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最新油价?_最新世行国际油价
1.俄罗斯经济衰退,给我们带哪些教训?
2.结合2015年当前形势与政策分析中国外交形势
3.以《粮食和世界》为题的论文(2000)字
俄罗斯经济衰退,给我们带哪些教训?
油价速滑_俄罗斯恐再陷经济衰退噩梦
卢克石油公司指出,俄罗斯仅11月份石油出口与去年同比就减少了17.6%,比10月份减少了15%,主要是高额的出口关税令石油公司亏损的缘故。11月份该公司每出口一桶石油就亏损40美元。但因签署的是长期供应合同又不得不忍着巨亏出口。
据了解,今年8月1日起执行的俄罗斯原油出口关税高达每吨495.9美元;但从10月1日起降为每吨372.2美元;11月1日起俄罗斯原油出口关税降至每吨287美元。
油价一路狂跌让俄罗斯石油公司无不惊恐万分。据他们测算,当乌拉尔牌石油的价格在每桶52美元、关税为192美元的情况下,其出口石油的损失大约为每桶20美元。为了让石油公司出口损失为零,关税应在160~170美元之间浮动。
石油公司的困境得到了副总理谢钦的同情和帮助。正是在他的努力下,俄同意将石油出口关税从12月1日起降为每吨192.1美元。实际上,仅11月份降低石油出口关税的决定就已为石油公司节省下510亿卢布。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5日还签署了有关《修改俄罗斯联邦海关税率法第三条》的法律,将俄罗斯原油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监测期由以前的两个月一次调整为每月一次,俄罗斯石油出口关税也将每月进行修订。
油价取决于?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以及专家们都呼吁,如果不尽快取有效措施阻止油价继续下跌,各石油公司将彻底丧失信心,局势也将变得彻底失控。
欧佩克目前已经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7%,每昼夜产油量为2730万桶。专家们相信,目前稳定油价的唯一办法就是削减产量。为阻止油价继续下滑,欧佩克17日将在阿尔及尔召开决定性会议。但《俄罗斯报》认为,欧佩克每昼夜减产100万~150万桶的对阻止油价下跌已经无关痛痒。
“欧佩克可能不得不紧急减产原油300万~400万桶。”俄资本分析中心分析师克留科夫认为,油价近期“触底”后将开始反弹,2009年底应能恢复到70~90美元的正常水平。
石油公司们也都确信,2009年油价能够恢复正常水平。目前已有不少大型外国石油公司开始储备石油,等待高价出售。有海外媒体称,英国BP石油公司为证明此言不虚,还制定了新的贸易发展战略——如果油价回升至每桶60美元,BP能够赚得2600万美元。遗憾的是,俄罗斯由于油库欠缺,不具备这一“囤积居奇”的条件。
俄英合资秋明英国石油公司(TNK-BP)副总裁科利克8日也泼冷水说,即使欧佩克近期内作出大大减少开量的决定,也不会对石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因为目前石油市场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是情绪化的结果,而不是经济造成的合理结果。
俄罗斯社会机构“业务俄罗斯”季托夫也认为,不论取什么措施,油价大幅反弹的可能性都不大。他8日在接受莫斯科回声电台访时说,高油价时代已经终结,当局应当开始重新审视俄罗斯经济。根据他们的预测,油价未来将在每桶30~35美元之间徘徊。
哈金也指出,由于2009年美国需求继续降低,世界石油价格将跌至20~25美元,重回2002年11月的价格水平,而俄罗斯的油价比这个还要低。哈金强调,国际油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新总统上任后的第一步怎么迈,取决于他是否继续坚持自己的救市政策向美国经济注资。
卢布受拖累
俄罗斯《报纸报》认为,如果当前油价下跌趋势不能缓解,卢布贬值的速度将比预想的还要快。《生意人报》也表示,对卢布而言,12月份将是决定性的一个月。
一些专家指责俄罗斯央行在稳定卢布汇率问题上铸成大错——由于9~10月俄罗斯央行拒绝降低卢布汇率的决定性举措,现在只好不顾油价急剧下滑的事实,将错就错地消耗国家储备来维持卢布汇率稳定,以阻止卢布快速贬值。
据专家评估,俄罗斯央行每日约注入10亿美元用以维持卢布汇率的稳定,其中仅上周便花费了100亿美元。10月份更是花费了385亿美元支持卢布汇率。其结果导致俄罗斯黄金外汇储备大幅缩水。据俄罗斯RBC市场调查网报道,截至上个月初,俄罗斯为稳定国内经济局势就已经花费掉国家储备2220亿美元。“三对话”分析家司徒切涅夫斯基担心俄罗斯这样会“坐吃山空”。
不过,也有专家力挺央行的做法,认为央行这么做,可能是在等待油价2009年初开始回升。库德林也对俄罗斯央行稳定卢布汇率的行动表示支持。他说,俄罗斯央行是独立的,不取决于。央行取的是柔和的政策——从11月11日起将卢布兑货币篮子的汇率涨跌波动范围各扩大了30戈比——这使国家的储备不至于快速消耗。
库德林强调,卢布汇率事实上紧跟国际油价:当油价下跌时卢布汇率也同样下跌。目前俄罗斯的黄金外汇储备已经开始减少,国家为稳定卢布汇率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专家们大都认为,明年卢布将继续贬值17%~20%左右,达到1美元兑换31卢布。这与美林银行上周的预测基本吻合。而如果石油跌至每桶30美元,则1美元将兑换42卢布。
