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油价有望大降,还有3类生活必需品有望降价,生活压力要小了

2.新能源汽车,二手的韭菜,也不能放过

3.电动汽车会因为油价上涨而涨价吗?

4.工行账户原油份额调整日什么意思

5.油价大跌,N95口罩重演暴涨,感染人数激增对肉价、菜价有何影响

国内油价有望大降,还有3类生活必需品有望降价,生活压力要小了

油价调整收割韭菜_油价九连涨后首下调

最近两年大家普遍感觉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了,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不如物价的上涨速度,大家都在吐槽“什么东西价格都在涨,就是工资不涨”。

今天给大家带来两个好消息,一个是据媒体预测,此前大涨的油价有望迎来2022年的首次下降,而且还可能是大降;另一个是除了油价下降,还有三类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有望下调,相信这一下大家的生活压力就变小了。

国内油价有望大降

据媒体报道,当下我国0号柴油的平均价格为8.43元,92号汽油的平均价格是8.77元,95号汽油的平均价格是9.35元,98号汽油的平均价格是10.3元。

油价的暴涨让不少朋友排队加油,而且加油站里面“加满”之声不断,油价的上涨也让司机朋友们真切得感受到了“开不起车”的感觉。

不过业内预测,在下周五也就是4月15日24时我国的油价有希望下降,下降幅度能达到0.39-0.44元,加满一个50L的油箱有希望节省20元左右。

油价下降的预测是基于近期国际油价的接连下跌,国际油价已经是“7连跌”了,而且后续有希望继续下跌。

也就是说在4月15日下调价格之后,后面还有希望继续下调。

3类生活必需品有望降价

虽然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多数家庭都有车了,但是还是有不少家庭没有车,油价的涨跌同他们关系也就不大。

不过接下来说的这3类物品同家家都有关,因为他们是生活必需品。

1、肉类价格有望下降

因为道路交通运输受阻,屠企收猪困难,叠加终端备货,需求增加和储备肉收储的提振,4月初生猪价格迎来了短时间的上涨。

但国内生猪产能过剩,猪肉供过于求的状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扭转,近日猪价再度进入下跌通道。

后续,生猪产能会因为惯性而持续保持高位,在7、8月份之前我国猪肉消费又因为缺乏明显消费利好而发生质变,也就是说在7月之前猪价有可能继续下跌,那么猪肉价格也就有望继续下降。

不仅是猪肉,牛羊肉的价格也会因为产能过剩,以及消费市场被低价猪肉所挤压等问题进入下跌通道。

2、米面油有望降价

进入5月份之后,我国南方也就陆续进入到了稻谷、油菜,北方也陆续进入到了小麦的收获季节,市场油菜籽、稻谷和小麦的供应量将会增加,米面油的价格也就有望下降。

尤其是食用油和面粉的价格,受俄乌冲突的影响,国际出现了“油荒”、“小麦荒”,西方有国家食用油供应不足,虽然食用油的价格翻了一番,但依旧是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

小麦价格的上涨让不少西方人连面包都“吃不起”了。

国际食用油和小麦价格的上涨也波及到了国内,致使国内葵花籽油、豆油价格大涨,面粉的价格也因为国内小麦价格的上涨而上涨。

随着新一季油菜籽、小麦的上市,国内食用油、面粉供应紧张的问题有望得到缓解,届时面粉、食用油的价格也就会随之下降。

稻谷方面,本身我国稻谷供应就充足,价格稳定没有明显上涨,新一季稻谷上市后,供应量进一步增加,价格反而可能会迎来小幅降价。

3、果蔬价格将会逐渐下降

最近两个月的时间,国内蔬菜和水果的价格大幅上涨,目前国内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的平均价格为5.68元/公斤,6种水果的平均价格为7.22元/公斤。

新发地公布的信息显示,现在蓝莓的价格52.5元一斤,火龙果7.6元一斤,桑椹7元/斤,圣女果8元一斤。

韭菜2元一斤,芹菜2.15元一斤,空心菜4.5元一斤,苦菊2.4元一斤。

不少蔬菜水果的价格都达到了春节期间的水平。

导致果蔬价格上涨,一个重要原因是近期疫情,交通管制,道路运输不畅,产销脱节,产区果蔬无法及时送往销区,销区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另一个原因是交通运输紧张,加上成品油价格上涨,导致运费高涨,此前媒体报道,因为发往北京的货车数量少,运费成本基本翻了一番。

