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是如何做空其他国家经济的?

2.2008年石油价格汇总?

3.为什么低油价会强势美元

4.美联储加息对债市的影响

5.美联储降息对美元汇率有什么影响啊?

美国是如何做空其他国家经济的?

美元降息对人民币是利好还是利空_美元降息油价为何大跌

我们知道,美国做空一国经济具有两大法宝:高油价+美元。

一国经济发展离不开石油。

没有石油,工厂无法开工,汽车无法奔跑。

就拿中国来说,我们虽然是产油国,不过我们也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工地”。

搞建筑离不开石油,我们每年也要从国外进口一定数量的石油。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欧佩克国家为了报复美国在第四次海湾战争中偏袒以色列,联合抬高国际油价。

美国趁机与沙特阿拉伯达成石油的美元结算机制,甚至要求沙特用赚来的美元购买美债。

我们现在来看一看,美国是如何利用美元霸权来做空一国经济的。

起初,美国会使美元利率处于极低的水平,诱导本国资本到国外投资。

如有1000万美元被诱导出国,投资某发展中国家A国。

A国在1000万美元入驻之后,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很快又赚了300万美刀。

A国每年要拿出200万美元购买石油,用于国内经济发展的必需品。

也就是说,美国国内就有了1000万—200万+300万=1100万美元的外汇储备。

对于A国而言,外汇储备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1000万的国外投资,一部分是100万自有资金。

很快,A国经济就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每年有稳定的出口与进口,即每年进口200万美元的石油,出口200万美元的商品。

但是,美国在本国经济状况根本无需加息的背景下,断然加息10%。

这样的话,投资A国的1000万美元不得不退出A国市场。

原因在于:美国加息10%,投资A国的1000万美元每年的净收益尚不足100万美元,收益覆盖不了资金成本。

其二、伴随全球许多国家美元离场,全球经济肯定变差,A国的出口产业自然会受到影响,美元资产无法获得稳定收益,也有迅速立场的需求。

于是,1000万美元离开A国,A国只剩下100万的外汇储备,同时每年需要拿出200万美元去购买石油。

A国需要拿出200万美元去石油,而自己只有100万的外汇储备。

这只会造成A国企业疯狂的用本国货币来兑换成美元,然后购买生产所必须的石油。

这样的话,A国货币兑美元会迅速贬值。

如果这个时候石油价格提高了,A国经济更会火上浇油,更会加剧A国输入性通胀水平。

若A国的汇率兑换政策处于管制状态,尚还可以抵挡一阵。但是随着对于美元的需求增大,A国很可能放开汇率管制,任由本国货币贬值。

如果A国的汇率兑换政策处于自由放任状态,情况就更糟糕。

在这个时候,美国一定会通过舆论向A国老百姓传递信息:A国的外汇储备不足了,该国货币肯定会贬值,这就是造成A国大量的老百姓疯狂挤兑美元。

为了防止A国老百姓来疯狂兑换美元,A国会选择加息。

加息的话会促使一部分缺乏石油,但是又买不到石油的企业破产并退出市场。

同样也会阻止国内的老百姓兑换美元,选择把本国货币存进银行获取高息。

而加息的副作用也很明显,这会误伤一些不需要石油来发展生产的行业。

由于A国持续的加息,这些行业会承受不起这种高息,最终破产清算。

这样的话,A国的经济就会陷入全面瘫痪的状态,遍地都是廉价的资产。

这时,美国会选择再次降息,让国内资金进入A国市场收割廉价资产。

美元资金会趁机进入关系到A国国计民生的行业,如银行、电力、航空、铁路等行业。

当然,如果这个过程不是太顺利的话,美国会选择让“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两大被自己控制的国际组织给自己打配合。

美国会躲在幕后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如开放更多的市场,获得更多的特权等。

这就是美国利用石油+美元霸权控制一国经济的全过程。

2008年石油价格汇总?

