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中国石油汽油价格_淮北石油价格行情
1.变废为宝做什么最有意义
2.风靡美国的皮卡在国内水土不服?这几辆车让中国皮卡文化崛起
3.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报告
4.我国最大的火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是多少?
5.中国生产的有哪些名车?
变废为宝做什么最有意义
某事物之所以被称之为“废”,是因为它已不能发挥自身的使用价值了,但这并不代表它不具有使用价值,而是因为它的使用价值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能发挥出来。变废为宝的方法有两种:
1、改变自身属性。正所谓“变则通”,如果对此“废物”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拆分或重组,它就有可能释放潜在的使用价值,变为宝。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石油——刚开出来的石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黑乎乎、粘乎乎的,没有什么用处——但经过层层地蒸馏、减压蒸馏,却可以获得各种汽油、柴油、润滑油、航空汽油、聚乙烯……就连剩下的残渣都是生产蜡烛、沥青的主要原料。所以不存在绝对的废物,只是我们还没找到改变它们的方法。
2、改变外部条件。中国有句古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说明,对于同一个事物,外部环境的不同可能导致其发生不同的发展方向。在某处被认为的“废物”,移到另一个地方,就可能变成“宝物”。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黑白电视,在中国早就淘汰了的东西,可是在非洲市场却大受欢迎,因为黑白电视廉价、实用,它对于贫穷的非洲国家,是最经济的选择。所以不存在绝对的废物,只是我们还没找到能让它们发光的地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以“变废为宝”的眼光来看待各种垃圾,不能盲目、随意地丢弃,要看到它的深层次价值,最大限度开发它的价值。什么是节约?变废为宝就是最大的节约!!
风靡美国的皮卡在国内水土不服?这几辆车让中国皮卡文化崛起
对于国内消费者而言,皮卡车并不陌生,自从以美剧和好莱坞大片为代表的美国流行文化传入中国以来,福特、通用等美系皮卡在荧幕上的频繁亮相,早已让国人深知皮卡在北美市场确实深受消费者喜爱。只可惜橘生淮北则为枳,过去20年里,皮卡在国内始终难以打开市场,其实背后原因并不复杂,长期以来,受以下3个不利因素影响,皮卡车一直难成市场主流。
首先,皮卡车油耗过高,普通消费者难以负担起一辆皮卡车高昂的养护成本。体型庞大的皮卡车就像是“油老虎”,对北美市场消费者而言,当地油价相对较低,皮卡车的燃油成本他们的确负担得起。但是皮卡车刚刚打进中国市场的时候,国人收入水平普遍不高,高油耗的皮卡只会加重他们的生活负担,即使皮卡车载货性能更强,而且消费者购车目的是为了运送货物,那他们宁可优先考虑油耗更亲民的微型面包车。
其次,在本世纪初期,国内不少城市对皮卡车施行严格的限行政策,导致消费者对皮卡车热情不高,就像前文提到的一样,有载货需求的消费者之所以优先考虑微面车型,就是因为微面能进市区,但是皮卡进不去。当时国内城市化进程尚未全面启动,不论城区还是乡村,路面都不如今日这般宽敞,即使政策允许皮卡驶入胡同、城中村等多拥挤小巷的区域,狭窄的路面也会让皮卡“寸步难行”。
此外,早期皮卡车大多外观设计千篇一律过于单调,而且内饰配置十分简陋,例如座椅舒适度不够、视觉盲区过多,对于用户而言,不仅无法满足他们丰富多元的用车需求,而且无法给他们足够舒适的用车体验。
但在近年来,随着皮卡车限行政策的放宽,以及车企在皮卡造车工艺上所取得的进步,以往皮卡“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或将迎来转机。如今不少中国品牌都有拿得出手的皮卡车型,例如?上汽大通MAXUS?T60这款车就能够从外观设计、动力表现与内饰配置全方位满足用户需求。
在外观设计方面,T60的中网用的是大面积镀铬装饰的直瀑式格栅,而且引擎盖用了大量肌肉感满满的U型筋线设计。灵感来自于古代传说中的神牛的腰线设计,也让整台车的线条轮廓更加充满立体感和时尚感。与此同时,用户还能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双排标准货箱、双排长货箱、单排标准货箱以及排半标准货箱这4种车身结构,满足不同类型的皮卡车用户多元化用车需求。
上汽大通MAXUS?T60
四种车身结构可选
车辆搭载了上汽π柴油发动机,该款发动机兼具了澎湃动力、燃油经济性与低噪音等优势,发动机最大功率120kW,峰值扭矩375N·m,百公里综合油耗低至7.5L,相较于上一代机型,该款发动机噪音更小,更有助于车辆为乘客提供舒适的驾乘体验。此外车辆还搭载了具备行驶公路、雪地、涉水、砂石以及山地这5种路况的全地形底盘系统,实现了舒适座舱与精准操控的完美结合。
上汽π柴油发动机
