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石油贸易中几种价格的含义?

2.沙特阿拉伯国外净资产创新高系高油价获利

3.中东地区

国际石油贸易中几种价格的含义?

沙特阿拉伯历史油价_沙特阿拉伯历史油价走势

石油价格的标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程序。随着全球石油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石油标价方法。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官方价格:是指以沙特阿拉伯的轻油为基准的标准原油价格,是20世纪6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与西方跨国公司降低“标价”行为进行抗争的结果。60年代后期特别是70年代初以来,在历次部长级会议上,OPEC都会公布标准原油价格作为当时统一的官价。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非OPEC产油量的增长,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官价”已不起多大作用,取而代之的是以世界上7种原油计算的平均价格(7种原油一揽子价格)来决定该组织成员国各自的原油价格。7种原油的平均价即是参考价,然后按原油的质量和运费价进行调整。

现货市场价格:现货交易是传统的货物买卖方式,交易双方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签订货物买卖合同达成交易。现货市场价格有两种:一种是实际现货交易价格;另一种是一些机构通过对市场的研究和跟踪,对市场价格水平所做的估价。

期货交易价格:买卖双方通过在期货公开竞价,对未来特定月份的“石油标准合约”达成的成交价格称为石油期货价。

以货易货价格:有些国家用以货易货的方式交换其想要的物资。用这种方式时,其原油价格虽然是按照OPEC官方价格计算,但由于所换物资的价格高于一般市场价,所以实际上以货易货的油价往往低于官方价格,因而这是在市场疲软情况下一种更加隐蔽的价格折扣方法和交易手段。其最基本的形式是用石油换取专门规定的货物或服务,此外,还有以油抵债、以油换油、回购交易等多种形式。

净回值价格,又称为倒算净价格。一般来说净回值是以消费市场上成品油的现货价乘以各自的收益率为基数,扣除运费、炼油厂的加工费及炼油商的利润后,计算出的原油离岸价。这种定价体系的实质,是把价格下降风险全部转移到原油销售一边,从而保证炼油商的利益,因而适合于原油市场相对过剩的情况。

沙特阿拉伯国外净资产创新高系高油价获利

9月份,沙特阿拉伯的国外净资产增至1.69万亿沙特里亚尔(约合4488亿美元),为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原因是高油价提振了这个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的国库。

根据周日发布的央行月度报告显示,外汇储备较上月增加了368亿沙特里亚尔,为6月以来最大增幅。

据悉,沙特已承诺重建在多年原油价格低迷期间耗尽的外汇储备,该国将取不同的方式来支出其石油暴利。据沙特财政部称,沙特还改变了其管理石油美元财富的方式,为其外汇储备占经济产出的比例设定了下限和上限。

高油价和高产量意味着,沙特是20国集团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该国今年也有望实现近十年来首次预算盈余。

沙特财政部长MohammedAlJadaan上个月曾表示,沙特将寻求利用预算盈余补充外汇储备,向主权财富基金进行更多转移,并可能增加旨在帮助经济多样化的项目支出,以摆脱对原油销售的依赖。

中东地区

中东的油气钻探于19世纪末开始,世界10大产油国里中东国家占了5个: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主要的天然气生产国。

(1) 油气得天独厚

据《石油与天然气学报》的资料表明,沙特阿拉伯含有大约2659×108 bbl石油探明储量,约占世界总石油储量的1/5。沙特阿拉伯布盖格油田经营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石油加工设施与原油稳定装置,其炼油产能将超过300×104 bbl/d。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在全世界排名前三位。自2013年,伊朗天然气估算的探明储量达到33.8×1012 m3,仅次于俄罗斯。伊朗大部分的天然气是未开非伴生气田。伊拉克在2008年是世界上第十三大产油国,其探明储量仅排在沙特阿拉伯、加拿大之后,位居世界第三。在伊拉克已发现的油田中仅有一小部分处于开发中,伊拉克也许是现存的拥有巨大储量 (探明的及未探明的) 但未被开发的少数地区之一。伊拉克已探明的大部分油气沿着该国的东部边缘运移而形成一个油气带。伊拉克拥有9 个特大型油田 (储量大于7.95×108 m3 )、22个大油田 (储量大于1.59×108 m3 )。科威特大部分的石油储量在科威特南部的大布尔干地区,2013年石油储量为14×1012 t。卡塔尔的天然气储量占世界的13.3%,在中东地区名列第一。卡塔尔的天然气工业2013年的产量为158.5×106 m3。

