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持续下降的原因_国际油价极速滑落原因
1.极速狂飚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2.成立17年、销量100万辆、市值1200亿美元,颠覆百年汽车行业
3.70年代时的苏联在如今能排到什么位置,还厉害吗?
4.分析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如何有效抑制通胀
极速狂飚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极速狂飚 txt全集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
内容预览:
序章
在20世纪90年代初,这是一个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得最鼎盛的时期,而这个年代也是油价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时期,恰恰在这段时期,出现了一群热爱飚车的人。
他们渴望挑战极限寻找速度与刺激,他们无论是在汽车来往较多的公路上,还上崎岖弯道多的山道上,都无时不刻的享受着汽车给他们带来的速度和快感,更是为了能展现自己的技术而开始挑战高手来突破和展现自己的速度与极限,炫耀自己车子的性能和自己的技术为乐趣,这些人被称为:飚车一族。
跟国际上最出名F1方程式赛车有着很大的区别,F1只能在固定的跑道上赛跑,而他们却比F1赛车更能体现出速度与极限。
飚车一族一般选择的地方大部分是弯路较多而且危险的山道进行私自比赛互相挑战极限与技术的模式来进行比赛,飚车手们经历不断的挑战经验个个变速度奇快,就连交警也拿这群人没办法。
就这样一个崭新的飚车时代开始降临了,一群爱好赛车的热血汉子和一些热爱车子的仰慕者纷纷效仿加入了这个飙车的行列。……
成立17年、销量100万辆、市值1200亿美元,颠覆百年汽车行业
对,这就是Elon?Musk治下的特斯拉,成立17年的业绩。
北京时间3月10日,特斯拉?CEO?Elon?Musk宣布,第100万辆特斯拉电动车正式下线。
从2008年10月,第一台量产车型Roadster批量下线交付,到第100万辆特斯拉电动车下线,过去了整整12年的时间。下一个100万辆,预计用时不会超过18个月。
100万辆,对于很多传统车企来说,这可能仅仅是几个月的产量。但是,对于特斯拉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开端。随着中国工厂产能提升、德国工厂即将开工建设,特斯拉的产能将会逐步提升,特斯拉给传统车企的压力,会是前所未有的。
特斯拉的出现,颠覆汽车行业体现在四大方面:1、革新了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2、构建了全新的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供应链,3、建立了汽车行业的直销模式;4、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智能用户体验。新的秩序出现,意味着新的利益格局。
这一切,引来了造车新势力的模仿,引起了传统车企的追赶。模仿者希望,再造一个特斯拉;追赶者希望,不被市场无情的淘汰!中美的造车新浪潮,尤其是在中国,诞生了一波造车新势力以及涉及了千亿人民级别的投资;传统车企宣布将会投入数千亿美元,全力追赶特斯拉。
进入到2020年代,百年汽车工业,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将会席卷整个行业、重构整个行业。作为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开拓者和普及者,特斯拉也是这个市场最大的获利者,成立17年、销量100万辆、市值1200亿美元,遍布全球的拥护者(当然也有反对者)。
但是,特斯拉仍旧需要跨过两个危机(科技公司的估值与AutoPilot大规模诉讼问题),以及必须拿下的一个市场——中国市场。
上海临港工厂是特斯拉第一个海外工厂,从开工建设到量产下线,用了不到12个月的时间,这家创下了无数记录的工厂,现在正在逐步提升产能,以满足中国市场对特斯拉的需求。
虽然特斯拉从未公布过国产Model?3的订单量,但是,从预定到交付的时间来看,特斯拉的订单量是惊人的,可能达到了10万辆的级别。在生产端,目前Gigafactory?3用单班制,周产能2000辆,本月将会用两班倒,产能提升到3500辆,一期工厂的终极产能目标是年产量15万辆。
特斯拉上海临港工厂,从2018年9月第一台白车身下线,10月正式投产,12月交付第一批车。从2018年9月开始,特斯拉的股价也从200美元出头,开启了新一轮的上涨,2019年12月突破历史新高389美元,到2020年2月达到历史新高的968.99美元。
除了特斯拉美国市场的稳定销量外,中国工厂的投产为特斯拉提供了新的市场预期,特斯拉股价因此也得到上涨的动力,叠加空头被全面逼空,造成了特斯拉的这一波上涨。特斯拉,也就成为了“中概股”。
特斯拉成为中概股,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需求量,在上海工厂还没投产前,中国市场也成为特斯拉第一大海外市场,是美国本土外,特斯拉最大的市场;
二、上海工厂的极速投产,从动工建设到首批车辆交付,不到12个月的时间,超出预期;
在车型安排上,随着Model?Y在2020年Q1在美国开始交付,其国产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特斯拉中国工厂,也将迎来第二款国产车型,这是一款被马斯克寄予厚望的车型,希望其年销量可以达到50-100万辆。
极有可能,在2020年Q4的时候,将会开启国产Model?Y的生产,在2021年开始交付,这可能是放在Gigafactory?3的二期工厂进行生产,目前,二期工厂的建设和配套的零部件工厂、电池工厂,都在全力建设。
接下来,可以预期的是,在产量和交付上,特斯拉仍将创造历史,其中中国工厂和中国市场将会发挥最重要的作用,为特斯拉提供最强劲的增长动力。中概股特斯拉,将会更多的和中国市场联系在一起。
特斯拉会从此一帆风顺吗?显然不会。
02?两个门槛?是两个危机?