全地形底盘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车辆丰富多元的内饰配置打破了消费者对皮卡车型的刻板印象。车辆不论前后排座椅都能为乘客提供足够灵活的腿部空间,而且后排座椅同样自带加热功能,同时车辆实现了对发动机、传动系统与底盘的全面降噪,为乘客打造了足够静谧的座舱环境。与此同时,车辆还配备了ESP?9.1车身稳定系统、360°环视影像、LDW车道偏移预警以及6安全气囊,不论是舒适性还是安全性都能让用户感到放心。
除上汽大通MAXUS?T60外,长城风骏7与江铃新宝典两款车也是在自主皮卡阵营中最受关注的两款车型。长城风骏7定义为“新一代互联网皮卡”,一体化怒狮造型兼具霸气与精致,同时拥有堪比高端SUV的内饰设计与驾控调校,车辆搭载全新智能网联人机交互系统,能为用户带来更为轻松舒适的驾控体验。
与长城汽车一样,江铃汽车也在皮卡市场深耕多年,作为品牌最新款旗舰,江陵新宝典不论是动力表现还是驾乘体验都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车辆用汽油、柴油两款发动机,其中汽油车型百公里油耗低至8.3L,柴油车型百公里油耗低至7.3L,结合涡轮增压与中冷技术,江铃新宝典的动力系统能够有效提升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以上3款皮卡,不论产品力还是品牌力都有不少值得一提的优势,从中更是不难看出国产皮卡在近年来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得益于对国内市场的持续深耕,以及对消费者的呼声与需求的诚恳倾听,现如今中国品牌亦能够为消费者打造更加符合用车实际、更能抓住用户痛点的皮卡车。
此外,随着中国品牌在皮卡车细分市场的集中发力,多款皮卡车相继登陆海外市场,上汽大通MAXUS?T60更是在海外多地畅销,成为我国对发达国家年出口量第一的皮卡。相信未来“中国智造”一定可以夺得全球皮卡市场的话语权,展现中国车企在近年来取得的技术与品质的全面进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报告
叶建平
作者简介:叶建平,男,1962年生,教授级高工,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中国煤炭学会煤层气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煤层气勘探开发科研工作。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外大街甲88号(100011),电话:(010)64265710,E-mail:yejp01@163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煤层气专业委员会 北京 100011)
摘要:分析了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现状,梳理了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对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进行了基本评估。认为当前我国煤层气勘探快速推进,探明储量显著增长;煤层气产能规模扩大,产销量同步上升;煤层气产业初步形成,煤层气成为天然气的最现实的补充能源;煤层气技术有力支撑产业发展,技术瓶颈依然存在。
关键词:煤层气 勘探开发技术 产业发展
China's Coalbed Methane Industry Development Report
YE Jianping
(China United Coalbed Methane Co., Ltd., Beijing 100011, China)
(Coalbed Methane Specialized Committee, China Coal Society)
Abstract: This report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BM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combs the technical progress of CB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meanwhile,it makes basic assessment of China's CBM industry development. China's CBM exploration has been making rapid progress at present. The proved reserves has increased notably. The CBM production capacity scale has enlarged. Both production and sales he risen. CBM industry has formed preliminarily. CBM has becomeg the most realistic supplement energy of natural gas. CBM technology gives strong support to CBM industry; however,technical bottlenecks still exist.