(2) 中东地区问题牵动世界能源市场

中东地区政治局势动荡,对市场能源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外,由于中东丰富的油气,其地区政治一直受西方国家干涉和影响,如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以保护科威特为由对伊拉克发动海湾战争;美国以核问题为由,于2003年3月对伊拉克发动的二次入侵;2010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史上最严厉”制裁伊朗方案等。在20世纪50~60年代以后,中东地区内部充斥着各种种族矛盾和武装冲突,特别是20世纪末出现的各种恐怖组织,而各国***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大多比较强硬。21 世纪,虽然中东地区的局势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中东各国也希望建立区域内的和平发展战略,但是仍然存在各种不稳定因素。

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局势对于世界油气输出有着重要影响。以2004~2013年这10年为例 (图4.5、图4.6 ),美国2003年入侵伊拉克,中东石油产量急剧下降;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和伊朗核问题影响,中东地区石油产量出现小幅减少。

表4.8 亚太地区国家尤其产业投资环境综合对析表

续表

续表

图4.5 2004~2013年中东地区石油产量图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4年)》。

图4.6 2004~2013年中东地区天然气产量图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4年)》。

石油价格的暴涨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与国际关系,中东地区每次出现动荡都会牵动油价产生不同幅度的变化,对于油气进口国家的影响更为严重。10年以来,两次世界石油危机的出现,都是因为世界主要油气供应都要依靠中东市场。而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后,世界各国也努力稳定通胀,希望缓解油价变动对本国经济的冲击。现在,日本、西欧等油气进口国家都非常重视本国的油气进口渠道。就中国来说,2013年,中国石油进口量282.6×106 t,其中中东地区为中国最大的石油来源地。近两年来,中东地区石油产量缩减,中国将来拟取进口渠道多元化策略,但是未来30年内,中东油气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仍是第一位的。

中国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石油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一个敏感话题。中东石油的稳定供应是需要中国与中东地区经济上的密切合作与良好的政治关系的互动来保障的,发展良好的政治关系和经贸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与中东地区的经济关系总是滞后于政治关系。中东地区投资环境、政治环境不佳,与中国文化差异巨大,这些都制约了中国投资者开展投资活动。进入新世纪,为确保中国经济继续快速稳定发展,中国越来越重视与中东各国的政治经济关系,在中东地区一些具体问题上,中国都保持公正立场。目前,中国除了在中东地区油气业务方面展开一些技术服务工作外,已获取了多个区块的勘探开发权,为中国介入中东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做好了准备。

表4.9 中东地区国家油气产业投资环境综合对比表

续表

续表

表4.9从自然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环境、油气法律法规等方面,综合分析了中东地区国家油气产业投资环境方面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总体来说,中东地区10国政治局势不稳定,尤其是巴勒斯坦、以色列和伊朗等国家。中东地区成为世界油气的主要供应地区,美国、日本及欧洲各国在这个问题上都十分敏感,其中牵扯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会引发重大问题。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油气消费国,不得不更多地卷入到中东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生活中去。中国与中东地区素以友好往来著称,从历史角度讲,二者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更易取得政治互信。现阶段,中国不断推进与中东地区国家发展良好的关系,从而使中国在中东石油供应方面获得政治上的支持。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东国家总体投资环境不佳,投资风险较大,双方需要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在中东,有些国家连海关规章尚不明了,宏观统计数字也不准确,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或缺乏透明度,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投资者的积极性。此外,一些国家债务严重,还债能力弱,经济发展缓慢,直接影响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国际制裁至今还影响着一些国家,无法开展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