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价格波动与石油价格_石油价格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1.如何应对挑战,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2.油价上涨利好哪些板块与个股
3.2021年物价上涨的原因和影响有哪些?
4.影响大豆期货价格的主要因素有?
5.最近,燃油和粮油都在涨价,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如何应对挑战,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当前农业发展需要突出关注四方面变化
在这种持续向好的局面中,我国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巨大变化或挑战。对此,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做了非常深入的分析,最突出的、需要关注的有四个方面。
第一,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效应开始显现。
目前,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开始出现倒挂,一些主要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开始明显高于国外农产品到岸完税价格。2008年农产品价格倒挂的只有大豆,现在大宗农产品价格已经开始全面高于国际市场的离岸价格。有一些农产品,比如棉花、糖料,已经顶破价格“天花板”,即已经高于配额外完税价格。
现在,全球粮油供求短期内正在发生重要的周期性变化,特别是石油价格跌破50美元一桶以后,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非常明显。短期之内国际农产品价格下跌的趋势仍然非常明显,所以说国内外农产品价格的倒挂可能会成为常态。这意味着国内农产品涨价的空间开始受到了挤压,这是我们制定农业政策必须面对的新情况。
第二,成本“地板”抬升的挤压越来越明显。
农产品成本,我们称之为“地板”。它的不断提升对农业的挤压已经非常明显。由于劳动力越来越贵,租金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中像农机、化肥、农药、农膜等的投入越来越多,使农业的成本处在快速上升的通道。比如,在新疆收棉花,收一亩棉花的人工成本是800元,机械化成本可以下降到200元。西南和广西的甘蔗种植,收一亩甘蔗要用五个人工,每个人工的每天费用高达150元。如果没有机械化的推进,甘蔗靠人工收割已经没有任何优势。
第三,农业生产和价格补贴的“黄线”开始逼近。
我们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候有承诺,比如说,对生产和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黄箱补贴”,我国承诺补贴的上限不超过农业产值的8.5%。现在一些农产品已经逼近黄线。入世时我国对农业承诺的贸易保护非常有限,关税形式非常单一,并且极其透明。我国农产品平均的关税谈下来只有15.2%,而巴西的高达35.2%,欧盟达22.8%。配额以外很多重要农产品实现配额管理,配额内关税只有1%,配额以外最高也只有65%。
在目前的贸易保护政策下,我国农产品价格触及“天花板”以后,价格驱动型进口会不断增加,进口对国内农业造成的冲击会难以避免。这是我们面对的非常严峻的挑战。
第四,资源环境的“红灯”开始亮起。
长期以来,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农业资源存在过度开发利用的问题,生态存在严重透支的问题。有些地方地没法种,水也不能浇,资源环境旧的欠债没有还,新的欠债还在继续发生。可以说,农业发展既面临着“天花板”、“地板”双重挤压,又面临着“红灯”和“黄线”双重约束。在这样的环境下制定农业政策,我们面临的空间受到很大的挤压。特别是国外廉价农产品对我们的强势竞争就在眼前,入世对中国农业的大考才真正开始。
面对这些巨大变化和挑战,出路只有一个,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作出的重要部署,必须加快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
新常态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
农业的发展方式怎么转?过去从某种程度上是拼资源、拼环境,主要追求产量的增长,现在必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轨道上。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农业发展不讲数量不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稳定,在这个基础上更加重视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更加注重农业的技术创新,更加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常态下,加快农业转变生产方式,必须推进农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农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不是简单地多种菜、多种水果,而是大力提高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农业作为初级产业,它还接“二”连“三”,即它是和二产、三产连在一起的。日本、韩国把农业看成六次产业,1+2+3=6,1×2×3=6。今后,我国农业调整很重要的一个考虑,就是要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这方面一个重要的改革探索是实行目标价格制度,去年中央部署在东北三省包括内蒙古开展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在新疆开展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目前,棉花、大豆目标价格试点总体进展顺利,对试点的跟踪和评估一直在进行,现在试点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都有预案。实行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以后最大的变化是农产品的价格开始逐步向市场均衡价格回归,市场机制在价格形成上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加快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对中国农业来讲,必须要进行脱胎换骨的革命性改造,把农业发展转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方面,需要加快实施的举措有:控制农业用水总量,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基本资源化利用,推行农业投入品包装包括废弃农膜基本实现有效回收处理。