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美国旅行需要多少钱-美国旅行费用

2.地球

3.去美国之后,你碰到的最大的文化冲击是什么?

去美国旅行需要多少钱-美国旅行费用

洛杉矶今天_洛杉矶10月油价

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和基础设施。这里消费水平高。对于游客来说,确实需要注意相关的出行习惯。这里有一份详细的美国旅游消费指南。

签证

美国签证费1107人民币(会根据汇率浮动),可以自己申请。淘宝也适用,不过会多花一点。美国签证的有效期是10年,即使换了新护照,仍然可以使用。只需要每2年在evus上激活一次,激活不花钱。

其次,美国签证是需要面试的,每个领区面试时间都不一样。比如在北京申请后可以获得面试,但是在上海需要排队等待2个月左右而且因为美国签证拒签率不低,所以建议在签证签发(面试通过)后再买机票,以防万一。

如果排队太长,可以找旅行社插队,但只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于美国退房退房的策略我就不赘述了。网上很大。总结是两个关键:绝对真实;证明你是旅游而不是黑人移民。

飞机票

去美国的机票通常波动很大。这里有几个小技巧,可以帮助你在买机票的时候有个思路,省点钱。

上述6月底去洛杉矶的往返机票,是我在5月中下旬买的,花了3642人民币,也是我当时找到的性价比最高的机票,符合我的行程。这里有很重要的一点要说清楚:选择相同的进出机票,在美国往往会有很大的折扣,而且适用于任何国家的行程。

这次去美国的机票是3642,然后美国还有一次去日本的行程。但是价格是4851,和同程不一样。都是同时订的,差距可见一斑。

另外,飞往美国的飞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西美比东美便宜。所以去美国,以洛杉矶为落客和出境点,可以省下不少钱。便宜的时候可以找到2000左右的机票,如果想走的话一般可以找到4000以下合适的机票。

逗留

美国的住宿真的不便宜,或者说价格便宜。通常环境可接受范围内的住宿价格(类似国内快捷酒店)在100美元左右浮动,好一些的可能会涨到150-200美元。

在预订选择上,大城市的飞猪和携程比booking和agoda便宜,因为部分会有国内旅行社的约定价格。在偏远的村庄,你可能需要在外国在线旅行社的帮助下预订,而在美国,BNB通常比酒店更贵。好的民宿有很多,但都是为了享受而存在的。

每日费用

日常开销分两类,交通和吃喝。先说交通。美国可以说是一个“交通瘫痪”的国家。在美国没有车基本很难玩。不是做不到,只是时间成本会增加很多,相应的住宿也会增加。毕竟我还是觉得租车最划算。租车费这辆普通人也能开的小型车包括保险,每天400元人民币。其他车型,包括保时捷法拉利,只要有钱都可以租

美国是唯一一个还没有使用统一单位的国家,所以即使在制定战略的时候,也需要换算成加仑和英里。这里为了方便直接换算一个标准,我一般是按照9L/100KM来计算外出的油费(因为借的车比较老,油耗肯定会高,但是紧凑型不会高很多),换算出来的美制单位是2.3加仑/60英里。按照行驶里程(谷歌地图也是以英里计算行程)/60*2.3*油价单价(美国的油价是以加仑计算的),差不多就是行驶成本了。

最后,就是饮食。一顿便餐大概10美元,一顿正餐大概20美元。精致的饭菜不封顶。当然,15%的小费包括在内。毕竟美国是个给小费的国家,有些餐厅不需要给,因为会包含在最后的账单里

摘要

所以根据上面的介绍,很容易计算出美国所需的旅行费用。通常情况下,除了签证,两个人在美国旅游的话,7天左右的行程不到1W(单人),其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换算。其实在美国旅行和在日本旅行差别不大。

地球

地球上的石油到底还能供人类用多久?虽然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谁都知道石油最终将枯竭。

近日,瑞典可持续发展部长莫娜·萨林称:到2020年,瑞典将摆脱对矿物燃料的依赖。这意味着,“到那时,再没有一户家庭需要依赖石油供暖,机动车司机也不再需要把汽油当作唯一选择”。

