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用油报价,散装色拉油,棕榈油等

2.食用油市场再起风波,继印尼暂停出口后,加拿大也面临减产!咋了

3.为什么食用油在下跌呢?

4.茶油多少钱一斤(茶油价格走势及市场情况)

深圳海外食用油价格走势_深圳石油价格走势图

中粮集团是中国粮食进出口的官方代表,最初的发展靠的是计划经济所赋予的特权。中国油脂行业的发展和逐步与国际接轨要从曹万通掌门的时代说起。随着中国的改革,中国的油脂行业也需要深化,满足老百姓更多的食用油需求。借助外资成了一条捷径。中粮在80年代中期开始与嘉里集团接触,并在80年代末与嘉里集团在香港合资成立鹏利公司(其中嘉里51%,中粮49%)。由鹏利公司与中粮在国内合资(鹏利80%,中粮20%)建立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从资本结构上中粮控股。南海油脂仅仅是一个精炼厂,投资规模小,在深圳蛇口保税区内以精炼进口大豆毛油为主。但南海油脂赚到的钱却是投资的无数倍,或者说嘉里粮油通过这个厂赚到了大把的银子。途径是走私。

因为当时国内外油脂差价非常大,国内大概买到3.5---4元每市斤,而国外当时的油脂价格大概在4000元每吨,也就是2元左右每市斤。而棕榈油更是只有2000元不到每吨。南海油脂由于处在保税区内,其进口毛油精炼后如果在境内销售就必须补交高额的关税,而出口则可以免征关税。

举个例子:进口一吨4000元每吨的毛油,精炼费200元么吨。成本是4200元每吨。如果在境内销售需要交40%左右的关税,而出口的话则一分钱不用交。走私的利润就在这40%的关税。如果交了关税,批发到零售的差价在国内就是正常的。

南海油脂将毛油精炼加工后,报关出口,出口给嘉里粮油在香港或者其他地方的公司,而实际上这些油在蛇口港装船后根本就是在海上兜一圈就回到一些偏僻的海边,由事先联系好的境内走私人员卸货,然后在国内销售。当时的走私规模是空前的,一些广州的农民主要是潮汕和新塘地区的农民通过走私成了亿万富翁。而参与走私的还有当时国营的各省市油脂公司,他们从走私贩手中购买走私油,然后再内地各省市批发零售,赚取差价,获利不菲。走私油脂的高峰在94年前后,南海油脂造就的走私千万富翁无法统计,也就是在那几年,因为走私油猖獗,内地的榨油厂无法与之抗衡,纷纷停止生产转而成了走私油的精炼厂或者中转地。而当初山东河南一些种植大豆的区域逐步放弃大豆,以至于到今天在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已经很难看到有大豆种植,而这里在90年前曾经有着规模的大豆种植。

为什么作为国有企业的中粮不制止这种损害国家利益的走私,因为南海油脂虽然中粮控股,但经营权实际上是一致在嘉里集团手中。最初掌门人郭孔峰(郭鹤年的侄子)后来成为新加坡威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如今是国内最大的大豆进口商。后期掌门人李福官也为南海的发展付出了几乎是自己的半生。功过无法评估,因为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本身就不是黑和白那么简单。而南海油脂已经无可争议的成为中国油脂贸易行业的创始者,曾经一年销售50亿在95年排在北京吉普和贝尔电话之后名列中国合资企业第三名。中粮对于南海油脂的失控最终导致了嘉里集团的走私失控以及金龙鱼品牌的所有权丢失。

南海油脂事件让曹万通的中粮学到了一些国际油脂贸易的规则,也培养了一批人才(中粮曾经派过一批人在南海油脂工作,后被嘉里系人马驱逐),而且当时的中粮仍没有与国际农产品巨头也就是大豆贸易商有直接的合作关系。于是最终在香港成立嘉银国际(实际是中粮在香港的子公司)并与中粮合资在天津塘沽成立北海粮油,从而开始直接面对国际上的贸易商。并注册福临门品牌,开展小包装销售。

