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湖南历史油价记录_湖南油价历史峰值
1.石油峰值论的产生原因
2.胡森林人物简介
3.国际油价都负数了,两桶油一季度还亏损360亿,怎么看?
石油峰值论的产生原因
据了解,石油峰值问题真正进入公众视野缘于两个经典预测。
1956年,哈伯特大胆预言美国石油产量将在1967年-11年达到峰值,以后便会下降。当时美国的石油工业蒸蒸日上,他的这一言论引来很多的批判和嘲笑,但后来美国的确于10年达到石油峰值,历史证明了他预测的正确性。
爱尔兰地质学家坎贝尔发展了石油峰值研究。坎贝尔曾在BP、壳牌、菲纳财团、埃克森和雪佛龙等大石油公司担任首席地质学家和副总裁。他继承了哈伯特的理论,继续研究石油峰值,并成立了石油峰值研究会(ASPO)。
1998年,他与法国石油地质学家Jean Laherrere发表了《廉价石油时代的终结》,在油价还十分低迷的时候得出廉价石油时代必将终结的结论。近来的高油价似乎验证了其结论,这也使其成为另一个经典的预测。随后,关于石油峰值的研究也在全球扩展开来。
胡森林人物简介
胡森林
胡森林,企业管理者,能源专家。湖南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任职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中文名:胡森林
外文名:Woods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衡阳
职业:企业管理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代表作品:《能源大变局(中国能否引领世界第三次能源转型)》
能源专家,学者
曾为资深媒体人士。2005年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毕业后,任职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担任办公厅副主任。工作之余从事能源经济研究和管理学研究。能源界知名观察家和评论人,企业管理研究与实践者。专栏作家。
兼任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青年委员。《秘书工作》《能源评论》等十余家媒体刊物专栏作家。《学习时报》等媒体特约撰稿人。“中国石油行业青年论坛”策划人之一。曾获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典范报告奖,中国产经好新闻奖、中国石油新闻奖等多项全国性奖项。迄今发表论文、评论与专栏、新闻报道及文学作品近100万字。主持多项重大报告撰写、产业政策调研和管理课题研究。应邀参加世界石油理事会青年论坛、中国石油学会青年学术年会、中国石油行业青年论坛等宣读论文或担任嘉宾。
研究与写作领域
能源与环境。致力于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多重视角,思考能源行业的变迁及其动因,追寻能源行业发展的深层逻辑,展望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与路径,并观照中国现实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企业管理。以建立具有自觉性和主体性的中国企业管理理论为职志,秉持“古为今用,博众长,道术相济,知行合一”的理念,观察中国企业管理真实图景,潜心思考管理中的真问题,打通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方、理论与实践,探询中国企业内生的管理理论体系。
组织传播。关注传播理论在组织场域中的实践逻辑,寻找组织传播运行规律,及其与大众传媒生态及媒介形态变迁的相互关系,为企业等组织提高媒介素养和舆论参与能力提供独特理论视角。
代表作品
《能源大变局》被央视“书斋”栏目推荐。
《能源的进化》被求是网等权威媒体推荐。
《神州脉动:能源革命改变中国》版权输出到多个国家。
《公文高手的修炼之道》(必修课、进阶课、精品课)被求是网等权威媒体推荐。
重要学术观点
观点一“天然气时代”到来与中国机遇
较早预测了北美页岩气快速发展带来的全球天然气格局变化和价格走势,从中国作为需求国的角度提出应抓住机遇,加大天然气引进,促进天然气产业发展,迎接天然气时代的到来。代表作《天然气新局中的中国机遇》、《天然气时代或将到来》。
观点二光明正大应对“碳政治”和气候竞争
深思气候变化争端引发的“碳政治”背后的国家利益博弈,在清醒认识其形成机制和利益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既要避免忽视或者不愿深究种种道德高调背后的利益考量,也要避免凡事都朝“阴谋论”方面去思考,而应该光明正大地参与气候竞争,将之作为参与国际秩序重建的契机,通过发展自己的实力,积极参与国际谈判,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国家战略,在竞争性的国际关系中提升自己的话语权和能力。代表作《光明正大地应对“气候竞争”》、《碳减排将改变全球贸易格局》、《“碳政治”背后的国家利益》、《碳交易需务实发展》。
