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明国际油价下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转会带来哪些影响

2.哈吉奥马尔·邦戈·翁丁巴的为政举措

说明国际油价下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转会带来哪些影响

1995年油价多少_95年的油价

基本上来讲每个行业都需要用大量的汽油所以当油价涨每个行业的成本都增加了,成本增加就转嫁给了消费者,物价也就自然涨了这样CPI自然也就涨了,CPI反映的是民生物资的涨跌,所以当民生物资涨了然后大家手里的闲钱就少了,也因为物价涨大家对其他东西的需求也会降低,所以最后一句话就是原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最大影响是让经济萧条^_^2004年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一5月份,原油生产7147.83万吨,同比增长1.8%;原油进口46.0l万吨,同比增长37.6%;原油出口255.5万吨,同比下降31.9%;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为11868.3万吨,同比增长1-5.7%;原油进口依存度为41.9%,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6月份,国际原油平均价格?布伦特现货?为35.6美元/桶,同比提高30.6%。纽约原油期货最高达到42.33美元/桶,创下纽约商品1983年开始原油期货交易21年以来的最高价格。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我国原油需求增加,进口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一、当前国际石油需求变化的总体判断?一?短期内国际石油供求关系总体宽松,但对我国石油消费增长需高度关注短期内,总供给能够满足总需求,不会出现石油供应大面积短缺的局面。据2002年统计,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可储量1427亿吨,探明储量增加;世界十大石油消费国年消费量为35.2亿吨,世界十大石油生产国家年产量为35.9亿吨,供需基本平衡,略有剩余。但是,对我国石油需求增加和进口石油快速增长应该给予高度关注。1995年我国石油消费1.58亿吨,居世界第三位,2002年我国石油消费2.46亿吨,居世界第二位。2003年全球原油贸易量为20亿吨,我国原油进口0.9亿吨,占世界的4.5%,占我国原油消费总量的34%。我国石油消耗在逐年递增的同时,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也在逐步提高。到201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达3.2亿吨,届时石油进口量将达1.6亿吨,石油需求在较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尽管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在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比重上却达不到0.1%。中国需要取积极策略,从国际价格的被动承受者变为积极影响者。?二?全球石油价格将维持高价位当前驱动国际油价持续在高位徘徊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世界经济复苏,石油需求增加。美国能源部情报局发表的2004~2005年世界石油预测报告显示,世界石油需求将大幅度增长,世界石油需求在2003年增长1.8%以后,2004~2005年的增幅可能超过2%。国际能源机构?1EA?曾预测,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增加100万桶/日,而3月11日又把需求增加量调高到165万桶/日,达7990万桶/日。其次是OPEC继续取限产保价政策。特别是美元汇率走低,为减少损失,会继续提高油价。尽管6月初OPEC部长级会议宣布分别于7月和8月增加200万桶和50万桶的原油产量,但实际增量有限,因为此前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实际已大量超产。随着美元汇率的继续疲软,欧佩克国家提高油价的决心将更加坚定。第三是探明可石油储量不足。石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也是非再生。专家分析,低成本的大油田现在基本上都已被发现,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15年以前达到顶峰,在石油产量递减之后,石油供不应求即会出现。迄今为止,人类每天用油约8000万桶,1年约300亿桶。现在已探明可开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预计还有未探明的、开困难大、成本高的石油储量1万亿桶。未来开新的石油将更加困难。第四是石油投机推动油价上涨。在供求关系没有发生重大变动的情况下,油市动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投机造成的。美元汇率对国际主要货币走低,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国际游资在石油期货上的投机,使油价保持在较高水平。油市背后的期货投机常常是操纵油价涨落的黑手。石油期货交易量目前约为现货交易的好几倍,据估计,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真正的需求方只占交易总量的三成,其余均为套利者。第五是政治因素的影响。当前海湾地区和一些产油国国内局势动荡,包括伊拉克在内的国际主要产油国政局至今动荡不安,恐怖活动接连在世界各地发生,使主要产油国原油生产面临随时受阻的风险,从而严重影响国际原油市场的稳定。专家分析,从总体和长期来看,油价下降将是短暂的,走高攀升是长期趋势。从近期来看,被扭曲的石油价格经过市场的调节和各方力量的较量后将会缓慢回落,但是,回落的空间将十分有限,预计将在每桶28~33美元之间上下波动。二、全球石油供应变化基本情况分析一是世界油气潜力巨大,但分布不均,存在许多机会。综合各权威机构的分析预测,2002年世界油气剩余探明可储量分别为1427亿吨和155.78万亿方米,当前石油剩余可储量至少可持续供应39年以上,天然气可供应61年以上。从国家分布来看,整个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储量为1119亿吨,占世界的78.2%,储比高达82年。