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油暴跌进熊市

2.中东之行:不会给以色列带来“安全”原油多头已退无可退

3.石油战争深刻背景的战争还有哪些

4.影响原油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原油暴跌进熊市

北美低硫油使用区域_美国能源部低硫原油价格

今天的期货市场:原油多个合约封死跌停板,燃油盘中两度触及跌停,沥青盘中跌停,最终分别收跌5.77%和5.38%。郑醇、PTA早盘开盘直线跳水,两者分别下跌2.9%、2.86%。

而导致这一切发生的罪魁祸首就是昨夜国际原油的血崩。美东时间周二,WTI原油期货盘中跌超8%,创逾三年最大单日跌幅,并连续12天录得创纪录跌幅;布伦特原油期货盘中跌超7.7%。美油、布油携手扎进熊市的声音甚嚣尘上。

原油期货自2018年3月26日在我国上市之后,已运行近7个月。以当前主力合约SC1812来看,截止今日,持仓量28962手,沉淀资金9.49亿,属于偏低水平,成交量296062手,属于中等水平。

原油期货自2018年3月26日在我国上市之后,已运行近7个月。以当前主力合约SC1812来看,截止今日,持仓量28962手,沉淀资金9.49亿,属于偏低水平,成交量296062手,属于中等水平。

因原油期货本身专业性强、参与门槛高等原因,目前国内投资者的参与热情并不高,也没有过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原油作为国际大宗商品的领头羊,它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整个商品市场的波动,今天的商品期货走势也正好佐证了这一点。所以,给自己加持一些原油知识对投资其他期货品种也同样有必要。

如何查看外盘原油期货行情?

目前国际上有11家推出了原油期货。其中,芝加哥商品集团旗下纽约商业(NYMEX)和洲际(ICE)为影响力最大的世界两大原油期货交易中心,其对应的WTI、布伦特(Brent)两种原油期货也分别扮演着美国和欧洲基准原油合约的角色。在交易软件的外盘模块下找到以上两个,就可以查看对应的原油期货行情。

另外,ICE也有WIT原油期货,要注意区分。所以,代表美国原油的WTI原油期货也被有些人以NYMEX原油期货相称。

WTI,全称WestTexasIntermediate,是美国西德克萨斯中间基原油,它是一种轻质低硫原油。

布伦特原油(BrentCrude),是出产于北大西洋北海布伦特和尼尼安油田的轻质低硫原油。

其他国家/区域性或影响力小的的上市原油合约有:迪拜商品(DME)上市的阿曼(Oman)原油;印度大宗商品(MCX)的WTI、布伦特原油;印度国家商品及衍生品的布伦特原油;日本的东京工业品(TOCOM)的中东原油;俄罗斯交易系统股票的布伦特、Urals原油;新加坡商品期货(SMX)的WTI原油;泰国期货(TFEX)上市的布伦特原油;阿根廷的罗萨里奥期货(ROFX)的WTI原油;南非的翰内斯堡证券(JSE)上市的原油期货等。

OPEC、IEA、EIA又是什么?

OPEC

OPEC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ofthePetroleumExportingCountries)的简称,于1960年9月成立,总部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目前共有13个成员国。欧佩克组织在近年曾多次使得原油价格暴涨来抗衡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平衡世界力量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2015年OPEC的产量为18066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41.4%,储量为169900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70.9%。

成立初期5个会员: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这5个国家是OPEC的奠基会员。

其他陆续加盟的8名会员为:

卡塔尔(1961年)

利比亚(1962年)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67年)

阿尔及利亚(1969年)

尼日利亚(11年)

厄瓜多尔(13年加入,1992年退出,2007年重新加入)

安哥拉(2007年)

加蓬(15年加入,1995年退出,2016年重新加入)

另外1个过往会员为:印度尼西亚(1962年加入,2008年退出,2015年重新加入,2016年被暂停资格)

目前OPEC仍是全球最主要的原油供给方,但近年来北美、俄罗斯原油产能快速增长,全球原油供给市场逐渐形成三分天下的局势。

IEA

在原油市场,除了经常被提起的OPEC之外,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就是IEA。IEA是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的简称。13年原油危机发生后,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建立,总部设在巴黎,有29个成员国(16个签署国和13个加入国)。它的成员国共同控制着大量原油库存以应付紧急情况,这些原油存储在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最近几年IEA成员所控制原油战略储备已达13亿桶,此外还有25亿桶商业原油储备,这些储备油可以满足成员国114天的原油进口需求。由于IEA每天可以释放1200万桶原油,因此IEA的表态对稳定原油市场,缓解油价上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IEA的消费占全球的51.5%。

