业总产值的30.8%。在这个部分中,交通设备贡献最大,有8家全球性的汽车制造商在英国开展经营。英国制造的设备范围广泛,主要生产商有英国宇航系统公司即BEA系统公司,生产民用及国防用途的航空、陆地及海运设备;VT集团、GKN和罗尔斯-罗伊斯发动机公司(不同于劳斯莱斯汽车公司,虽然相同的英文名字)则生产航空引擎和发电系统。
英国设立了一家制造业咨询机构(Manufacturing Advisory Service,MAS),为先进制造业领域的中小企业提供咨询帮助和商业建议。自2002年启动以来,制造业咨询机构已完成了2.8万份综述和1万个具体项目。通过提高效率和附加业务,为英国公司带来了超过7亿英镑的收益。据英国商务部估算,投资于MAS的每6000英镑中,有3000英镑是公共资金,企业得到的净收益则高达3.5万英镑。
2009年英国制定了低碳工业战略(Low Carbon Industrial Strategy),向制造业咨询机构追加400万英镑投资,用于为竞争低碳机遇的制造商提供专业建议,包括为民用核工业供应商提供支持。 也是在2009年,英国与工业界联合启动英国先进工程国际市场营销战略(International Marketing Strategy for UK Advanced Engineering)。由英国贸易投资总署与英国工商组织协商制定战略目标,帮助企业增加国际销售,并吸引更多的高附加值先进工程来英国投资。
Markit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海内外订单增加,6月欧元区外主要国家英国的制造业表现呈现出连续第三个月来的上升,当月数据为52.5,是25个月来最强劲的数据,高于5月份的51.5,也高于路透社调查的经济学家们的预测值。Markit表示,第二季度英国的制造业增长了0.5%。 制造业的上升趋势和近几个月来英国经济加速的走势十分吻合。因此,英国央行在本周再推更多量化宽松措施几无可能。而制造业的数据提升人们对英国经济正在重新获得动力的预期。 日本:制造商信心明显改善 1日日银短观调查显示,6月份日本制造业大企业信心指数为4,比3月份上次调查的-8大幅上升12点,也是2011年9月以来该数据首次出现正值。该指数为时隔1年9个月首次出现正值,表明这些企业正受到货币宽松政策带来的日元贬值、出口形势好转等积极因素的提振,商业信心明显增强。 市场人士强调,一系列数据都显示出制造业的回暖态势。不过援引前高盛经济学家太久保卓治(Takuji Okubo)说:“尽管近期数据喜人,企业管理者们知道无法确保数据持续向好。” 亚洲多数国家:制造业活动放慢 周一发布的数据显示,除日本外,亚洲其他地区6月制造业活动数据透露的信息并不乐观。有些国家制造业活动放慢,有些已陷入衰退。这表明未来几个月经济增长可能疲软,直到今年晚些时候西方国家经济复苏能够带来提振。 200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129112亿元,比2007年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9.1%;集体企业增长8.1%,股份制企业增长15.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9.9%;私营企业增长20.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2.3%,重工业增长13.2%。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和洗选业增加值比2007年增长19.1%,石油和天然气开业增长6.1%,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增长18.2%,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8%,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5.0%,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6.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5.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8.1%,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2.2%。
6大高耗能行业比2007年增长10.0%,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6.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8.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2.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4.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2007年增长14.0%。
2008年,我国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071亿元,比2007年增长7.1%。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756亿元,增长12.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09亿元,增长21.8%;上缴税金2058亿元,增长20.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771亿元,增长24.7%。
利用外资方面,一直以来制造业均居于主导地位。2008年,制造业利用外资项目个数达到11568个,占全部利用外资项目个数的42.04%,比2007年减少39.7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98.9亿美元,占全部实际利用外资额的54%,比2007年减少22.10%。
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6%,跌幅超出市场预期,该数据也创下11月以来新低。同时发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较上月略有上浮,同比增速为2.4%。当前CPI数据显示通胀压力不大,而PPI的超跌则预示经济动能不足。
PPI比值出现显著下降,基本可以确定PPI第一阶段上涨已近尾声,而是否会存在第二段成本推动式上涨,要看后期CPI是否有超预期的表现。
PPI超跌显示经济遇冷
在经历四季度和一季度跌幅短暂收窄后,4月份PPI环比为-0.6%,且翘尾因素-2.48%是2010年以来最低点,较3月下降约0.2个百分点,使得4月PPI同比大幅降至2.6%。
从整个周期来看,我国PPI已经连续14个月负增长,4月PMI中购进价格指数为40.1,环比3月份大幅回落10.3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落,也意味着PPI短期内将继续疲软。
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说,PPI持续为负,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上游的原材料加工企业没有利润,这对于增加其投资意愿不是很有利,但是单月PPI跌幅扩大并不说明趋势的改变。“国家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给中国生产资料价格带来输入型影响,某些行业的产能仍然在调整过程中,尤其是一些上游行业很难获得利润。”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也持相同观点,他表示,在国内制造业持续低迷。部分关键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而且库存重新回到历史高位,对生产者价格形成下行压力。在出口方面,近几个月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则持续下滑。
“随着后期石油价格、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的可能上涨,再加上国内铁路等有效投资的释放以及改革红利逐步凸显,相信PPI逐渐会转负为正,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左晓蕾说道,长期来看,产业结构要调整,需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对于落后产能行业也没必要因为其亏损而去扶持。
