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豆5元多一公斤,出油率不超过15%,可超市的豆油为何那么便宜?

2.调和油和食用油的区别是什么

3.调和油和大豆油哪个好?哪个值得买?

重庆大豆油和调和油价格_重庆豆油厂

价格贵的油未必是好油

现在市场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食用油产品,有大豆油、花生油、调和油、色拉油,还有特种油,如橄榄油、葡萄籽油、红花油、月见草油等等,但是我们值得为一些品种的油付出高额的价格吗?

今天我告诉大家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好油,而不是贵油!!

市场专家介绍:食用油的价格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取决于原料资源的价格。

有些食用油,营养丰富,原料稀缺,生产成本高,价格就高一些;有些食用油质量一般,资源广泛,商家为炒作一些概念,把高昂的广告费用加入产品成本,造就了一些高价位的品牌。

但实际上,价格高的食用油,营养不一定全面,质量也不一定好。究竟哪种油好,看一下各种油的营养成分表就一目了然了。

主要食用油脂中必需脂肪酸的构成

(中国营养协会)

单位:%

营养成分 亚油酸 亚麻酸

紫苏油 83-88 6.5

月见草油 70 3-15

葡萄籽油 58-78 <1.0

红花油 55-81 2-3

小麦胚芽油 50 4-10

大豆油 49.8-59.0 5.0-11.0

葵花籽油 48.3-74.0 0-0.3

棉籽油 46.7-58.2 0-0.4

芝麻油 35.0-50.0 <1.0

玉米油 34.0-65.6 0-2.0

米糠油 29-42 <1.0

亚麻籽油 15-20 44-61

花生油 13.0-43.0 0-0.3

菜籽油 11.0-23.0 5.0-13.0

橄榄油 3.5-21.0 0.3-0.9

油茶籽油 7-14 7

棕榈油 5.0-14.0 <1.5

猪油 12 0

羊油 3-5 2

奶油 2 0

牛油 2 1

椰子油 1.6 2

下面我解释下食用油的主要营养

衡量油脂营养价值的有两个指标:一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二是必需脂肪酸的含量。植物油所含年的这两种脂肪酸,一般比动物油高。不饱和脂肪酸越多,对身体健康越有益。

不饱和脂肪酸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人体不能自身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必须从膳食中补充。

人体生长和健康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被称为必需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和亚麻酸,因此它们是衡量食用油营养价值的标准之一。

(1) 亚油酸:它在人体内参与磷脂的合成,使细胞膜和线粒体的组成部分,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新组织生长、受损组织的修复过程不可缺少的物质,幼儿缺乏亚油酸,皮肤会变得干燥,鳞屑增厚,生长发育迟缓;老年人缺乏亚油酸,会引发白内障及心脑血管病变。

亚油酸还有调节胆固醇的作用

(2) 亚麻酸具有抗硝烟、抗血栓、抗血凝、抗心律失常、降低血脂、盖拴血管弹性的作用;还具有调节中央神经系统、提高记忆力等功能。人体一旦缺乏亚麻酸即会引起机体血脂代谢紊乱,导致高血脂、高血压、动脉样硬化;也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健忘、疲劳、视力减退;

婴幼儿、青少年如果缺乏亚麻酸就会严重影响其智力和视力的正常发育。

主要食用油中脂肪酸的构成分析

(中国营养协会)单位:%

种类 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其他脂肪酸

米糠油 20 80 0

亚麻籽油 11 89 0

玉米油 15 84 1

大豆油 16 81 3

橄榄油 8 92 0

紫苏油 17 83 0

葵花籽油 14 86 0

小麦胚芽油 18.8 81.2 0

花生油 19 80 1

芝麻油 15 84 1

月见草油 27 73 0

葡萄紫油 29 71 0

油茶籽油 37 62 1

红花油 37 63 0

猪油 43 54 3

棉籽油 24 73 3

棕榈油 42 58 0

牛油 62 31 7

羊油 57 40 3

奶油 69 31 0

菜籽油 13 45 42

椰子油 92 8 0

动物油主要含饱和脂肪酸,其摄入量过高,可引起血浆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引发心脑血管等疾病

植物油主要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的亚油酸、亚麻酸,人体不能合成,但是人体生长和健康必需。它们参与人体内磷脂的合成,并于磷脂形式作为线粒体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胆固醇和类脂质的代谢,合成前列腺前体,有利于精子的形成,保护皮肤以免受由X射线引起的损害等

