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为什么涨快跌慢?

2.油价即将面临调整,有没有希望二次下调?

3.油价什么时候下调

4.国际油价跳水,为何国内油价不及时下调?

油价为什么涨快跌慢?

油价下调意味什么_油价下调怎么这么难

主要是定价机制的问题。

作为社会监督员,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提出,为什么公众总是感觉国内油价“涨快跌慢”。中石化方面对此回应称,这主要是定价机制的问题。

纽约油价大幅下挫,但是主导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国际三地原油变化率一直高居不下,并未满足-4%,即未达到国内油价下调的条件。

记者从国内多家大宗商品资讯机构了解到,目前三地原油变化率已经接近于0,如果国际油价持续保持下跌的态势,预计8月25日国内成品油价格可能迎来下调窗口。

对于为何三地原油变化率下跌并不明显,金银岛资讯一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主要是因为三地原油变量率看的是22天的移动平均变化率,国际油价仅下跌几天对此影响并不大。

该人士认为,成品油定价机制其实是很有“策略”的,其目的是希望能保持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平稳,因为国内汽柴油使用的覆盖面非常广,一旦价格频繁波动对于工农业的影响都比较大。

扩展资料

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四大缺陷 香港与内地天壤之别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两年来,其自身缺陷日渐暴露。用一个有失偏颇的制度作为基准,其在执行过程中必然难以“服众”。

一是“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措辞使制度权威性降低,价格调整原则性不强。“可调”“可不调”这样的伏笔不应出现在严肃的制度设计中。

国家发改委作为石油价格主管部门,应该是规则制定者,引导市场变化,而非强化行政管控,陷入一轮又一轮价格调整的争议中。

二是成品油定价机制计算方法不透明,易引发社会猜测。国家发改委从未正面公布三地22天移动加权平均变化率计算公式,所选取国际石油报价也未公开。

诸多社会机构只得揣摩官方定价公式,监测石油价格变化率。

三是22天调价时限较长而滞后,难与国际油价接轨。在现有石油市场格局下,滞后必然产生投机。在以往的价格调整过程中,总有消息灵通的社会贸易商借机囤油套利。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四大缺陷 香港与内地天壤之别

参考资料:

人民网-中石化回应国内油价涨快跌慢:是定价机制问题

油价即将面临调整,有没有希望二次下调?

跌势惨不忍睹的国际原油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停滞性效果,推动了这两天国际油价大幅上涨。这对于世界能源投资机构来说是非常大的好消息,但是对于广大车友朋友来说可能是坏消息。这个机制是这样的,当国际油价波动过高,入09年的145美元1桶时,国内油价基本免税,同时对油企进行补贴,以维持国内油价较低水准,对工业形成支持。目前影响原油价格走势的主要动力还在于OPEC+的减产,在去年的OPEC会议以后市场普遍对减产信心不足,然而到今年一季度,CPEC+的减产率已经超过了100%。虽说,此后国际原油价格整体波动的幅度并不大,但受到国内成品油价格用“10日均价一调整”规则的影响,国内油价还是会面临一定幅度上涨的。

调整机制有问题,上涨百分之五和下降百分之五是一样的钱吗?比喻说原油100美元上涨百分之五是105美元进行调价。再从105美元降到100美元还不到百分之五,就不能降价。

国际油价目前形式:中东目前原油价格上升至65美元/桶,美国原油收价为59.8美元/桶,上涨0.8美元,布原油收价为68.5美元一桶,上涨0.9美元。经过本次调价,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已经开启了21次,呈现出“十三涨七跌一搁浅”的格局,汽油价格累计每吨上调1505元,柴油价格累计上升1450元/吨。截止发稿时,今天布伦特原油油价小幅度增涨4.853%,当前为30.90美元/桶,昨日收盘价格为:29.48美元/桶,今日开盘销售报价为:29.62美元/桶,最高时:31.15美元/桶。