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伊朗、委内瑞拉高居世界石油国的前六位。这6个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储量占世界的70.2%。二是20年内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但地区不平衡加剧。主要是世界石油消费中心在移动,亚洲消费量剧增。1982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为28亿吨,2002年增至35亿吨,20年间增长了7亿吨,年均增长1.5%。其中北美、欧洲和亚太三大地区2002年石油消费量为29.82亿吨,占世界消费量的84.6%。独联体各国经济出现滑坡,石油消费量剧降,从1990年的4.2亿吨,降至2000年的1.73亿吨,下降60%。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需求剧增,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石油消费由1985年的5亿吨增至2002年的9.92亿吨,增长了4.92亿吨,约占同期世界石油消费增长量的67%。1992年以来,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已超过欧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区,与北美、欧洲一起呈现三足鼎立之势。2002年前七大石油消费国中有四个国家在亚太地区,其中中国排第二,日本排第三,韩国排第六,印度排第七。三是世界石油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争夺的热点地区在中东、里海、西非等地区。由于里海、西非等地区石油储量有较多的发现,处于石油生产的上升期,而且相对中东地区局势相对平稳。里海地区又靠近欧、亚两个消费市场,因此,国际石油公司对上述两个地区增加了投资,加大了勘探开发的力度。尤其是俄罗斯期望通过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武器,保持大国的地位,里海地区是前苏联重要能源基地之一,俄罗斯也会加快该地区开发和能源的合作。可以预测,中东北非地区仍然是石油主要供应地区;中亚里海、西非地区石油供应将处于上升时期,作为非欧佩克的俄罗斯在石油市场将举足轻重;中南美石油供应国的地位将下降。四是世界中长期油价将在波动中逐步有所上升。欧佩克的预测根据其油价目标并按2000年美元价值,预测油价在2010年前将保持25美元/桶的水平,之后逐渐升至30美元/桶。三、油价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油价的大幅上涨对发达国家经济影响较大,因为石油在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大,单位油耗高,其经济严重依赖石油。经过两次石油危机的洗礼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抗油价上涨的能力大大提高。目前高能耗传统工业在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中的比例下降,单位GDP油耗大幅减少,防范石油危机的能力大幅提高。而不发达国家正处在工业化时期,节能和替代能源发展慢,单位GDP油耗较高,经济增长对高效优质的石油依存度较高,且防范石油危机的能力较弱,高油价对其经济的冲击也比较大。在历史上的两次石油危机中,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受冲击的程度大于不发达国家。但在2000年世界油价涨到将近40美元/桶的高价时,发达国家经济受影响程度却明显减小。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却深受其害:债务危机、危机、社会危机、等各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不断爆发,油价的大幅上涨对加速加深这些问题的爆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2000年世界一些权威机构估算,油价上涨10美元/桶,并在这个价位上保持一年,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是发达国家的3倍。我国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介乎自给自足型国家与消费国之间。由于目前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只占国内石油消费的一部分,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仍可划为基本自给自足型国家。油价的变化对类似我国?既是石油生产国,又有一定量的石油进口?的国民经济的影响可用下图粗略的表示。从国民经济的三个因素消费、出口和投资看,油价上升将使其消费和投资减少,出口下降,因而使国民经济受到不利影响。相反,如果油价下降?但不是太低,因如果太低,将使其石油工业受到严重影响,因而影响国民经济?,将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有关专家对我国1993~2000年的GDP、石油进口数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将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1999年国际油价上涨10.38%,影响我国GDP增长率约为0.07个百分点;2000年国际油价上涨64%,影响我国GDP增长率0.7个百分点,按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8.8万亿人民币计算,相当于损失600亿元人民币以上。从经济发展来看,高油价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石油涨价10美元/桶,亚洲经济增长速度下降0.8%。从进口方面来看,油价高,石油进口越多,外汇支出越大,我国每年进口石油约用汇350亿美元,是我国外贸逆差主要因素。从出口方面来看,石油价格越高,下游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受到很大影响。从交通运输来看,石油价格越高,成品油价格上升,运输成本增加,推动生产资料及消费品价格走高。总之,石油价格上升对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是不利的,但在当前影响不是很大。若对石油依存度继续提高,影响会越来越大。