直面能源危机欧美加紧行动

2002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到目前虽没有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但对全球经济已开始产生重要影响。到2005年8月底,受美国墨西哥湾“卡特里娜”飓风影响,油价更是快速突破70美元/桶。专家认为,尽管油价攀升的原因很多,但开发替代能源已是当务之急。

石油到底能用多少年

有专家认为地球上的石油仅够三四十年,有专家则认为可使用一二百年。1998年6月7日,美国《洛杉矶时报》文章认为,今后10年左右,世界石油供应似乎是充足的。在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全球石油产量可能开始持续下降。虽然市场力量和石油生产技术的改进可能使石油供应继续保持到21世纪,但是石油危机的到来可能比一般人的设想早得多。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已达7100万桶,几乎每年增加2%。以每年这个增加数字计算,到2010年,全世界将消耗掉从经济到技术上都容易开的全部石油的一半。

尽管地质勘探技术有了惊人的进步,但所探明的新的石油储量明显减少,因为现有石油消费量同新勘探到的石油量的比例是4∶1。

据美国石油业协会估计,地球上尚未开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两万亿桶,可供人类开时间不超过95年。在2050年到来之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煤炭。其后在2250到2500年之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枯竭。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全世界认识到必须取开源节流的战略,即一方面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

节能就是拯救明天

目前世界一些工业化国家都在取节能措施,联合热电(又称“同时发热发电”)就是比较热门的话题之一。普通发电厂的能源效率只有35%,而多达65%的能源都作为热白白浪费掉了。联合热电就要将这部分热用来发电或者为工业和家庭供热,因此可使能源利用率提高到85%以上,大大节约了初级能源。

“原煤气化发电”是领先于世界的清洁能源技术,世界第一套大型煤炭气化发电设施已于1994年在荷兰投入试运行。这套设施将原煤经气化和除硫后用来发电,可使效率达到43-50%,而且基本不污染环境。据专家们估计,原煤气化技术可作为火力发电厂的发展方向,目前的电厂到2030年几乎将全部改成煤炭气化发电,到那时可使同样数量的煤发的电量增加一倍。欧洲能源委员会已经决定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这一新技术的推广。

欧美发展替代能源

伊朗核危机和由此引发的国际原油价格攀升,不久前的俄乌天然气之争,这些因素引发欧美发达国家有关“摆脱石油”的政治讨论浪潮。尤其是严重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的欧洲,能源再次成为政治议事日程的重点。奥地利《新闻报》2月16日在头版发表文章,称欧美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发展石油替代能源。

在很多欧洲国家,一度失宠的核能重获新生:荷兰经济部宣布几年内将新建三座核电站,波兰、爱沙尼亚、立陶宛、法国也有类似,芬兰和罗马尼亚的核设施正在建造当中。同时,欧洲国家也在大力开发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

尽管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性远低于欧洲,仅占美国石油总需求的20%,但布什总统在对国民发表讲话时称,美国将斥资数十亿美元发展生物汽油,以减少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程度。

开源又节流 啤酒变燃料 环保车受宠 瑞典15年后摆脱石油

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瑞典曾经相当依赖石油能源。完成如此惊人转变,瑞典的秘诀就是大力发展石油替代能源,如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瑞典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范本。

去美国之后,你碰到的最大的文化冲击是什么?

其实在美国生活的这段时间有时候有一点感悟,美国不像国内愤青想的那样,到处都是、毒品,极其恶劣的社会治安,随时都可能死掉的那样,我个人认为,美国社会分三个层次,这取决于你的能力和收入,最底层当然是低收入,无家可归者(homeless)和犯罪分子的聚集区,比如洛杉矶的康普顿,那种地方居民收入低,甚至无收入,纳税几乎不可能,没有纳税市怎么组建警察局、邮局、消防队?所以这里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内部治安很差,没有市警察局,治安只能靠州警,但是外人不进去,里面的人也不出来,所以你不进去找死,就不会死!