EIA

EIA(EnergyInformationAdministration)即美国能源信息署,创建于17年,隶属美国能源部,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是美国的能源数据及其分析预测的主要信息来源。根据法律规定,EIA进行独立的信息报道,不受的影响。EIA发布周、月、年度报告,包括能源的生产、储备、需求、进出口和价格等各个方面。同时对上述各项内容提出分析意见并对当前关注的各种问题作专题报告。EIA的原油库存数据测量了每周美国公司的商业原油库存的变化,对油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整体来看,OPEC控制着全球剩余石油产能的绝大部分,IEA则拥有大量的石油储备,EIA公布的全美商业原油库存数据对油价影响最大。他们能在短时期内改变市场供求格局,从而改变人们对石油价格走势的预期。

如何看懂石油库存数据?

在国际原油市场上,API(美国原油协会)和EIA每周公布的原油库存和需求数据己经成为许多原油商判断短期国际原油市场供需状况和进行实际操作的依据。

其中WTI原油价格会受北美原油商业库存影响,布伦特原油价格会受OECD库存影响。

根据储存的目的不同,可以将石油库存划分为战略石油储备和商业石油库存。战略石油储备是一种由控制的,应对短期石油供应冲击;商业石油库存是指企业必须保有的最低库存量,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和平抑价格剧烈波动。综合来看,商业石油库存对短期油价冲击最大,是最为重要的库存指标。

从原油库存数据发布的频率来看,主要有周度和月度数据。

周度库存数据主要来自于四大地区:EIA和API每周三发布全美石油库存报告、PJK每周四发布的ARA(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卫普)地区的成品油库存报告、IES每周四提供的新加坡地区的成品油库存数据、PAJ每周公布的日本原油及成品油库存数据。其中,EIA作为全球第一大原油产销国-美国的官方机构,库存数据具有权威性。

月度石油库存数据主要有IEA、OPEC、JODI公布的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的原油及成品油库存情况,由于公布周期较长,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可以用来观察中长期变化趋势。

图来自:美期大研究

政治格局为何对石油影响重大?

中东地区

中东地区动荡对原油市场的影响大,其主要原因:

首先,中东地区的原油储量巨大。沙特阿拉伯的原油储量高达266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比例高达15.7%,其日均产量目前约1200万桶。其次,伊拉克、伊朗和科威特的储量也分别高达1431亿桶、1578亿桶和1015亿桶。

其次,该地区的原油产量和出口量也很大,全球各大原油消费国对其依赖程度很高。据欧佩克2017年1月份月报的数据显示,欧佩克成员中中东产油国的日均产量为2485万桶,占欧佩克产量的近77.7%,占世界总供应量的25.8%以上。

第三,该地区剩余产能很大,因此对油价调控能力很强。沙特阿拉伯是目前拥有剩余生产能力最大的国家,拥有对世界市场进行调控的能力,因此有人将沙特誉为“世界油市的中央银行”。正因为如此,中东产油国国内局势一旦发生动荡和出现社会,对世界原油市场就会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

例如2012年初欧盟宣布将对伊朗实施制裁,立即导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大幅飙升。再如,2011年利比亚战乱导致利比亚原来日产160万桶的原油供应一度几近停止,给世界油市带来冲击并导致油价飙升。为此,沙特迅速提高产量以弥补利比亚供应中断造成的空缺,对遏制世界油价进一步飙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国

美国对原油市场影响大主要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美国原油消耗量十分庞大,2016年达到1963.1万桶/日即71.65亿桶/年,位居世界第一。

二是美国进口量很大,日进口达945.0万桶,对全球原油市场的供需影响格局很强。

三是美国综合国力强,有能力且有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油价,在世界能源政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四是北美近期的页岩气技术发展有望飞速增加美国本土能源供给,实现美国能源的自给自足,甚至到2020年取代沙特阿拉伯,成为能源生产及出口大国。

美国影响国际油价的方式有很多,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几个:

第一,美国建立了完善的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以及库存数据的定期发布机制,同时依托国际能源署建立了战略储备的联合动用机制。

第二,美国建立了发达的能源金融市场体系,其石油期货价格成为了世界石油市场的风向标。

第三,美国有实力雄厚的跨国石油公司以及数量众多的中小石油公司,为石油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东之行:不会给以色列带来“安全”原油多头已退无可退

的中东之行一点都不平静!