哈吉奥马尔·邦戈·翁丁巴的为政举措

哈吉·奥马尔·邦戈被加蓬人民称为“革新之父”。自1967年执政以来,为了稳定局势,发展民族经济,扩大国际影响,他一改前任偏执和专横的执政风格,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对内强调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他认为如果没有对话、和平和团结,没有全体加蓬人民的配合,不恢复加蓬人民的尊严,那将一事无成。他抨击过去各政党所代表的部族主义和地方主义的同时,又指出他们的争辩代表着违背整体利益和民族团结的离心力。因此要在民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加蓬。为此,邦戈解散了所有政党,于1968年3月13日创建了“加蓬民主党”作为全国的唯一合法政党。加蓬民主党成立后,他主张党内实行民主,每个党员都可以在党内发表不同的政治和宗教见解。邦戈建立在“对话、宽容、和平、正义”基础上的民主思想,创导融洽和谐的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从1968年12月起在全国广泛开展“民族运动”,动员全体人民同不发达状态作斗争。在“加蓬第一”的口号下,积极同反对派“对话”,“呼吁”协调、团结,以摆脱“部族之间的争吵”。在“民主革命”运动中,重视发挥青年人的先锋作用。在各部族中选拔一批有知识的青年参政,还起用了一些著名的高级知识分子进入议会。1980年在组织新一届时吸收了一批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入阁。

理论上,加蓬的总统选举实行两轮选举制;实际上,迄今为止,加蓬每次举行总统大选只进行了一轮,因为在第一轮选举中邦戈即获得半数以上选票而当选。1986年以前的总统大选,甚至候选人只有邦戈一人,因而使这种选举在很大程度上是走过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急风暴雨式的政治民主化浪潮也席卷了加蓬。1990年初,加蓬首都利伯维尔发生了示威游行,抗议社会不公现象,宣泄对现的不满。迫使加蓬考虑进行重大政治变革。

1990年2月23日,邦戈总统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实行多党制。1990年3月召开由广泛的政治团体参加的全国政治协商大会。1991年3月国民议会通过《加蓬政党法》,对各政党实行规范化管理。新宪法规定加蓬实行三权分立,政党根据多党民主原则参加选举。解除党禁后,加蓬国内政治党派和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加蓬政局一度动荡,但邦戈和执政的加蓬民主党仍保持对的绝对控制,在此后历届总统和议会选举中均稳操胜券,邦戈的威权统治始终稳固。

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及巩固执政党的地位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独立后面临的主要任务,邦戈作为加蓬的总统,执政30余年来,将其出色的个人领导才能充分体现在治国方略中,力促民族团结,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稳定。从加蓬政治未来走势看,邦戈虽面临许多困难,仍有望续写“非洲和平绿洲”的新篇章。