为解决耕地污染问题,要像美国那样大规模的休耕不符合中国国情,现在正在局部地区探索让污染严重耕地休养生息。比如,目前在湖南开展重金属严重超标耕地综合治理,主要是推行替代种植。总之,农业可持续发展涉及的面非常广,农业发展必须要转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循环的轨道上。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完善农业的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对生产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黄箱补贴”已经逼近黄线,要创新农业的支持政策。“绿箱补贴”是不受限制的,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保险、扶贫、农民直接收入支持等这些方面,今后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当前农业面临着天花板、地板、黄线、红灯的双重挤压、双重约束。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年轻人甚至中年人越来越多地离开农业和农村。我们要努力防止农业萎缩、农村衰退甚至荒芜,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满足几亿农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这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面临的最重大的政策任务。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以后(可能接近70%的城镇化率),农村常住人口还会高达近四亿人,务农劳动力还会高达1.5亿左右。城镇化的推进无疑会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条件,但不是说城镇化发展起来后“三农”问题会自动解决。单纯就农业论农业不行,单纯就农村论农村也不行。“三农”政策不单纯是一种产业政策,必须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综合考虑,必须强调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强调城乡互动、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这一头不能拖后腿,不能成为短板。当前,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直面挑战,努力保持农业农村持续向好的局面。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不懈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改革添动力,以法治做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努力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油价上涨利好哪些板块与个股
油价上涨会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原油涨价对相关产业链的影响主要有三个维度:
其一是产业成本传导链,
其二是可替代需求上升,
其三是市场情绪。
从产业链传导的角度看,
原油价格上涨将带动农产品和煤炭价格上涨,
石油开采与勘探需求也将增加,重点关注山西三维、
兴发集团、中泰化学、山东墨龙、汉缆股份、
恒泰艾普;从可替代需求的角度看,原油价格上涨会带动可替代能源如煤炭、
天然气、农产品价格上升,重点关注兖州煤业、荣信股份、东陵粮油、
金德发展、雏鹰农牧、新希望、圣农发展;
从市场情绪上看,原油价格上涨会带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相关细分方向的投资热情,
重点关注深圳惠程、燃控科技、曙光股份、大洋电机、安凯客车等。
2021年物价上涨的原因和影响有哪些?
2021年物价上涨的原因和影响:通货膨胀严重,供应链断裂,劳动力短缺,极端天气泛滥,工业原材料大幅度上涨,终端企业出现严重亏损。
物价上涨的形式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如通过降低产品质量、凭证供应等价格管制措施,表面上看来物价并未上涨,但如果放松价格管制,物价就会普遍上涨,因此这是一种隐蔽性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
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物价上涨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或是物品与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的价格可得到的供给,因而一般物价水平上涨。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供给推动
从总供给的角度来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供给就是生产,根据生产函数,生产取决于成本。因此,从总供给的角度看,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成本增加意味着只有在高于从前的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与以前一样的产量水平,即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这种价格上升就是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
影响大豆期货价格的主要因素有?
历史上来看影响大豆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包括,天气因素特别是大豆生长时期的天气,全球经济情况,石油价格。
原油价格上涨带动农资成本上升,比如化肥,农机用油成本提升,从而推高农产品价格;(2)原油替代品价格上涨:原油价格上涨,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作为替代品的工业需求上升,推动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2007--2008年的大豆上涨和大豆用于生物燃料的使用量增加有关)
猪周期对大豆需求影响。当猪肉价格较高的时候,养殖户可以承受较高的价格,当猪肉价格较低的时候,养殖户对饲料价格的承受能力有限,同时猪肉价格下降的时候也容易促使养殖户使用更多的豆粕替代品。
深度解析影响大豆涨跌的主要因素
最近,燃油和粮油都在涨价,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主要原因欧美国家听信特朗普的谬论抗疫不利,造成了疫情大流行,不反醒自己错误还到处甩锅互相指责推脱,不但害了自己还伤害了他国,美国大印美钞到处收割造成了能源和生活用品大涨,归根结底还是也美国为首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燃气燃油和生活用品涨价!