《俄罗斯商业日报》指出,资本撤离下个月将更加迅速,这导致卢布贬值更加激烈,对其信任度也将大大降低。据俄罗斯央行统计,俄罗斯银行8月存款中的13% 以美元形式储存,10月份则达到20%,而俄罗斯人10月份对外汇的整体需求更是达到空前的169亿美元。
不过,世界银行对俄罗斯经济似乎很有信心。世行确信,卢布不会急剧贬值,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回答民众提问时也再次强调,俄罗斯有庞大的黄金储备,为经济提供了摆脱复杂局势和避免激烈震荡的可能性。
结合2015年当前形势与政策分析中国外交形势
2015年,国际形势保持总体平稳、局部动荡态势,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深层结构调整加剧,大国围绕国际秩序和地区热点加强博弈,世界格局变化更加复杂。在国内经济迈向新常态和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外交大力开拓创新,成果显著,中国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复苏基础脆弱,结构改革举步维艰
2015年,相关权威机构均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世界经济呈下行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全年世界经济增长由3.3%下调至3.1%,世界银行(世行)则将世界经济全年增长率由3%调低至2.8%。
从经济增速来看,各国经济增长表现为二重分化。第一重是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的分化。二者复苏步伐不一致,世界经济不平衡加剧,发达国家复苏依然乏力。摩根士丹利国际金融公司预计美国经济增长2.4%,但2016年可能降低到1.9%。世行上调2015年欧元区经济增长至1.5%,高于此前预测的1.1%,但这一增速仍难以使欧元区对全球经济发挥引擎作用。日本经济停滞不前,201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0.08%。第二重是新兴经济体内部的分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主要新兴国家中,除印度与中国经济增长较快以外,普遍面临较为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世行预计今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增长4.4%,较此前相比降低0.4个百分点。
2015年上半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GDP分别同比增长2.6%、2.75%、1.01%、1.41%;中国、印度、南非、巴西、俄罗斯第一季度分别为7.0%、7.5%、1.62%、-1.6%、-2.2%。其中,俄罗斯第二季度经济增速为-4.7%。
目前,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均存在结构性问题,致使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不稳。发达国家中,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虽相对较好,但实际失业人数压力依然较大,企业投资疲软,致使美联储多次延期加息。
日本推行激进的货币政策,尽管日元贬值幅度较大,但对出口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反之,日本进口企业由于日元的贬值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开始显现。另外,日本长期身背巨债,一直以来缺乏削减债务的“良策”,不断累积的巨额债务为日本经济和主权债务信誉带来更多的风险。
近年来,英国实体经济空心化严重。英国制造业占GDP比重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20%左右跌至目前的10%以下,本轮经济复苏过度依赖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上涨;法国尽管上半年经济增速有所反弹,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增速水平较低,经济依然低迷,复苏基础薄弱,社会包袱较重,结构性改革不足等问题突出;出口行业一直是德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但受欧元区各国经济疲弱和新兴市场经济增速下滑影响,今年德国出口受到冲击。此外,作为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还面临着希腊债务冲击带来的金融风险。
新兴经济体中,受国际能源价格持续走低、需求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巴西和俄罗斯等能源出口国经济陷入低迷。其中,巴西经济持续负增长,面临较大的滞胀风险,资本流出压力不断增大,严重影响其消费和投资规模;俄罗斯经济增长高度依赖能源出口,同时,面对西方制裁,俄罗斯经济短期内难以摆脱负增长的局面。