在经济政策上,邦戈执行“既反对资本主义,又反对社会主义,不左也不右”的“民主、协调、进步主义”和“有领导、有的自由主义”政策。取合营经济、逐步实现经济加蓬化,反对国有化的经济政策。他通过实行”自由化“的对外开放政策,大量吸收外国经验,引进先进设备,发展民族经济。1980年,领导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三年(1980—1983)发展。这一的方针主要是实行多样化经济政策,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另一方面是为了扶助民族资本的发展,以摆脱发达国家的经济束缚。

邦戈还提出了”为石油之后做准备“,修筑了横贯加蓬大铁路。他表示”即使同魔鬼打交道,我也要修这条路“。在13年全力以赴地投入了”横贯加蓬大铁路之战“,而且亲自放置了第一根枕木。这条铁路西起利伯维尔、东至弗朗斯维尔,全长950公里,全部工程造价约6000亿非洲法郎,1986年底建成通车。1991年客货运输收入分别为18.1亿和92.91亿非洲法郎。这条铁路将是加蓬经济再度发展的大动脉。

在邦戈的治理下,加蓬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被列为法语非洲唯一中等收入国家。石油、锰、铀和木材为加蓬经济四大支柱,以石油为主的掘业发展较快,加蓬制造业薄弱,农业发展缓慢,全国食品大部分依赖进口。198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177美元。1986年石油降价和美元贬值使加蓬收入锐减,经济陷入困境,被迫将~1988年的五年推迟至1990年完成,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达成协议,实施两个结构调整(1986~1988年和1989~1990年)。1990年10月起又实施为期18个月的结构调整。但经济依然持续困难。1993年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逆差剧增,财经形势更加严峻。1994年因非洲法郎贬值,经济增长率下降,债务负担加重。1994~1995年再次实施结构调整。1995年后经济出现复苏,贸易顺差扩大,国际收支逆差减少。主要经济指标上升,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2%。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油价下跌的打击,经济形势再度恶化,出现经济负增长。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1998年加蓬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7.34亿美元,比上一年下降了11.29%。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1980~1990年4.3%,1991~1998年的年均增长率为-2.0%。从世界银行1998/99年世界发展报告看,加蓬1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53.35亿美元,人均收入为4230美元,在世界上排名较高,为第38,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仅次于留尼汪和塞舌尔,在非洲独立国家中居首位。

进入21世纪以来,加蓬通过紧缩银根、加强财政管理、加快私有化进程、实施经济多元化战略和积极争取外援等措施振兴经济。2001年,加蓬经济形势有所好转,预计GDP增长率为0.2%。2007年加蓬国内生产总值为1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

加蓬军队的前身为法国殖民军。独立时,人数不超过300人。1960年与法国签订的防务协议;加蓬军官由法国培训;武器装备由法国供应。从1961年开始,军队人数陆续增加。12年以后,军事装备来源趋于多样化。随着部队规模不断扩大,开始成立陆、海、空三个独立军种,并于1983年成立陆、海、空三个参谋部;1986年成立武装部队总参谋部,统辖三军。邦戈是1964年的二月的亲历者,对邦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邦戈执政后十分重视国防建设,同时加强对军队的严密控制。

指挥机构:设最高防务委员会,总统任,负责制定防务政策。国防、安全和移民部长负责执行防务政策,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宪兵司令和警察司令辅之。陆、海、空三军各设参谋部。总统卫队受总统亲自指挥。全国划分7个军区,各军区设司令部,统辖该地区部队。

兵力:武装力量总人数约1.3万人,由三部分组成:

1、武装部队包括陆、海、空三军、武装部队轻飞行队和消防营,共约6000人,其中有150名女兵。陆军1900人,分属1个指挥和增援营,1个伞兵营,4个步兵连,1个工兵连,1个勤务连。海军500人,部署在利伯维尔和让蒂尔港两个基地。空军600人,在利伯维尔和弗朗斯维尔的姆盖设有基地。

