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平均退休工资_乌克兰养老金价格
1.欧俄相互制裁重创经济,俄罗斯损失多少
2.希腊经济危机对世界金融走势的影响?
3.2008年国内外十大新闻都有什么啊拜托各位了 3Q
欧俄相互制裁重创经济,俄罗斯损失多少
欧俄之间的经济战——制裁与反制裁是一把双刃剑,导致双方利益俱损。危机常态化与反危机常态化已变成俄罗斯经济的主要特征。美国期盼的俄罗斯政治和经济断崖的局面短期内难以出现。欧俄经济战没有赢家,如果有赢家的话,那么美国则是欧俄经济战背后的最大赢家。
2016年7月1日,欧盟理事会宣布,因为俄罗斯未能执行明斯克协议,欧盟已正式将针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延长到2017年1月31日。作为回应,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指令,将限制进口实施对俄制裁国家的食品禁令延长至2017年12月31日。因乌克兰危机,欧盟从2014年夏季开始对俄实行经济制裁,俄罗斯取限制欧洲食品和粮食作物进口作为反击。2016年7月底,欧盟对俄罗斯经济制裁到期。欧盟最终决定对俄在金融、石油和国防合作领域的经济制裁延长半年。
欧俄间的转圜窗口曾经出现
在2016年6月16—18日召开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包括意大利总理伦齐、法国前总统萨科奇和欧盟委员会容克等欧洲政要以及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道达尔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和荷兰壳牌等大公司的***悉数到场。普京与欧洲与会者讨论的主要话题就是欧盟与俄罗斯的制裁与反制裁问题。此前,为回应欧盟国家***的说情,普京宣布释放被俘的乌克兰女飞行员萨夫琴科。俄方深知此次与容克会晤的重要性,这是乌克兰危机两年来欧盟最高级别***首次访俄。另外,论坛闭幕72小时之后,欧盟28国大使将讨论是否延长对俄罗斯的制裁。在论坛上,参会的欧盟企业***呼吁欧俄双方取消两败俱伤的制裁与反制裁。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呼吁俄首先停止对欧盟的反制裁措施。伦齐在与普京会晤时也暗示,只要俄罗斯率先取消对欧盟国家的反制裁,欧盟就将减轻或者不会再次延长即将到期的对俄制裁。但是当普京会晤容克时,后者不仅并未给出伦齐同样的暗示,而且其态度依然强硬,敦促俄罗斯必须履行明斯克协议。容克表示,“俄罗斯是明斯克协议的签署伙伴,对此负有义务,下一步很清楚,那就是全面贯彻协议,只有这样才能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
事实上,多数反对继续对俄制裁的欧盟成员国都希望俄方首先做出让步,取消对欧盟的反制裁。虽然俄罗斯迫切希望欧盟取消对俄制裁,但担心在自己宣布单方面取消对欧盟反制裁后,欧盟仍维系对俄制裁,置俄罗斯于尴尬处境之中。圣彼得堡俄欧会晤之后的6月20日,法国外长艾罗仍在呼吁欧俄双方对待制裁与反制裁取“开放”态度。
俄罗斯并未如欧盟国家所愿选择“开放”的态度,欧俄双方取消制裁与反制裁的转圜窗口就此关上。由于欧盟多数成员国的反对,此次对俄罗斯制裁并未如此前那样由欧盟机构宣布自动延长,而是经过了6月21日欧盟成员国大使会议的讨论。与会部分欧盟成员国大使公开表达了对制裁措施的保留意见,但会议讨论的最终结果是延长对俄罗斯经济制裁6个月。历史不能设。但倘若俄罗斯接受了伦齐和萨科奇的建议,率先取消对欧盟国家的反制裁,或许欧盟将取消对俄罗斯的延长制裁,至少会减轻制裁。对于延长制裁的决议,普京表示,不会怨恨欧盟,愿意继续推动欧盟和俄罗斯关系的发展。
在7月16日召开的乌兰巴托亚欧首脑会议上,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与欧洲***会晤时再次谈及欧俄制裁与反制裁的话题,俄方态度仍未有实质性的变化。他说,俄方不会率先放弃对欧盟的反制裁。不是我们最初发起制裁的,因此我们不会请求任何国家取消制裁。我们会让欧盟自行确定今后应取什么样的措施。
制裁与反制裁是相互加害