再一个就是此前上市的果蔬很多都是大棚种植生产成本高。

到了4、5月份之后,露天果蔬将会陆续上市,各种蔬菜、水果的产量都会提升。

随着疫情稳定,各地封控解除,道路交通运输将会变得顺畅,成品油的价格下调后,运费价格也会下降。

预计后续果蔬价格也会逐渐下降。

结语:随着成品油降价,以及肉、菜、水果、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价格的下降,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也终于能降一降了。

新能源汽车,二手的韭菜,也不能放过

前言:

今天,咱们说说新能源汽车关于二手车的问题,到底能不能买?买什么车?买完了会有哪些问题和好处?

别听忽悠,看实际!

中国目前的汽车保有量3.1亿台,其中新能源汽车为1000万台,为保有总量的3%左右。

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近400万辆,纯电311万辆,占汽车总销量超过20%,成为增长最快的汽车品类。

汽油价格连续涨,新能源汽车减免购置费,地方购买置换补贴,老百姓当然觉得好了,但是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的短期的账本。

一边是新能源汽车新车产销的不断增长,另外一边是新能源二手车的“快速淘汰”,东边日出西边雨。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看,5年内的新能源二手车卖出占比超过65%,3年内有3成以上新能源汽车出售,远高于正常行业标准。

二手车领域,事出蹊跷必有妖,规律特殊必有邪,新能源汽车,在二手车领域里面是不是就“现了原形”呢?

五年残值剩二折,折算油价也不省!

同学老杨最近找我,给老爷子原来的某款EXX电动车置换一台电动车,由于北京只有电动车标,所以只能换电动车。

5年前这台车当年落地15万,续航号称400公里,实际现在行驶了5万公里,冬天续航200公里都费劲了,周末想出去郊区钓鱼都胆战心惊的。

半个汽车行业人,心里有数,本想着这车怎么也能卖个5万元以上,结果看了看网站上这样的二手车标价都在3万5左右,转了一圈,二手车收购价格没有超过2万5的。

还好北京地方补贴,目前6年以内二手电动外迁置换电动车,地方补贴8000-10000元,也算是“额外红包”吧。

不过一听外迁,二手车收购价格又低了点,车辆价格2.3万,补贴8000元,到手价格3.1万元。

5年,5万公里,二手车残值剩2折。

老杨说,这么算下来,其实一点都不省钱,续航还操心!

千万别坏别撞,坏了就歇菜!

李哥是公务员,办公在政务区,生活在郊区,虽然经常地铁,但是有时候还是要有台车方便一些。

当年10来万买了一台新势力的电动SUV,由于经常出差或者公务,所以行驶里程也不长,一年一万公里都没有,家里也没有地下停车场,所以只能停在室外,车况和续航,可想而知了。

这三年,我已经给老大哥至少找厂家了3次了,因为一些故障问题,北京地区为数不多的维修服务网点要么就是技术不行,要么就是没有配件,一放就是十天半个月,还没有代步车,直营,也有问题。

可能是某些新势力在北京卖的好,所以经常能看到很多知名的电动车事故感觉很多,比如T打头的。

身边有不少朋友买这些“网红汽车”,当年还曾嘲笑我们“老家伙”太保守,不过后来出了事故,看完维修费,就傻眼了。

二手车商,从香饽饽到烫手货!

今年二手车赔的有多厉害,相信很多行业内的人都知道,肯定有老百姓说,活该呗!

也有“机灵”的二手车商家,早早的就开始“另辟蹊径”做新能源二手车,而且做的还不错。

初期“吃螃蟹”,所以每台车真的可以有15-20%的超额利润,不过这行业永远没有秘密,于是乎所有的人都开始大量的开始新能源二手车的“争夺”。

尤其是纯电动二手车,以前是“低收高卖”,玩的就是稀缺,结果大家都开始了,就一点都不稀缺了!