印度和南非等国国内均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其中,作为“金砖国家”中债务率最高的国家——印度,外部资金“回流”将进一步加剧印度偿债能力不强等问题;而南非长期存在电力短缺问题,电价上涨或将进一步推高南非的通胀率。同时,南非基础设施的落后和制造业的萎缩将长期制约其经济发展。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权威机构分析,当前,全球经济除下行压力加大外,还有以下问题:
其一,宏观政策协调面临考验。由于全球经济恢复不均衡,各国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陷入僵局。在财政政策方面,由于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人口老龄化以及收入不均衡问题持续困扰经济复苏,如何确保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与保持财政平衡,对各国财政政策而言,任务十分艰巨。具备财政政策空间的国家有能力继续取措施刺激增长,而对于财政负担已经非常严重的大多数发达经济体来说并非易事。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支出,大多数国家的财政资金捉襟见肘,陷入僵局。IMF预计,2015年美国、欧元区、日本债务率仍将分别高达105.1%、96.1%和245.5%。而新兴经济体,由于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不少国家试图通过预算外项目和担保等形式提供准财政刺激,但有关措施缺乏监督和透明度,潜藏较大的预算风险。
其二,在货币政策方面,美元汇率持续升值,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复苏产生重大影响,并使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失衡的矛盾有增无减。2014年,美元兑换“一篮子”主要货币(欧元、日元、英镑、加元、瑞典克朗及瑞郎)上涨13%,为19年来最强劲年份。进入2015年,美国经济稳定复苏与美联储加息预期助推美元汇率继续上升,美元指数再创新高。相比美元,欧元和日元兑美元汇率屡创新低,多种新兴市场货币汇率也持续下滑。美元升值导致国际资本回流,给全球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复苏增加了不确定性。资金从新兴市场不断回流到美国,使美国股市创下历史新高。美元升值致使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压力加大,加重新兴市场以美元计价的外债负担,对巴西、印度和土耳其等面临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国家的冲击尤为严重。美元持续升值一旦伤及美国经济增长,不仅全球通缩压力难以解除,而且不排除部分新兴市场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
其三,石油价格持续偏软,大宗商品价格动荡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自2014年6月起,国际石油价格加速下跌,从最高每桶115美元跌至56美元左右,跌速之快、跌幅之大超出市场预期。导致油价大跌的主要因素是,非传统的石油供给稳步增加(得益于页岩气革命等新科技,美国由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正在变成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欧佩克调整石油战略(拒绝减产)以及地缘政治危机(中东乱局、乌克兰危机等)。2015年,油价延续下跌态势,一度曾跌破50美元/桶。油价下跌影响广泛,有利于石油进口国降低进口成本、刺激消费增长,从而带动经济复苏。然而,油价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疲软,使俄罗斯、委内瑞拉、巴西等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新兴经济体遭受经济上的沉重打击。油价走低还加剧了金融风险,影响投向能源行业的信贷安全以及石油出口国的货币汇率。
以《粮食和世界》为题的论文(2000)字
写作思路:可以从粮食储备问题、应对难题这几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等等。
正文:
“民以食为天”,粮价飙升涉及到千千万万人的利益。
从公众利益讲,粮价上涨将增加人们的生活成本,从而直接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油价高企的大背景下,粮价飙升还会增加许多国家的通货膨胀压力,使得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发展委员会13日在其春季会议结束前发表公报说,粮价大幅攀升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受到冲击。世行行长佐利克警告说,粮价飙升有可能导致全球贫穷国家中1亿人口陷入更贫困的状态,也可能使一些国家在过去几年通过艰苦努力所取得的减贫成果出现转折。