Keywords: Coalbed Methane; technology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dustry development
我国煤层气开发已经步入产业化初期阶段。煤层气地面开发产量2005年达到1.7亿m3,2009年达到10.1亿m3,预计2015年将达到100亿m3,因此煤层气产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成为现实的天然气的补充。本文简要报告近年来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发展情况和技术进展状况。
1 煤层气勘探快速推进,探明储量显著增长
近两年,我国煤层气勘探进度明显加快,探明储量显著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到2011年6月底,全国煤层气钻井总数5942口。到2010年底为止,我国已累计探明煤层气储量2902.75亿m3,新增探明储量近1121.55亿m3,占总量的39%。“十一五”探明了千亿立方米大气田。我国煤层气探明储量区分布较集中,共11个区块,主要分布在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如沁水盆地南部潘庄、成庄、樊庄、郑庄、枣园、长子等区块,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交、柳林、乡宁-吉县、韩城等区块。如表1,沁水盆地探明储量2007.69亿m3,占69.17%;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探明储量817.76亿m3,占28.17%。其他地区占2.66%。探明储量成为这些地区煤层气产业发展强大的基础。但是,相对全国36.81万亿m3的量而言,我国煤层气探明率很低,仅8‰。广大地区煤层气勘探潜力尚不明朗。
表1 全国煤层气探明储量分布情况
沁水盆地作为我国特大型煤层气田,勘探潜力巨大。山西组3号煤层和太原组15号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含气量高,渗透性在全国相对最好,煤层气可性良好。除了已探明的南部区块以外,柿庄南和柿庄北、马璧、沁南、沁源、寿阳、和顺、上黄崖等区块均属于煤层气富集区和极有利目标区。寿阳区块不同于晋城地区,它以太原组15号煤层作为目的层,经过多年勘探,已获得经济单井产量的突破,韩庄井田多口煤层气井产量达到1000m3/d以上,近期将可以提交探明储量。阳泉钻井461口,日产量15万m3,获得商业化生产的产能。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具有较好的含煤性、含气性和可性,渭北区块的韩城—合阳井区、临汾区块的午城—窑渠井区、吕梁区块的柳林—三交井区、吕梁区块的保德—神府井区是4大煤层气富集区,也是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勘探开发有利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探明率和转化率、勘探程度均较低,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广阔,具有商业化产气能力和形成大型煤层气田的条件,必将成为全国煤层气规模化、产业化、商业化运作的“甜点”区。
除了上述地区以外,在黑龙江依兰、云南老厂、贵州织金、四川綦江、安徽淮北、新疆准噶尔盆地南部、陕西彬县等地区相继取得勘探突破。
黑龙江伊兰区块煤层埋深700m左右,厚16m,含气量8~10m3/t,长焰煤,盖层油页岩厚80m。黑龙江煤田地质局2011年在伊兰区块钻井4口,YD-03、YD-04两口煤层气生产试验井,经排,两口井日产气量均在1500m3/t左右,达到了工业气流的标准,标志着黑龙江低阶煤煤层气开发的有效突破。
彬长煤业集团在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彬长区块钻1口水平井,日产气5600m3。
内蒙古霍林河地区中石油煤层气经理部在华北二连盆地霍林河地区施工霍试1井,日产气约1300m3;进行了勘查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
依兰、彬长和霍林河区块的勘探成功,标志着低阶煤煤层气勘探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意义深远。
四川川南煤田古叙矿区大村矿段煤层气地面抽试验取得了历史性突破。DCMT-3煤层气试验井平均产量1160m3/d,一年多累计产气超过50万m3。之前的DC-1井、DC-2井产气量均达到了500~1000m3/d。初步认为大村矿段煤层气具有较好的商业开发前景。该区煤层气井的排试验成功,意义重大,将为川南煤田低渗透、薄煤层、大倾角、高应力等特点地区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技术和经验。