2、共和国卫队1500人。 总统直接控制的御林军,装备精良,共和国卫队占加蓬军队六分之一,这也使邦戈成为安保最强***之一。

3、治安部队包括宪兵和警察,分别有3000人和2500人。

武器装备:80%的武器装备来自法国,其余来自英国、美国、意大利、德国、巴西和中国等国。陆军主要装备有轻型坦克40余辆,装甲运兵车35辆,榴弹炮4门,多管火箭炮8门,迫击炮40门,无后坐力炮6门,高21门等。海军装备有四联装反舰导弹发射装置的导弹艇1艘,登陆舰1艘,小型登陆艇3艘,海上巡逻艇1艘,内河巡逻艇4艘等。空军有幻影战斗机9架,海上巡逻机1架,大中型运输机4架,中型客机1架,小型客机4架,教练机6架,直升机14架。

邦戈执政以来,加蓬的对外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邦戈的方针是,希望有一个开几个门的房子,以便当有的门关闭时,我们总可以打开其他门自由地同外界往来。在国际事务中,一贯奉行全方位、不结盟、国际合作和睦邻友好政策。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支持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注意发展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另外还特别重视同阿拉伯国家的团结。1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邦戈为了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团结,宣布由信仰天主教,改信伊斯兰教,并将自己的名字阿贝尔-贝尔纳·邦戈也改为现名。提倡外交现代化,以适应贸易全球化及经济、科技、信息迅速发展的需要;主张发展南南合作,进行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反对任何国家称霸世界,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强调睦邻友好和非洲团结;主张本着“对话、宽容与和平”原则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提倡通过对话、和解、协商和非暴力方式解决世界和地区冲突。

关于国际重大问题,邦戈主张联合国安理会增加非洲名额,由非洲国家轮流代表非洲担任安理会成员国。反对用武力解决非洲冲突,主张通过对话寻求解决办法;主张通过民主选举执政,反对通过军事上台;支持建立非洲预防冲突机制和紧急人道主义干预机构以解决非洲冲突和加强非洲维和能力;力促次地区经济合作,支持并推动非洲一体化进程,赞成建立“非洲联盟”;认为全球化加剧了富国和穷国之间的鸿沟,非洲在全球化中被边缘化,主张消除贫困,认为贫困是世界,特别是非洲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主要原因。要求改变不合理的旧经济秩序,大幅度增加对非洲国家的发展援助,减免包括加蓬在内的非洲国家的债务;支持朝鲜北南双方对话,主张在无外来干涉情况下朝鲜人民独立、民主地实现祖国统一;主张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242号和338号决议解决阿以冲突和巴勒斯坦问题,认为巴的独立是正当的、不可避免的;主张用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刚果(金)各派冲突。

邦戈尤其致力于维护非洲的团结和统一,推行同非洲,特别是同邻国的友好合作、和睦相处的政策。17年起,他积极参加非洲统一组织和非洲联盟的工作,他的出色工作和对非洲的热爱,硬的非洲同行们的敬意。邦戈自执行”全方位外交政策“以来,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尊严,赢得了国际声誉,提高了国际地位。

邦戈在非洲可谓举足轻重,且政治手腕高超,对非洲文化建构有一定影响。邦戈在位长达42年,在世时一度是非洲在位最久的领袖。在非洲,年资依然是总统的资本,邦戈的超级元老地位来愈发重要。他以非盟调解员的身份调解刚果共和国、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内战,以及利比亚与乍得的武装冲突。2005年,在位38年的多哥总统埃亚德马去世,其子福雷·纳辛贝在军队拥戴下继位,被指为实质。后来邦戈以元老身份调解,劝告这位儿子“还政于民”、参加民主选举,暗示只要如此这般,他就会当选,结果皆大欢喜。这类富有非洲特色的“调解”经常出现,邦戈以小国领袖身份参与国际事务,就是建基于这一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