国际油价在北京时间3月9日创下超过30%的单日跌幅记录,石油价格的持续走低,也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对于特斯拉来看,不仅仅于此,更重要的是要面临两大危机:估值体系和AutoPilot潜在的大规模诉讼问题。
估值体系:科技公司Or制造企业?
在股价达到968.99美元高峰的时候,特斯拉成为全球仅次于丰田的第二高市值车企,市值超过1780亿美元,超过美国三大车企市值总和,但,特斯拉迄今为止,累计交付仅为100万辆,和动辄数百万年销量的传统车企无法比较。
从利润角度看,更是特斯拉迄今为止,仅有数个季度是盈利的,尚未实现年度盈利,这与动辄利润百亿级美元的传统车企,也是无法比较的。那么,特斯拉为何市值仍旧超过1200亿美元呢?
显然,这是科技公司的估值。是的,这是特斯拉目前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特斯拉被全球空头做空的最重要的原因,任何的财务模型,都不能证明目前的特斯拉值这个钱?
特斯拉当然也有自己的优势,包括掌握核心技术(如全新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可持续升级的AutoPilot、可持续升级的车联网服务)、掌握着汽车销售的直销体系、掌握着遍布全球的充电网络,掌握着纯电动汽车-太阳能屋顶-储电系统这样可颠覆目前能源体系的新能源系统。
目前,AutoPilot在国内售价5.6万元,在国产Model?3的整体价格占比接近20%,成为Model?3核心的价格组成部分,一个HardWare?3.0+一些传感器,是不值这么多钱的,这里面的价格,更多的是软件的价格,靠软件赚钱,车企此前是不敢想的、更做不到的,特斯拉做到了。
至于纯电动汽车-太阳能屋顶-储电系统这样可颠覆目前能源体系的新能源系统,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证明其市场的潜力和规模。
AutoPilot的大规模诉讼危机
AutoPilot,曾经被特斯拉宣传为自动驾驶驾驶功能,但,最终,在2018年10月,特斯拉将自动驾驶的字样从撤下,因为,AutoPilot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多起事故,并且造成人员伤亡。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特斯拉官方还是Elon?Musk,都在宣扬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但是,在特斯拉的官方手册和网站上,还是要求车主在开启AutoPilot功能的时候,要保持专注并且做好随时接管车辆的准备,因此,特斯拉在AutoPilot的致死事故发生后,仍旧逃避法律责任的原因。
有数据显示,特斯拉AutoPilot的事故发生频率,正在指数级的下降,但,仍旧是存在。AutoPilot,能否从目前的L2级别,提高到Elon?Musk口中的L4级别,也是目前Hardware?3.0装配的FSD芯片宣传达到的自动驾驶功能,这仍旧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并且,大规模诉讼的危机,一直存在。
只有跨过估值体系可能转变的危机,以及应对了AutoPilot潜在的大规模诉讼风险,特斯拉就有可能真正成为汽车行业的苹果。万亿美元的市值,也是有可能的!
无论如何,在Elon?Musk和特斯拉的努力下,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人类也将在这种发展趋势中,获得体验更好、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强、成本更低的出行服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0年代时的苏联在如今能排到什么位置,还厉害吗?
