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石油产量_科威特和沙特油价
1.萨达姆当年吞并科威特,到底是怎么回事?萨达姆“膨胀了”
2.0几年的时候把石油价格打下来的是谁
萨达姆当年吞并科威特,到底是怎么回事?萨达姆“膨胀了”
当年萨达姆代表逊尼派和伊朗打仗,打完了,伊拉克希望卖石油还钱,希望大家帮忙保持或提高一下国际油价,结果科威特在某些人的撺掇下,背后捅伊拉克刀子,加大出口量,正好伊拉克在战争中损失了一个港口,看科威特就是天然港口啊,于是......
萨达姆的战争机器岂是海湾那些土豪能奈何得了吗?他的下一个目标恰恰就是沙特,并吞科威特再拿下沙特,阿联酋,卡塔尔那些小把戏不战而降,统一阿拉伯主要产油国,主导欧佩克石油定价权,油价翻几个跟头不是没可能,受害的是全球贫油国,再用大把大把的石油红利扩军备战,发展核武,资助全世界恐怖组织,他是干得出来。
萨达姆吞并科威特,是中了美国欲擒故纵之计,在入侵科威特之前,萨达姆征求了美卿的意见,美模棱两可才给了萨达姆吞并的勇气,不要把美国看得多么正气凛然,我国二三十年代也吃过欧美的苦,日本侵略中国时,欧美调停了吗?他们隔岸观火,美战争财(买战略物资给日本)。
其实武力威慑初期科威特就打算不用他还了,顺便在胁迫下再借一部分,不过萨达姆决得还不够,直接吞了更好,就作死了。后来科威特贵族有钱,在美国砸了大钱引导舆论控制媒体怂恿帮他复国。
当年萨达姆头脑膨胀的太严重了。他认为做了中东的老大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科威特人早上醒来的时候,已经被伊拉克军队吞并了!这种赤裸裸的侵略,震惊了世界!也是令世界不能接受的! 如果没有世界警察的干预。萨达姆将一路打杀下去,将成为自二战结束以来第二个! 还好,他没有得逞!
当年美国就要开打了,中国外长钱琪琛还前往劝说萨达姆审时度势撤出科威特,萨达姆这家伙根本不感冒,可能认为美国没有什么了不起,结果两天解放了科威特,那些可怜的伊拉克军人在回撤的路上成了美国新武器的实验对象!
美国出兵,主要目的是为了抢前苏联的地盘,告诉中东国家保护费交到哪里,其次是为了杀鸡儆猴,哪怕是我的小弟,不听话也照样大刑伺候,其三是为了测试军事科技在局部战争中的实用性,至于帮助科威特复国,就是捎带手的事。看看现在美国到处耍流氓,就知道它不过是一个欺软怕硬,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小混混。如今,美国不再伟大了,不要在这时候跪下认爹,因为认爹的机会不多。
萨达姆当时说了,美帝虽远必诛,伊拉克有多少飞机坦克导弹巴拉巴拉反正是厉害了,局座也告诉伊拉克美帝必然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萨达姆于是信了,然后挂了。
狂妄自大,无知鲁莽。其结局是悲惨而屈辱的。有时想,没有世界警察美国,中东国家不知要产生萨达姆这样的狂夫莽汉。正是因为这些人的无知浅薄,致使美国频频得手,信心膨胀,凡事过犹不及,遗祸世界。
当时有几个世界大国还在支持萨达姆,给了萨达姆大量的武器装备包括雷达,防空导弹,大量的坦克,等等。谁能说出来都有哪几个国家吗?
0几年的时候把石油价格打下来的是谁
据统计,今年夏天以来,原油价格已经累计下跌了约40%。尽管如此,11月2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维也纳发布声明称,将石油日产出维持在3000万桶的水平不会改变。
紧接着,国际油价应声跳水,布伦特原油最低触及71.26美元/桶,跌幅7.93%,而NYMEX原油最低触及67.75美元/桶,跌幅7.82%。石油价格下跌的背后,不仅仅是经济原因,也掺杂着历史因素和现实冲突,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是谁在背后操控着石油价格?我觉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折射了国际政治。美国是背后操控油价的始作俑者,美国的目的很简单、很直接,就是要通过油价来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
俄罗斯是仅次于沙特的世界第二大产油国,能源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70%,根据相关机构研究分析,原油价格每跌10美元,俄罗斯将减少19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在油价低落的这一年里,俄罗斯外汇储备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
其实,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使用石油价格战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里根总统为首的美国纠集沙特等国家一举把石油价格压到10美元以下并长期保持,使得严重依赖油气出口的苏联陷入全面困境,最终苏联在1991年宣布解体。
但美国或许没有想到,油价持续下跌的受害者不仅仅是俄罗斯一国。其他主要依靠出口石油、经济多样化不足的国家同样身处险境,甚至连美国自己也同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石油输出国组织中,沙特和科威特等国家可以忍受国际油价低至60美元/桶。但是对于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伊朗等国家,只有在油价维持100美元/桶时才能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尤其是伊朗,国内财政收入一半要靠石油出口,现在的石油价格对其国内财政而言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我们再看美国,近几年来美国页岩油的改革有了显著突破,美国页岩油可以自给自足。但是,有机构分析,原油价格如果是7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的开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了;如果是6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行业将全盘崩溃。所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不减产,对于美国的页岩油行业也将是一次悲剧性的沉重打击。
那么这场战役的背后谁能受益?我们说,受益者反而是中国、日本这些石油进口国。目前,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完全可以趁机囤积原油,扩大原油战略库存。
近期,中国首次公布在2006—2009年建立的战略原油储备数据,第一阶段已储备9100万桶原油,这大约相当于中国两周的进口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