随着与国际大豆商的接触和国内市场的日益膨胀,以美国政府为背景的国际农产品巨头开始了中国的布局,中粮成为其中一枚重要棋子。此时的中粮已经进入周明臣时代。中粮被国家推入市场大潮中,进入市场的中粮首要任务是赚钱,而只有精炼车间的北海粮油远远不能满足中粮对于利润的追求。而国际大豆商也需要中粮的背景展开在国内的布局,于是双方一拍即合(ADM和中粮),成立了后来巨无霸的东海粮油张家港有限公司,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榨油工厂。由于中粮没有榨油厂管理经验,新加坡威尔玛公司作为合资一方承担了工厂初期建设和启动的管理方。(威尔玛公司的老板就是南海油脂第一任掌门人郭孔峰)。

不过这一次中粮没有重蹈南海油脂的覆辙,在企业刚刚进入正常运转的1999年(工厂97年开始投产)就安排张东风接管了工厂的管理权。而东海粮油也成为中粮油脂项目最赚钱的投资。也是周明臣在中粮难得一见的亮点之一。而周明臣此时并没有看出国际大豆巨头的险恶用心,在第一轮的布局完成后(收买了嘉里集团和扶植威尔玛作为其进入中国的一个代理人以及打着合作的名义完成将中粮转换为其国内代理人),开始了第二轮的布局(横扫国内中小型榨油厂,然后进行并购),于是有了2002到2003年的大豆暴涨暴跌行情。当时中国榨油行业几乎全军覆没,除了中粮船大抗风浪,在巨亏之后扛住以及九三集团因为大部分原料为东北大豆外,全部崩溃。如果不是中国政府临时成立转基因办公室限制转基因大豆进口,从法律上给予国内大豆商赖账的理由,恐怕国内大部分进出口贸易商都要跳楼。而此时,中国政府乃至中粮才开始有所觉察。而周明臣的下课与此恐怕不无关系。

宁高宁在04年空降中粮开始了中粮的宁时代,选择宁高宁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其美国留学经历和香港华润的操作基本能达到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但单从宁高宁入主中粮以来的所作所为,证明外行指导内行毕竟还是有些问题。尤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粮食产业。宁高宁的高调并不足以弥补其在战略上的失误。

1. 国内中小型油厂被威尔玛(国内的益海集团)收购。其实在02-03危机之后,中粮有足够的资本和机会去收购国内的中小型油厂,从而壮大自己的力量。而中粮的裹足不前(也许是根本没有认识到)为威尔吗和国际农产品贸易商提供了机会。在03-05年两年的时间里,威尔玛收购了国内不下30家中型油厂。

由于前期的巨亏,这些油厂为了生存亟待有资金的注入盘活。而威尔玛公司几乎用很小的代价(甚至一些工厂只需要威尔玛提供原料作为启动资金就可以转让股权甚至管理权)。一些国际大豆商也借机收购了一些油厂开始直接进军中国市场。

而这些本来是中粮扩张的机会。因为地方政府可能更愿意与中粮这样由政府背景的企业合作。

在去年和今年这一轮的涨价过程中,威尔玛和如邦吉这样的大豆商已经可以在国内市场施展影响力,推动价格不断上涨。从而为国际价格上涨制造借口(中国需求)。07年10月,发改委曾经联合中粮希望能平抑油价(发改委补贴,秘密进行),但中粮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已经远远不够从而使那次价格干预直接流产。

此次涨价预计对中国的影响不会是最大的,但绝对会影响到国内小型油厂,为国际大豆商在中国的布局创造第二次机会。而此次中粮的应对似乎仍盯在具体的商业操作行为上。

食用油报价,散装色拉油,棕榈油等

金龙鱼涨价了,鲁花还没涨”,昨天上午,华润万家百货彩田店粮油片区的售货员对顾客说。

据记者在部分超市和农批市场了解,酝酿多时的桶装食用油涨价从昨天起拉开帷幕。昨天上午,记者在罗湖、福田区的多家超市发现,“金龙鱼”和“花旗”等数个品牌食用油已经贴上了与上周不同的价格标签。据记者观察,花生油的价格涨幅最大,在30%左右。调和油次之,涨幅在10%—15%。昨天晚上,深圳最大的菜篮子布吉农批向记者提供了最新的桶装食用油价格表。涨幅最大的是金龙鱼浓香花生油5升装,从91元/桶涨到119.5元/桶,涨幅达31.3%。花旗浓香花生油5升装,从79元/桶涨到99元/桶,涨幅达25.3%。调和油的涨势也十分迅猛。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从55元/桶涨到61.25元/桶,涨幅达11.4%。花旗调和油5升装从50.5元/桶涨到55.5元/桶,涨幅为9.9%。大豆油的涨势稍缓,金龙鱼大豆油5升装从49.5元/桶涨到51.5元/桶,涨幅为4%。