1. 原油 5月份,美元疲软、尼日利亚供应问题和伊朗核争端令油价进一步攀升。21日,纽约商业(NYMEX)7月份WTI轻质原油期货结算价达到创纪录的每桶133.17美元。5月份,WTI、英国布伦特原油以及亚洲迪拜原油的现货平均价格,分别为125.38、122.72和119.50美元/桶,较4月份分别大幅上升12.75、13.75和16.09美元/桶。 进入5月,油价大涨近4美元/桶,主要原因是美国较预期为佳的就业数据缓和了市场对美国经济的忧虑;土耳其战机对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叛军发动空袭的消息,造成了市场对伊北部出口输油管线可能受殃及的担忧。随后,尼日利亚产油设施再度遭到反叛分子袭击,壳牌公司证实博尼轻质原油码头输送管线遭破坏;法国马赛港口工人于5月9日进行为期一天罢工的消息也支撑了油价上涨。与此同时,面对西方国家的要求,伊朗继续拒绝暂停核,这也对油价上涨形成了支撑。其间,高盛还发表了未来6个月至2年内油价可能上涨至每桶150~200美元的言论,使原油价格连续5日创纪录新高。9日,NYMEX 6月份WTI原油期货价格达到每桶125.96美元。 中旬,原油价格在高位震荡。一方面市场担心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另一方面全球取暖油价格上涨以及市场对伊朗可能减产的推测,促使油价居高不下。19日以后,欧佩克暗示今年夏季不会做出增产决定,加上美国石油库存下滑,受此影响,原油价格连续上冲。21日,NYMEX 7月份WTI轻质原油期货结算价每桶上涨4.19美元,达到创纪录的每桶133.17美元。这是原油期货价格自3月26日以来以美元计价的最大单日涨幅。随后,市场在连续4个交易日创新高后获利回吐,油价回落。 月底,国际原油价格起起落落,波动较大。一方面是受到尼日利亚管线被袭消息的影响,价格上扬;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原油和油品需求减少令市场担忧,价格大幅下挫。30日,NYMEX近月价格回落至127.35美元/桶。 2. 成品油 5月份欧美取暖油和汽油价格屡创新高。取暖油价格的走强,证明全球汽油/柴油供应趋紧,也成为推动原油走高的主要因素之一。5月下旬,全美常规自助式汽油均价达到创纪录的每加仑3.94美元,较上年同期上涨0.73美元。随着汽油价格攀升,美国汽油需求出现疲软的迹象。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报告显示,今年以来,美国消费者的汽油需求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7%,至今尚未出现汽油需求的季节性增长。此外,随着海外市场对馏分油的需求有所减弱,月底,美国馏分油需求也有所下降。 5月份新加坡油品价格连续创下纪录新高。因需求强劲且流入亚洲市场的欧洲套利船货有限,石脑油价格上涨。馏分油价格上升。燃料油价格继续突破纪录高点,贸易商将其归因于美国取暖油价格较高、中东和欧洲的燃料油需求旺盛以及原油期货可能上涨等。 预测 1. 原油 受发展中国家需求强劲增加、供应增长缓慢以及一些重要生产国动荡局面的影响,NYMEX原油期货自年初首度突破100美元/桶以来已经攀升了近40%,自5月以来上涨了18%。目前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已经涨到让许多分析师瞠目结舌的价位。即使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可能中止,美元会有所反弹,油价也仅仅短暂回调,之后迅速站稳并突破130美元/桶的历史关口,并首次收在133美元/桶上方。在原油供应忧虑的大背景下,国际油价节节攀升,创新高几乎成为常态。这也使要求欧佩克增产的呼声日益高涨。虽然欧佩克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声明,近期油价飞涨是由于股市低迷和美元贬值导致的,并不存在原油供应不足的情况。不过欧佩克也表示,如果市场表明需要取进一步措施的话,该组织随时准备增产。 美国石油需求减少,反映了创纪录高位的油品价格以及美国经济疲软导致石油消费缩减。 地缘政治因素继续推高油价。自2006年以来,非洲第一产油大国尼日利亚石油主产区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针对石油设施的袭击和频发,迄今有超过200名外国人在当地被。目前,动荡的局势使尼日利亚的原油日产量仅为200万桶左右,比高峰期260万桶的日产量减少了约1/4。另外,面对西方国家的要求,伊朗继续拒绝暂停核,这也对油价形成了支撑。 投机基金在市场上仍然交易频繁。