第二层,就是美国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个人收入至少税后在2000?10000美元/月之间的的,这些群体有良好的纳税,所以他们聚集的地方房价都在10万美元左右的的apartment(公寓)20万美元左右的house(独栋房子)市内警局、医院、邮局、超市、球场、公园、消防队等等都配备齐全,还有警察巡逻,治安良好,一般出现情况报警五分钟内警察和消防队都会赶到,我就在La habra市目睹了一场,一个骑摩托车的人撞在了一辆轿车上,摩托车骑手受伤,五分钟内警察、消防、救护三个部门全到位了,这就是中产阶级聚集区的情况,你的能力决定你的收入,你的收入决定你的居住环境,我在Rowland heights可以半夜遛狗,散步,去麦当劳吃东西,我从来不担心在这种城市有人会对我构成威胁。

至于顶级的就更不用说了,年薪十几万到几十万上百万上千万的美国富豪们,比如比佛利山庄,那里不但警察多,连保安都十分卖力,你想在那里犯罪?呵呵,你去试试吧!那些富豪豪宅的房产税都可能比你十年的年薪都多。

还有就是美国的城市规划,我们中国的规划省市,市下面是区,而美国的规划是州下面是县,县下面是市,比如洛杉矶,它不是一个城市,而是一个县(county)这个巨大的县下面据说有八十多个市(City),比如Alhambra阿罕布拉、Monterey park蒙特利尔公园市、El monte艾尔蒙德等等的城市,每一个城市之间有高速公路相连接,这个市的面积很小,相当于我们每个城市下面的区,比如朝阳区。

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我们也不太一样,公共交通极其不发达,公交车、地铁很少很少,所以大部分人都有车,有钱人开豪车,有良好收入的开好车,低收入的开二手车,每个阶段都有适合你的车。二手车从500美元到几万美元不等,比如十年车龄的丰田卡罗拉大概在3000美元左右,而全新的丰田卡罗拉大概要两万美元左右,没有车在美国寸步难行,去超市开车近的要10分钟,远的可能半小时,你买完了不可能拎着回来的,没有公交车到你家附近的,公交只能停到你所在的城市主干道,而这个地方一般离你家走路要二十分钟以上,所以在美国,车才是你的腿。

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注意,这是文化冲击最多的地方,就是生活习惯,我相信现在我们中国人不会随地吐痰了,但是吸烟可能会有一些人不会注意,美国所有公共场所都禁止吸烟,连卫生间内吸烟都不行,大多数房屋建筑内包括私人住宅内都有烟雾报警,一旦你在卫生间或其他地方内因为吸烟触动警报会引起很烦的,第一要疏散,第二警察和消防队会赶来,而这造成的损失都要有你来承担,所以一定要注意。

还有就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不要说“那个”两个字,因为容易引起误会,“那个”在英语中是Nigger(黑鬼)的谐音,是对黑人的蔑称,很多华人因此造成了不必要的误会,语言好还可以解释,语言不好就容易引起麻烦了。

接着咱们说说衣食住行,第一要说的就是美国这里的高速几乎不收费,收费的公路极少,我曾经从洛杉矶开到丹佛,从盐湖城开到温哥华,从北加州开到马里兰,从来没付过一分钱的过路费,这让我觉得感觉很好,而且油价也很低,刚到美国的时候感觉不可思议。