苏联国徽
1、自然
苏联是不列颠帝国和蒙古帝国之后,人类建立的国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广袤的国土赋予了苏联极为丰富的自然。除了能源,当时的苏联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发展多种经济,比如著名的赫鲁晓夫玉米和勃列日涅夫土豆……当然,这只是个笑话,苏联的产业结构非常僵化和单一,放到现在就是欠开发的典型。
苏联曾经的面积
2、战略纵深
希姆莱的儿子在党卫军装甲兵中服役时曾在日记里写到:“我们打的很顽强,但是苏联的土地好像永无止境。”
在苏联最为强大的70年代,其国土面积达到了惊人的两千两百四十万平方公里,如此巨大的战略纵深给苏联提供了全世界最为优厚的迂回条件。二战时苏联红军正是依靠这种优势取迟滞拖延的方式争取到了整军备战的时间,拖垮了德国的闪电攻势。放在今天,苏联依然能够从中获得地缘政治的筹码和地区安全事务的多个缓冲带,处境要比今天的俄罗斯好很多。
苏联民兵
3、军事实力
如果说俄罗斯是靠吃老本和局部创新维持局面,那么苏联则是完全不怕,叫嚣、制裁,对苏联怕是根本不起作用。苏联最强大的时候兵员总数与核武器数量都超越美国,即便放在今天也是如此。可是现如今技术爆炸还在继续,苏联时代的许多武器装备已经跟不上信息化战争的节奏和要求了,殴打小朋友没问题,但是相较于美国,劣势会非常大。
庞大的装甲集群
4、经济实力
这是苏联最为软肋的一项。谁都知道苏联的经济体制僵化、经济模式单一,坦克大炮横着走,但是你想吃上点新鲜水果……不好意思按量分配,而且不是老百姓随便就能吃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期间,叶利钦和他老婆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刚能买一捆大葱,人们又回到了为一块黑面包而排长队的状态中去。如果苏联穿越到今天,用不了一年就得解体,外部的经济因素会彻底冲垮苏联的一切经济体系。
超级大国的生活水平并不高
5、政治制度
现如今还有极个别沿用苏联时代政治制度的国家,半个手就数过来了。苏联畸形极端的政治是其解体的罪魁祸首,就算没有外部力量的因素它自己也要解体。因为弊端实在是太过严重。卫国战争期间这种制度的确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在和平年代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则是弊大于利。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速度远高于历史上任何以一个时期,苏联粗壮的大腿会因为僵化而迈不开步子,被其他国家远远甩在后面。
苏联农民
如果苏联来到2018年,军事实力依然和俄罗斯一样仅次于美国,但是他的GDP和人类发展指数恐怕要倒推好多名,尤其是经济建设更是要远远落后于中国、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
分析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如何有效抑制通胀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由于种种原因通货膨胀正悄悄的降临我国,为了避免我国经济出现畸形发展,我们必须取调整收入政策,货币政策,对外经济政策,提高利率,降低工资水平以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蔓延,使我国经济稳定的发展。
1.什么是通货膨胀缺口?
通货膨胀缺口是指实际水平总需求水平大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而形成的缺口,或者说是指在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投资超过储蓄的差额,既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差额,在存在通货膨胀缺口的情况下,就会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价值超过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价值,由于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中,社会已没有可以扩大实际产出的闲置不可能再增加实际产出,所以当存在通货膨胀缺口时,经济面临上涨的压力,经济将在高于充分就业收入的名义水平上均衡。当经济实现均衡时,如果均衡国民收入高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即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如果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即存在失业缺口
2.通货膨胀的类型:
2.1.温和性通货膨胀
2.2.加速性通货性膨胀
2.3.极速性通货性膨胀
3.通货膨胀率
公式: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其中基期水平选定某年的物价水平作为一个参照,这样就可以把其他各期的物价水平通过与基期水平作一对比,从而衡量现今的通货膨胀水平)
4.通货膨胀
4.1.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在较长时期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
4.2.通货膨胀的原因:
4.2.1.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来加之近年中央银行有发行过多的货币导致货币增长过快从而引发了通货膨胀。
4.2.2.需求拉上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理论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
其观点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我过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形成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局面从而形成了通货膨胀。
4.2.3.温和性通货膨胀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两种原因。近年来我国粮价不断上涨,是由于粮食产量下降造成的,是供给出了问题,属于成本推动;投资需求幅度为20%为正常,而我国现在已经达到了25%,特别是化工,冶金等行业的价格不断上涨引起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此属于需求拉动。温和性通货膨胀还有一个因素国际传导,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需求膨胀带动国内价格上升,属于需求拉动;而原油及其他国际初级产品通过进口带动国内价格上涨,则属于供给因素,是成本推动。
4.2.4.通货膨胀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产生,由于物价的流通,近几十年全球没有发生恶性的通货膨胀,反而是产生了不少次的通货紧缩。而我们由于汇率管制,无法与国外市场同步,客观上导致了通货膨胀。
4.2.5.我国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生产较低的部门的工人需求向生产高的部门靠齐结果导致整个社会工资增长率超过了经济增长率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
4.2.6.通货膨胀的隐性原因——生态系统失衡。生态失衡是通货膨胀的内在原因。
①当生态失衡后,稳定协调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的效率便会受到影响而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有效物质和能量的产出减少,即生态供给量减少;加上人们的需求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加,使整个社会对生态的全面需求急剧增长,造成总需求大大高于总供给,产品供不应求,必然拉动相应的物价不断上涨,从而产生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②生态失衡的表现之一是生态环境恶化,治理生态环境必须花费大量的成本。治理的社会成本费用又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各个公民和厂商,这种社会成本最终要由生产厂商来承担,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使产品的价格升高,相应的结果就是物价上涨。生态失衡还使自然日益减少,开的难度日益增加,由此导致开成本上升,原料能源价格上涨,使生产厂家的内在成本增加。造成所谓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③生态失衡所导致的生态结构的失衡和环境污染在导致供求总量失衡时还会使供求结构关系变形。即使整个社会的产出能够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却会因为分配结构的不合理而无法满足总需求,使效率低下部门的产品价格上升进而带动整个物价水平的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机构型通货膨胀。