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加上2014年6月开始的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下跌,重创了俄罗斯经济。2015年体现得尤为明显。俄罗斯2015年主要经济数据全面大幅下挫:GDP同比下降3.7%(这是2009年以来的首次下滑)、财政收入减少3万亿卢布(约合429亿美元)。从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卢布对美元累计贬值72.2%,对欧元累计贬值51.7%。卢布贬值直接导致俄国内通胀率上升和居民实际购买力下降,年化通胀率高达15.9%(据前俄经济部副部长斯塔里科夫透露,实际通胀率在2015年下半年达到了将近30%),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4%,超过GDP的降幅(这是自2000年之后俄罗斯首次出现),实际养老金减少3.8%。最能够反映民生状况的标准指标——零售贸易额下降10%,实际工资收入的下降9.5%,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降幅。
欧盟对俄罗斯制裁令中最严厉的部分是金融制裁。制裁前,欧洲占俄罗斯银行发行新股市场约50%的份额。金融制裁令禁止所有欧盟国家的公民购买大多数俄罗斯金融机构发布的债券和股票、禁止俄罗斯银行在欧洲证券发布新股、禁止以这些为平台从非欧洲国家募集资金。金融制裁令指向俄罗斯国有资本控股至少50%以上的银行,涵盖俄罗斯金融系统的大部分资产。这事实上切断了俄罗斯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
限制对俄技术出口的制裁令阻断了俄罗斯获得先进的炼油设备和技术的最主要渠道(未针对天然气行业)。俄方不能再从欧洲进口深水石油钻探、极地开发以及页岩油提炼设备。俄罗斯在极地地区已经投入大量先期开发资金的诸多石油开项目不得不中途搁置。限制俄罗斯武器购的制裁令禁止任何向俄方出售高端军事装备的合同,同时控制对俄军民两用物项的技术出口,包括微芯片和精密制造工具。受制裁令限制,欧盟的前华约国家放弃了已经签署的价值32亿美元从俄进口武器配件的合同。上述技术限制政策对俄罗斯军事装备购和军工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在欧俄开始制裁与反制裁战之前,欧洲的经济并未走出主权债务危机后的萎缩状态。俄罗斯的反制裁措施让欧洲经济再次遭遇寒流。根据法国国际信息和展望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仅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间,支持对俄制裁的欧美国家出口损失602亿美元。其中欧洲国家损失约为500亿美元。损失最严重是德国,每月8.3亿美元,波兰、荷兰和法国每月损失约2亿美元。”该报告指出,“自2014年8月制裁令实施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出口量平均减少12.9%”。奥地利经济研究所的调查报告表明,“俄罗斯反制裁对欧盟产生的伤害不亚于俄方的损失——仅在制裁的头一年,欧盟共牺牲掉约200万个就业机会,1000亿欧元的产值化为乌有”,“以个别国家而言,超过6000家公司在俄罗斯深耕的德国损失最惨重,受波及的就业机会约达50万个,相当于270亿欧元的产值;意大利和法国各有20万、15万人因此失业”。
俄罗斯实施反制裁令后,原来与俄罗斯经济密切、大量向俄罗斯出口农产品和食品的东欧国家受损程度最为严重。以拉脱维亚为例,该国的里加联合奶制品厂2015年因俄制裁损失600万欧元。依据俄经济发展部的数据统计,俄罗斯对西方实施农产品和食品禁令后,相较2013年(俄实行特别经济措施前最具代表性的一年),西方国家直接农产品和食品销售损失约合86亿美元。
危机与反危机下常态化的俄罗斯经济
西方的经济制裁对俄罗斯经济造成巨大压力。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2016年1月在盖达尔经济论坛上坦承,“俄罗斯经济形势复杂而又严峻,正在遭遇近十年来最严峻的挑战”。但他强调,“经济局势仍然可控”。目前的经济危机仍在俄罗斯多数民众可承受范围之内。俄罗斯社会舆论基金会7月8日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58%的俄罗斯民众认为俄罗斯针对西方的经济反制措施未对自身生活产生影响,65%的受调查者认为,反制裁措施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影响更严重。
