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发改委熔断_国际油价突破
1.2020年买车,有5个好消息和2个坏消息,每件都事关钱袋子!
2.秋凤空间 | 石油暴跌,对新能源车的影响几何?
3.国内成品油重回“5元时代” 92号汽油加满一箱少花40元
4.股市熔断是如何的哦。
2020年买车,有5个好消息和2个坏消息,每件都事关钱袋子!
为了拉动和刺激被疫情影响的消费市场,国家多次释放利好消息、出台鼓励性政策。
3月23日,商务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发出通知,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复工营业。
其中在第六项扩大传统消费,第2项中明确,稳住汽车消费: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出台新车购置补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取消皮卡进城限制、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等措施。
组织开展汽车促销活动,实施汽车限购措施地区的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优化汽车限购措施,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随着全球疫情的加剧,疫情不仅影响到国内市场,而且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也受到波动,进一步影响到汽车市场,利好和利空消息相继传来。
五?个?利?好
一、限购地区增加号牌配额
3月20日,广州市第15届104次常务会议审议原则通过了《广州市促进汽车生产消费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政策提出,将增加中小客车指标,提出购车补贴、竞价奖励、新增巡游出租车指标和优化中小客车指标调控政策等措施,支持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预计将拉动总产值超过200亿元。
广州历来都是车市政策的方向标,相信不久的未来,原本限购的城市也将逐渐松绑。
二、国六排放标准延迟实施
虽然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消息说是否延迟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但是从种种迹象来看,可能性很大。
例如,前段时间中汽协向相关部门提交的文件中就指出,建议国六实施期限延缓6个月到2021年1月1日,并给予6个月的销售缓冲期,也就是说国五车型可以卖到2021年的7月1日。
三、购置税税率有望下调
购置税调整对车市销量刺激作用非常明显,从此前多次购置税减半的举措就能看出,尤其是对于中高端车型而言,购置税减半的确能让车主省出不少钱。
去年7月1日,为了刺激汽车市场就废止了之前的购置税规定,从缴税时按照指导价缴税变成缴税时按照裸车成交价,变相的降低了购置税金额,现在为了应对疫情造成的市场疲软,购置税再次下调的可能性将会非常大。
四、汽油价格持续走低
世界两大石油生产大国——沙特和俄罗斯打起了价格战,都想抢占全球市场,于是就造成了最近国际油价大幅度下跌,最低的时候跌到接近20美元/桶,同时波及了美国页岩油产业,随即引发4次熔断。
同时,国内的汽油消费市场也受到波及,汽油价格持续走低,近期更是出现了许久未见的“5元时代”,但受到国内《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的调控,很难继续走低,但短时间内回升到“7元时代”也是很难的。
五、新能源补贴增?
原本按照10年的新能源补贴规划,到2020年以后,这项政策将完全退出。
然而,疫情的出现让新能源补贴出现转机,今年1月11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上,工信部部长苗圩也指出,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大幅退坡。
3月18日,亚星客车公布最新补贴公告称,
“公司于近日收到扬州市财政局转支付的2017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清算资金约1.29亿元以及2018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预拨款1322万元。
上述推广应用补贴款共计约1.42亿元。
两?个?利?空
一、全球汽车产量下滑近40%
2月份由于国内大部分零部件厂商无法复工复产,导致现代、起亚、雷诺、日产、菲亚特等海外车企的整车工厂停产。
随着疫情的“全球化”,海外部分车企出现大规模员工隔离,甚至全球汽车工厂基本已经停工停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20日,全球已有超108家汽车工厂有停产或已经停产。
汽车市场研究机构HIS?Markit近日公布的一组预测数据显示,
“疫情将致使第一季度新车产量损失200万辆,这一体量将占全球第一季度总产量的40%左右。
而据日本经济新闻推算,2020年全球汽车产量将同比下滑近40%。
二、部分车型价格坚挺优惠政策减少
全球产量的下滑,很容易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僧多肉少”,加上疫情下,个人和家庭对乘用车的需求量远大于平时,但这取决于车企原有的库存量,也就是供需关系。
市场价格取决于供需情况,需<供,就会降价,相反优惠政策减少,虽然涨价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相对原有的优惠政策减少,也就等于是涨价了。
即使全球经济受到影响后,很多人的购买力下降,需求量会减少,但也不影响部分热销车型的价格坚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秋凤空间 | 石油暴跌,对新能源车的影响几何?
