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乌冲突背后,股市发生了哪些变化?

2.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罗斯大约80%的石油出口流向了哪里?

3.2022俄乌局势原油基金普遍暴涨

4.原油价格高企,多国开始“救急”!不仅“烧粮”,还要“烧油”

俄乌冲突背后,股市发生了哪些变化?

俄乌冲突对油价影响_俄乌开战前原油价格走势

俄乌冲突爆发首日,能源、农产品及大宗商品价格迅速变化,黄金、债券等避险资产价格升温,全球股市相应调整。

第一,原油、农产品及一些大宗商品价格的中枢被趋势性推升,而且可能会中期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将助推全球通胀水平,尤其是欧洲和美国国内的通胀水平。

第二,美国国内通胀水平本已处于历史最高位,俄乌战争对其通胀的继续推升,很可能使得美国通胀持续超预期,这将使得美联储的今年加息、缩表持续?鹰派?超预期。这对美股及全球资本市场的高估值板块都将产生影响。

第三,此次的标志性意义,或将使得全球投资者意识到,过去40年旧有的全球化时代可能难以维系。与此同时,国家间的不安全感与日俱增,安全在各国供应链中的权重越来越高于经济效率本身。

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罗斯大约80%的石油出口流向了哪里?

俄乌冲突之初,美国宣布禁产俄罗斯石油,但印度以超低折扣价从俄罗斯大量泄漏原油。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被美国拒绝的原油,最终流入了美国市场!通过将 Rosneft 与其他燃料混合提炼,贸易商掩盖了原油的真实来源,让 Rosneft 继续留在市场上。谨慎的买家还试图通过处置标有?未知目的地?的俄罗斯石油来避免与俄罗斯的关系。

据媒体报道,包括至少一些俄罗斯原油在内的石油产品上个月运抵纽约和新泽西。该产品可能来自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几个月的折扣。据媒体援引克普勒数据显示,印度信实工业旗下炼油厂从俄罗斯购的原油数量是俄乌冲突前的7倍,约占购总量的20%。Reliance 可能以折扣价购买了俄罗斯原油,将其提炼并在市场上出售,并在市场上找到了美国买家。

据报道,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尚未透露精炼产品是否包含在其国家的原产地规则中。印度在冲突期间与俄罗斯保持贸易关系,原油打折价格飙升,这是其他国家避免的。自冲突开始以来,印度的石油进口量从每天 3 万桶猛增至每天 80 万桶。 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爆发冲突后不久,美国宣布禁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包括石油和某些石油产品。

但总的来说我个人还是希望这次战争尽早的结束,毕竟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战争是非常不应该的。并且恢复和平之后,各方面的经济都会得以稳定,人们的生活才会过得更好,目前受俄乌之间的影响,全国的各方面物资都得到了一定的上涨,导致全国和全世界的人都苦不堪言。

2022俄乌局势原油基金普遍暴涨

2022俄乌局势原油基金普遍暴涨

在俄乌局势的推动下,国际油价持续飙升,原油QDII基金也水涨船高,对此你知道关于俄乌局势原油基金暴涨的原因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俄乌局势原油基金普遍暴涨,希望大家喜欢!

俄乌局势原油基金普遍暴涨

3月2日,原油市场受俄乌局势影响大幅上扬,多只原油QDII基金随之暴涨。

截至收盘,嘉实原油LOF场内价格大涨9.55%,报收1.4元,创下近4年新高;紧随其后,南方原油LOF、原油LOF易方达、国泰商品LOF分别上涨8.48%、7.88%、7.58%,9只原油基金中5只涨幅超过5%,均创下近年新高。

拉长时间来看,2022年开年以来,嘉实原油LOF、原油LOF易方达、南方原油LOF、诺安全球油气能源等4只基金在场内的涨幅均超过了30%,场外基金净值的涨幅也普遍超过了20%,成为今年难得收益不错的细分基金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在暴涨背后,部分产品的场内交易价格在资金涌入下逐渐偏离基金净值,导致出现大幅溢价。

例如,3月2日,诺安油气能源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公告,近期,本基金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大幅波动,且场内交易价格较基金份额净值的溢价幅度较高。其中,2月28日,本基金在二级市场的收盘价为1.025元,当日基金份额净值为0.835元,溢价幅度达22.75%。

这也是截至目前溢价幅度最高的原油基金。诺安基金提醒到,本基金场内交易价格,除了有基金份额净值变化的风险外,还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系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请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溢价风险。

有业内人士解释道,原油基金高溢价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原油基金普遍流通盘较小,例如诺安油气能源的流通市值不足3000万;另一方面,由于外汇额度等原因,多只基金处于场外暂停申购的状态,资金只能通过场内交易,这也会推高场内价格。

此前,广发石油LOF也多次提示过溢价风险,其在2月24日的溢价幅度一度达到19.5%,随后该基金连跌两日,截至3月1日已经为小幅折价状态。

原油价格或高位震荡

抛开短期地缘政治因素,华宝油气LOF基金经理杨洋认为,支撑油价上涨最基本的逻辑,是近七年原油生产商资本开支不足,以及短期需求修复带来的供需错配。特别是近三个月来,OPEC+产油国的产能未能如期增产,市场担忧其是否能在未来提供足够产能。

