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老窖盛世金价格-泸州老窖盛世金年价格
1.什么是国窖酒?
2.泸州老窖有什么传说
什么是国窖酒?
国窖酒 什么是国窖酒?它可不是普通的白酒。 首先,它的生产日期只有一天,1999年9月9日。在时间的长河里,这一天,对国窖酒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仅是这一点,国窖酒就具备了很好的收藏价值。 第二,国窖酒只有1999瓶。从0001到1999依次编号。每一瓶都是唯一,没有复制品。这种唯一性,使其从普通白酒行列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艺术品。 第三,酿造国窖酒的窖池可不是普通的窖池,它有400多年的历史。在酒城泸州,自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窖池,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完好无损。这窖池1986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还被收入吉尼斯记录呢。四百年老窖酿造的美酒自是普通窖池无法比拟的。 第四,1999号国窖酒在1999年成都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酒文化节上拍卖,以18万元被上海一企业收藏。创造了世界单瓶酒的最高价格,被吉尼斯组织载入史册,至今无出右者。 第五,国窖酒是作为祖国统一的和平大使。0002号国窖酒赠与了香港行政特区第一任特首先生,0003号赠与了澳门特区第一任特首先生。而0001号酒带着对祖国统一的良好祝愿,珍藏在泸州老窖酒史陈列馆里,等待着宝岛台湾回归的那一天,赠给首任行政长官。 第六,国窖酒扮演着世界和平使者的角色。2000年,中日青年友好互访时,我国代表将编号为1972的国窖酒作为国礼送给了日本朋友,被日本朋友作为至宝收藏。你知道1972的意义吗?1972年,它可是中日两国恢复邦交的时间,将这瓶酒送给日本朋友,表达了我国青年一代希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窖酒的价值将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是谁,得到这极为稀罕的酒,都不舍饮用。就像梵高的绘画一样,这些中国酒文化的杰出代表将被人们一代一代流传下去。几个世纪之后甚至更远的未来,人们视它为价值连城的珍宝时,你千万别惊奇。 “国窖·1573”的包装创意 酒瓶采用水晶玻璃烧制,瓶身呈突破性截面切割辅以繁星衬托,瓶体镂刻烧花红黄衬色。 “国窖”?押以国家官方行文使用最广之宋体为本,因400多年岁月而呈“古印”之风。 “1573”:纯金压边,衬托酒液的晶莹剔透。基座装饰以国花金色牡丹,外包装由大面积正红铺陈,整体风格呈传统玉玺造型,整体色调呈国旗红基色。 五角繁星寓意: 1.与“国旗”五星红旗之五星相对应。 2.遍数每瓶“国窖·1573”(包括“产品手册”),五星数恰为960颗,寓意大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之领土概念。 3.吾国逢盛世,酒业如繁星无数般得以光大。 基座两侧之“V”形,寓意“VictorytoVictory”尊贵陈酿乃成功人士之鉴证。文字
泸州老窖有什么传说
一、“国窖1573”酒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1573国宝窖池”位于泸州市南城营沟头,即今天的“国窖广场”内。国宝窖池酿国酒。“国窖1573”是中国浓香型国酒。
泸州古称江阳,名副其实的“酒城”。泸州老窖特曲(大曲)又是泸型酒的代表。泸州老窖特曲(大曲)的生产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
泸州地处四川盆地南缘,扼长(江)沱(江)两江汇合处,位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是四川盆地人类最早出现和聚居的地区之一,是有2130多年建置史的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四周丘陵凹凸,温热的气候和充沛的雨水,孕育出果中佳品桂圆、荔枝,特别是酿酒最佳原料糯高梁(红粮)与小麦。
