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能介绍一些钱币收藏的知识

2.《水浒传》中杨志卖刀要价三千贯,这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你怎么看?

谁能介绍一些钱币收藏的知识

天刀手游金价_天刀新区金价查询

你可以进入这个网站,这是一个关于钱币的比较专业的一个网站:

://.coinsky/htm/index.cgi

今古收藏网:

://.98866.cn/showart.asp?id=44

大排档天下coin钱币(这个里面有外国纸币的知识):

://.pp369.cn/dir/entertainment/collection/coin/

钱币收藏知识钱币收藏知识

古钱币又称之为泉、布、帛,孔方兄等。现在已成为新收藏投资热点,不少古钱币在拍卖会上表现突出。收藏和鉴赏古钱币需掌握包

括货币史、钱币学、考古学、金石学及文物、古汉语等诸多知识,有些钱币外貌看上去很普通,实则是珍品,行家们则很容易从不太懂古

钱币价值的卖家手中获得珍宝。以下是一些基本知识。

一、古钱币是铸造出来的,模具的形状如同大树,此法铸币称为“钱树”。数量大的钱币价值就低。因为模具由手工雕刻,因此难免会有

疏漏,版别漏验及试铸币便成为珍品。

二、当代钱币学家根据各种钱币的珍稀程度,并以现在钱币收藏市场的行情为依据,把古钱币分为十个档次,即:一级大珍、二级列、三

级罕贵、四级罕、五级稀罕、六级稀、七级甚少、八级少、九级较多、十级多泛。

三、钱币的品相归纳为美、近美、上、近上和中五大评定标准。1美,是指钱正背面轮廓完整,钱文清晰;2近美,是指钱之正、背面轮廓

有微小的偏移或微小的裂纹,或纸张有微小的漏孔,同时钱文因铸造和使用磨损而造成的微小粘连或混沌者也属近美钱币;3上,是

指钱正、背面有肉眼能及的缺损和漏孔,但没伤及钱文;4近上,是指钱币正、背面缺损、裂纹、漏孔较为明显,而且已经导致钱文

出现一至二处断笔。5中已经没有大收藏价值。

四、钱币种类繁多

1、贝币又叫齿贝,由在热带海水中的咸水贝壳打磨穿孔而成。一般为乳白色,大小轻重基本相同。贝币始于殷代,当时贝是一种贵重物

品,贝币的使用经夏商周三代,在我国货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币贝大致有六大种类:即货币、拟枣贝、伶鼬榧螺、阿文绶贝、大

小孔式贝化、背磨式贝化。

2、秦半两又叫两锱钱,秦始皇所铸,为当时全国惟一通行的钱币。秦半两外圆内方,钱文高突,朴拙浑厚。

3、圜钱又叫圜金、圜法、环钱,为战国中期出现的铜质圆形货币。此币制造简单携带方便,比布币更为优越,圆形货币最终取代布币。

圜钱币中部有圆孔和方孔两种,圆形圆孔者,无郭;圆形方孔者,周缘有郭。其重量大致在12克左右。

4、六泉隶属西汉王莽货币中的极品,为收藏家们所重视。六泉为:小泉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

今日壮泉和中泉存世稀少,成套的价值连城。

5、五铢有西汉、东汉五铢之分,其中东汉五铢比较有名。此钱始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体圆孔方,外廓较窄,直径2.5厘米,重