至于吃穿那就更值得一提了,我的衣服裤子鞋几乎都在Walmart、target、Costco买了,从几美元的体恤衫到十几、二十美元的衣服裤子,最高也就是买点棉服花五六十美元而已,有时候也去ross超市淘宝,经常能买到原价200刀、300刀的耐克乔丹篮球鞋,而我只花50到80美元就可以买到,鞋都是新的,只要赶上好运气就能找到自己的号码,这其中Costco的超市是会员制超市,需要办理会员卡,卡费从110到50美元不等,有三种卡可以选择,这里的很多商品价格都比其他地方低很多,买的越多省的就越多,而且Costco里面的快餐价格也很便宜,一个大披萨饼17寸的只需要9.99美元?而且美国的一些大城市都有Chinatown中国城,一些华人聚集区还有中国超市,你甚至可以买到老干妈,红星二锅头,康师傅方便面等国内产品,你能买到的食品涵盖了全国东南西北,甚至比国内的超市品种还齐全,我经常在家里涮火锅吃,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在Monterey park有一家卖羊肉片的商店,一磅羊肉只需要6.99美元?如果在外面饭店吃饭,除了麦当劳、赛百味、肯德基、汉堡王等快餐不需要支付小费以外,其他的饭店有服务员为你端茶倒水的请记得,一定要给小费,入乡随俗,因为美国餐厅服务员的月收入很低,也就500美元左右的底薪,她们要对你无微不至的服务对你笑容可掬,说白了就是希望你能对她们有好印象,多给点小费,很多服务员都是学生来餐厅兼职赚学费生活费,所以如果他们没有让你感到不舒服,没有冒犯你请一定要给他们小费,没有具体金额限制,但是约定俗成的小费金额是你消费额的10%到20%,看你个人心情,你可以给现金,如果你使用,也可以在消费单上签下你给的金额,他们会从扣除你给的小费。

再说说住,美国中产阶级的住房大概分为apartment公寓、house独栋房屋、townhouse联排房屋三种,第一种公寓大概是一室一厅一卫一厨到三室两卫之间,物业费和租金和房价都比较低,但是没有车库,只有车位,而且没有独立的院子。

house几乎相当于国内的别墅标准了,一般都是三室两卫,一个开放式厨房一个客厅的,还有一个前院一个后院,一个车库,这种别墅的价格一般都是在十五万到上百万之间不等的,具体要看州、县、市的房价,比如同样规模的房子,在罗兰岗要50万美元,在旧金山要80万,在盐湖城要20万,这取决于当地的收入水平、环境等等因素。

而townhouse和house的区别不大,只是你的房子紧挨着另一栋房子,中间只隔着一道墙,你的院子也比house的要小一点,但是车库还是有的,一般能容纳一到两辆车。

还有就是美国用的是英制单位,他们用的是磅、英寸、英尺、迈,温度用的是华氏度,这个一般影响不会太大,你可以随时用手机查一下,时间长了就对这个有概念了。

总体而言,美国社会很平静,没有什么巨大的变革,不像我们国内,今天支付宝、微信支付上来了,就不用现金了,明天共享单车来了,后天嘀嘀打车了,记得2013年从俄罗斯留学放回国,在我家哈尔滨怎么兰出租车都不停,有些甚至是空车都不停,直到我上了在路边的一辆出租车才知道要用滴滴打车软件,那时候正好赶上滴滴和快滴两个软件火并,只需要一分钱就可以支付十元钱的车费,每天两次,而我只是半年多没回家而已就跟不上变化了,而美国没那么多那么快的变革,我至今还是保持出门带着钱包、、手机和钥匙的习惯,但是哪个好哪个不好都不能下定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呢觉得美国更适合我一点,我喜欢这的生活方式,但我也深爱着我的家乡,想念了,就回去,玩够了再回来,继续工作生活

说一说美国生活上的一些细枝末节,先简单说说医疗,来美国从未进入医院,只是办理了医疗保险,但是我有个朋友去过一次医院,过后听他说从得到救治到离开医院,连付款的窗口都没有!还听说有一个做装修的华人得了重病,在医院做了手术,账单高达三十多万美元,保险没有覆盖,所以他名下的账户只要有钱就会被划走,所以他的工资他只接受现金,不接受支票,美国的医疗贵的惊人,我的朋友曾经因为发烧开了三粒处方药而收到了两千多美元的账单,但好在保险可以覆盖,所以等于没花钱,来美国一定要有医疗保险,平时不用则已,一旦用的时候不会因为高额的医疗费用的摧毁你的生活。