泸酒始于秦汉
泸州是我国酿酒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根据泸州地区出土文物考察,泸州酿酒史至少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在泸州市博物馆陈列室里,有一只当地出土的“陶质饮酒角杯”,国家文物部门鉴定为2000多年前秦汉之际的器物,专供饮酒宾客之用。1983年泸州市郊出土的第8号汉棺上的“巫术祈祷图”中,高举酒樽的两巫师,再次证明当时泸州不仅酒好,还有了“以酒成礼”的酒文化,也印证了中国酒文化中“无酒不成礼”的“酒道”。汉代著名词赋家司马相如的《凤求凰》中写道:“蜀南有醪兮,香溢四宇,促吾悠思兮,落笔成赋”。是因为喝了泸州美酒啊。
传说公元225年诸葛亮屯军泸州古城,在城幽势奇的忠山上匿军演阵,以备南征。当时泸州一带瘟疫流行,诸葛亮派人采集草药百味,制成曲药,用营沟头龙泉之水酿制成酒,令三军将士日饮一勺,兼施百姓,即避瘟疫。曲药制酒的方法也流传下来,成为泸州酒史上的荣光。
泸酒兴于唐宋
1999年2月3日,在泸州老窖特曲(大曲)窖池南侧约300米处基建工地发掘一古窖址,挖出一批陶瓷器皿文物,有壶、杯、罐、碗、盘等10多种类酒具200多件,经考古专家考证鉴定,营沟头古窖是一个隋末唐初至五代时期主要生产民间陶瓷的窑址。可见当时饮酒即在民间广为兴起。据史载,泸州在隋代升为总管府,唐代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升为都督府,唐贞观盛世之年,唐太宗派开国元老程咬金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可见泸州在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程咬金对泸南少数民族酿制黄酒和汉族传统酿酒术相互交流,促进各民族团结,进一步推动酿酒技术的发展有功。唐昭宗景福二年(公元892年)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侄儿柳玭移任泸州刺史,他刚进州境,就有当地豪酋拜迎,敬献美酒,他们以庄园酿酒作坊的生产方式推动着泸酒酿酒生产的发展。唐代诗人郑谷在《旅次遂州将之泸郡》中写道:“我拜师门吏南去,荔枝春熟向渝泸。”春,在古代是酒的别名。所谓荔枝春,就是以荔枝为主体香成分的酒,这表明在距今1000年前泸州荔枝已被作为酿酒原料之一,而且酒的质量较高,足以招徕郑谷这样的风流名士了。可见泸州酿酒的生产和消费在唐代已经相当发达了。
北宋诗人黄庭坚曾遭贬谪,来泸州住了半年,他看到泸州农业经济比周围地区发达,遍地栽种高梁用来酿酒,不由深情吟唱道:“江安食不足,江阳(泸州)酒有余”。当时泸州官府人士,乃至村户百姓都自备糟床,家家酿酒。宋王朝在泸州设立市马场,每年冬至节前后,叙永、古蔺、黔边等地的少数民族按照部落头人与宋王朝达成的协约,都要到泸州交售战马和其它商品,在这马队后面,成千上万的各族男女,用竹筏运载白椹、糯米、茶叶、麻、兽皮、杂毡、蓝靛等农副产品,从江门峡、顺永宁河经长江达泸州,再购买布帛、食盐和大量泸酒,运回泸南山区,这种茶马盐酒的贸易一直保留到明清。据宋《文献通考》记载,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以前,宋王朝每年征收商税税额在十万贯以上的州郡,全国26个,泸州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泸州所设的6个收税的“商务”机关中,有一个是专征酒税的“酒务”,每年征收酒税在1万贯左右。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3年)以来,四川境内的奉节、泸州已出现小酒(米酒、黄酒)和大酒(蒸馏酒)。这种大酒在原料选用、工艺操作、制曲蒸酿、发醇方式、贮存醇化以及酒的品质方面都已经与今天泸州酿造的浓香型曲酒非常接近,可以说是泸州老窖特曲的前身。宋代泸州城里已有酒窖。宋代诗人唐庚放饮泸州佳酿后,他的一首“百斤黄鲈脍玉,万户赤酒流霞。余甘渡头客艇,荔枝林下人家”。张扬出一幅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泸州风情胜景,成为讴歌泸酒的瑰丽杰作。遗憾的是泸州老窖文化的大批宋代遗存,却在宋元之际长达半个世纪的蒙古定蜀战争中毁坏。不过仅1984年在泸州小市城建挖方中,人们曾意外地发掘出五口年代不明的酒窖,据考证当为宋代遗存。