收购端抢夺激烈,一台1-2年的国产特斯拉,二手车利润从原来的3万以上下降到如今的不足万元,蔚来的二手车利润原来没有4万不做,现在能赚2万就不错。

前几天有人说,理想One停产都是二手车商带头“闹事”,其实有点扯,电动车新能源二手车赔钱已经成为大家习以为常的事儿了。

新能源二手车之所以上半年利润还不错,周转还可以,主要是二手车环保全国限迁问题,毕竟新能源汽车“国六”标准,北上广深这些地区全覆盖,可流通,所以算是“替代品”。

如今除了北京全国都解除了二手车限迁,大家可选择余地多了,谁非要购买操心不稳定的电动二手车呢?

交易结构变了,供需平衡变了,新能源二手车就没有以前那么好卖了,再加上购竞争,销售竞争,新车“暗降”,好日子迅速没有了。

最近特斯拉供货加快,其他某些“网红”也开始“促销”了,所以二手车并不好卖了,甚至6月之前收购的车,香饽饽变烫手山芋了。

新能源汽车,闭环生态利还是害?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新势力,动辄就是直营,自建生态,这些给行业带来了“鲇鱼效应”,但是也不都是对的,有一些我觉得有待思考,尤其是对购买车主以后用车、养车、换车并不友好!

1、首任车主权益,问题多!

某些车企的首任车主权益好像就是“婚前承诺”,是不是靠谱?反正雷克萨斯4年10万公里的免费保养没听过说过,这车在此期间过了户换了车主就不能享受这个服务了。

首任车主权益不能跟着车走,而是跟着“车主”走,那也就意味着当年“价值5万”的首任车主权益等你卖车的时候,是要还的!

比如多少免费充电、换电,电池质保延保啥的,所以当年你多花“5万”的权益在二手车领域一定是要还的,甚至还的更多!

2、官方二手管理,差异大!

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新势力造车,官方二手车的管理层次不齐,各有问题也各有特色。

置换领域,好的用多方比价,透明处置,补贴方式,用户的旧车价格真的还是不错的,比如比亚迪、极氪这些模式。

有的依旧还是“车商包店”模式,旧车价格么,只能是呵呵。

官方认证二手车零售,由于数据“垄断”所以品牌都想着自己做,再在这里面“强制”延保、权益转让等等,实际上也是要形成“再次闭环”。

说白了,以后这些二手车,传统二手车商,可能您都碰不得。

从二手车看,应该选怎么样的新能源汽车?

如果说很多新车看的是营销和产品,尤其是现在很多新势力的“流量”效应,那么二手车其实更多是看这个品牌的综合服务能力和良心。

二手车做不好,路遥知马力,时间长了也会反噬新车的,屡见不鲜了!

新能源汽车是趋势,但是不是用忽悠替代产品和服务,咱老百姓的钱不容易,可别被忽悠打了水漂。

眼看起高楼眼看楼塌了,看过太多客户买车时候开心,用车时候闹心,修车时候糟心,卖车时候伤心的“悲惨世界”了!

给您几点建议,听不听随意。

1、目前混合动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略好于纯电,起码在二手车保值率和再售转手方面略好一些,至于增程的方式是不是可靠,不做评论。

2、尽量选择有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完善的品牌和车型,否则尝鲜当韭菜的后果就是以后没地方哭,别说新能源,就是传统燃油车也是。

3、到店和销售交流,如果和您介绍的都是什么电机、屏幕、电视啥的,而闭口不谈车本身的安全和保障,我觉得您还是谨慎点选择,想看电视可以回家,汽车本身的安全可靠才是根基,钱用在“享乐”而不是“安全”,你放心么?

4、首任车主权益,各种承诺,理智的想,能实现么?曾几何时,有多少燃油车厂家品牌承诺的回购、服务,后来有多少变成了“渣男跑路”?买的时候承诺越过,时间越长,越不一定能兑现。

5、相对卖的越多的新能源品牌和汽车,可能目前的二手车保值率会略好一些,但是不代表这台车就一定好,“洗脑”过后会逐步有变化。

6、厂家的二手车服务管理流程,比如置换、回购、延保、再售等一系列,看看这个厂家是“短期”还是有一整套的“长期战略”,否则车无远虑必有近忧啊!

推荐大家搜一搜“福特平托”案例,看看。

还有个很简单但是也不错的办法,您如果真的想买一台新能源汽车,上网看看这台二手车目前的价格,您看到的仅仅是标价,可以试着打电话问问这个二手车商家,看看他们怎么评价,多少钱收?