就基本营养来说,我们一般食用的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就能提供

维生素A、D、E、K等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在食物中常与油脂类共存,因此,吃油是吸收这些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途径。其中维生素E只在几种食物中存在,在食用油中大豆油,米糠油、大豆胚芽油、小麦胚芽油的维生素E含量最高。

每100克食用油脂中维生素E的含量

(中国油脂)单位mg/100g

营养成分 维生素E

小麦胚芽油 257.1

大豆油 95.8

米糠油 90

菜籽油 83

玉米油 77.2

棕榈油 64.2

油茶籽油 57.6

葵花籽油 54.6

花生油 26.8-51.0

棉籽油 63.3-77.6

橄榄油 8.7

芝麻油 29.4-52.8

葡萄籽油 35.95

奶油 0.114

猪油 0.13

牛油 0.27

羊油 0.25

在日常食用油中大豆油的维E含量较高为95.8mg,而花生油中维E含量仅为50mg;菜籽油中维E含量83mg;玉米油中维E含量77.2mg;米糠油中维E含量要高些,为90mg,但其必需脂肪酸含量却远不及大豆油。

通过对以上营养成分的分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油类中,大豆油的营养成分要优于花生油和菜籽油

实际上,价格高的食用油,营养比一定全面,质量也不一定好,究竟哪种油好,看一下各种油的营养成分表就一目了然了

所以,只买好的,不买贵的,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油才是最重要的

就人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摄入的营养来说,橄榄油不是最好的,棕榈油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42,和猪油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差不多,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导致胆固醇的升高,引发心脑血管等疾病,所以不应该将橄榄油作为日常用油,不过它的保健作用是不能否定的。其次它的维E含量偏低,每百克只有8.7mg,和日常我们食用的豆油相比(豆油每百克含维E95.8mg),太低了

女士,或对美容有了解的人,知道维E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所以花了很多银子,就平衡来讲,一些食用油不是最好的

我是在北方,主要食用大豆油,所以我就大家对大豆油的一些误区,进行解释一下:

首先,大豆油颜色不是越浅越好,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大豆油一般有两种颜色,一种颜色较深,为橘红色,另一种颜色较淡,为浅**或淡**。前者为国标三级油,后者为国标一级油。

橘红色的大豆油成为“三脱油”,它是毛油经过脱水、脱胶、脱酸三道工序得到的产品,这种产品的特点是未作脱色处理,保持了大豆油固有的橘红色,同时也较完整地保留了大豆油中的营养成分。但感观不好,不便于做凉菜和西餐。

色浅的大豆油也叫“五脱油”,它是毛油经过脱水、脱胶、脱酸、脱臭、脱色等五道工序得到的产品。特点是脱掉了大豆油中的固有颜色,色泽清淡,便于做凉菜和西餐,但是,大豆油在脱色的同时也脱掉了许多大豆油中的固有营养成分,特别是损失了大豆油中的天然抗氧化剂和重要的营养素——天然维生素E,这就使生产商不得不在油中加进化学抗氧化剂。

所以,大豆油不是颜色越浅越好,至于选择哪一种为好,要看我们的需要和习惯。

如果用于煎炸、凉拌,应选择一级油。其色清味淡,不影响食物本身国有的味道,高温也不易冒烟。

如果用于普通烹饪,最好选三级油,因油中固有营养物质未受破坏。

新鲜的大豆油在正常油炸温度(215摄氏度)下是不会冒烟的。正常温度下冒烟是因为油中存在一定量的游离脂肪酸、磷脂和其他杂质。国家标准一级大豆油烟点为215摄氏度,三级油烟点国家没有标准,企业一般控制在180度,在此温度下冒烟的产品均属于不合格品。

大豆油加温时不应该冒沫。冒沫是因为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磷脂和水。其原理是:磷脂极易吸水,且磷脂是一种良好的表面活性剂,可使油乳化,遇高温时可产生丰富的泡沫。冒沫产品属于不合格品。

黄豆5元多一公斤,出油率不超过15%,可超市的豆油为何那么便宜?