油价什么时候下调

首先,油价下调与市场情况和政策相关。此前,油价一度受全球疫情的影响,下跌至历史低点。然而,在短暂的反弹后,油价仍未有大幅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一些国家和地区陆续开始解封,再加上沙特阿拉伯等石油出口国家的减产承诺,刺激了市场上的买盘。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关注油价在全球卫生和政治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的走势。

其次,国内油价的下调与国内政策和市场竞争也有很大关系。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和消费者权益,中国通过增加进口关税等方式来限制进口石油的数量。这给国内石油市场提供了更多竞争力,同时也让国内油价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然而,如果国际油价持续下降,国内市场竞争加强,也会适时推出一些刺激措施来促使油价下调。

最后,油价的下调也和人们的消费需求有关。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人们的消费趋于理性,对低价的敏感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如果油价下降,消费者会更容易选择用车出行,同时,节省下来的油费也会转化为更多的消费需求,从而带动市场良性发展。因此,需要综合考虑疫情、经济和市场等因素,适时出台措施,推动油价下降,以提振市场信心和消费动力。

国际油价跳水,为何国内油价不及时下调?

伴随着上周美国股市的大幅跳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较大回落,上周五,纽约期货交易市场的原油期货价格下滑至77美元/桶,今年首次进入低于80美元/桶的价格区间,一时间,各方反应强烈,国内各财经媒体亦爆出国家有可能下调成品油价格的预测。

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我国成品油价格一直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但今年10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和不断上调的国内油价终于结束了成品油市场长时间的价格倒挂,我国包括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三类产品的价格首次高于海外同类产品的价格。于是各家金融机构纷纷预测,一直密切关注国际原油市场的国家发改委也许将在近期下调成品油价格,为实现成品油市场化定价做最后的准备。

国际原油价格的暴涨始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出于对石油供给下滑的恐惧,国际原油价格开始起步,而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推高了人们对于石油消费的预期,加上金融投机的大幅介入,油价一路飙升,在今年7月中旬甚至一度达到144美元/桶。回过头看,我们必须承认是石油期货市场高达2/3的投机比例推高了油价,产出与消费都相对稳定的国际石油市场已经脱离了基于供需关系的现货定价轨道,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数次增产,都只换来市场上更为疯狂的报复性炒作,各大石油公司亦向美国国会承认,原油价格已经大幅高于其生产成本,华尔街成为石油市场定价的主要力量。但随着次贷危机的放大,越来越多的银行卷入,金融市场流动性不断受到挑战,资金链的断裂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这一波对于石油的疯狂炒作。石油价格终于缓慢回落。

现实来看,已经没有人能够确定石油价格的合理区间,但OPEC在上周末暗示可能的石油限产表明,低于80美元的原油价格,已经损害了石油输出国的利益,作为供给方的OPEC将会组织原油价格的进一步下跌。与此同时,美国对于金融市场拯救的具体措施出台,对银行的直接注资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美国股市和期货市场终于反弹,原油价格重上80美元。而可能出现的美元疲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以美元结算的石油价格,因此,国际原油价格进一步的大幅回调也许将只是石油产品消费者们的一个美丽幻想。

反观国内市场,止跌的国际油价让成品油的大减价失去了依据。近期来看,由于政策调整的滞后性,成品油价格下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是已经显得不那么紧迫。国家发改委可能更多考虑利用处于低位,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国际原油价格,逐步推进成品油的市场化定价,并适时推出市场期盼已久的国内石油期货。这不仅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也能让国内炼油行业走出政策性亏损的困境。另外,近一段时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有关节能减排的政策性文件,大排量汽车购置税的上浮,北京地区实行的“每周少开一天车”的交通管制,都反应了国家在能源与环境问题上坚决的态度,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之下,油价的大幅下调无疑将成为突兀的不和谐音。所以我们并没有太多理由乐观看待国际原油价格近期的雪崩,而国内油价的回落,也并不是一个必然。市场对于广大的开车族而言,也许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