本计价周期,国际原油整体呈现震荡上扬走势。期初,市场静待欧佩克会议的召开,保持谨慎态度。欧佩克会议最终维持产量计划不变,欧美原油期货也未产生较大波动。但因飓风问题产生的供应担忧,令周期末的原油再度上涨。
国际原油的整体上扬,带动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从周期负值转正后不断上涨,最终促成本轮成品油零售限价的上调。
截至9月3日收盘,WTI原油期货收于每桶69.29美元,跌幅为0.7%;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2.61美元,跌幅为0.42%。
上周,WTI期货累计上涨0.8%,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1.3%。
据卓创资讯数据监测模型测算,截至9月3日收盘,国内第10个工作日参考的原油变化率为3.43%。
美国夏季出行高峰已经结束,季节性消费利好消退,同时全球疫情依然严峻,经济和需求的忧虑仍如影随形。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搁浅的概率较大。
除搁浅可能性外,下一轮成品油零售限价也有上调的概率。
国际原油市场需求依然受到疫情遏制,供应端稍显利空,油市难以接力上涨,大概率将呈现高位弱势调整行情,走势显乏力。但重新计算后的变化率处正值低位,故下一轮成品油零售限价调整尚有较大不确定性,搁浅或上调的可能性均存。
⑴收购单位增多
在今年4月15日,新修订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其中有一条特别感人,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转变粮食流通监管方式,取消粮食收购资格行政许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粮食经营者信用档案,明确和完善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措施。
这就意味着收购粮食的门槛取消,大部队可以跑步进入粮食收购行业。收购方数量增多,所谓僧多粥少,粮食成了各大收购方争抢的物资,占据C位,价格自然是要有竞争性的。
这对于我们老百姓是好事,家有姑娘不愁嫁,价高者得,最后我们农民得实惠,当然中间商也不是傻子,不赚钱的生意谁会做,只是利润稍微流向了我们而已。
⑵国际环境影响
受新冠疫情和恶劣天气影响,包括西班牙等欧美多国粮食产量受到冲击,流通环节和时间变长,再加上美国货币大放水,通货膨胀笼罩依赖美元结算的国家,致使国际粮食价格较之去年大涨20%以上,有些农产品的涨幅超过50%。
虽然我国主粮的自给率基本上可以满足国内,但是大豆、玉米等对进口的依赖度还是很高,从而影响到国内粮食价格走向。
⑶市场流通变窄
首先上文说道收购方大量增加,意味着 社会 收购量增加,大量增加的收储单位导致市场上流通的粮食减少,而且去年粮食产量官方给出了增长,实际上如何是很朦胧的,今年同样如此,人们开始质疑数据准确性;
其次,我国在2019年首次经历新冠肺炎,全国封闭,封城封村,以市民为主体的许多人感到粮食储备的重要性,在当时,各大超市面临抢粮潮,市民开始囤粮。而村民就感应不到么?当然不是,已经多年不建粮仓的农民也开始有意识地建粮仓储备粮食。
几项叠加之下,造成市场流通减少,根据供求关系,价格上涨是理所当然的。
⑷需求量上升
玉米价格在两年以前是没有人会想到能冲到小麦价格的前面,要知道除了内蒙和东北玉米是没有托底价格的,也就是哪怕降到一毛一斤政府也不会管,完全市场调节。而现在玉米价格大涨,比2018年上涨了60%以上,现在收购价格还维持在1.45元以上。
这和需求量是切实相关的,生猪产能的不断恢复,工业玉米的因环保问题需求大增,蛋鸡量是 历史 高位,肉鸡养殖也是居高不下,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玉米和大豆。
而小麦作为玉米的替代品,饲用量逐年大增,尤其是在玉米价格处于高位时,小麦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大,需求上升导致价格不断上扬
通货膨胀最简单的原因就是货币发行量高于实际黄金储量。以前美元与黄金挂钩,现在美元与石油挂钩,世界上大多数商品的买卖都是以美元结算的,如果美元超发,必然导致全世界美国和全世界通货膨胀,尤其是能源价格的狂涨。各个国家的发展都以能源为基础,能源涨价,带动各个方面涨价,于是乎,全世界通货膨胀就发生了。美国为了转嫁危机,拼命用美元购买其他国家的东西,把纸张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等到其他国家因为通货膨胀导致大部分企业破产,然后,美国开始收购全世界的企业,等到这一步完成,美国开始收缩美元,让美元供不应求,各个国家为了保持国际货物正常运转,必须大量购买美元,而且是高价购买,所以,美国就完成了薅全世界的羊毛。这是美国输出通货膨胀,转嫁危机的屡试不爽的手段。其他国家因为自己货币在世界没有话语权,只能打掉牙自己咽。
是通货澎涨导致的吧?
燃油和粮油都在涨价,主要受国际大环境影响,欧美,日韩都在涨价,中国2000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什么东西跟国际接轨,你不涨价别人来买你的便宜货,你不亏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