投机基金已经源源不断地涌入包括原油在内的商品市场,并将其作为对冲通货膨胀的一个工具。在美国国会议员要求打击投机商的压力下,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表示将加强市场监管。 随着美国进入自驾游旺季,汽油用油高峰来临,对于汽油供应的担忧,将有可能使国际油价再创新高。从目前来看,地缘政治因素、投机活动以及美元汇率仍将在未来数月甚至可能数年内继续影响油价。 EIA发布的《短期能源市场展望》预计,今年WTI现货均价在每桶109.53美元,较2007年增长51%,较之前预计的全年均价每桶100.61美元高9%。EIA还预计,今年二季度WTI现货原油均价在每桶112.19美元,第三和第四季度甚至会升至每桶114美元。 高盛公司5月份也发表报告称,供应短缺将令油价在两年之内涨至每桶150~200美元。或许在未来某一天,当亚洲经济发展也开始减缓时,油价才会下跌。高盛还上调了对近几年油价均价的预测:其预测的2008年的均价从每桶96美元上调至108美元,2009年从每桶105美元上调至110美元,2010年到2011年从每桶110美元上调为120美元。 2008年5月底,路透社在对多家咨询机构调查中再度上调油价预估值,主要是考虑到石油市场长期供应可能有限,且新兴市场需求旺盛。接受路透社调查的金融分析机构普遍预期,2008年二季度和三季度WTI价格分别为113.04美元/桶和112.82美元/桶,布伦特价格分别为111.82美元/桶和112.32美元/桶。预计2008年WTI价格为107.13美元/桶,比上个月调查的预测价格高10.27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为每桶106.12美元,比上次调查的估值高10.72美元/桶。 自今年年初以来,油价已累计上涨40%,5月下旬WTI期货盘中一度涨至超过135美元/桶。油价大幅上升势头超出分析机构预计,也迫使这些机构不断上调油价预测值。分析机构纷纷表示,目前预测油价变得越来越困难。从5月份开始,WTI和布伦特期货原油转至正价差,意味着近月原油比远月原油要便宜,鼓励交易商增加库存。远期合约价格上涨可能与生产商回补空头头寸有关。远期合约走高所透露出的信息是,人们预期原油价格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高水平。 5月份主要研究机构的供需报告摘要如下。 EIA发布《短期能源市场展望》认为,尽管美国原油需求会有所放缓,但全球需求增加、正常季节性库存水平、非欧佩克产油国供应增长缓慢以及剩余产能较少等因素均对油价构成强劲支撑。不过该机构认为,油价创新高和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对原油需求产生的影响将比此前预估的更大。这份报告预计,与一年前相比,美国今年原油需求将下降19万桶/日,至2051万桶/日,降幅为0.9%,这也将是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年度降幅。而该机构上月预计美国今年原油需求仅会下降9万桶/日。报告预计,美国今年原油需求可能会降至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国际能源机构(IEA)5月份的月报认为,由于油价高涨,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美国以及其他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世界石油需求2008年的增幅预计将小于预期。今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幅预计为103万桶,较之前预估少23万桶。不过,2008年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增幅仍维持于3.7%,即每日增长140万桶,由中国以及中东地区领涨。IEA表示,石油需求增长疲软,将使得对于欧佩克组织原油需求量的预估降至每日3130万~3160万桶。 欧佩克在其公布的最新市场报告中预测,今年全球原油预测需求量将比上月的预测略有降低。报告估计,2008年全球原油预测总需求量为平均每日8695万桶。这一数字比欧佩克4月所公布的预测需求量减少了2万桶。欧佩克估计,今年美国的原油需求量不变,而其他工业国家的原油需求会略有降低。但一些非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新兴工业国家的原油需求会继续迅速增长。欧佩克在其报告中称,预计所有预期需求增幅都来自诸如中国、印度、中东国家和拉丁美洲等非OECD国家。 2. 成品油 中国四川省发生地震后,相关的空中运输繁忙,预计中国将增加对航空煤油的购量。