菜籽油调和油大豆油棕榈油中菜籽油的价格最便宜。因为菜籽油的成本比其他油品便宜,制作工艺也比其它油品简单。

菜籽油是一种由菜籽榨取的植物油。

调和油是由多种植物油混合制成的混合油,包括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

大豆油是由大豆榨取的植物油。

棕榈油是由棕榈果实榨取的植物油。

调和油和食用油的区别是什么

植物食用油中,棕榈油浸出产油率相当高,也最便宜。黄豆浸出的豆油差不多是豆粕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加工企业主要靠卖豆粕赚钱,食用豆油的利润就不是那么高了。市面上卖的豆油调和油以浸出豆油为基础,一般会加入部分棕榈油降低成本,即使只卖70-80元5升一桶也有利润。

家里种菜籽,如果直接卖菜籽2块一斤。如果打油的话,一斤菜籽出油4两到4两5之间。如果菜籽饼不要的话,给加工方,免加工费,另外加工方补2毛一斤(按照菜籽重量)差价给顾客。如果要菜籽饼的话。加工费收5毛一斤,但是菜籽饼自己可以卖1.5元一斤。算下来,纯榨的菜籽油比买的金龙鱼啥的豆油便宜多了。

大型食油企业很大部分是直接从国外进口大豆毛油(转基因),再进行精炼去杂为成品食油,从中获取差额利润,无需压榨,节省很多设备厂房场地,投资少见效快。另即使用大豆原料加工,现在有浸出工艺,无需压榨,即用汽油浸泡大豆,溶解大豆油脂后对汽油浸出液加热,汽油挥发出来回收循环使用,浸出法出油率比压榨高,脱脂后的大豆再做豆制品如酱油豆腐等,也用来做饲料肥料。

十斤黄豆应该是出油3-3斤到3.5斤,油菜籽两斤半到三斤出一斤油,芝麻二斤多一点一斤油,我们家乡下,菜籽,茶籽,油茶籽,都是我们拿到榨油厂加工的,所以知道出油率的。

科普几个转基因大豆误区:

第一,你能买到的大豆油,不夸张的说98%都是转基因大豆压榨的豆油,国内自产的非转基因大豆都用来做豆制品了,还出口一部分,用来压榨豆油的极少,因为出油率低,而且非转基因大豆的价格比进口转基因大豆贵的多,压榨豆油根本划不来,购买的人也比较少。

第二,国家规定转基因大豆是不能直接食用的,只能用来榨油和作为饲料使用(就是榨油后的豆粕),所以你在世面上买不到零售的转基因大豆的,也就没必要担心会买到转基因大豆了。

第三,转基因大豆的转基因成分在蛋白里面,由于榨出来的油是不含大豆蛋白的,所以转基因大豆油不含转基因成分。

第四,谁说美国人不吃转基因大豆油,美国一年转基因大豆产量1.05亿到1.23亿吨,每年出口5400万吨左右,其他的一半多大豆难道都倒了吗,美国跟中国一样也不允许转基因大豆直接做成豆制品食用,但是同样吃转基因豆油,并且豆粕作为饲料喂牲口。

国产大豆用的是压榨出油,转基因大豆是油浸出油,也就是用煤油泡出来的,转基因大豆油比国产大豆油出油率高10%,价格也便宜很多,油当然便宜啦!不过我不吃大豆油,从03年知道转基因后就没买过大豆油,见到调和油一律不买。

超市和粮油店卖的大豆油肯定不是正宗的大豆油,出油率和黄豆价格大家多知道,工厂的加工设备工资等成本,运输费,超市粮油店的利润,包装等,这样算下来能买到40元5L加0点25L的一桶油吗?

国产黄豆出油率不超13%,进口转基因黄豆出油率24%。化学浸出油,然后在提炼出去加入的化学材料。这样的油第一是转基因豆油,第二有化学残留。油厂在非转大豆原料采购时会适当进购些转基因的,为何是否可理解为可想而知?现对成品油要做到区别转或非转常规单位确实有难度,这就有了欺人之歉?油脂获取现有基本二法,榨取或浸出,榨取比较直观,年纪稍大都知道,浸出现有用化学成份参与且有残留,美其名曰精炼。

在营养上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几乎没有差别,口感更没有差别,你可以自己试一下,找三个厨师,各提供一模一样的两瓶瓶装油,分别装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但不告诉厨师哪个是非转基因哪个是转基因。然后让厨师和炒分别用两种油各炒五盘菜,再找50个人试吃,保证没人吃的出来那个是非转基因哪个是转基因。

我国进口得不管是美国大豆还是南美大豆,都是转基因大豆 ,质量非常好,价格便宜,出油率高 ,这些大豆都是定向流通的,比如益海嘉里和中粮这些大企业每年要压榨大量进口大豆,普通消费者是买不到的进口大豆的。大豆的压榨后的产品是大豆油和豆粕,所以豆油的价格不光取决于黄豆的价格,比如生猪的价格上涨,那么出厂的豆粕就会贵些,大豆油就会相对便宜些。

