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国际油价_今天国际油价格最新消息
1.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主要作用
2.原油最高的时候是多少美元一桶
3.油价上升对国民经济及股市有什么影响?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主要作用
1960年9月,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14日,五国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 OPEC) ,简称“欧佩克”。随着成员的增加,欧佩克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欧佩克总部设在维也纳。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和共同的利益。
主要机构有: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理事会,负责执行大会决议和指导该组织的管理;秘书处,在理事会指导下主持日常事务工作。秘书处内设有一专门机构——经济委员会,协助该组织把国际石油价格稳定在公平合理的水平上。
出版物《石油输出国组织公报》(月刊):《石油输出国组织评论》(季刊);《年度报告》;《统计年报》。
2003年该组织成员石油总储量为1191.125亿吨,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9%,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成员分别是沙特阿拉伯(355.342亿吨)、伊朗(172.329亿吨)和伊拉克(157.534亿吨)。2003年该组织成员原油产量为13.218亿吨,约占世界原油产量的39%,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成员分别是沙特阿拉伯(4.215亿吨)、伊朗(1.865亿吨)和尼日利亚(1.060亿吨)。
为使石油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都得到保证,欧佩克实行石油生产配额制。为防止石油价格飚升,欧佩克可依据市场形势增加其石油产量;为阻止石油价格下滑,欧佩克则可依据市场形势减少其石油产量。
石油输出国组织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
译称欧佩克。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一些产油国家为抵制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保卫石油、维护民族利益而组成的国际专业性组织。1960年9月成立,其主要机构有大会、理事会和秘书处。总部设在维也纳。至1988年共有13个成员国。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委内瑞拉等 5国为创始国。其他成员还有:卡塔尔、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加蓬、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尼日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这些国家的石油产权、开、提炼和经营长期被外国垄断资本所操纵。该组织旨在协调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取集体行动,同国际石油垄断公司进行谈判,以维护自己的石油利益,在70年代,该组织为保护成员国的石油收益,多次迫使西方石油公司签订提高石油标价的协议,并单方面作出提高石油标价的决定,从而取得调节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的支配权,一度使西方国家陷入石油危机,并为推动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改革起了积极作用。进入80年代后,由于世界石油市场需求量急剧下降,该组织先后取“减产保价”和“减价保产”等措施,被迫不断降低石油价格和限制成员国的产量,使该组织逐渐丧失调节石油价格的支配权。这一发展趋势非短期所能扭转。
除了上述13国石油输出国组织外,还有地区性的国际石油组织。如1965年10月建立的拉丁美洲国家石油互助协会和1968年 1月成立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后者的成员国在13年10月中东战争期间,以石油为武器,取提价、减产、禁运、增股和国有化等措施,反对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对国际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该组织还于16年设立国际发展基金,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和财政援助,有力地推动了南南合作。
原油最高的时候是多少美元一桶
原油是一种期货,执行浮动价格。按照国际惯例,我国取“22+4%”的调节机制。即参照近1个月(22个交易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变化,如果价格上下浮动超过4%,国内成品油价格随之上调或下调。一般的,定价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改委)决定,届时媒体将发布汽油柴油零售价的变化。
温馨提示: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因市场行情实时变动,具体请以交易时的最新行情价格为准。
应答时间:2021-11-1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公布为准。
油价上升对国民经济及股市有什么影响?
与经济有关联!能源牵一发而动全身。
高油价与中国经济
目前中国进口原油已占总用量的三分之一,国内原油的定价已基本与国际市场同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必将导致国内油价的上升。专家认为,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是不利的,初步估计今年高油价将拖累GDP下降0.7至0.8个百分点。若我国对国际石油依存度继续提高,不利影响会越来越大。
据有关历史资料统计,国际石油价格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中国GDP平均要降低0.01个百分点。1999年国际油价上涨10.38%,中国GDP下降0.07个百分点;2000年国际油价上涨64%,中国GDP下降了0.7个百分点,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约600亿元。
国际石油价格对中国经济有如此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对石油和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需求强劲,进口量大,而出口的制成品多为一般的普通商品,市场竞争程度大,价格难以与石油同步上涨,无法将高油价产生的影响转移出去,只能独自承担和消化;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家,但目前中国石油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还不高,在国际石油市场中并没有相应的发言权和定价权,只是被动地接受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中国正处于向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能源消耗正处于较高水平,单位GDP的石油消耗比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要高,如美国和中国的GDP规模分别为8万亿和1万亿美元时,原油消耗分别是4.8亿吨和2.4亿吨。因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较大。
由于国内油气产量增长缓慢,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2003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36%,预计2010年和2020年将分别增至50%和60%左右。不足引起的石油价格风险是我国炼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瓶颈。随着以乙烯为龙头的石化工业的发展,化工用油短缺的矛盾也将日益突出,预计如果中国原油加工量和乙烯产量之比从目前的40∶1降至20∶1,化工用油的需求量将要增加一倍。石油化工原料自给的难度也将不断加大,进口部分化工原料油势在必然。随着国内石油产品市场按入世协议期限开放,关税的逐步降低,国际石油价格风险对国内企业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虽然中国把石油开纳入了石油化工一体化产业链之中,高油价会使石油开企业赢利增加。但国家出于保护和合理开国内有限的石油考虑,对石油开实行了集中和垄断性的经营,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3家大企业参与石油的开。其中中石化的原油加工量要远大于原油生产量,这也需要大量进口原油。靠石油开获利的企业数量只占整个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很小一部分,高油价对行业大部分企业的影响是不利的。
高油价对化工企业的影响还有其特殊性。一方面高油价造成了用石油生产的石化产品价格上涨,而这些石化产品不少是化工企业的原料;同时由于比价效应,石油涨价也造成了煤炭、电力等其它能源价格上涨。有资料显示,今年9月上旬进口乙烯价格比8月底上涨了30.5%,丙烯上涨了9.6%,丁二烯上涨了8.4%,目前企业拿到的煤炭、电力价格比去年同期也上涨了50%~100%。化工企业是能源消费大户,能源价格上涨不仅带来燃料、动力费用上升,还因为能源是许多化工生产的基本原料,化工企业要承受更大的涨价压力。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