云南老厂施工5口井先导性试验井组,压裂后,发生自流现象,经过初期排,产量逐步上升,显示良好勘探潜力。
安徽淮北矿业集团2008年以来在芦岭淮北Ⅲ1、Ⅲ2区共施工12口“一井三用”井的压裂阶段试验,各井大部达到800m3左右,也有个别高产井,如LG-6井最高日产量曾到3000m3以上,稳产1200m3左右。中联公司对外合作项目和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分别在淮北宿南向斜的先导性试验相继取得商业产量,预示着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全国其他地区的煤层气勘探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如贵州织金—纳雍、陕西延川南、山西和顺、山西沁源新疆准噶尔盆地南部等地区,初步勘探实践表明具有良好的煤层气勘探潜力。
上述可知,在沁水盆地南部高阶煤煤层气开发成功后,中阶煤和低阶煤煤层气勘探也正在逐步取得成功。
在煤层气勘探同时,广大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煤层气富集规律和地质控制因素研究,进行了煤储层孔隙性、渗透性、吸附解吸扩散、力学特性、变形特性等广泛研究,进行不同煤级煤的煤层气成藏特征和选区评价研究。这些地质和储层特征的基础研究有力支撑了煤层气基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 煤层气产能规模扩大,产销量同步上升
“十一五”期间,煤层气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煤层气产能规模扩大,产销量同步上升。以中联公司沁南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中石油华北煤层气分公司沁南煤层气田煤层气开发项目和晋城煤业集团煤矿区煤层气开项目等商业化开发项目竣工投产为标志,我国煤层气开发快速步入产业化初期阶段,煤层气开发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现有生产井3200口,到2010年全国地面煤层气产能达到25亿m3,产量15.7亿m3,利用量11.8亿m3,利用率78%。井下煤层气抽量69.6亿m3,利用量21.9亿m3,利用率相对较低,31.5%。2011年地面开发产量将达18~22亿m3,见表2。地面煤层气产量在近五年呈数量级增长,2005年1亿m3,2009年达到10.1亿m3,预计2015年将达到100亿m3。煤层气产量主要来自沁水盆地南部,占96%,少量产自韩城、阜新和柳林、三交地区。
目前进入商业性开发地区包括山西沁水盆地南部、陕西韩城、辽宁阜新。具备进入商业性开发地区包括山西三交、柳林、大宁—吉县、阳泉、寿阳。
表2 全国主要煤层气田煤层气生产情况(不完全统计)
说明:投产井数包括已产气井和未产气井。
3 煤层气技术有力支撑产业发展,技术瓶颈依然存在
技术进步是煤层气发展的源动力,这已被国内外的勘探开发实践所证实。“十一五”期间在煤层气增产改造技术的试验和研究取得了有效突破,针对不同储层参数研制了适宜的压裂液、压裂工艺等。钻完井技术、地面集输技术、煤矿区煤层气抽技术等方面均有创新性成果。当前最显著的技术进展就是煤层气水平井钻完井技术、煤层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发展。
3.1 煤层气水平井钻完井技术
煤层气水平井地质和工程影响因素认识显著提高。煤层气水平井、多分支水平井的地质条件局限性强,要求构造相对简单,断层少、地层平缓起伏小;煤层发育稳定、煤层硬度大结构完好;煤层钻遇率高,避免钻探沟通含水层;水平井眼轨迹按上倾方向布置,有利排水降压产气;水平井眼长度尽量长,分支水平井间距适中,与煤层渗透性相匹配。
煤层气水平井井型设计多样。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储层渗透性,设计“U”型井、“V”型井、川字型井、丛式井(两层煤层的双台阶水平井)等,在柿庄南、柳林获得成功。
多分支水平井的工艺技术、关键工具实现国产化。多分支水平井钻井实现一个井筒钻多翼分支井,提高了钻进效率和有效排泄面积。在“863”项目支持下,地质导向装置实现国产化,并取得良好应用效果。
借鉴页岩气完井技术,开始进行了煤层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的试验,并在三交区块获得成功。目前在柿庄南区块继续进行该项技术的试验应用。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修井一直是一项难题,现在开始探索性试验,包括分支井段井眼坍塌的诊断、二次钻井导向和储层伤害控制等。
