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金和鎏金有何区别?

2.宋代银鎏金扁簪子有收藏价值吗

流金和鎏金有何区别?

宋代鎏金价位多少_宋代鎏金瓷器图

流金和鎏金没有区别。

鎏金(gilding)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鎏金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不脱。

鎏金是自先秦时代即产生的传统金属装饰工艺,是一种传统的做法,至今仍在民间流行,亦称火镀金或汞镀金。在东周和汉代以后均颇为流行,是当时最值得称道的铜器表面装饰工艺之一,先后称为黄金涂、金黄涂、金涂、涂金、镀金,宋代始称鎏金。

这种工艺程序是:

将黄金锻成金箔,剪成碎片,放入坩埚内加热至400℃左右,然后倒入汞,以搅动使金完全溶解于汞中,然后倒入冷水中使冷却,逐成为银白色泥膏状的金汞合剂,这种液体俗称为金泥,此一工艺过程通称“煞(杀)金”。

用磨炭打磨掉铜饰件器表面铜锈后,用“涂金棍”沾金泥与盐、矾的混合液均匀地抹在被器物表面,边抹边推压,以保证金属组织致密,与器物粘附牢固。此一工艺过程通称“抹金”,涂在欲镀铜饰件表面。

以适当的温度经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黄金则固着于铜器上,其色亦由白色转为金**,此一工艺过程通称为“开金”。如要求金属较厚,即要将上述过程反复多次(在实际操作中经过四次鎏金的铜件,金层厚约为36微米)。

用毛刷沾酸梅水刷洗,并用玛瑙或玉石制成的“压子”沿着器物表面进行磨压。使镀金层致密,与被铸器结合牢固,直到表面出现发亮的鎏金层。此一工艺过程通称“压光”。再经过清洗压光等工序,一件精美鎏金件的便诞生了。

扩展资料

中国的鎏金技术文化,自战国以来即大放光彩,尤以两汉最为普遍,其制作方法是将金与银混合熔化后,涂上铜器表面,经温烤后固著,再加以打磨即成,华贵璀璨经久不褪。

鎏金器流传至今极为稀罕,主要原因是历代以来战乱损毁,再加上器物中有金成份,很多盗墓贼不知鎏金的艺术价值,就按重量卖给打金匠,熔练为金块或金元宝,所以被破坏的鎏金器物不可胜数。

80年代末,海外艺术品市场出现一股鎏金热,1989年11月,美国纽约苏富比艺术品拍卖公司拍卖一件明代鎏金弥勒佛像,底价为8万元美元,结果以21&127万美元的高价成交,震惊了全球文物市场。

许多艺术品收藏家和投资者把目光瞄上鎏金器,价格迅速上涨,至今的鎏金物已成为国际艺术品市场中的一匹“黑马”。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鎏金

宋代银鎏金扁簪子有收藏价值吗

有。宋代银鎏金扁簪子时代较久远,工艺精细,是有收藏价值,可等待升值,宋代金银发簪中有大量凤鸟纹与植物纹相结合的图案,这些实际上是继承了唐代的风格,唐代所见发簪中所饰凤鸟纹样,或立于折枝花端,凤冠直立,或斜蹲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