泸酒盛于明清
朱元璋统一中国,建立起明王朝以后,酒城泸州的酿酒业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结果之一就是现在泸州南城营沟头一排排整齐排列,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现存最完整、持续使用时间最长、具有431年悠久历史的老窖池群,“国窖1573”的奇迹。
明代大诗人杨慎(升庵状元)对泸州酒城一往情深地写道:“花骋小市频频过,落日凝光缓缓归”。诗人是说在泸州小市饮泸州美酒后归家的情景。杨慎又有诗:“玉壶美酒开华宴,团扇熏风坐午凉。”杨慎常常在夏令时节小市半山上的一座小园林中果实成熟之际,枝头红绿相映,在此邀集诗友聚会。杨慎还在小园中独擅风流,开怀畅饮泸州小市美酒,唱出“江阳酒熟花如锦,别后何人共醉狂”的醉时歌,吐露自己醉卧泸州的情愫,表现了自明代至清代的几百年间,泸州美酒曾以自己的高品质,赢得广泛的赞誉。
还有民间传说农民起义英雄张献忠饮了泸州老窖大曲,连声赞叹:“好酒,好酒!”然后率大军破釜沉舟,兵分三路向成都挺进。
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在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腊七月初九乘船到泸州城下,停泊一天,写了泸州酒城风貌,距今虽已有两百多年了,仍传颂至今,成为吟诵这座酒城的千古绝唱。其一七绝“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含香给客橙。”词中“衔杯却爱泸州”中何等夸奖泸州老窖大曲啊!其二七绝:“滩平山远人潇洒,酒绿灯红水蔚蓝。只少风帆三五叠,更余何处让江南。”临行时,张问陶又买了满满几坛泸州老窖大曲,顺江而下,观景畅饮,欢愉不已,当他夜泊长江三峡时,写下:“涪州朱桔夔州柚,乍解筠笼看一船。口腹累人惭过客,山川迎我笑前缘。文章颇拟争千古,饮食何须费万钱。暂贮冰盘开窖酒,衔杯清绝故乡天。”诗人张问陶就着涪州的红桔与夔州的柚子,打开罐中泸州的“窖酒”,衔杯雅酌,乡思如缕。而他那“暂贮冰盘开窖酒,衔杯清绝故乡天”的诗句,想不到却为泸州人留下了一条珍贵的史料。证明两百多年前,“泸州老窖”已有了“窖酒”之称,而且酒体“清绝”,具有泸州地方志书所称的“清洌甘爽”的特征,令人衔杯喜爱,眷恋不舍。
清代光绪年间,泸州城下十余里江面上内七层外八层停泊着过往盐米大船。像树林一样的船桅,俨然城墙外的又一道木栅。张船山(即张问陶)“城下人家水上城”说的就是这种繁华景象。泸州城内旧有牌坊,署曰:“川南第一州”,其实合全蜀直隶厅州论之,其繁富亦当首屈一指也。
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泸州可考的窖酒年产量超过10吨。到辛亥革命前夕,泸州城里已经遍布酒窖。曲酒酿造作坊可考者有温永盛、天成生、协泰祥、春和荣、永兴成、鸿兴和、义泰和、爱人堂、大兴和、新华等十余家,年产曲酒240吨以上。清代《阅微堂杂记》上载,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泸州已酿出了第一代泸州大曲酒,民间流传“酒窖比井还多”的说法,正是泸州酒业兴旺昌盛的又一见证。
民国改元后,随着生产和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泸州老窖大曲远销省内外;广州、南洋等中外客商也来争相采购。抗战前夕,曲酒年产量达到达800吨。酒作坊之间,竞争非常激烈,一个个在工艺质量上精益求精,曲酒品质不断的高,抗战期间泸州曲酒年产量达1800吨,冠甲全川全国,成为名副其实的“酒城”。
1915年,翻开当年的《东方杂志》、《国民公报》、《大公报》、《申报》,可见号称“泸州第一”的温永盛糟坊生产的“三百年老窖”大曲(当时有342年,距今有431年的老窖池生产)夺得巴拿马博览会金奖的和新闻报道。具有“窖香浓郁、清冽甘爽、饮后尤香、回味悠长”特点的泸州老窖大曲饮誉美国旧金山。为中华民族争得了又一荣誉,让人分享文化古国的文明,感受华夏酒文化的辉煌。《中国食品工业年鉴》记载说,这是我国浓香型国酒最早获得的国际金奖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