其他品种食用油的涨幅不一。金龙鱼玉米胚芽油5升装,从69元/桶涨到79元/桶,涨幅达14.5%。金龙鱼葵花籽油5升装,从69元/桶涨到75.5元/桶,涨幅为9.4%。金龙鱼菜籽油5升装,从51.5元/桶涨到57元/桶,涨幅为10.7%。至于前段时间涨势迅猛的散装食用油,昨天的价格与上周同期基本持平。

引人注目的是,业界风传的“11月12日桶装食用油集体涨价”,昨天并没有出现。在业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鲁花等部分品牌的缺席,是其中关键。上周,鲁花集团深圳片区负责人沈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否认有涨价的意向,具体措施近期可能出台。而昨天下午,沈先生在与记者的电话交谈中却说,截至昨天,鲁花集团仍未下达涨价的通知。

相互串通合谋涨价可责令停业

11月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通知,郑重告诫食用植物油企业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合谋涨价;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不得采取短斤缺两、以次充好的手段搞价格欺诈。如有违反,可由价格主管部门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予以警告,可以并处3万-30万元、2万-20万元不等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提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食用油市场再起风波,继印尼暂停出口后,加拿大也面临减产!咋了

广东:

棕榈油 食用酒精 马来西亚产24度棕榈油(中等2600元/吨) 色拉油(3200元/吨) 新加坡产海皇牌24度棕榈油(散装3650元)马来西亚产24度棕榈油(散装2650元/吨) 加拿大特级食用酒精3100元、优级食用酒精2850元一级工业酒精2450元吨以上产品都为外编织袋加内层塑料膜包装 普级食用酒精2500元.加拿大优级工业酒精2600元

豆类 花生油 5050元/T 新绿豆 黄豆2500元/T 绿豆2050元/T 大豆 豆粕2050元/T 红小豆3700元/T 白芸豆3600元/T 高油大豆2200元/T 优质大豆2050元/T 毛豆油 大豆色拉油 二级豆油4650元/T 精选黄豆(1600元/吨) 秘鲁产鱼粉(蛋白质含量64%3200元/吨),标准粉1250 特一粉1150 特二粉1300 香油8050 花生 2550 花生仁3150 籼米 1550 大米 1600 粳米 1700 玉米 750 大豆 1800 菜油 3800 豆油 3600 花生油6050 绿豆 3100 红小豆2650 黑芝麻5350 黄白芝麻4950

浙江

二级菜籽油批发价为6300-6400元/吨,较周一平均上涨80元/吨,涨幅为1.3%,较上周末平均上涨130元/吨,总涨幅为2.09%;散装色拉油批发价格为6600-6680元/吨,较周一平均上涨410元/吨,涨幅达6.58%。

市场散装食用油价格进一步上涨,其中:二级菜油批发价格达6400-6500元/吨,在上一日的基础上又上涨了1.57%;散装色拉油批发价格达6640-6800元/吨,较昨天又上涨了1.2%。

色拉油批发价格为6700元/吨,较下旬初平均上涨470元/吨,涨幅达7.54%;二级菜油26日市场批发报价为6550元/吨,较下旬初平均上涨280元/吨,涨幅达4.47%。

从温州粮食市场获悉,市场散装色拉油批发价格为6700元/吨,本次平均上涨450元/吨,涨幅达7.20%;二级菜油7月26日市场批发报价为6550元/吨,本次平均上涨100元/吨,涨幅为1.56%。

为什么食用油在下跌呢?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今年的市场注定不平静。

能源市场随着地缘政治冲突及制裁的不断演变,屡屡波动;粮食市场受供需格局变化的影响供需紧张;而食用油市场更是一直在高位震荡。

前不久,全球最大植物油出口国印尼突然宣布暂停植物油出口,一石激起千层浪。

而随后全球第一大菜籽油出口国加拿大也表示,该国的油菜籽种植或将减少7%,使食用油市场风波再起。

一、印尼暂停出口,加拿大面临减产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而国际棕榈油价格在经历了短暂的下跌后,于今年1月份出现了反弹。