相反生猪价格下跌,就会挺油抑粕。东北大豆相对于进口大豆,产量低,出油率底,价格高,仅能满足国内百分之二十的需求,其余百分之八十都需要进口。大豆压榨出油率都在15%以上,高的可以达到20%,如果使用浸出法,出油率会更高。食用油厂家大多是购买期货大豆,批量大,价格相对较低。超市里5升转基因大豆油一般售价在39?49元之间,非转基因的在59-79元之间,大豆油由于有豆腥味,一般家庭很少吃,大多是供应餐饮机构的,几个知名品牌也很少会上架大豆油,品种少。

每亩地能产大豆200一250公斤,出油率百分之十三左右,平均每人每年消费50斤,每人就需要1亩地来种大豆,还有鸡鸭猪的饲料需要的土地,所以南方的土地就更少,不宜建大城市,南方土地只能农村自己供给,南方的城市人口吃啥喝啥,也只能靠进口来维持,外加东北的大米,玉米在辽宁锦州港成年累月地装船运往长三角、珠三角。

现在大部分都是浸出法制油,真正压榨的极少。工艺方法在油桶上有标注。油其实是油厂的副产品,主要是大量的豆饼豆粕,这些豆粕是各种饲料的重要成份价格是可观的。因为榨油剩下的废料依然可以卖给养殖场,价格也不是很便宜,而且现在调和油和大豆油基本上都是转基因豆了,转基因大豆产量高抗虫抗灾比较强,成本上来讲并不是很高。

现在豆油都是用化学药品浸泡出油,出油率高。出油后的豆渣加工成豆粄(类似豆饼),作为猪鸡的饲料的原件,价格很高,高于黄豆价格。豆粄基本可以回本,豆油就是厂家的利润。

豆油便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是豆粕,这是饲料生产的重要原材料,还能卖出大豆价,像花生、芝麻、葵花籽等,虽然出油率比大豆高,但副产品基本就是做肥料,价值低,所以超市里,大豆油便宜,这是主要原因。

标非转基因的油也不一定是非转的,非转基因黄豆出油率低,油厂不收,农民种的就少,价格就更高。多打那几个字就是为了多卖钱。现在都是浸出法榨油,尽量买颜色浅的油,不管啥油,都经过脱色脱酸处理,对身体不好的物质残留会更少些。热稳定性也越好。

大豆油压榨或浸出以后还有副产品,转基因大豆一般出油率最高可以达到百分之十八,然后还有豆粕,豆粕可以做饲料,可以酿造酱油,这个是可以销售的,油脂下脚料可以做皂粒,豆粕还可以提取蛋白粉等,大豆可以榨油以后可以有很多副产品,这些都是大豆产生的价值,不要只算油的价钱。

调和油和大豆油哪个好?哪个值得买?

调和油和食用油的区别在于组成与来源、加工方式、颜色与用途以及营养价值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1、组成与来源:调和油是由多种油脂按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食用油,其主要成分包括橄榄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而食用油则更广泛,包括植物油、动物油、矿物油等,主要来源于动物的脂肪提炼或植物的直接压榨。

2、加工方式:调和油是将各种植物油制成精炼油脂后,再按比例调和而成的。而食用油则是通过原料加工直接得到的油,其加工过程相对简单,主要保留天然风味和营养成分。

3、颜色与用途:调和油的颜色通常较深,制作出的食品呈现褐**,更适合用于需要稳定烹饪条件的场合,如炸食物等。而食用油的颜色可能因油温不同而有所变化,可使炸制或煎制出的菜肴呈现不同颜色,如洁白、金黄、深红等,适用于多种烹饪方式。

4、营养价值与健康要求:调和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维生素D、亚麻酸、DHA等营养成分。而食用油则富含脂肪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等。

从营养上来看,调和油营养更均衡,比如金龙鱼黄金比例调和油,1:1:1的广告大家都听过,这个的脂肪酸比例比较均衡,还有稻谷鲜生的谷物营养,亚麻鲜生的高油酸葵花籽油和亚麻籽油的搭配,都是营养很好的。相对来讲大豆油营养比较单一,不过性价比高,同样5L装,金龙鱼大豆油的价格大约只有金龙鱼调和油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