3.4—3.5克。五铢钱较秦半两轻便精美。但在流通时间长,数量极多,因此不值钱。

6、布币流行战国时期,上面文较复杂,自一个字到四个字,有100多种。早期的布币有用於装柄的銎,即空首、釿布、圆足布、平足布、

尖足布、三孔布等币种,但面文无雷同,所以无版别之分。其中三孔形制极为独特,圆首,圆肩、圆足,布首与两足又各有一孔,故

称三孔布。而且面有文字多记赵国地名。稍后,布币扩大到秦、周、晋、宋、鲁、燕等国。

7、金错刀亦称“错刀”。王莽于居摄二年所铸高面值仿古刀币。身形如刀,环扣大钱,青铜所铸,刀身铸“平五千”三篆字,环郭用黄

金镶错“一刀”二篆字,表示一个金错刀可当五千钱用。

8、制钱,明清两代制造的铜钱。因其形式、文字、重量、成色皆有定制,所以叫制钱。

9、元宝,最早使用“元宝”一词为唐肃中宗乾元元年。到了元代,元宝便以银锭的形式开始流通,一般上面铸时间、地点银匠的姓名。

10、刀币是春秋时期由渔猎工具刀削演变而来。它通常由狭长弧形的刀身、带裂沟刀柄及柄端圆环三部分组成。可分为针首刀、尖首刀、

截首刀、圆首刀和平首刀。齐国是使用刀币的主要国家,齐国的刀币,厚大精美,面文书体隽秀;燕国刀币,形制单薄,刀体较宽,

背文复杂,面文有一个“明”字,故称明刀;赵国的刀币,刀身直,刀首圆,今日多称其为直刀和圆首刀,赝品极多。

11、通宝,唐高祖李渊废五铢后所铸宫廷赏赐钱,重一两,我国币制中的一两十钱制由此时起源。其面文隶书“通宝”四字,由

唐初书法家欧阳洵书写,字体端正有力。制作轮廓深峻,精美绝仑,十分珍贵。钱的出现宣告了自秦开始流通了800多年的半两

和五铢两种货币的终结,“通宝”一词从此被历代王朝所沿用。

12、对钱,亦称“对品”、“对子钱”,是指同一种钱的钱文、大小、内外轮廓、厚薄和铜质完全相同,惟用不同的书体,但字形笔势

仍互相吻合,可以成为双配对的钱币,又叫“和合钱”。对钱始于南唐,盛於北宋。南唐所铸“通宝”,篆、隶成对,开创对钱

之先。此外,北宋天圣、明道、元丰、熙宁、政和、重和、宣和等币均可作对。

13、招纳信定,有铜、银、金三币,南宋初年刘光世为招降纳叛所铸的凭信钱。钱文旋读,背文有“使”字和押文。因其不属流通货币,

所以传世稀少。为世界珍币之一。

五、藏品越老不见得价值就越高。比如汉五铢钱,今日普通品价格仅2至5元,而明朝钱币价格普遍高於汉五铢,如明代“弘治通宝”、

“宣德通宝”,定价均为10元以上。又如宋代大珍泉品“靖康通宝”,每枚价格达数百至数千元,而明末张献忠占领成都后所铸的“西

王赏功”大珍泉品,今日价格已达25000元。不要想把一个朝代所造的钱币收集齐全。比如汉五铢尽管售价低廉,但在汉300多年中,

所铸版别272种之多,其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失传,钱再多也无法买全。元前后仅年,但所造钱币共有128个不同种类,其中四种钱币

已无实物遗存。

六、珍贵钱币有

1、十布,是王莽恢复贝、布、刀布所铸十种布币的总称。其特徵为严格遵循从小到大的形制,以求与其面文相符。即:小布一百、么布

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时下,十布中大布黄千较为习见,其

他九布均为珍品。

2、爱金,爱是战国时期楚国金币重量标度。此币多铸成方形、饼状或长方版状,每版重0.5公斤,含金量大多96以上,有的达99,上面多

铸压成带有“郢爱”、“陈爱”、“少卣”、“鬲爱”、“寿春”等文字的小方戳,所以又称“印子金”、“饼金”或“金爱”。爱金

流通于河南、湖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流通时间直至西汉。

3、清康通宝,北宋钦宗赵桓靖康年间所铸年号钱,直径3.3厘米重6.7克,此钱为北宋最后一套钱币,刚铸成适逢金兵南下故流传甚少。

4、贞佑通宝,金宣宗贞佑年间所铸,隶书,直径3厘米,它有小平、折二两种,即大小二品,均罕见。大珍品原为方药雨收藏,后转让陈

仁涛,解放前夕陈携宝物赴港,因经济拮据有意卖给祖国,现藏於中国历史博物馆。惟一发现一枚孤品小贞佑通宝,现为日本收藏家平

岛春水珍藏。

5、咸丰通宝,清咸丰三年福建宝福局当十型试铸钱。青铜质直径3.9厘米,穿孔0.7厘米,重16克,因其“咸”字两侧有“大清”国号,

在我国历代孔方圆钱中实属罕见。大收藏马定祥1940年在苏州购得一枚,现藏上海博物馆。

《水浒传》中杨志卖刀要价三千贯,这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你怎么看?

杨志卖刀算是《水浒传》中的一个经典情节,其与《隋唐演义》中的“秦琼卖马”,可谓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两大失意青年的典型。充分告诉了我们社会现实的残酷,虎落平阳,不胜唏嘘。

《水浒传》中的杨志,出身名门,武艺高强,身为杨家将之后的他,凭借着一身本事,本该是前途一片大好。可惜命运弄人,运送花石纲时,遇水翻船,丢了皇帝玩物的同时,也丢了自己的前途。

好不容易来到东京汴梁殿帅府,想找高太尉将功补过,谋个差事。可惜物是人非,犯了错的杨志,已经不再是那个殿帅府制使了,昔日的光环不再,没有人搭理他。从殿帅府出来后,盘缠用尽的杨志,饥饿难忍。走投无路之下,他只能时选在来到天桥边上,叫卖自己随身携带的家传宝刀,以换携饭钱和回乡的路费。

而在这个过程中,杨志遭到泼皮牛二的缠扰,最后盛怒之下,结果了牛二。杨志虽说是扬眉吐气,但也因此获了罪,被官府拿走,最后发配充大名府。而天无绝人之路,在大名府,杨志得到了梁中书的赏识,并对其委以重任,让他护送梁中书送给当朝太师蔡京的寿礼生辰纲。这是杨志的翻身的希望,所以杨志格外卖力。但倒霉的杨志又遇到了晁盖七人组,生辰纲被夺,杨志走头无路,只得落草为寇。这才有了后来的梁山的天暗星,马军八骠骑,青面兽杨志。