西方对俄制裁出台后,为适应新形势,俄罗斯加快了具有进口替代性质的反危机经济政策调整,俄罗斯进入“忍耐型”的经济发展。根据2015年俄罗斯推出的调整:5年内减少20个关键领域的进口,涉及掘机械、电子工程、生物科技、化工制药等领域。目标要将对外国农林业机械的依赖降低56%、食品加工降低53%,工程机械降低34%。为此,俄购不再坚持“技术性能优先”的原则,而改行“俄罗斯制造优先”,“摆脱外部依赖优先”。俄还认定,如果中小型合资企业中拥有51%的俄罗斯人股份,即拥有俄企地位,可以按照中小企业的特别配额参与俄罗斯国家购。
2014年11月,俄罗斯央行放弃“卢布盯住美元”的政策,并大幅上调利率,以应对资本外逃并压低通胀率。这一政策虽未立竿见影,但在2016年开始初见成效。截至8月,卢布兑美元上涨了13%,涨幅在所有新兴市场货币中排第三。俄罗斯本币债券今年的表现在摩根大通公司监测的15个国家中排名第三。8月23日,俄罗斯Micex股指触及纪录高点。按美元计算,该指数2016年已累计上涨25%,使俄罗斯的表现在MSCI明晟(MSCIInc.)追踪的23个新兴国家中排名第六。2015年3月,普京批准俄财政部关于建立不可撤销信托体系服务公司的建议,支持俄财政部推动俄资本去离岸化的倡议,鼓励俄境外游离资本以公司注册资本金形式,作为信托投资回流,免除相应的财产税,同时不再追究资产来源和外流原因等法律责任,并按注资股享公司盈利。此外,俄财政部推动立法,要求在外国企业控股达到或超过10%的俄罗斯纳税人,只要在2016年4月1日前申报资产情况,申报后可免除资产不明来源法律责任。上述举措增加了外部资本对俄罗斯经济环境的信心。俄罗斯央行发布的公告显示,2014年俄罗斯资本净流出额达1515亿美元,是2013年的近2.5倍,而在2015年俄罗斯实行海外资本大赦后,当年外逃资本降至1180亿美元。目前尚不能断定俄罗斯资本外逃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但至少外逃资本出现止跌回稳的势头。
从苏联解体之初的俄罗斯整体社会经济危机到1998年金融危机,再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危机与反危机已经成为当代俄罗斯的常态。普京历练出一整套应对经济危机经验,加之民众坚韧的传统耐受力,现代俄罗斯社会已经形成危机自我适应机制。2000—2007年间,俄罗斯GDP年均7.2%的八年高速增长与国力的迅速恢复为普京提供了民意支持和执政合法性的基础。美国发起并主导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其目的不仅在于迫使俄罗斯执行明斯克协议,更在于以压促变,籍此力促俄国内生成反普京的政治氛围,防止其在2018年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但目前的俄罗斯国内政局,尚未见普京无法继续当政的任何迹象。普京在克里米亚和叙利亚问题上的成功出击为其化解国内危机并继续执政奠定了难以撼动的基础。美国期盼的俄罗斯政治和经济断崖的局面短期内难以出现。
俄罗斯当前经济危机的形成并非单纯源于西方的经济制裁,它与世界经济整体低迷,尤其是国际能源价格的一路下跌密切相关。究其根本,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严重依赖禀赋。其GDP的10%、预算收入的50%、出口总额的78%都依赖于能源出口;国际油价每降低10美元,俄罗斯财政赤字增加GDP的1.4%。俄罗斯经济纾困的关键在于完成能源经济向现代化经济的转型。
欧俄之间互相加害式的制裁与反制裁不可能长久。深受俄罗斯反制裁之苦的欧盟各成员国要求取消对俄罗斯制裁的呼声势必在不久的将来转化为实际,“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之墙已经开始摇晃”。今年4月28日,法国国民议会以多数票通过了反对党提出的呼吁解除对俄制裁的议案。匈牙利、塞浦路斯、希腊、意大利和斯洛伐克等五个欧盟成员国对继续制裁俄罗斯明确表示反对。其中,匈牙利外长表示,欧盟同意延长对俄制裁的决定是“不正确和反民主的”。意大利率先向俄罗斯表态,愿意单方面减少一些商业方面的制裁。德国表示,不会处罚意大利等国的对延续制裁的自行松绑行为。8月18日,默克尔表示,德国愿意成为第一个解除对俄制裁的国家,只要俄罗斯执行明斯克协议。显而易见,没有欧俄的和解就没有欧洲的安全与稳定,加之欧盟在能源安全、地区反恐和难民等问题上也亟需俄罗斯的合作,因此欧俄经济和解、双方取消制裁和反制裁是未来发展的大势。