更严峻的是,在粮价上涨的同时,世界粮食储备正在减少,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据粮农组织估计,目前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本月9日在印度访问时说,一些非洲国家和海地因食品短缺和价格上涨出现骚乱,“我们已真的面临一个紧急状态”。
分析人士指出,国际粮价上扬已经影响到一些国家的粮食安全,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避免引发广泛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和一些国际机构都提出了应对粮价上涨的,这些可以分为短期措施和长期战略两大类。从短期看,世行等国际机构都提出,应取紧急措施,加大对低收入国家的援助力度,以减轻粮食短缺对贫困人口的威胁。
世行呼吁国际社会向联合国世界粮食署增加5亿美元援助,以满足低收入国家人群的紧急需要。此外,世行还在2009财政年度将其对非洲的农业援助从4亿美元增加到8亿美元。粮农组织指出,在一些低收入国家,50%到60%的居民收入被用于支付食品开支,粮价飙升对这些国家的危害尤其严重。粮农组织呼吁发达国家加大援助力度,帮助这些国家应对目前的局面。
此外,一些国家还提出暂缓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和减少粮食浪费等措施,以确保食品粮供应。
根据世界银行本月9日发表的研究报告,在过去3年里,全球小麦价格上涨幅度高达181%,食品价格总体上涨83%。报告预计,2008年和2009年,粮价将继续居高不下。报告还预测,在2015年以前,大部分粮食价格都将保持在2004年的水平之上。
关于粮价上涨的原因,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拉美地区负责人若泽·格拉奇亚诺本月10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它们包括气候变化导致产量下降、世界粮食市场供需出现变化以及农产品期货市场投机活动增加等。
一些分析人士还指出,国际市场油价高企和生物燃料产业兴起也是造成粮价上涨的重要因素。油价上涨不仅推高了化肥和农药等农资产品价格,而且导致运输等农业综合成本上升。正在兴起的生物燃料产业对粮食和土地的消耗正在加大。
有学者甚至认为,“世界已经进入高粮价时代”。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和同一事物各要素之间存在普遍联系。国际粮价持续在高位运行,导致国际粮食储备降低,导致贫困国家贫困人口吃饭问题日益严重,这正式普遍联系的体现。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弄清楚事物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地位,把事物的发展作为过程加以参考,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抓住关键部分,是整体功能得到最挥,把握好事物的因果关系。许多国家针对粮价走高问题取应急措施,正使用了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具有客观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又积极的促进作用。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许多国家针对粮价走高问题取应急措施,正体现了这一点。
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体现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体现在各种矛盾的侧面都存在不一样的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在矛盾的特殊性的指导下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分析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把握好矛盾的主要发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要用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完善我国的宏观调控。利用市场实现的优化配置,扩大我国粮食市场,配合使用国家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发挥税收经济调节的杠杆作用,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保证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坚持对外开放战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坚持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上开展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国内生产力,弥补国内市场不足。
改善生活方式,树立全体公民节约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