观点三“对外依存度”与中国能源安全
从世界油气格局和供需相互依存的角度,在对历史和现实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一国的能源安全与否牵涉多种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高低。较早提出能源安全除了与供应安全有关,还与价格安全有关,并提出相应的因应之策。代表作《“对外依存度”之惑》、《谁在借高油价遏制中国》。
观点四“石油峰值”是一场虚惊
国内最早从理论、事实、方法论和逻辑等方面,系统对“石油峰值论”进行了辩驳,分析了“石油峰值论”甚嚣尘上的真实原因,并展望了人类面对局限的另一种可能性,从而知道什么是虚幻的恐惧,什么是真实的憧憬。代表作《“石油峰值”的魅影》、《“最后一桶石油”来自深海》、《油气开发步入“海洋时代”》、《警惕“战争”》、《谁种下了“恶之花”》。
观点五提高能效是最重要的“能源”
国内最早系统论证了提高能效是解决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最快捷、最现实的途径。认为效率是与能源相关的诸多问题的核心。由这一思路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新型能源产业的具体路径。代表作《提高能效是最重要的“能源”》、《迈向“低熵”之路》、《分布式能源需破障前行》、《分布式能源有望破局》、《电动汽车发展需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黑色煤炭的新生》、《点燃“蓝天白煤”》、《多晶硅行业面临洗牌》。
观点六能源数据缺失之痛:寻找“失踪的油桶”
关于中国是否是第一能源消费国的争执,其实反映的是世界石油市场缺乏有效数据这样一个事实。在世界石油市场一体化的情况下,解决这一问题迫切但又艰难,通过历史分析不难发现,“失踪的油桶”有可能带来世界石油市场的动荡。对于中国而言,需要秉承更加理性务实的态度,展示更加自洽的语言和行为逻辑。代表作《寻找“失踪的油桶”》。
观点七海外并购需“上兵伐谋”
国内较早提出中国石油公司“走出去”并非以保障能源安全为基本动机,而是因为行业特点及自身发展需要。在对世界石油地缘格局和状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结合对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策略路径转变的梳理总结,为中国企业提出了以“上兵伐谋”的智慧下好海外这盘棋的建议。代表作《海外并购新路径》、《澳洲税改风波:谁是赢家》、《海外并购: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观点八“页岩气”神话中国可以借鉴无法复制
在美国页岩气带来的热潮中冷静分析,对其在中国的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看好其前景的同时,认为这一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还很多,美国的经验无法在中国完全复制。事实正在逐步应证这些观点。代表作《页岩气神话能复制吗》、《美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启示与思考》、《页岩气,能源新曙光》、美国页岩气系列评论之一《别让“阴谋论”蒙住了眼睛》、之二《“页岩气革命”缘何发生在美国》、之三《“页岩气革命”余波深远》。
观点九能源发展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能源发生与安全息息相关,对安全的关注和重视,应该成为能源行业的第一要务。结合相关事例的分析,对能源行业如何做好安全防护、灾难应急、事故处理及救援能力建设等提出了思考和建议。代表作《日本核电教训》、《深海莫测需慎入》、《垃圾发电:废墟上的荆棘之花》、《能源饥渴下的新型安全事故警钟》。
观点十优秀公司如何避免失败
那些曾经优秀的企业为何会走向没落甚至衰亡?其中有没有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有哪些地方可供志在基业长青的企业和企业家以资镜鉴。通过分析失败企业所遇到的挑战、失败的征兆和深层原因,揭示了“中国式失败”所带来的启示,并为企业家提出了从“失败学”中吸取教训的建议。代表作《优秀公司为什么会失败》、《企业发展中的变与不变》、《变革是“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追寻失落的职业精神》、《反思快的“副作用”》、《洞悉企业文化的奥秘》。
观点十一企业应提高组织传播管理能力
首次运用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考察曾经名震天下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竞购优尼科中的传播行为,分析其成败得失,探讨企业传播这一组织传播方式的特点,引入开放系统、负熵与界限沟通者等概念,探寻重大背后的传播规律,提出企业作为社会组织需要提高媒介素养,值得所有涉及跨文化沟通、舆情管理和危机处置的企业思考和借鉴。代表作《开放系统、负熵与界限沟通者——组织传播视野下的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塑造良好舆论形象,促进企业做强做优》、《作为社会舆论纸币的媒体》、《传播的“禁果”效应》、《没有句号的辩论》。