为什么低油价会强势美元

出现上涨的原因如下:

1、美联储降息没有达到预期,导致美元出现上涨的情况。

2、美国经济相对于其它国家仍然比较强势,比如,其制造业仍处于高速发展,GDP增速比预期要好,这将会导致美元兑换非美元货币普遍上涨。

3、美国取反击去美元化、强化美元低位的措施,导致美元价格出现上涨的情况。

4、其它货币的不确定性,比如英镑、欧元的不确定性,导致外汇市场上的资金处于避险考虑,流向美元,从而刺激美元上涨。

总之,投资者在对美元涨跌进行分析时,不要单独的分析某一因素,而要结合更多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美联储加息对债市的影响

美联储加息会直接导致债券利率上行,债券基金的收益主要来自净值和债券利息的变化。所以美联储加息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债券基金的上涨,这是好事。债券型基金波动较小。投资者在购买债券基金时,最好是长期投资者,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配置一些债券基金,规避市场行情带来的风险。扩展数据:美联储加息的影响:美联储相当于中国的中国人民银行,也就是美国的中央银行系统。美联储加息意味着美国存款利率提高了。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人们会考虑把存款存在银行赚取利息。自然,流通中的美元减少,美元就会升值,人民币就会相对贬值。美联储加息对市场和百姓的影响如下:1.如果美联储加息,银行里的存款会增加,那么用于市场消费的金额会减少,间接导致中国出口贸易额减少;2.美联储加息后,美元会升值,那么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其他国家货币会在货币市场上短期贬值,直接导致我国资金外流加剧;3.如果美元升值,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就会下跌。比如国外油价会下跌,间接对中国油价的调整产生反作用,不得不下调;4.如果长期来看,美联储加息一段时间后再降息,那么人民币对美元会上涨,人民币等外币会上涨,大量资本会流入中国。对于老百姓来说,美联储加息没有直接影响,而且由于人民币在外汇市场的价值和重要性,人民币不会受到贬值的太大影响,国家也会相应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所以不用担心。美联储加息对股市的影响;1.对于美国股市来说,加息意味着提高存利率。存款利率提高后,投资者愿意将资金存入银行。但利率提高后,会使企业融资困难,导致现金流减少,所以流入股市的资金会减少,对股市是利空。2.就中国股市而言,如果美国市场的资金全部流入银行,股市的资金就会减少,从而导致股价下跌。美国处于全球经济的中心,美股下跌,全球股市都会受到影响。3.如果美联储利率提高,内地资金或外资会流入美国资本市场,导致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对很多企业不利。尤其对于外贸企业来说,人民币贬值意味着在原材料上多花了钱,不利于公司经营。

美联储降息对美元汇率有什么影响啊?