欧俄经济战双方没有赢家。如果有赢家的话,那么非美国莫属。欧俄经济关系龃龉的背后是政治安全关系的恶化,欧洲更加依赖美国的力挺。依照俄罗斯发布的统计数字,欧俄双边贸额易2015年下降10%,而美俄双边贸易却逆势上扬6%。欧俄经济困局中的资本外逃大潮大多流向美国。美国企业也趁欧洲竞争对手的缺失,在俄罗斯市场大展拳脚。如美国的德克萨斯州的贝尔直升机公司和俄罗斯乌拉尔飞机制造厂签署合作协议(虽然后者的母公司在制裁黑名单上),在叶卡捷琳堡组装贝尔公司的单引擎轻型直升机;位于莫斯科的波音公司研发中心项目依旧在按部就班地向前推进。
希腊经济危机对世界金融走势的影响?
希腊债务危机的原因与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2009年年10月初,希腊突然宣布,2009年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接着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宣布调降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以来,希腊债务危机浮现台面已经六个月了!到现在为止,虽然欧元区16国财长一致同意启动希腊救助机制,在未来三年内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道为希腊提供1100亿欧元,以满足希腊的资金需求,但昨天的欧美股市还是担心危机不能有效解决,都跌了2%以上,欧元对美元汇率也由危机前的1.45跌到1.30,跌幅超过10%。展望未来,已经有些评论家提出欧元在几年内会解体的预言。根据欧洲共同体部分国家于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国债发行总额需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希腊是从2001年1月1日开始加入欧元区的,加入前为了达到标准,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如依当时汇率希腊发行100亿美元可获75亿欧元。然而高盛则用了一个更为优惠的汇率,使希腊获得85亿欧元。高盛实际上借贷给希腊10亿欧元。但这笔钱却不会出现在希腊当时的公共负债率的统计数据里,为希腊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因为它要10年以后才归还。这笔85亿欧元国债2010年5月19日就要到期。在过去的10年内,希腊以一个小国家花大钱承办2004年奥运会,应对金融危机的财政支出,行政效率不彰与逃税严重等原因,希腊的预算赤字不但没有改善反而节节升高,信用评级被降到垃圾级,国债发行利率高达9%以上还没有人认购,因此没有欧元区其他国家与IMF的帮忙,希腊已经无法用发新债还旧债的方法来渡过难关。欧元区其他国家与IMF救助希腊的前提,是要在2014年底时把预算赤字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这无疑是对希腊很大的挑战,因此提出降低雇员奖金,调降养老金给付金额与延后退休年限,冻结开销与提高增值税燃油税等方,但却遭到希腊大多数国民反对,过去一个月就发生了好几次大罢工。而欧元区其他国家的援助方案仍要会获得各国国会批准,还有变数存在,因此未来两周,在确定5月19日希腊对将到期的国债不会违约之前,都还有不确定因素引起的金融市场波动。1100万人口的希腊发生债务危机,为何会对国际金融市场有那麽大的杀伤力呢?有如下几个原因:
1)希腊债务危机并非单一,在欧元区内,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这4个国家也有类似的问题,虽然不如希腊严重,但西班牙与意大利算是欧洲大国,如果其预算赤字在未来不能有效改善,也可能会有债务危机发生,到时候的波及面更广,欧元甚至可能解体。
2) 对冲基金的推波助澜,炒作希腊出现支付能力问题,从而使市场出现大幅动荡。其结果是欧元下跌,希腊的主权债务信用保险(CDS)价格大幅上涨。而当初帮希腊设计货币掉期(SWAP)的高盛就是希腊CDS的最大持有者之一,可以说是两面获利。高盛最近在美国因诚信问题被起诉,预计在欧洲也难避免在诚信上被究责。加上很多欧洲银行都是希腊的债主,欧美金融股在未来一段时间难有好的表现。
3)如果全球经济就此复苏,希腊债务危机的影响会逐渐减弱。但是如果未来还出现二次衰退,因为包括目前仍为AAA评等的英美德等国家,预算赤字与债务余额也都超过欧元区标准,很难再以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到时候又恢复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造成衰退与通胀在一段时间并存局面。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的联动性这几年明显提高,希腊债务危机看起来对中国没有直接影响,但是人民币对欧元升值会影响对欧出口,而且中国有些地方债务可见到类似希腊危机的影子,如果这个阴影不散,中国股市的上行空间仍会受到限制。