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井煤层段用PEC筛管完井能有效保护井壁稳定性,减少井眼坍塌,即便排过程中井眼发生局部垮塌,筛管仍能为煤层气、水提供良好的流动通道;充气欠平衡钻井技术可有效减少煤储层的污染和损害,保护煤储层;沿煤层顶/底板钻水平井可有效避免粉煤、构造煤等井壁稳定性问题,定向射孔分段压裂可有效沟通煤储层,释放储层应力,实现煤层气的开。通过对井眼轨迹和钻井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可增大煤层气降压解吸范围,加快煤层气解吸,并减少煤储层伤害。
3.2 新型压裂液研究方兴未艾,成果丰硕
研究压裂液对储层伤害机理,根据煤中化学元素组成,研制含有粘土防膨剂的压裂液及活性水,降低对煤层气解吸附伤害。
研究认为嵌入伤害和煤粉堵塞裂缝是影响煤储层长期导流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施工中可取增加铺砂浓度、加大支撑剂粒径、加入分散剂悬浮煤粉等方法。
通过重大专项攻关研制了新型低伤害高效清洁压裂液,特点是分子量小,300~400;粘度较高,15.0mPa·s;残渣较少;煤层伤害率低,11.5%;摩阻低,约为清水的30%。研制了新型煤粉分散活性水压裂液,煤层伤害率低,11.8%,使煤粉在压裂液中均匀分布,避免施工压力过高,在返排时,煤粉随着液排出,避免堵塞裂缝通道。研制了高效适宜的氮气泡沫压裂液。
3.3 低密度固井液减少了固井水泥对储层的伤害
通过重大专项攻关,针对煤储层井壁易坍塌、钻井液易污染煤储层等难题,研发出了中空玻璃微球低密度钻井液体系。该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流变性和滤失性,泥饼薄而致密。同时具有很好的抗温性、抗污染性能、防塌性能、沉降稳定性和保护储层作用。研制了超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确定了超低密度水泥浆体系配方。该配方在40℃,24h时抗压强度达到8.04MPa(超过预期7MPa指标)。在沁南柿庄南区块成功进行了现场试验,有效防止了液体对煤储层的污染。
研制了一种应用于煤矿井下瓦斯抽孔的可降解钻井液,生物酶降解加盐酸酸化的双重解堵措施可有效地清除可降解钻井液对煤层气储层的伤害,并能恢复甚至提高煤岩气体渗透率。
开展了煤层气钻井井壁稳定机理及钻井液密度窗口的确定的研究。
3.4 地面集输工程技术有效增大集输半径,实现低成本建设
沁南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研究设计了“分片集输一级增压”煤层气田地面集输技术,亦称“枝上枝阀组布站”工艺技术,使煤层气集输半径增大到13km以上。新技术的应用取消了传统技术中需要建设的无数个有人值守的站,最重要的是极大地改善了流体流动环境,简化了工艺流程,节省了投资成本。用汽油煤层气两用燃气发动机新装置,代替抽油机动力系统,气管线用聚乙烯管(PE管)新材料,节省了工程建设投资。
沁水盆地煤层气田樊庄区块用单井进站方式、增压工艺及压力系统优化等地面集输工艺的优化技术。煤层气水合物防治技术、低压输送不注醇集气工艺、多井单管串接技术、低压气管网管径的确定、新型材料聚乙烯管(PE管)和柔性复合管的应用等气管网优化技术。提出煤层气田“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煤层气田集气站建设核心是“四统一、一和谐”,即:统一工艺流程、统一设备选型、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单体安装尺寸,保持平面布置与当地环境的和谐发展,实现集气站功能统一,操作统一。
数字化气田建设,实现了基于无线、光缆、电缆等多种通讯方式在SCADA系统中的融合,成功地降低了煤层气田信息化建设和维护过程中自控系统的投资,适合了煤层气井地处偏远、井多、井密、低压、低产等特点。
3.5 煤层气排生产技术
实践表明,合理的排制度和精细的排控制是煤层气井排技术的核心,定压排制度适用于排初期的排水降压阶段,定产排制度适宜于稳产阶段,分级平稳连续降压是精细的排控制的核心。
通过对柳林煤层气井的井下管柱及地面流程设计,引入无级数控抽油机、永久监测压力,较好地完成了排的施工及资料录取的要求,为该区的大规模开发奠定了基础。
研究煤层气动液面高度的合理区间及降低速率对开过程中有效保持井周应力的合理分布,维持或提高储层渗透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煤层气井不同阶段的产能方程和煤层气藏井底流压修正后的计算公式,确定煤层气井的生产压差,为煤层气井合理生产压差的确定和正常排提供了技术支撑。
3.6 煤层气利用技术
煤矿开过程中排放出大量低浓度煤层气,提纯利用这部分煤层气对我国能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其难点是如何经济高效地分离CH4和N2。