观点十二企业要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
较早在国内企业界提出社会责任的理念,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边界、运行逻辑进行了系统研究,对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等相互关系进行深入思考,所编辑的中国海油2010年年报暨可持续发展报告获“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典范报告奖”。代表作《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责任与竞争力:对峙的终结》、《点亮责任的心灯》。
国际油价都负数了,两桶油一季度还亏损360亿,怎么看?
亏损有两个方面原因,
第一是肺炎,大家用油减少,导致储存油周期更长,成本增高,销量下滑。
第二是,会计口径的问题, 这个是主要因素,例如中石油存了2亿桶油,原理是45一桶,现在是11一桶,核算资产时候,这个就是亏损,资产贬值了嘛。所以亏损很正常。
一季度,“两桶油”合计亏损超过350亿元。为何在政策“保护”、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三次未作调整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巨亏?
亏损有多方面的原因,具体如下。
其一,一季度石油公司加工的原油是油价暴跌前进口的高价原油。为了保证生产稳定,石油公司必须事先消耗一定时期加工量的原油库存。从原油购到加工成产品销售的周期约为2-3个月。
3月初,沙特和俄罗斯就减产协议谈判失败,国际油价暴跌。3月7日收盘,WTI原油价格跌至41.2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45.27美元/桶,此后一段时间维持在40美元/桶。
3月17日,到了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期,按照现有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近10个工作日的价格变化做出调整。
换句话说,这时石油公司卖出的成品油价格挂钩的是40美元/桶的国际油价。为此,石油公司损失了约30美元/桶。
其二,在疫情影响下,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的销售量大幅下滑,不仅影响了营业收入,且延长了高价油的库存周期,这进一步影响了石油公司的经营业绩。
一季度,中国石油(601857.SH/0857.HK)亏损162.3亿元,中国石化(600028.SH/0386HK)亏损191.45亿元。两家公司的炼油、销售板块均现巨亏。
其中,中国石化炼油板块经营亏损257.94亿元;营销及分销板块经营亏损15.36亿元;化工板块亏损15.68亿元。
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板块亏损额为87.0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利润117.72亿元。
“两桶油”业务板块略有不同,受油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中国石油以上游勘探开发为主,由于国内油气生产成本较高,当原油价格处于低位时,其上游业绩会受到较大冲击,中下游会有盈利;油价高时,上游则受益较大。
作为全球最大炼油商,中国石化则以炼油和成品油销售为主,90%的原油依靠进口。油价低时,其原料成本降低,中下游会因此受益;油价高时,业绩受损较大。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两种极端情况会令石油央企出现政策性亏损。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徘徊在20美元/桶附近,甚至一度出现“负油价”,但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三次未作下调。
不调价的依据来自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当国际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调控下限时,成品油价格不调整,金额以风险准备金的形式上缴国库。
当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桶的“天花板价”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同样导致“两桶油”出现政策性亏损。