我们正在面对一个这辈子没见过的变化。
3月初,欧洲成为新的疫情中心;3月11日,WHO宣布疫情为“全球大流行病”;3月13日,美国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3月6日,原油价格出现史诗级崩盘,一度触及30美元线,单日跌幅30年来最高。一周之内,美股向下熔断两次。巴菲特称,活的够久,什么都能见到。
平静的日子属于过去,大动荡时期开始了。去年美债长短期利率倒挂的时候,就有人预言了连续11年的牛市终结。没想到是暴击了全球经济,没想到是以这样的惨烈方式。
原油暴跌对于汽车行业尤其对于新能源汽车,意味着什么?其实从用户角度看,这种影响更多停留在情绪层面,远不如车价和消费金融政策来的具体实在。而从行业角度来说,新能源汽车是国家能源战略和科技战略发展的重要立足点,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只能强化这一战略决心?,大方向不可能回头。
自己有才是真的有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成群的黑天鹅起飞之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躺倒任锤。今年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包含插电和纯电)仅有4.1万辆的销量,同比跌幅近6成,市占率仅2.38%。?市占率一夜回到三年前。
对中国消费者而言,原油价格处于低位,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决策,心理作用远大于实际的成本考量。对于整个国家的新能源产业来说,油价暴跌,不管持续多久,也只构成麻烦,不足以动摇战略决心。
在上一轮油价暴跌的时候,发改委曾经确立了成品油定价的新机制。那就是与原油价格联动范围:在地板价(40美元)和天花板价(130美元)之间。
地板是硬的,天花板是软的。如果原油跌至40美元以下,无论跌多少,成品油将与之脱钩;而涨到130美元以上时,则“不涨或者少涨”,即仍向上保留调价权力。
而且,三大石油期货市场在发改委计算公式内的权重,并未披露。为什么作出一系列偏向性定价规则?原因很简单,我们是头号石油进口国,且还是没有定价权的那种。
这次沙特在石油价格战中,仍不忘“亚洲升水”——运往美国的石油折价7美元,而运往亚洲的,则折价5-6美元。中日韩买中东油比美国人贵,已经持续几十年了。
这反映了国际政治的现实,而非经济的。中国人给出的回答是什么样的?联合国将工业分为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中国拥有全部细分门类,是唯一的工业部门完整率100%的国家。
这既是能力的证明,也是战略的被动选择。发达小国可以安心操持产业链的某一环,甚至可以靠金融和旅游就能富甲一方,我们不行。
有钱买是一回事,能不能买到是另一回事。欧洲闹疫情,瑞士从中国订购的口罩、消毒液、手套,分别被德国和意大利“截胡”。还不能说明问题吗?生命和社会秩序稳定面前,钱真不算啥。
话又说回来,我们是因为石油太贵,而选择发展新能源的吗?能源安全,关系到我国的战略利益和稳定。新能源汽车在全生命周期,碳排是否低于燃油车,并非最紧要的考量。不让别人掐着我们脖子,将能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选择了。
这样一来,就很清楚了。成本问题,只构成短期影响,不影响战略定力。发展新能源,这条路我们走定了,而且也无法回头。
原油价格周期变短,只有短期影响
如果只讨论短期影响,原油价格当然与新能源消费形成正相关。原油价格大跌,当然不利于后者。即使不考虑国内设置的“防波堤”,问题是,原油价格能跌多久?
人类进入石油消费时代100年多一点。有人总结称,石油价格波动具备35-40年“长周期”特征。不过,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经济起飞,推动石油成为能源之王。“石油七姐妹”和欧佩克轮流坐庄,中间夹着两次石油危机。石油周期律不过是国际政治现实的映射。而国际政治发生了变迁,所谓规律,很容易被打破。
至少新世纪以来,周期明显变短了。2008年石油因何跌至20美元?如今沙特为何又与俄罗斯就“限产”谈崩?成本更高的美国页岩油生产商,4年前发行的债券,如今纷纷进入还款周期。显然这是趁你病,要你命的节奏。但时间长了,就算成本最低的沙特也不愿意付出持续的代价,双方达成新协议,石油进入新的增长周期,是大概率。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在全球范围内控制住疫情。
政策和金融,才是新能源的推手
疫情一来,国内的新能源车消费已经受到打压。石油闪崩,打压变成暴击,但始终只停留在市场情绪层面。原油价格的下跌,远不如车价或者金融方案的调整对用户的影响大。
作为个体的电动车消费者,如果从长线规划角度,无法确认油价的涨跌趋势。基于国家战略,政策倾斜和补贴还会存在一段时间。
因此,新能源的下滑,短期内因为政策支持的力度缩水。中期角度,则由于电动车的竞争力(能量密度、充电便利、品牌、科技加成等)的提升速度令人失望。
这其中,原油价格不构成重大影响力。即便原油跌速凶猛,也无法左右电动车发展的命运。随着各国排放法规日益严苛,汽车电动化的潮流已经不可逆转。跨国车企,包含大众、宝马、奔驰、通用等,都已经斥巨资投入到这场新能源汽车革命中,他们当然不打算因为一时剧烈波动油价回头。政策的长期稳定性,对新能源产业更为重要。
国内也如此。3月13日,发改委还联合23个部委联合发文,力挺新能源车消费。此举有对冲油价下跌的意图,也有稳定新能源消费基本盘,重申政策支持的意图。
电动车部分取代燃油车,是历史的必然。但不表明不存在波折。由于经济大势对消费层面的抑制,资本对形势的判断日趋保守。因此,新能源产业恐怕还有几年的苦日子要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内成品油重回“5元时代” 92号汽油加满一箱少花40元
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下跌,跌破每桶40美元,17日国内油价按照每桶40美元的“地板价”下调,创下7年来最大降幅。据国家发改委消息,近日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下跌,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0年3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降低1015元和5元。调整后,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见附表。相关价格联动及补贴政策按现行规定执行。折合升价后,89号汽油降0.75元/升,92号汽油降0.79元/升,95号汽油降0.84元/升,0号柴油降0.83元/升。据机构测算,此次调价成为2013年推出新定价机制以来最大跌幅。调价后,国内油价重回“5元时代”,油箱50升的私家车加一箱油可少花约40元。