用低温精馏法分离提纯,分离低浓度含氧煤层气中氧气、氮气,在阳泉石港矿建成年产2万吨液化(LNG)瓦斯的工厂,在阳泉新景矿神堂嘴建设年产2000万m3低浓度提纯压缩(CNG)瓦斯工厂,为阳泉市公交车、出租车提供城市低成本压缩瓦斯,以气代油。
用变压吸附法实现低浓度瓦斯的分离和净化。该技术2011年3月已在阳泉进行试生产,2011年底5000万m3CNG工业化生产线将投产。
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中科院理化所和中联煤层气公司合作成功研制了10000m3撬装液化装置,该项成果适合煤层气单井产量低特点,将直接在煤层气井场实现煤层气液化利用。
3.7 技术仍然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瓶颈
煤层气高渗富集区预测缺乏成熟理论指导,或者说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还不成熟。
除了沁南以外,我国大部分勘探区煤层气单井产量低,同一地区单井产量差异大,除了地质和储层条件外,钻完井技术和增产改造技术有待试验形成。如何针对复杂多裂缝煤层特征,增大铺砂面积,有效提高储层导流能力,提高单井产量,是面临的增产改造的关键问题。
水平井、多分支水平井如何控制保持井壁稳定、防止井眼坍塌,高地应力、松软储层条件的钻井完井技术,有待进一步探索试验。
深煤层高地应力、低渗条件下储层物性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钻井、完井、增产改造技术和工艺参数的一系列变化,是亟待研究的方向。
4 煤层气产业初步形成,煤层气成为天然气的最现实的补充能源
煤层气主要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约占85%~90%,少部分用液化天然气和压缩天然气形式输送。目前建成煤层气管道包括端氏—博爱管道、端氏—沁水八甲口管道、晋城煤业集团西区瓦斯东输管道等,年输送能力50万m3。正在建设的韩城—渭南—西安管道、昔阳—太原管道,输送能力30万m3。
煤层气用户主要为西气东输管道用户,其次向山西省内及沁水煤层气田周边省份河南、河北等省供气,以及韩城、阜新等煤层气所在地城市供气。广泛用于城市燃气、工业锅炉燃气、汽车加气等天然气市场。2010年底,我国井下、地面煤层气产量达到85.3亿m3,约占天然气产量946亿m3的9%。煤层气已成为当地天然气的最现实的补充能源。
5 煤层气产业发展展望
根据我国“十二五”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规划,“十二五”末,我国煤层气产量将达200亿~240亿m3,其中,地面开煤层气100亿~110亿m3,井下瓦斯抽量110亿~130亿m3。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到2015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0000亿m3。因此煤层气将在“十二五”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一是通过“十一五”发展,积累了较好的技术基础和储量基础;二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公司的积极投入,勘探和开发资金有了根本保证;三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持续支持,为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科学技术攻关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产业目标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感谢赵庆波教授提供相关统计资料。
参考文献
陈仕林,李建春.2011.沁南潘河煤层气田“分片集输一级增压”集输技术.天然气工业,33(5):35~38
接铭训.2010.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天然气工业,30(6):1~6
雷怀玉,孙钦平,孙斌,李五忠,陈刚,田文广.2010.二连盆地霍林河地区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天然气工业,30(6):26~30
李民,王生维,李梦溪等.2011.晋城无烟煤地区煤层气储层区域差异及不同区域特征.中国煤层气,8(2):8~12
屈平,申瑞臣.2010.煤层气钻井井壁稳定机理及钻井液密度窗口的确定.天然气工业,30(10):64~68
饶孟余,江舒华.2010.煤层气井排技术分析.中国煤层气,7(1):22~25