5. 通货膨胀的对策及措施
通货膨胀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中,既要从宏观上消除通货膨胀的根源,把握通货膨胀治理力度,并在时间上兼顾企业改革、金融改革的要求,又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使配置状况改善,还要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变化,使其能够适应对通货膨胀的治理。通货膨胀既然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多种不同的病因,而且对经济带来的破坏作用是明显的,因此许多经济学家在都深入研究和尝试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5.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以压抑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存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减少流通货币,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规模,达到平衡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进而达到了防止通货膨胀的目的。
5.2.收入政策。收入政策主要是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工会和垄断企业这两大团体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失业增加。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其别是工资的提高,因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此,必须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其形式有如下几种: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以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强制性措施。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5.3.对外经济政策。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必须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井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
(1)实行浮动汇率。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对外汇汇率的升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
(2)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取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取控制各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其它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以制止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等等。
5.4.加大宏观经济调节力度。为了继续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关部门必须密切关注、善于发现并及时研究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运用政策引导和经济手段适时适度加以调节。要严格控制新涨项目出台,加大价格检查力度。此外,还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特别是针对一些行业过快增长可能造成的能源和原材料紧张等问题的协调工作力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稳定市场供应,确保供需基本平衡。
5.5.切实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确保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价格管理、农业税减免等政策措施真正到位。加强防汛抗旱和农作物田间管理,在做好夏粮秋粮的收购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粮源组织和调运,确保市场粮食供应,保持粮价基本稳定。
5.6.降低劳动工资水平,从宏观上调控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降低劳动工资水平,通过控制工资的增长来控制收入和产品成本的增加,进而控制物价水平,防止因劳动工资水平提高而使物价随之增长。
二、四方面因素加大我国通货膨胀风险
()
考虑到国际收支顺差矛盾持续积累后有向物价上涨扩散的趋势,综合国内外因素判断,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
央行8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问题仍然突出;高耗能产业增长偏快,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价格和住房价格上涨较快。
报告指出,当前,国内供给和工业生产能力增长较快,瓶颈制约有所缓解,加之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平抑食品价格上涨的综合性措施,都对价格上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考虑到国际收支顺差矛盾持续积累后有向物价上涨扩散的趋势,综合国内外因素判断,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
报告分析认为以下四方面因素加大了通涨风险:
粮食、肉类等食品价格短期内易涨难落。
能源价格存在上涨压力。近期国际油价再次走高。国内推进价格改革,加强环保,也将推动能源价格上涨。此外,在产能集中释放后,未来不排除再次出现煤电油运紧张。
劳动力成本上升。一方面将在产品和服务价格中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可能拉动消费物价上涨。
通胀预期增强,对价格形成进一步的上涨压力。人民银行2007年第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到40.2%,是1999年调查以来的次高水平。此外,公众对通胀的感受主要基于经常购买商品的价格,当前价格上涨最快的肉禽蛋是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商品,因此居民感受到的通胀可能高于实际通胀水平。当“感受通胀”大于“实际通胀”时,价格预期可能进一步被推高。
此外,报告指出,前期粮食和肉禽蛋价格的上涨已逐步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因此有必要高度关注价格传导问题,防止价格全面上涨。
央行表示,总的来看,在全球通胀压力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目前更需关注食品等涨价向一般消费品传导的风险。
央行表示,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中适度从紧,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努力维护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控制通货膨胀预期,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继续协调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积极创新对冲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央行报告中还特别提醒,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期限错配和货币错配所潜藏的风险。报告称,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活跃,我国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资产选择行为和投资偏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改变,并进一步引起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此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货币错配的现象逐渐显现。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