本轮调价后,全国大多数地区车柴价格5.5-5.6元/升左右,92号汽油零售限价在5.4-5.5元/升,重回“5元时代”。本次调价是2020年第五次调价,调价过后,2020年成品油调价将呈现“零涨三跌两搁浅”的格局。涨跌互抵后,汽油每吨累计下调1850元,柴油每吨累计下调1780元,折合92号汽油每升下调1.45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1.51元。下一次调价窗口将在2020年3月31日24时开启。
消费者出行成本将大幅下降。以油箱容量为50升的家用轿车为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较之前少花40元。以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为8升的小型私家车为例,到下次调价窗口开启(2020年3月31日24时)之前的半个月时间内,消费者用油成本将减少64元左右。物流行业支出成本大幅降低,以月跑10000公里,百公里油耗为38升的斯太尔重型卡车为例,未来半个月内,单辆车的燃油成本将降低1577元左右。
据中新网报道,本计价周期以来,沙特开启石油价格战并进行大规模增产,俄罗斯和阿联酋等国纷纷跟进增产,原油供应端面临大幅增加,而全球公共卫生继续拉低原油需求,在供应增加而需求降低的格局之下,原油市场开启下行通道,WTI原油期货跌破每桶30美元。
展望后市,机构认为下一轮成品油调价搁浅可能性较大。卓创资讯数据显示,因重新计算后的综合原油均价处40美元/桶的“地板价”以下,且难以短期大幅回涨,故预计3月31日24时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时隔四年后再遇“地板价”而不进行调整。隆众资讯分析师李彦表示,俄罗斯及沙特陆续提出增产,海外疫情仍在蔓延,全球股市屡现熔断,都为当前的国际原油市场带来持续性的利空压力。李彦说,以当前的国际原油价格水平计算,下一轮成品油调价开局将呈现下行的趋势,幅度在740元/吨左右,不过由于国际油价已经普遍低于40美元/桶,下一轮成品油调价大概率将触发“地板价”保护机制而搁浅。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股市熔断是如何的哦。
指数熔断机制自今年1月1日起实施,目前已在两个交易日连续触发两档熔断,引起市场热议,有观点把市场的下跌都归罪于熔断机制。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对熔断机制的误解。熔断机制成为了股市下跌的“替罪羊”。
实际上,仔细分析来看,市场的下跌实际上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
一是受人民币兑美元(6.5926, 0.0381, 0.58%)汇率持续大幅下跌影响。2016年以来4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调降,中间价累计贬值达1.09%。今日,人民币即期汇率继续大幅贬值。由于市场大多预期人民币将继续贬值,增加资金外流压力,同时,市场预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导向可能会发生微调引发市场压力加大。
二是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拖累国内股市。昨日,欧美股市普遍下跌,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1.47%,标普500指数下跌1.31%;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1.04%。亚太股市也普遍走低,国际油价创11年以来新低。
三是市场对股指熔断机制不适应。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时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经验,市场对新的规则有一个逐步调整适应的过程,对熔断机制下的市场运行方式不适应,容易产生较大的。“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触碰熔断阈值,这是熔断机制本身固有的特征,境外实施熔断机制的市场也存在这一情况。
但目前我国市场以个人散户为主,容易形成一致预期和羊群效应。
因此,可以看出,股市的下跌是主要是由于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振导致的。
相信很多人都记得,去年6、7月份股市异常波动的时候,市场中对熔断机制的呼声非常高,为此,监管层对熔断机制的业务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设计论证过程并公开征求了意见,对于收到的4800多条意见和建议反复研究,包括对与涨跌停板制度的衔接问题进行了多次论证,形成操作实施方案。
当初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从境外经验看,熔断机制的引入不是一步到位的理想化过程,也没有统一的做法,而是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
为此,沪深证券和中金所[微博]暂停实施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可谓非常及时,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对于监管层的这种发现问题,及时完善的做法,也是尊重市场的重要表现。
笔者认为,熔断机制的完善不是一步到位的,市场需要给这个新的制度更多完善的时间,只有这样资本市场才能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