孙晗森,冯三利,王国强等.2011.沁南潘河煤层气田煤层气直井增产改造技术.天然气工业,33(5):21~23
孙建平,张健,王建中.2011.沁南潘河煤层气田空气钻井和固井技术.天然气工业,33(5):24~27
王国强,吴建光,熊德华等.2011.沁南潘河煤层气田稳控精细煤层气排技术.天然气工业,33(5):31~34
王红霞,李娜,张璞等.2010.沁水盆地煤层气田樊庄区块集气站标准化设计.天然气工业,30(6):84~86
吴建光,孙茂远,冯三利等.2011.沁南潘河煤层气田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综述.天然气工业,33(5):9~15
许茜,薛岗,王红霞等.沁水盆地煤层气田樊庄区块气管网的优化.天然气工业,30(6):91~93
薛岗,许茜,王红霞等.2010.水盆地煤层气田樊庄区块地面集输工艺优化.天然气工业,30(6):87~90
叶建平,吴建光,房超等.2011.沁南潘河煤层气田区域地质特征与煤储层特征及其对产能的影响.天然气工业,33(5):16~20
叶建平,张健,王赞惟.2011.沁南潘河煤层气田生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天然气工业,33(5):28~30
尹中山,李茂竹,徐锡惠等.2010.四川古叙矿区大村矿段煤层气煤储层特征及改造效果.天然气工业,30(7):120~124
翟光明,何文渊.2010.中国煤层气赋存特点与勘探方向.天然气工业,30(11):1~3
张振华,孙晗森,乔伟刚.2011.煤层气储层特征及钻井液选择.中国煤层气,8(2):24~27
赵丽娟,秦勇.2010.国内深部煤层气研究现状,中国煤层气.7(2):38~40
赵贤正,桑树勋,张建国等.2011.沁南煤层气开发区块煤储层特征分析及意义.中国煤层气,8(2):3~7
我国最大的火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是多少?
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控股的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是我国目前建设容量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华能玉环电厂将连续建设4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
首台机组预计2007年投产发电。其单台机组的额定功率95万千瓦,最大出力106万千瓦,机组各项技术参数都是国内最高水平,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火力发电有3种方式:
(1)汽力发电: 燃烧油类或煤炭,使锅炉中的水发生物态的变化,成为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蒸汽,蒸汽经主蒸汽管道进入汽轮机,蒸汽使汽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
(2)内燃力发电:一般用内燃机、汽油机、可燃气机等。在不能进行水力发电的孤岛等地发电。
(3)可燃气发电: 原理基本和汽力发电相同,只是原料不同。
火力发电的主体是汽力发电,使用临界点以上的蒸汽(压力225.6kg/cm、 温度374℃) 的超临界压火力发电,可节省原料,降低成本。
与水力发电相 比,火力发电的优点: 发电稳定,基建投资少,建设工期短,设备利用率?高,可接近消费区等。其缺点: 燃料消耗量大,运转起动慢,易发生事故, 消耗钢材量大,电力成本高。
中国生产的有哪些名车?
第一名
一汽小红旗
眼望着这烂车,真是满腹的辛酸泪。曾几何时,“红旗”这个响当当的品牌,在中国车迷心目中,其神圣与尊贵绝不亚于劳斯莱斯!可现如今再看,却被*商们糟蹋成什么样子了!这对得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吗?这破车伤害的不是消费者的腰包,因为没几个愿意买它做为私家车,它伤的是人心,是无数中国车迷的心
第二名
蓝鸟智尊
这样的车我也会做:把隔壁二虎子眼看就要报废的“东方红”修修,换上个汽油发动机,装上ABS、安上俩气囊,把座椅包上真皮,对了,再整上个叫“蓝牙”的系统,把外面再重新喷上漆,扣上个“尼桑”的标志开出去,跟那智尊也差不多。都八十老掉牙了,还把脸涂上厚厚的粉混充十八的在那儿卖,缺德不?
第三名
双环 _
这贼厮鸟真是精明,打从前起家就是靠模仿秀,如今发财还是靠这手绝活儿!从前做得那跟213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很多配件儿都能通用,换上个“北京吉普”的标志,谁也分不出哪是哪。反正那时都是公家的厂子,也不怕告侵权。可现在《商标法》啥的都颁布了,这厮的胆子反而更大了,冒起老外来了,不信您看去吧,满大街跑的本田CR—V,有一大半儿是双环改了商标的,还真是不得不服,人家跟老外打官司也不输!