当时杨志之所以选择上山,除了害怕梁中书的惩罚之外,更多的是他已经尝遍了人情冷暖,不想再沦落到当初卖刀时那样,被牛二这样的泼皮欺负。所以,卖刀一事,对于杨志的心境转变有着很大影响。

不过话说回来,杨志之所以会被牛二盯上,主要还是在于其卖刀时的定价太高了。

牛二喝道:“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鸟刀有甚好处,叫做宝刀!”

从牛二的言语中我们可以发现,市面上一把普通的刀,也就三十文而已,与三千贯的价格相差甚远。一般来讲,一贯钱是一千文铜钱。但《水浒传》里面则不一样。

众所周知,《水浒传》的历史背景设定在北宋后期。而在北宋,一贯钱相当于七百七十文铜钱。《宋史.食货志》 里面有明确记载:

“以七十七钱为百”

所以算下来,三千贯便是二百三十一万文铜钱。

如果按照牛二的说法,普通刀三十文一把,杨志这把宝刀的售价可以买下七万七千把普通刀。这个价格说出来,足以震惊到牛二了。

而把这三千贯放到现代,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昂贵的价格。

至于具体是多少,我们不妨来做一个古今货币的价值换算。

这种古今货币换算,由于没有直接的汇率,所以我们需要参照物来做一个间接的对比换算。其中最为常用的便是黄金换算。即而,而,将这三千贯铜钱换算成等价的黄金,再以今天的黄金价格去套。

由于宋朝时“铜本位”货币制度,黄金是商品而不是货币,所以价格波动比较大。北宋前期,一贯钱可以换到一两银子,北宋后期,则只能是换到半两了。所以《水浒传》里,三千贯钱差不多可以换到一千五百两银子。

然后,我们还需要将银子换成等价的黄金。北宋时期的金银兑换比例大概是一比十,也就是说一千五百两银子相当于一百五十两黄金。

注意,这里的一百五十两和咱们今天的一百五十两质量是有区别的,因为不同时代的度量衡是不一样的。

根据嘉钓铜则标准,我们可以了解到,北宋的一斤,其实是相当于咱们今天的640克,而按照古代十六两一斤的进位制,北宋时期的一两其实只相当于咱们今天的40克。

“1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

所以,一百五十两黄金换算成现代质量,应该是6千克。而按照如今450元一克的金价来计算,这一百五十两黄金应该价值270万元。

有人会问,为何不用银价换算?原因很简单,因为银价的通货膨胀太厉害了。正所谓物以稀为贵,随着白银储量的增加,如今的白银价格贬值的很厉害。前面咱们提到过,北宋时期的金银兑换比例大概是一比十,而咱们今天金价和银价的差距达到百倍。

按照今天4块左右的银价来算,北宋一千五百两白银仅仅相当于现代的24万元。

当然,即使是金价,也免不了价格差异,毕竟每个时期,黄金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单纯的金价换算得出的数据,其实是不太靠谱的。

所以,许多人会用购买力来换算,即用当时的物价来对比今天的物价。

比如说米价。

当然,这个米价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的价格是不一样的,我们只能作一个大概的估计。根据《宋史》的资料,我们可以大概估算北宋后期汴京的米价一贯一石左右。

“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宋史 食货志》)

也就是说,杨志的宝刀,能换三千石大米。而北宋的一石差不多相当于咱们今天的一百二十斤。三千石就是三十六万斤。如果以咱们今天3块一斤的米价计算,那就是108万元。这个数据,要比金价换算低得多。

但是,其实这也不是太靠谱,因为这里面忽略了一个生产力的差距问题。北宋的生产力和咱们现代不可同日而语,大米的价值也就会相差甚远。其无法体现出一个客观数据。

其实我个人认为,最为客观的方法,是对照收入水平。因为这个能比较客观的反应当时的一个生活水平。

而关于这一点,在程民生先生的《宋代物价研究》一书中有过详细介绍,书中曾提到,汴京的饭馆酒肆的杂役,一天的工钱差不多是200文;而那些街头叫卖的商贩们,一天平均收入也在两百文左右。而按照这个收入,一个月便是6000文。

而这个数据正好可以对照咱们一些发达城市中普通工薪阶层6000元左右的月收入水平。据此可以估算出,一文钱差不多相当于咱们今天的一块钱。而三千贯有二百三十一万文,也就是二百三十一万元。这些钱,足以在二线城市买套房了。

所以,杨志这个定价,确实不算低。

当然了,《水浒传》不是历史书,在关于物价方面,施耐庵这个明朝人很多时候都是在瞎写,根本没有考究其是否合理。这一点,大家必须要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