当地时间14日下午,正在以色列访问的与以总理拉皮德举行了联合记者会。

重申,美国希望恢复与伊朗的核协议,但警告说他不会永远等下去。拒绝透露美国是否会为伊朗重返该协议设定最后期限。

表示,仍然相信外交手段是(解决伊核问题)最好的方式。但他也强调,美国将坚守对以色列的安全承诺,并将与以色列在高能激光导弹防御系统方面加强合作。

此前,在接受以色列当地电视媒体第12频道的访时表示,美国不排除将使用武力作为针对伊朗的最后手段。

本周早些时候,据央视军事报道,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正在考虑解除对沙特阿拉伯出售攻击性武器的禁令。不过,最终决定仍取决于沙特能否终止军事干涉也门。据报道,沙特官员曾多次向美方施压,要求取消攻击性武器禁售。美国方面尚未与沙特方面讨论相关问题。

伊朗总统:“极限施压”是失败政策,中东之行不会给以色列带来“安全”

当地时间13日,伊朗总统莱希表示,用“武力的语言”同伊朗人民交谈是不可能的,美国应吸取过去的教训,不要总是重复对伊朗使用“极限施压”这一失败政策。

在谈到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时,莱希表示,美国一再强调,他们对伊朗施加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但也有美国官员承认,这些压力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已经“可耻地失败了”。

莱希强调,的中东之行不会给以色列带来“安全”。

此前,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纳赛尔·卡纳尼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要想让中东更加稳定和安全,美国就必须停止分化地区国家、停止向这一地区输出武器、尊重地区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停止制造“伊朗恐惧症”。

原油多头已退无可退?市场人士:逆转颓势难上加难

国际油价方面,经历了周二暴跌之后,美油布油周三有所回暖,但周四下午再度下跌,傍晚一度跌近3%。国内市场方面,周四燃料油午盘收盘跌4.04%,居跌幅榜第3位。

夜盘时段,WTI原油一度重挫6.00%,布伦特原油跌5.25%。燃油主力合约跌超7%。截至发稿,美油布油跌幅有所收窄。

海通期货能化研发负责人杨安告诉记者,周二油价大跌重挫了市场信心,油价在区间下沿面临破位风险,尽管OPEC、IEA月报中均提醒市场供应仍然紧张,但油价的反应可以看出市场心态已经变得非常谨慎,虽然冬季欧洲能源危机看起来仍是个诱人的炒作题材,但从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和原油市场供需展望来看,对于油价的方向选择显然预期再次走在了现实之前。

谈及前一日美国通胀数据对原油的影响,杨安认为,美国6月CPI数据再次爆表,市场认定加息75基点已经是确定性的,甚至市场在交易7月加息100个基点及9月继续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加息步伐持续施压市场。

“评价美国6月通胀数据高得令人无法接受,事实上,自5月美国CPI数据超市场预期之后,大宗商品市场开始了新一轮暴跌行情,随着6月美国CPI数据继续超预期,周三夜盘国内工业品指数刷新了去年10月大跌行情的低点,与去年10月相比宏观环境已经明显利空市场,这也会成为油价的重要压力。EIA最新公布的周度数据显示原油及成品油库存均超预期累库,需求数据非常糟糕进一步打击多头信心,面对这样的局面油价想要扭转颓势可谓难上加难,当前局面不宜追涨。”杨安说。

谈及未来原油市场基本面,一德期货分析师陈通表示,原油市场处于强现实与弱预期的格局之下。三季度随着亚洲出行和工业领域需求的持续修复,非OECD将驱动全球油品需求的增长,预计石油库存呈现下降态势;四季度随着油品需求增速开始放缓,北美和OPEC产量的逐渐回归,预计石油库存将从低位开始回升,但较疫情前的正常库存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预计下半年布伦特原油价格的运行中枢为100美元/桶。不过,一方面全球经济衰退预期持续升温,市场风险偏好下滑将导致原油遭遇较大抛售压力,另一方面全球石油库存低位叠加地缘政治风险溢价或将持续存在,宏微观因素博弈之下,原油价格波动幅度或将加剧。

具体到品种方面,陈通展望下半年低硫燃料油走势:“低硫方面,高油价一定程度上抑制终端需求增长,但强劲的运价带动船东安排更多航次。船东正在努力确保足够的船用燃料量,以确保他们能够应对强劲的货运市场,船用燃料油需求大致持稳为主。由于整个欧洲市场的低硫燃料油供应仍然有限,来自西方的套利货物流入量短期内没有大幅增加的迹象,再加上高昂的运费,使得套利活动缺乏吸引力,故而新加坡低硫燃料油供应依旧紧张。高硫方面,随着夏季高温来临,来自南亚地区国家发电需求迅速回升,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将增加购买用于发电的高硫燃料油。沙特阿拉伯通常会在夏季增加高硫燃料油进口,以满足电力和海水淡化厂的需求,新加坡高硫燃料油市场供需情况有望企稳改善。”