2008年7月,国际原油价格创下 历史 最高点147美元/桶。WTI和伦特原油全年平均价格分别为100.06美元/桶和.26美元/桶,比上年同期上涨了38.66%和34.37%。
彼时为了稳定物价,成品油价格并未同步进行大幅上调,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倒挂,石油公司出现政策性亏损。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绍宗曾表示,成品油价调整设定上下限,主要是考虑中国既是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也是石油生产大国,油价过高、过低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2008年,在国际油价均价在100美元上下,国内成品油价格6.3元/升左右。中国和三家石油央企为此“补贴”1652亿元。
国际油价在2008年登顶 历史 峰值,中国石油利润却同比下降22%;中国石化炼油业务亏损615亿元,利润同比下降47.34%。
因此,石油央企的盈亏并未和国际油价的涨跌完全同步。只有当国际油价运行在40美元/桶-130美元/桶之间时,石油央企的盈亏和市场表现较为一致,当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桶、或者高于130美元/桶时,政策端的影响便会显现。
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油企也投资了海外的企业,并且大部分的海外投资的石油也在国际市场销售,建议你可以看看这个
s://.ixigua/i6820317340387770893/
油价和两桶油的业绩长期以来是很的人所诟病的,特别是有车一族和炒股的,两桶油作为央企背负了很多的任务,维持稳定、税收、战略储备、能源安全等,我国定了一个地板价,每桶原油跌到40美元时国内油价不再调整指在保护石化油服、石油开踩等国内相关产业链公司,当然作为央企它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前几年出现的各种油老虎让国人对它们的印象差到了极点,潜意识里认为两桶油里还有很多老虎、苍蝇,造成了信任感缺失。
国际油价跌到了负数并不是现在去拉油别人倒给你钱,负油价的产生是资本的博弈,是美国资本挖韭菜根的一件事,利用油轮稀缺,储存已满,时差,规则等,对参与石油期货资本的收割,两桶油的成本对油价变化是不敏感的,因为石油不能长期大量无损化的储存,所以都有库存,中国的石油储备在60天左右,所以原油的价格变化要持续60天以上才能体现出成本的变化,如果油价在20美元左右持续到年底,两桶油的业绩就不会亏,石油、烟草、银行、电力、是国家支柱性产业,他们税高点、利润多点,其实是国家的须要,关乎国家大事我们不应该抱怨,而是多一点支持!
最近有人在问,为什么国际油价都那么低了,最新公布的季报显示中国的两桶油一季度还亏了360亿元,差不多以每天4亿元的速度在“烧钱”?其实答案很简单,两桶油作为我们国家的超大型国企,其经营范围除了炼油、卖油之外,还有其他业务,这中间包括石油开、石油钻井,石油工程建设等,可以说包圆了整个石油行业的上、下游;而这些业务很多都是重资本,高技术密集、高劳动密集的产业,这些产业需要相对合理的油价作为支撑,才能获得利润。我们可以对比下美国的页岩油企业,他们目前的油成本和两桶油差不多,都是40-50美元/桶。自从油价跌到40美元以下之后,美国页岩油企业是亏得厉害,很多都陷入破产的境地。
那么两桶油为什么亏损那么多呢?老易特意找了下他们各自发布的一季度季报,其实里面说得很清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上或者证券软件上去查询。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老易花3分钟时间简单帮大家梳理下两桶油亏在了哪里――
先说中石油的季报,季报显示中石油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总共亏了 133.49 亿元,,归属母公司利润净亏损162.30亿元,亏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一季度由于疫情严重,部分产能转为喷绒布等防疫物资生产,导致炼油和化工板块经营亏损87,02亿元,其中炼油业务亏损62.92亿元,化工业务亏损24.1亿元。
2,受到成本品价格下跌和市场需求下降影响,成品油销售亏损165.93亿元
3,销售进口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亏损39.33亿元。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最主要的亏损集中在油气营收减少和成品油销售额下降,光这两块就亏损超过300亿元。(当然也有盈利的业务板块,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为全部列出)
我们再来看中石化亏在了哪里――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