2008年国内外十大新闻都有什么啊拜托各位了 3Q
1.油价暴涨暴跌 市场恐慌加剧 2008年油价坐上“过山车”。由于受金融投机和全球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油价一路飙升。新年后第一个交易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至7月11日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此后油价一路狂跌,由于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久未见底,能源需求持续降低,市场信心严重不足,石油输出国组织在九、十两月两次实行减产,均未遏制油价下行势头。纽约商品1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12月5日收于每桶40.81美元,创2004年12月月10日以来最低水平 2. 汶川特大地震肆虐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5月12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震级里氏8级,最大烈度11度,余震3万多次,涉及中国10个省区市,受灾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据不完全统计,地震已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受灾群众151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中国迅速组织了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截至10月6日财政累计投入抗震救灾资金825.14亿元,84017名群众被从废墟中抢救出来,149万名被困群众得到解救,430多万名伤病员得到及时救治。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的救援队,俄罗斯、日本、古巴、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巴基斯坦、印尼等国的医疗队,以及一些国际组织、志愿者团体赴灾区增援。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以及高效有力的救援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 3. 爱尔兰否决里斯本条约 欧洲制宪进程再遭重挫 爱尔兰于6月12日就《里斯本条约》举行全民公投,以53.4%反对、46.6%赞成否决了该条约。欧洲一体化进程又遭重挫。《里斯本条约》是欧盟各国首脑在2007年12月13日签署的,用以取代2005年被法国与荷兰先后否决的《欧盟宪法条约》。该条约原交由27个成员国批准后于2009年1月生效。爱尔兰的这次公投迫使长达6年多的欧盟制宪进程再度放慢步伐 4. 俄格爆发武装冲突 牵动大国关系调整 今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格鲁吉亚军队出动大炮、坦克和装甲运兵车,向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发动进攻。格鲁吉亚军队的进攻立即引起俄罗斯方面强烈反应,俄军一支装甲部队进入茨欣瓦利,俄格武装冲突由此爆发。这场冲突牵动俄罗斯同美国、欧盟关系的调整。在欧洲,俄坚决反对科索沃独立,指责西方对南奥塞梯问题取双重标准;在中东,俄加强与伊朗、叙利亚等反美国家的关系,恢复其在中东和地中海的传统影响力;在拉美,俄积极推动与古巴 、委内瑞拉等国在军事和能源等领域的合作。 5.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奥运史书写新篇章 8月8日和9月6日,第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在北京隆重揭幕。北京奥运会132项奥运会纪录和43项世界纪录被刷新,残奥会100多项世界纪录被刷新,中国代表队在北京奥运上获得51枚金牌,首次位列金牌榜首位。