第四名
华泰特拉卡柴油型
佩服韩国人的精明,比日本人还精,你要什么车他就给你做什么车,而且价格便、配置还高。可韩国人的技术水平在那儿摆着呢,造拖拉机还勉强过关,造柴油越野就差得远了。解决柴油机的震动、噪音和高速运转的稳定性这些高尖端的技术显然不是韩国人的长项,可市场又确实有需要,没办法,从隔壁二虎子家“东方红”拖拉机上拆下发动机来,加个配重块儿,给特拉卡安上,跑着看吧。
第五名
吉利美人豹
吉利要造老百姓都买得起的车这谁也没人反对,爱国的人还都为李书福的豪言而感动。可你造什么跑车嘛,有老百姓开跑车的?便宜也没人开呀,那车不实用。真正的跑车的富豪们用来玩儿的,开着车能拉着一个妞儿顺着沿海公路兜风就行,您说人家富豪能用美人豹拉妞儿吗?老百姓更甭提了,买个车拉行李拉孩子哪能有时间拉着妞儿满大街绕,拉也是拉个柴禾妞儿。别以为有个样子就叫跑车,叫跑车能跑吗?给猴子戴一顶凉帽,叼上根儿大烟袋它还是变不成人啊。
第六名 _
全系列奥迪A6
要说这车也不赖,就是价高了,而且高得离谱儿。这也难怪,从老辈子的奥迪100开始,他们家族就一直专门针对中国高级公务用车(连县长这么大干部坐这车都超标),,买主都是这个超级无敌大富翁加空前绝后冤大头,只要质量还顶得住,价高不算啥。一直认为,A4才是奥迪的经典之作,A6就是为了迎合中国公务用车专门加大的,弄不好就是给A4套上个大褂子。可大褂子倒是给做合身儿了呀,偏不!把车拉长了,车顶弧线变了,天窗就配不上了,就这么对付着卖吧。
第七名
夏利2000
第一眼见到这个屁股高高的家伙,总觉得它不像车,更气人的是还有“专家”解释:“这是充分研究了空气动力学的结果,高速行速的时候,强大的气流会把尾部压低,极大的增强汽车的抓地力,保证汽车更平稳地行驶。”这是F1?那么屁大点儿的破车,还能高速到充分利用尾部汽流的地部?破就是破,便宜点儿卖就行了,没人说你,还找啥理由?市场是检验车好车坏的标准,这不,马上就要停产了不是?
第八名
华晨宝马
橘生淮南为橘,淮北则为枳。宝马生在德国是汗血,生在华晨就是驽马。由于水土不服,汗血到了华晨,原有的高性能配置都随着拉稀跑肚泄掉了,只剩下个空壳和高不可攀的品牌儿,真不敢相信,宝马就拿这个到中国汽车市场来打拼吗?可以肯定地说,这样掘不到梦中想要的那桶金子,挖出来的只是一个坑,把死了的马葬进去正合适。
第九名
别克君威2.0
您看好了,仅限于别克君威2.0,可千万别让一泡鸡屎坏了一锅鲜汤。别克君威是相当不错的车,可这2.0就不怎么样了。您想啊,那么重的车,在美国本土用的是3.6的发动机,拿中国来为了适应市场,才勉强改成了3.0。说实在的,3.0的君威说起0—100的提速来都不是长项,这2.0的动力又能怎样呢?真服了美国人的造车技术,那个大、那么重的车,能硬生生的和2.0发动机匹配在一起,而且还号称“柔顺”。明白人一眼就看穿了,这就是为了迎合那些好面子、爱显摆,兜儿里又没几个大钱儿的人,买车光要个气派的样子就行了,其实要是这样还不如给驴车套上个奔驰的壳子,卖便宜点儿也有人买。
第十名
桑塔纳3000
这曾经是一部好车,操作柔顺、维修方便、质量上乘……总之,曾经优点多多。可好车就可以一点儿也不进步吗?这家伙真的是继承了桑塔纳家族终身制的优良传统,它们家老大普桑生产了20年,看样子它也是不足20年不罢休了。不过这后起之秀倒是更聪明一些,给自已戴上个面罩儿,2000变3000又冒上来了。唉,说点儿啥好呢,想起星爷《国产凌凌七》那里有一宗武器大概就是叫“要你命3000”吧,这桑塔纳3000不如改成这个名儿好了,反正气死人是不用偿命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