至于家庭,我个人感觉美国这种特有的文化让他们在家庭关系处理上很恰到好处,我说的是大部分,并不绝对,我们国内流行的说法是美国孩子到十八岁就会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直到我来到美国之后才发现,哪有那么容易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啊?但是对父母的依赖没有那么强烈倒是真的,但是大部分美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既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冷淡,也没有像我们那么强烈,美国人讲究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平等,父母尊重孩子的意见,孩子要学会听取父母的建议,在我们中国人眼中看似冷淡,但背后也是爱意满满,还有美国社会特别强调个人的权利,即使是小孩子,他们的权利也是不可剥夺不可侵犯的,我们国家可以打孩子,骂孩子,相信棍棒教育,我小时候也是因为太淘气而被父母老师揍过,但这种事情,记住,在美国绝对不允许,零容忍!如果你打骂体罚孩子,被你的邻居,被孩子的老师看到,孩子身上有伤,不管是不是孩子自己造成的,先报警,警察来调查一遍再说,美国社会认为孩子是上帝交付给你的礼物,你并不拥有所有权,你要善待这份礼物,如果你不能妥善的照顾好这份礼物,这份礼物是要被收回,(如果你做不到妥善的监护,孩子会被社会机构带走)我记得梁家辉演过一部**叫《刮痧》就是梁家辉给孩子刮痧,让美国人以为是梁家辉虐待孩子而对簿公堂,可以说美国社会对儿童的保护甚至达到了变态的地步,装满孩子的校车,只要那块红色的STOP的牌子立起来,就是的车队在后面也要乖乖的停下来等着,这一点我觉得真的值得我们去学习,如何有效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证他们的权利不受到侵犯,毕竟孩子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绝对没错!

另外美国社会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小规矩,真的是让人感觉很舒服,比如两个陌生人打个照面,你可以很自然地说一句Hello或者How are you doing!对方也会跟你打招呼,我在山上骑自行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其他登山的或者骑行的人,大家都会打一声招呼,或者告诉你一下我后面还有几个人,或者哪里有点危险注意一下,记得我刚来美国,有一次开车去Huntington beach海边看海,跟我爸妈在车里,用车载电源给手机充电,聊的太尽兴忘了时间,结果把电瓶搞到亏电了,启动不了了,我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路过的一个老头看见了,问我怎么了,我说电池没电了,发动不了了,老头说我的卡车就在旁边,你把车推出车位,我帮你发动,路过的路人又来帮我推车,折腾了十几分钟才发动好我的汽车,我真的觉得爱管闲事这个毛病还真挺好,大家相互帮助,今天你帮助别人,保不准哪一天别人也会来帮助你。

另外在美国驾驶,一定要注意交通信号,行人的权利很大,一定要礼让行人,美国马路上有一条线写着STOP,开车没有信号灯的情况下如果遇到这条线,记住一定要完全停止,看看左右四周,确定没有行人和其他过往车辆的情况下,才可以通过,如果你没有完全停稳,或者停留时间太短被警察看见,几百刀的罚单是免不了的!我有一天早上从罗兰岗去艾尔蒙德上班,在Colima的一条十字路口上遇见信号灯故障,同样的情况下在中国我估计早已经堵的水泄不通了吧!但是在美国,大家都遵循STOP sign的习惯,谁先到路口,谁停三秒,谁先到谁先走,大家不争不抢,东西方向过一波,南北方向过一波,虽然没有信号灯指挥,但交通依然井然有序,对于刚到美国的我看到这个情况,我真的感觉到有点震撼,立刻拍了小发到朋友圈里了。

另外美国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上,最左侧有一条叫Carpool的快速车道,很多情况下右侧的三排四排车道都很拥堵了,左侧的车道却依然没有人走,偶尔会有车快速驶过Carpool车道,这是因为Carpool车道规定只有你车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你才可以使用这条Carpool快速车道,这是为了鼓励民众拼车,但大部分人还是人手一册,所以使用Carpool的车辆比较少,这条车道的通过速度也比较快,当然总有一些美国人耍小聪明,在车里装个人,很多人被警察给抓现形了,美国公路巡逻(骑摩托的那种巡警)警察真的会透过车窗看你车里有没有其他人的,如果你非法使用这条车道,恭喜你又获得了几百刀的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