同时,交通银行报告指出,“由于PPI翘尾因素自5月将进入回升通道,短期内PPI同比降幅将有所缓和,但实质性回升仍然取决于国内外需求的持续提振,短期还应关注国际油价异动。”
CPI或将温和中上行
相比PPI,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较为温和,国家统计局表示,在4月份2.4%的CPI同比涨幅中,新涨价因素和翘尾因素为1.4和1.0个百分点,分别比3月份增加0.2和0.1个百分点,两者合计增加0.3个百分点,影响4月份CPI同比涨幅有所扩大。4月份新涨价因素增加,与鲜菜价格上涨密切相关。
杨为敩表示,虽然在3月食品价格超跌的判断下,4月进行了修复式上涨,但是上涨幅度仍然较低;另外,非食品价格同比数据出现下降,亦对消费品价格有向下的拉动力。除了供给瓶颈缓解带来的周期弱化效应之外,H7N9禽流感也对消费结构产生影响进而促使肉类价格出现进一步的回落。
中国物价水平较低,但PPI显示经济需求偏弱,而市场包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欧盟等经济体却纷纷降息以刺激经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CPI反弹并不代表实体经济好转需求上升,预计我国降息窗口很快打开。
但也有不同观点,“通胀压力反弹会使得中国不会放松货币政策,由于基数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未来几个月的CPI仍将上行,预计5月CPI会至2.7%,而6月则攀升至2.9%。”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说,随着通胀水平逐渐接近一年期存款利率,降息窗口不会打开。
“央行将坚持中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今年年内将保持利率和存准率不变。货币政策操作的重点将是管理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朱海斌说。
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研究报告 指出2015年3月份制造业PMI为50.1%,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PMI小幅回升的主要原因,一是春节过后,企业集中开工,生产活动有所加快,生产指数比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是带动本月PMI回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是在近期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措施利好作用下,企业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预期持乐观态度的比例有所增加,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61.3%,为近期高点;三是近期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降幅收窄,一些建筑钢材产品价格出现回升,市场环境的有利因素对企业的生产也带来一些积极影响。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表现依然稳定,PMI为51.5%,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稳中有升,是制造业生产增长的有力支撑,同时也是PMI回升的重要因素;中、小型企业PMI双双回落,持续低于临界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困难依然较大。
虽然PMI小幅回升,但涨幅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同时本月的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均小幅回落,国内外市场需求仍显偏弱,制造业存在一定下行压力。
2015年3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7%,虽比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但近期走势总体稳健,表明我国非制造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服务业业务总量增速有所减缓。本月电信、互联网软件、邮政快递等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春节过后,一些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零售、餐饮、航空运输等服务性行业业务总量出现一定程度的季节性回落,是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的主要因素之一。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8.9%和54.7%,均比上月上升2.4个百分点,表明随着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加快推进以及天气转暖,建筑业企业生产活动加快,市场需求较快增长。
上海出租车资费
2006.6.1
市区起租价调整为11元
上海市自今天起正式启动出租汽车运价油价联动机制方案。按照该方案,结合目前燃油价格水平,上海今起对出租汽车运价作适当调整,即市区顶灯小客车起租价提高1元,由现行的每3公里10元调整为11元;超起租里程每公里运价提高0.10元,由现行的2元调整为2.10元。据悉,郊区区域出租汽车的运价今天起也同步调整,即起租价提高1元,由现行每3公里8元调整为9元;超起租里程每公里由2元调整为2.10元。市区起租价调整为11元 每公里运价由2元调整为2.10元
上海市自今天起正式启动出租汽车运价油价联动机制方案。按照该方案,结合目前燃油价格水平,上海今起对出租汽车运价作适当调整,即市区顶灯小客车起租价提高1元,由现行的每3公里10元调整为11元;超起租里程每公里运价提高0.10元,由现行的2元调整为2.10元。据悉,郊区区域出租汽车的运价今天起也同步调整,即起租价提高1元,由现行每3公里8元调整为9元;超起租里程每公里由2元调整为2.10元。6公里路程调价后打车多付一元
据介绍,国家于3月下旬出台了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方案,明确要求各地建立出租汽车运价油价联动机制等配套措施。上海市委、市对此高度重视,市有关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上海市的联动机制方案,经认真听取市人大、市政协的意见,按照《价格决策听证办法》的有关规定,市物价局于4月17日举行听证会,在充分吸纳听证代表有关建议的基础上,对方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经测算,此次运价上涨幅度为6.7%,按乘客每车次平均乘距6.3公里计算,平均每车次多支出1.4元。
此外,目前实行的载客运距超过10公里的加价收费以及夜间附加收费今后仍然实施。即:载客运距超过10公里(不含10公里),超过部分按超起租里程单价加价50%。当日23时(含23时)至次日5时(不含5时)时段内,起租费、超起租里程运价上浮30%。调整首日新老价格并存一段时间
管理部门提醒乘客说,上海市出租车有4.5万辆,分属150多家企业,而出租汽车计价器调整今天起就要全面展开,由于计价器调整数量多、涉及企业面广、计价精度要求高,市运管处将会同市质监局等部门按分步实施计价器调整,新计价器安装要在本月底方能全部完成。因此,今天起至6月1日前,上海市出租汽车运价将会出现新老两种价格并存现象,乘客可按照所乘坐的出租车内的计价器显示金额付费。调价后车费不出现角分零头
为方便车费结算,上海市出租汽车计价器车费显示以人民币整数元为单位。当车费大于0.5元时,计价器车费显示增加到1元;当车费小于等于0.5元时,该零头不计入车费。此次运价调整后,超起租每公里单价显示为2.1元,计算车费时,按以上设定的程序,计价器显示为整数元,不会出现角和分。运价油价联动周期为一年
有关部门解释说,启动出租车运价油价联动机制是为应对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缓解燃油价格波动影响,确保上海市出租车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保持出租汽车运价相对稳定,上海市原则上以一年为一个运价油价联动周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