反弹的原因主要是印尼受劳动力短缺影响,棕榈油的出口供应预期走低。

事实上,这种担忧不无道理。

不久前,印尼宣布,于4月28日启动食用油和棕榈油产品的出口禁令,原因就是为了平抑高涨的油价对国内产生的影响。

数据显示,2020/21年度,印尼棕榈油产量达到了435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9.70%,位居全球第一;而全球棕榈油出口量为4794万吨,其中印尼棕榈油出口量为2687万吨,占比超过一半。

因此,印尼的出口禁令宣布后,引发了全球食用油市场大震。

印尼的这一重磅消息市场还未消化,紧接着加拿大近日表示,在全球粮食供需格局偏紧的情况下,该国农民倾向于种植更多谷物,而可能会减少油菜籽的播种,或导致油菜籽播种面积下降7%。

而油菜籽是菜籽油的主要原料,油菜籽如果面临减产,那么也就意味着菜籽油产量会跟着降低。

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油菜籽出口国和第二大油菜籽生产国(仅次于欧盟),但从去年以来,加拿大的油菜籽也是“多灾多难”,先是极端干旱天气使油菜籽产量减少了近1/3,而近期又遭遇洪水灾害,也为今年5月的春播增加了难度。

二、食用油价格高位运行

与能源市场、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相比,食用油价格更是一直居高不下。

回顾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数据,今年以来,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呈现出连续上涨模式,1月份平均为135.7点,环比上涨1.1%;2月份时涨至140.7点,环比增长3.9%;到了3月时涨至159.3点,环比上涨了12.6%,并且创下30年来的新高。

而在这连续上涨中,涨幅最大的品类就是植物油。

数据显示,1月份全球植物油价格指数为185.9点,环比增长4.2%,为各品类中涨幅最高;

2月食品价格指数涨幅最多的仍然是植物油价格指数,环比上涨了8.5%;

到了3月时,植物油价格指数更是环比涨幅达到了23.2%,创历史新高。

植物油价格指数连续大幅上涨,反映出全球植物油价格均出现上涨。

除了上述的棕榈油和菜籽油外,豆油和葵花籽油也出现较大涨幅。

豆油价格上涨主要受南美大豆减产影响,使得大豆出口预期下降,供需偏紧。

另一方面,美国农民虽然倾向种植更多大豆,但是天气仍然是一个不稳定因素,且天气炒作与大豆价格如影随形,增加了大豆的供给及价格风险。

而葵花籽油则是直接受俄乌冲突影响出口量大幅下降。

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均是葵花籽油出口大国,两国的葵花籽油出口量加在一起占全球总出口量的70%以上,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与持续,葵花籽油价格大涨。

此外,随着原油价格的高涨,生物柴油的需求变得旺盛,也更加使全球食用油供需偏紧,对食用油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对我国有何影响?

全球食用油价格大涨,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国。

我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较高,国内与国际市场联动性强,因此国内食用油价格也承压上涨。

从涨幅来看,去年我国食用油价格上涨了8.6%,远低于国际食用油65.8%的涨幅,但要高于国内粮价1.1%的涨幅。

不过后续来看,预计大涨的几率也并不大。

原因一是我国食用油消费主要以豆油、菜油和花生油为主,棕榈油、葵花籽油等相对较少,因此影响相对较小。

二是今年在“扩大豆、扩油料”的政策下,国内大豆及油料作物会有明显增加,将缓解部分国内需求,减少对外依赖。

三是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越来越重视,对于食用油的整体需求逐渐下降。

但随着全球食用油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而我国全面提升油脂油料产业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国内食用油市场虽然并不具备大幅涨价的基础,但是仍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市场的影响,油瓶子仍将高位震荡。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茶油多少钱一斤(茶油价格走势及市场情况)

进入4月份,国内油脂油料市场走势呈现一种新气象:豆粕、棉粕等粕类产品

一涨再涨,而豆油、棉籽油等食用油价格一再下跌,且较为明显,受棕榈油价格较

低和需求低迷影响,天津地区毛豆油最低成交价格已经到了5720-5730元/吨,山东

、华东、华南地区二级豆油也降到5750元/吨左右,国内大部分地区豆色拉价格多

降至6000元/吨以下;受豆油行情的打压,棉籽油价格也有所下跌,湖北荆州地区

报价5600元/吨,河南新乡地区5660元/吨,山东德州地区5620元/吨,山东邹平地

区5600元/吨,山西运城地区5900元/吨,跌幅多在30-50元/吨之间。

促成食用油价格下跌的因素分析:

一、4月下旬更加廉价的南美大豆有望到港。

由于南美交通运输吃紧及豆农的可能惜售,据传大批南美大豆到港时间可能要

延误一个月。但以上消息还有待证实,而自4月下旬开始有南美大豆到港已是不争

的事实,即使以上消息被证实,依然有小批量更加廉价的南美大豆不断到港,多少

也会对豆油乃至食用油价格的下跌产生影响。

二、气温升高,棕榈油形成冲击。

由于近期国际棕榈油价格一跌再跌,为我国进口商入市采购提供了良好机遇。

据统计,我国3月份船期棕榈油购买量达30万吨,至今4月份船期购买量也已达20万

吨。目前,各沿海口岸进口棕榈油正大量运抵,并且据预计后期到港量还将增加。

而自进入4月份以来,各地气温正在普遍升高,一些地方最高温度已达25℃,棕榈

油用途正在增加,有的地区已可以代替豆油,甚至已开始用于掺兑豆油及色拉油等

其它食用油,由于价格较低(目前与豆油存在1000元/吨的价差优势),对国内食

用油的冲击将日益显现,必然会拖动食用油整体价格的下降。

三、进口豆油不断到岸。

目前,已开始有南美豆油到港,进口成本与国内现价低300元/吨以上,并且根

据CNGOIC消息,今年我国豆油的进口量将达到150万吨,后期进口数量巨大,所以

进口豆油对国内食用油的影响也不可小视,有望对后市形成打压。

四、菜籽收获压力。

今年我国油菜籽播种面积达820万公顷,较去年增加9.2%,各地油菜籽长势也

普遍良好,预计今年油菜籽产量有望突破1200万吨,比去年增长17.8%。据观察,

一些地区早熟品种再过10几天即4月下旬左右可以收割,5月上旬就可大量上市,菜

籽收获压力将在近期形成,推动国内食用油价格的下跌。

五、国储油换库。

目前,国内豆油及菜油价格居高不下,使国储油有了轮出和用进口豆油进行补

库良好机会。各地油厂和国储库已经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展开了国储油轮出和库存陈

食用油的抛售工作,将有利于国内食用油价格的继续下跌。

六、食用油消费无明显增长趋势。

由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普遍提高,食用油消费量较为稳定,除了节日因素

消费量可能增加外,不可能因为价格高低而增减消费量,这无疑是对国内低迷油脂

行情的严重打击。

简而言之,食用油行情的下调,油厂需要提高粕类产品价格来保证利润,而粕

类产品价格的继续上涨,也给了食用油价格的下调空间,近期国内油粕产品价格反

差趋势还将延续。值得关注的是有关"南美大豆将推迟一个月到港"的传言,如果此

消息得到证实的话,油粕产品价格反差时间还将更长。

茶油多少钱一斤?这是目前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茶油是一种高档食用油,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茶油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那么,茶油价格走势如何?市场情况如何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一、茶油的价格走势

1.茶油的价格波动较大,主要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茶油价格相对较低;而在供应短缺时,茶油价格则相对较高。

2.另外,茶油的价格还受到季节、品质、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春季茶油的价格会比秋季略高,而茶油的品质和产地也会对价格产生影响。

3.近年来,茶油的价格整体呈现上涨趋势。据了解,目前市场上优质的茶油价格在100元/斤以上,而普通茶油价格在50元/斤左右。

二、茶油市场情况

1.茶油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茶油作为一种高档食用油,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青睐。

2.茶油的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国内茶油品牌众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不同品牌的茶油在品质、价格等方面存在差异,消费者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实力进行选择。

3.茶油的质量参差不齐。由于茶油生产技术的不同,茶油的质量存在差异。一些不良厂家为了追求利润,可能会采用劣质原料或不规范的生产工艺,导致茶油质量不佳,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茶油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品牌和信誉好的商家。

三、如何购买茶油

1.选择正规品牌。消费者在购买茶油时,应选择正规品牌和信誉好的商家,以确保茶油的品质和安全性。

2.查看产品标签。消费者在购买茶油时,应认真查看产品标签,了解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3.注意质量。消费者在购买茶油时,应注意茶油的色泽、气味、口感等,避免购买质量不佳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