美联储降息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降息在美国证券市场引起剧烈反应。

美联储宣布降息决定之后,市场反应较为剧烈,2007年9月18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跃升336点至13739.39,创下2002年10月15日以来的五年最大当日涨幅;标准普尔500指数跃升43点至1519.78,上涨2.9%;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跃升70点至2651.66,上涨2.7%。市场反应剧烈的原因在于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在政策调整幅度上超出了市场事前的普遍预期,Bloomberg的调查显示,近80%的经济学家和市场参与者预测美联储仅会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

降息将对美国实体经济产生滞后的扩张性影响。

降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利率降低将减少投资成本、增强投资需求,投资扩张弥补消费萎靡带来的增长动力不足;二是利率降低将减轻住房抵押人的还贷压力,抑制房市违约率的不断上升,进而防止“次级债风波”的持续恶化;三是利率降低将进一步缓解信贷紧缩状况,减弱生产活动和企业扩张的融资困难;四是利率降低将支撑美元汇率贬值,刺激出口增长;五是利率降低将增强市场预期,抑制经济活动在信心缺乏下的萎缩。

受政策时滞影响,这种刺激作用的大小在短期、中期和长期(短期为1年之内,中期为2到3年内,长期为4到5年内)有所不同。短期看,宽松货币政策的扩张效应会逐渐显现。在降息初期实质效应较为有限,金融市场的走强将主要源于降息带来的信心恢复。从第二个季度开始,GDP增长受消费萎靡的抑制影响将有所缓和。中期看,降息能使美国经济避免陷入衰退。长期看,降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非常有限,价格机制的调整将使降息效应基本体现在流动性增加和通胀压力加大上。总体看,美联储降息在短期和中期将给美国经济增长提供助力,“次级债风波”带来“大萧条”式美国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较小。

我们用11年第一季度至2007年第二季度时间序列上连续146组数据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美联储基准利率下降或货币供应增加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会在3个季度之后完全显现,这意味着美国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为3个季度,在政策变化初期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较小,而在10个季度之后,货币政策变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缓慢消失。由此可以推算,此次降息将使美国经济在2008年第二季度出现反弹。

降息将使美元持续贬值。

降息50个基点以及由此确认的宽松货币政策取向将使美元汇率持续走弱,而且这种走弱是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的全面走弱。美联储此番大幅降息迅速在外汇市场上引起了强烈反应。2007年9月24日,美元指数创下78.313的本世纪新低,这一数字相对于2001年7月6日创下的121.0的本世纪高点已经下跌了35.3%。美元指数的大幅下降是各权重货币集体对美元升值的整体表现。进一步分析,美元贬值并不局限于短期,原因有四:一是根据均衡汇率决定的利率平价理论,利差变化带来的资本外流会导致本币贬值,美国利率政策较其他经济体更趋宽松将带来美元走弱的影响;二是根据均衡汇率决定的基本因素理论,经济基本面的强势是币值坚挺的基础,美国经济增长在“次级债风波”中的预期看淡将给美元汇率带来贬值动力;三是根据均衡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理论,可以通过货币贬值来减轻债务负担和减少贸易赤字,美国长期的“双赤字”将导致美元贬值的基本走向;四是根据均衡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平衡理论,“次级债风波”影响下,国际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减持会加剧美元走弱。

美联储降息对国际金融的影响

降息将使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受到负面影响。

美元持续贬值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其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下降,从而增加油价和金价大幅上涨中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分析,代表“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及由习惯和历史沿革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的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包括储备资产安全、汇率制度稳定和收支调节有效三个层次的内涵,而美元贬值以及油价和金价的波动高企将恶化这三层内涵,并给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美联储降息还给国际商品市场带来了较大影响。

国际金价在持续上涨之中已经突破2006年5月12日73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2007年9月21日金价最高升至739.3美元/盎司,较2001年2月16日253.85美元/盎司的本世纪低位上涨了191%。国际油价在供需博弈之间已经进入新一轮冲高阶段,2007年9月21日油价一度走上82.40美元/桶的高位,较2005年5月24日49.66美元的低位上涨了65.9%。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并不局限于短期。由于黄金和美元同时发挥着价值储藏的职能,所以美元贬值将使黄金的替代避险作用更为明显;而由于石油标价货币大多为美元,所以美元贬值也会给油价上涨形成支撑。我们用2005年6月23日至2007年9月25日美元指数、金价和油价589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两年来金价波动受到美元贬值较大影响,而油价波动在显示出较强自主性的同时也与美元币值较为相关。因此,美元的贬值将与金价和油价的高位波动一起增强国际货币体系中长期的不确定性,并给国际投机性资本的大幅流动创造条件。