嘉实精选基金经理苏文杰也表示,除了地缘政治冲突,还有库存因素,美国的库存在最近几个月不断下降,全球的海上浮仓在过去一年多也比较平稳,从供需来看仍然偏紧,这也是近期原油价格上涨的原因。

展望未来,广发道琼斯石油指数人民币(QDII)基金经理叶帅认为,当前国际原油市场供不应求局面尚存,在需求增量较为确定的背景下,供应增量持续受限,导致油价有望继续维持高位,且短期并未看到基本面紧缺缓解的趋势。

苏文杰则提示了短期风险,他认为,当地缘政治缓和或者边际弱化时,油价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但是回落幅度并不会太大,预计仍然在中高位运行。

俄乌局势恶化油轮运价一天暴涨超五倍!

自俄乌局势升级以来,两国附近多个海域商船通行受到影响。自24日起,乌克兰军方已叫停港口的商业航运,乌克兰最大港口敖德萨港也已经关闭。由于俄、乌两国主要出口货种为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因此,与之相关的海运价格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其中,中小型油轮的运价更是出现一天上涨超五倍的情况。

分析人士指出,出现“抢油”的原因,一是贸易商担忧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将被制裁,此外,市场也担忧俄罗斯船公司被制裁,这将导致部分船型运力大幅减少、运价上涨。业内人士表示,俄乌局势对全球航运的影响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将取决于事态恶化程度、以及后续制裁力度。

原油价格高企,多国开始“救急”!不仅“烧粮”,还要“烧油”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原油价格自俄乌冲突爆发后,瞬间飙升,一度逼近140美元/桶的高位,后来虽然有所回落,但总体仍然在100美元/桶之上浮动。

但近期再次呈上行趋势,截至6月7日,美油价格涨至119.41美元/桶,涨幅为0.77%;而布伦特原油价格则涨至120.57美元/桶,涨幅为0.89%。

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

一是俄罗斯是原油出口大国,随着一系列制裁的影响,俄罗斯原油出口预期受阻,因此使得市场供给预期减少;

二是随着全球夏季用油高峰的来临,市场对原油需求增加,在供弱需强的格局下,再次助推油价上涨。

能源价格持续高位,多国为平抑高涨的油价,对生物燃料需求大增。

一、将有更多粮食被“烧掉”

随着油价持续上涨,生物燃料市场也开始活跃起来。

常见的生物燃料比如燃料乙醇,主要分为甘蔗乙醇和玉米乙醇,其主要原料就是甘蔗和玉米。

例如,美国的生物燃料市场就十分庞大,在2021-2022年度,美国用于生物燃料的玉米数量为1.36亿吨,占到美国当年玉米总产量的35%,相当于全球玉米贸易总量的73%。

而今年以来,随着全球原油持续上涨,美国国内汽油价格也一路飙升。

根据美国汽车协会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汽油价格在6月7日这天平均零售价达到了4.92美元/加仑,创下新纪录。

而据专家预测,随着期的到来,旅行需求增长,这一价格可能仍将继续上涨。

受此影响,美国正在要求炼油厂增加玉米乙醇等生物燃料的使用。

美国环境保护署在6月初时公布,今年可再生生物燃料的最终配额为206.3亿加仑,并希望可以推动市场选择更多的石油及柴油替代品。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对粮食的需求将会增加。

根据推算,如果用乙醇装满一辆suv汽车,那么所需用的玉米数量大约可供一个人吃一年。

因此,这意味着,随着生物燃料需求的高涨,也在推动粮食需求的上升,从而也推动着粮价的上涨。

二、更多植物油也面临被“烧掉”

除了燃料乙醇外,生物燃料还包括生物柴油,生物柴油则主要以豆油、棕榈油、菜籽油为原料,美国、巴西、欧盟、印尼等经常使用。

同样,在美国环保署公布的最终方案中,也预示着可再生柴油的产量将增加,因此也带动了美国豆油需求的上升,使得豆油价格出现了上涨。

此前,美国农业部对2022/23年度生物燃料中豆油的添加需求调到了120亿磅,同比增长12%,而巴西也考虑在下半年将生物柴油的掺混比例从10%提升至15%,而阿根廷在今年1-5月份共出口生物柴油73万吨,同比大增78%,这再次使得全球豆油价格上升。

除了美洲国家以外,棕榈油生产大户印尼也正在大力推动生物柴油的发展。

据该国能源与矿产部部长介绍,通过使用掺混30%的棕榈油制成的B30生物柴油,在2021年印度共节省外汇45.4亿美元,他还称大力推广生物柴油,不仅能很好的平抑国内油价,还能稳定印尼的棕榈油价格并增加农户收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2022年,印尼划拨了1015万千升的生物柴油配额,这也意味着,在原油价格长期维持高位的情况下,生物柴油的性价比凸显,使得全球油脂市场不断波动,价格易涨难跌。

结语

当前全球市场的波动已不再是单一市场的波动,而是相互传导,相互作用,能源、粮食、油脂三大市场紧密相联,在能源价格高企的背景下,也支撑着粮食、油脂市场继续向上运行。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