杨安则认为,考虑到大宗商品市场确实有短线超卖迹象,部分品种可能会走技术性反弹,市场情绪变化也会影响到油价节奏,短线上油价背靠关键区间低位支撑,多头已经退无可退,估计会有博弈,中东之行效果接下来2天将继续冲击市场。从目前市场面临的局面来看全球疫情局势日趋严峻,宏观和需求角度均持续施压市场,供应端紧张是多头仰仗的最后阵地,如果一旦供需层面恶化,原油价格后期也很难再守住高价区。

如果想实时了解更多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石油战争深刻背景的战争还有哪些

1.一战中了凸显石油的重要,英国向地中海地区派驻了大量的军队并控制了大部分产油地区。德国和奥斯曼帝国战败,奥斯曼帝国被瓜分,盛产石油的中东落入英国控制之中。

但英国是依赖美国打赢这场战争,在经济上不得不开始受制于美国的金融,世界金融中心的伦敦逐渐被纽约取代。美国大力发展海运,开始同英国开始争夺控制石油。在第一-次大战之后的十多年里,面对苏联的巨大石油储备,英美想方设法破坏德俄之间的结盟。

英美联手,一方面以经济与军事手段压制德国,另一方面扶持上台以对付苏联的崛起。在1927年英美之间组建了石油卡特尔,从此在石油方面成为协作者,共同操纵世界石油。

2.二战后英美两国联手利用金融和石油开始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美国成为真正的世界霸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与苏联的东方成为对立堡垒。1944 年西方国家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内的实际投票控制权在美国和英国手中,

建立了美元金本位体制。20世纪中叶,英美两国都遭受了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的困扰。戴高乐和阿登纳领导的法德联盟最终被美英联手扼杀。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60年9月,五个主要石油输出国联合成立“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其目的是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

3.1969 年后美国经济进一步衰退。 美国开始制造石油禁运,抬高石油价格,操纵大规模反核运动,制造经济增长极限的恐怖气氛,控制世界石油流通,获得石油溢价的巨额利益。美英精心设计的石油美元体系,席卷了世界各地的财富。

英美压制一切独立的发展力量:如发展中国家、不结盟运动国家、欧洲的新生力量,围剿伊朗等。80年代,英美在金融外交上陷入困境,同时在经济上陷入危机,而且迫使第三世界陷入全面债务危机。伊朗的石油冲击引发石油危机,令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借债弥补石油赤字,

而英美的高利率政策令,发展中国家外债聚升,不堪重负。1991 年为了石油美国发动了第一次伊拉克战争。美国正在建立所谓的“世界新秩序”。

5.随着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世界力量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维持世界霸主地位,美国四面出击,压制和瓦解各种可能出现的新生力量:

日本经济的泡沫、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苏联的瓦解、俄罗斯经济的休克、南斯拉夫的解体、搞烂巴尔干各国等都是在美国的精心策划之下进行的,一切新崛起的潜在力量都是美国的对手。与石油的深厚渊源,决定了美国经济与外交政策的核心是石油。

在石油即将迎来产能极限之时,美国不惜一切代代价价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昭示了真实意图:竭尽所能地锁住每一个大石油产地,控制世界石油及操控价格实现新世纪的石油地缘政治。

扩展资料

《石油战争》是作者多年专注于世界石油地缘政治研究的成果。《石油战争》一书中描绘了国际金融集团、石油寡头以及主要西方国家围绕石油展开的地缘政治斗争的生动场景,揭示了石油和美元之间看似简单、内为深奥的内在联系,

解析了石油危机、不结盟运动、马岛战争、核不扩散条约、德国统一等重大历史背后的真正原因,为我们展现了围绕石油而进行的,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历史。

百度百科-石油战争

影响原油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供求关系,原油库存,汇率因素,经济发展状况,突发与气候状况。

习惯上把未经加工处理的石油称为原油。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是烷烃、环烷烃、 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扩展资料:

原油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两种元素,分别占83~87%和 11~14%;还有少量的硫、氧、氮和微量的 磷、砷、钾、钠、钙、镁、镍、铁、钒等元素。比重0.78~0.,分子量280~300,凝固点-50~24℃。

原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接近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

原油分类

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

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