美联储降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降息将减轻美国需求下降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影响。

前述分析表明,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增长短期内会有所放慢,但不太可能出现大幅下降。中国出口在本世纪一直保持较快增长,而且市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已经降低了中国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对美出口占中国出口总值比率从2005、2006年的21%左右下降到近几个月的20%以下,2007年7月,这一数字已经降至18.96%,创下本世纪以来的最低点。美联储降息将刺激美国经济增长,抑制美国进口需求的过快下降。在“次级债风波”发生的2007年8月,中国出口总值增长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1113.6亿美元的单月出口总值创下了历史新高,相比7月的1077.3亿美元增长了22.7%,在美联储降息影响下,这一高增长势头将继续维持。

美联储降息不会改变中国货币政策审慎收紧趋势。

在美联储降息决定发布之后,很大一部分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货币政策的有序紧缩受到了外部“掣肘因素”的影响,他们认为中国央行以往的加息行动是在美国利率维持高位、中美之间存在较大利差的背景下进行的,而中美利率政策方向的背离将会在收缩利差的同时给中国进一步紧缩银根形成制约。我们认为这种分析有失偏颇,依旧维持我们之前对中国货币政策走向的判断:“宏观调控的重点是遏制金融增长高位加快的势头,切实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宏观调控将进一步加强,年内央行还有一次甚至两次加息的可能。”

从中美经济角度看,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当前中国内部均衡缺失相比外部均衡缺失更具有紧迫性,尤其是2007年以来宏观经济金融增长高位加快,CPI和金融机构信贷增速较快,货币政策进一步紧缩的压力增加;二是国际游资的流向对中美利差变化本身并不十分敏感,而更看重人民币升值、中国股价和房价等资产价格高涨带来的收益。

美联储降息释放的流动性给中国带来双重风险。

美联储此番大幅降息和未来可预期的进一步放松银根所带来的过剩流动性,很可能将流入预期回报较高的中国市场。这种国际资本流动变化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双重风险。

首先,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金融开放压力将进一步增强。由于中国目前资本项目还没有全面开放,因此国际资本在中国市场投资价值放大的背景下会进一步要求中国金融改革提速。此外,国际游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会带来人民币升值更大的市场压力,尤其在美元可预期的持续贬值下,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将加大。

其次,中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大。由于市场内部风险控制尚不完善,中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国际流动性涌入加大的背景下有可能出现投机势力更趋活跃、资产泡沫不断形成的发展态势,增强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周期性风险。从数据来看,中国房市已经吸引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2006年外资对中国房产行业的月度平均投资尚不足8亿美元,但2007年前8个月都逼近或超过了10亿美元,2007年8月这一数字已经高达14.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21%。与此同时,对房地产行业投资占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总值比率也从2006年初的0.085%跃升至2007年8月的27.6%。

商业银行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关注美元持续贬值带来的外币资产管理问题。在目前商业银行股东和市场主体都较为关心“次级债风波”对中资银行收益影响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外币资产管理需要通过资产组合及时调整来防止可能损失的出现,并审慎减少对固定收益类美元资产的购买和持有。

——密切关注美国政策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海外发展影响。在降息带来流动性增加的背景下,美国监管层为最大限度地抑制海外资本流入美国进而减弱流动性过剩压力,未来很可能以提高透明度、公司治理以及反洗钱法律架构不足等市场门槛来人为放缓中资银行的市场准入或业务开办审批进程,对此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变化,主动拿出应对措施。

——密切关注境外资金可能加大流入中国股市和房市等境内市场的动态,主动防范信贷风险。尤其应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和个人按揭的审查力度,严格控制信贷发放节奏,并加大房地产证券化的创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