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油价还能再跌吗?

2.史上最惨烈的原油价格战

3.沙特石油遇袭造成油价动荡,谁是最后赢家?

4.沙特挑起石油战争,为何有人说其项庄舞剑,意在美国页岩油呢?

国际油价还能再跌吗?

沙特原油价格战3月-沙特原油减产消息

油价将来肯定会降,但是要降低到以前的价格,就不可能了。

我们来看一下上涨的原因,首先,国际油价虽然没有到前期140美元/桶的高点,但也一直在涨,现在基本在80美元/桶左右。主要还是因为这两年美元超发,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包括煤炭等价格飙涨,也带动了石油的上涨。

其次,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但又属于用途极广的战略资源和原材料,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也逐渐增强,也会推动石油的紧缺。

但是,油价不可能一直上涨,这是因为,首先,国际欧佩克组织属于专门来调节石油的供需和生产的,如果油价过高,将导致国际经济的减缓,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会加大石油的生产,这也会导致油价的下跌。其次,美国每年有收紧货币政策预期,到时候也会导致油价下跌。最后,还是因为疫情,会导致全球经济的发展动力不足,间接促进油价的下跌。

所以,油价预计很快就会到达高位,然后就会震荡回落。

史上最惨烈的原油价格战

上一次遭遇沙特精心安排的“原油价格战”,美国石油开采商输得很惨。

1986年,沙特的原油“水龙头”足足四个月没有关上,油价暴跌67%,仅仅高于10美元/每桶。

美国原油产业遭遇重创,在随后的近20年里原油产量一蹶不振,沙特重夺原油市场宝座。

如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会议在即,尽管没有人再期待沙特和它的小伙伴们会像当初那样大规模的“放水”,而美国页岩油产生也表示不会减产,然而那段悲壮的记忆再次浮现在美国石油行业高管们的脑海里。

覆盖原油行业37年的老将、咨询公司Strategic Energy and Economic Research总裁Michael Lynch告诉:1986年原油价格崩溃,美国原油行业始料未及,许多公司被迫关掉。谁也无法忘记那段岁月,它是美国文化记忆的一部分。OPEC贡献了世界约40%的原油产出,10月的日产量达到3100万桶,超过了3000万桶的目标。

油价自6月的高点已经下跌超过30%。华尔街见闻网站介绍过,明日OPEC会议将召开,WTI原油昨日下跌1.69美元,跌幅达2.2%,收于每桶74.09美元,创四年新低。布伦特油价下跌1.7%,收于每桶78.33美元,刷新四年新低。

咨询公司ESAI Energy高管Sarah Emerson如是说:必须要有人出手了,OPEC似乎在说“一定得是我们(出手)吗”?市场之争

实际上,1986年的大崩溃中,沙特并没有先发制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张,沙特扮演的是原油市场供应的调节者,油价上涨就增加供应,油价下跌就减产。

汇编的数据显示,随着OPEC其他成员国的产出增加,沙特的日原油产量由1981年的超过900万桶降至了1985年的317.5万桶。普利策奖获得者Daniel Yergin指出,这使得沙特面临着日益增加的财政赤字问题。

1985年12月,沙特宣布了重获原油市场份额的意图,油价随即开始下跌,从1985年11月巅峰时期的31.72美元/桶最低跌至次年3月的10.42美元。

1986年12月,OPEC达成了新的“市场瓜分”协议。此时,美国石油开采商已经受到重创,主要采油区失业率飙升。俄克拉荷马州失业率升至8.9%,德州升至9.3%,而当时全国的平均失业率约为7%。

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的数据显示,1986年,俄克拉荷马州和德州的原油产出分别下降了8.3%和7.1%。

能源开采服务公司Kruse Energy & Equipment联合创始人James Richie告诉彭博,“当时市场上充斥着原油开采设备”。 专业拍卖油田设备32年的Richie表示,那一年他主导了86起拍卖,比正常年份的两倍还多。1986年,油田开采设备变得一文不值。称,这一段历史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今天美国页岩油开采商们会指责沙特和OPEC为价格下跌的罪魁祸首,并认为“原油价格战”旨在迫使它们出局。

沙特石油遇袭造成油价动荡,谁是最后赢家?