北京奥运会还创下奥运史上多项纪录:204个国家和地区参赛、87个代表队获奖牌、进行4800例检测、2.8万名记者参与报道、全球45亿人观看了赛事,170万中外志愿者服务、80多位外国政要出席开幕式。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扬,不仅成为奥林匹克历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而且实现了“有特色、高水平”的目标。 6.大型强子对撞机启动 帮助破解宇宙之迷 9月10日,历经10年建成的世界最大强子对撞机在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成功启动,第一束质子流注入对撞机并实现贯通。包括欧洲、美国、中国在内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名科学家参加了对撞机的建设和实验。它被科学家称之为“内空间的哈勃望远镜”,有助于了解物质的起源以及宇宙是怎么形成的等长期困扰人类的迷团,对医学、材料、国家安全、工业制造、计算机、科学和人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将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7.中国掌握出舱技术 太空探索成果丰硕 9月25日,中国三位航天员乘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进入太空,首次实现出舱太空行走和空间科学实验任务后,28日安全返回地面。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今年,全球太空探索硕果累累。5月25日,美国“凤凰”号探测器在经历9个多月的飞行后成功降落火星北极附近地区,并发回首份火星天气报告。此后,印度成功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一”号,11月14日,它携带的月球撞击探测器完成了撞击月球表面。12月13日,美国天文学家发表了一组太阳系外四颗新发现行星的照片。这是人类首次直接拍摄到太阳系外行星。 8.金融风暴来势凶猛 世界经济前景堪忧 2008年9月以来,以房利美和房地美及雷曼兄弟为代表的美国金融机构接连陷入困境,引发了自1929年以来全球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并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增长减速,同时也使改革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为挽救濒于崩溃的金融体系、避免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美国、欧盟和日本、中国等国家共斥资约2万亿美元救市,全球各主要央行联手多次大幅降息以提振市场信心。尽管金融和经济形势目前仍趋恶化,但全球携手对抗危机的愿望空前一致。 9.六方会谈曲折前进 朝美关系跌宕起伏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今年主要内容是落实起步阶段行动,朝美双方都取了一些友好行动。纽约爱乐乐团2月历史性访朝演出,5月美国宣布从6月开始,一年内向朝鲜提供50万吨粮食援助。朝鲜6月26日正式提交核申报清单,次日炸毁宁边核设施冷却塔,迈出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第一步。7月12日结束的团长会规划出落实第二阶段剩余行动蓝图。朝美围绕核申报和核查方式等问题产生过几次严重分歧,也分别在去核设施功能化和“摘帽”行动上有过反复,但最终达成一定共识。10月11日美国宣布将朝鲜从“支恐国家”中除名,朝鲜则表示将继续去功能化进程。12月11日结束的团长会评估了就验证条款达成共识方面取得的进展。 10.变革精神赢得民心 当选 2008年美国大选于11月4日投票,民主党候选人贝拉克·以压倒优势战胜共和党候选人约翰·麦凯恩,成功当选美国第44任总统,从而将成为美国建国以来第一位非洲裔总统。能够在明年1月历史性地入主白宫,表明他的“变革”口号顺应了美国人心思变的大势和选民对共和党8年执政的不满,也标志着美国的内政外交将进入新的政策调整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