这次沙特被袭击,我认为最后的赢家应该是美国。从各个角度看,这次石油动荡不安涨价最后的受益者都是美国。

沙特阿拉伯受到攻击的设施包括其最大的炼油厂和第二大油田。所以,虽然攻击规模很小,但坏事是石油。这导致沙特石油日产量减少570万桶,而目前的日产量为980万桶,相当于沙特石油减产一半。沙特阿拉伯每天570万桶石油已经占到世界石油消费的6%,接近7%的警戒线。报告称,国际油价创下近4个月来的最高水平,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19.5%,至每桶71.95美元,创下28年来最大涨幅。

沙特阿拉伯作为许多国家的主要石油供应国,正试图恢复生产,以避免石油危机,但仍需数周时间才能完全恢复。国际油价上涨对石油进口国造成了巨大冲击。以中国为例,2018年,中国进口石油4.6亿吨,进口额1.6万亿美元。如果原油价格上涨20%,进口成本将增加3000多亿美元。因此,国际油价的波动势必增加各国原油进口成本。如果成本上涨仍在进口国的范围内,短期石油供应短缺将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因此,为了避免长期“油荒”,许多国家在必要时考虑动用石油储备,以避免出现短期石油供应缺口的可能性。

古云:从高处受益的人是可疑的。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设施遭到袭击,最大的利润不是胡塞武装,而是欧佩克成员国和美国。欧佩克成员国可以抓住机会增加产量,抢占国际市场,换取大量外汇。美国可以利用伊朗与胡塞武装的关系,将肮脏的水泼在伊朗头上,同时也可以利用试图绕过美元的盟友来开发一个新的结算系统,以加强对美国的依赖。因此,对沙特的袭击很可能有美国的影子在背后。

沙特挑起石油战争,为何有人说其项庄舞剑,意在美国页岩油呢?

因为美国页岩油的产量急剧增加,严重影响沙特的石油市场份额。之前大家普遍认为,美国生产原油可能更多的是解决自家国内的供需问题,然而数据显示,美国还在出口原油且保持增速,而且就连战略储备的原油也在择机出售。这对沙特来说带来巨大的挑战,沙特就是依靠石油出口维持经济的国家,美国页岩油的供给增速是巨大威胁。

有关沙特的石油供给,可能需要从欧佩克这个组织说起。欧佩克的成员旨在维持油价稳定,保持营收,所以该组织成员是相互协商,根据市场的供需要求来提供原油产量,这样就不会给油价带来巨大波动。而之前欧佩克和俄罗斯协议合作也是旨在维稳价格,协调产量。可是不同的是美国的页岩油,它是纯粹的市场行为,有利可图就是生产。所以你会发现一个现象。美国页岩油生产商觉得这个价格可以接受,他们就积极生产,市场原油越来越多。而原油主要是沙特、俄罗斯、美国供应,那欧佩克和俄罗斯要想维持价格稳定,那就是他们再协商减产,可是这样一来,沙特和俄罗斯的市场份额就只会越来越少,这严重损害沙特和俄罗斯的利益。

那为什么沙特会发起价格战呢?这有违欧佩克组织的利益。因为美国的页岩油生产成本较高,据推测应该超过是48美元/桶,可是沙特的开采原油成本是比较低的,可能不到30美元/桶。这样一来50美元/桶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价格可以,美国积极开采,可是只要跌破48美元,美国的页岩油开采商就无利可图。本来美国页岩油的产量就是受价格和美国国内管道的规模影响。现在美国已经陆续解决管道问题,那就只能从价格入手。

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商没办法低价生产,而且很多生产商发行企业债,价格危机可能导致企业破产。所以在沙特价格战掀起不久,美国就出来说要协调沙特和俄罗斯的价格战,还加大购买原油量以及暂停战略原油储备出售,其实这是在变相缓解自身国内页岩油开采商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