这样多问几家,其实他们比那些新势力新能源的销售和Fello懂的更多现实。

新能源汽车,折旧快,损失不小,买的时候一定想好了再说,可别当了一波又一波的韭菜。

新能源汽车品牌,希望你们用点心在产品本身上,别总是用各种“美好承诺”不断伤害客户,闭环“割韭菜”,一个也不放过?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电动汽车会因为油价上涨而涨价吗?

会涨价!油价连续上涨,很多人调侃“开不起燃油车了”,表示要为当初嘲笑新能源汽车充电难而向“尊贵的新能源车主”道歉。也有人表示,要卖掉燃油车,换成新能源汽车。

不过,新能源汽车近期也迎来了涨价潮,涨价幅度直追油价。业内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集体涨价的原因是上游原材料价格猛涨,经过动力电池厂家的传导,最终还是蔓延到整车企业。

新能源汽车集体涨价

3月19日晚间,威马汽车在其发布公告称,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供应商供货紧张等因素影响,将对在售车型价格进行调整,综合补贴后售价上调幅度为7000元至26000元不等。

威马汽车的加入让新能源汽车“涨价大军”又添一员。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哪吒汽车、零跑汽车、小鹏汽车、几何汽车、奇瑞新能源、长城欧拉等车企也纷纷宣布,对旗下车型上调售价。

工行账户原油份额调整日什么意思

工行账户原油份额调整日是工商银行低风险的原油理财产品,账户原油是工行推出的原油投资理财产品,完全和国际原油和北美原油同步,客户可在预期原油价格将上涨时,通过先买入后卖出交易获取价差收益。在预期原油价格将下跌时,通过先卖出后买入交易获取价差收益。

账户原油没有杠杆,必须全额交易,只记份额,不提取实物的投资方式,有点像纸黄金纸白银,所以账户原油也俗称纸原油,账户原油投资有点像股票,交易赚钱靠的是原油价格变化的差价来实现盈利。账户原油投资门槛低,任何人都可以交易。

工行账户原油以后会根据月份出现不同的合约1604合约、1605合约、160约、1607合约、1608合约、1609合约、1610合约、1611合约、1612合约都会根据月份顺序排列。

工行账户原油合约到期日基本都在12号和15号,所以大家不要在这段时间交易上月合约,下月合约会在10号后开始交易,比如账户原油1603会在15年3月10日开始交易。会和上一个合约有5天的重合期。

扩展资料:

账户原油强平机制:工行账内油品与期货制度一致。合同每个月都会到期,到期后该职位将被强制关闭。购买后如未及时交割,到期将被迫平仓。

工银账户原油的优势如下:

1、账户原油是银行产品,与绑定,安全性得到保证,这也是很多人交易的主要原因。

2、原油账户门槛较低,投资者可交易1桶原油,交易资金成本也在200以上。

3、账户中的原油交易成本非常高,例如购买100桶账户中的原油需要支付230-250元的交易成本。

4、账户中原油滚动期滚动费用较高,主要来自滚动差价。如果有100桶原油,滚动周期就会超过500桶。

百度百科—账户原油

油价大跌,N95口罩重演暴涨,感染人数激增对肉价、菜价有何影响

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回落,国内成品油价格再次大跌,这是11月下旬以来油价的第三次下跌,也是第二次大幅下跌。

N95口罩价格暴涨历史重演,零售价格暴涨数倍。

感染人数的激增对后续的肉价和菜价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油价大跌

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9日消息称,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2年12月19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分别降低480元/吨和460元/吨,折合每升价格,92号汽油价格下调0.38元,95号汽油价格下调0.4元,0号柴油下调0.39元。

此次下调之后,当前的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相比于2022年初,汽、柴油价格分别上涨了550元/吨和530元/吨,折合每升的价格92号汽油上涨0.43元,95号汽油上涨0.46元,0号柴油上涨0.45元,虽然是上涨的,但上涨幅度尚且在大家的接受范围之内,毕竟以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在8升的小型私家车为例,用油成本仅增加了60元左右。

关于汽油还有两个好消息:

好消息一、考虑到国际原油价格在投资者担忧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政策,成品油库存增加,以及美国能源信息署下调能源需求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有希望继续回落。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指出,按照当前原油水平预测,新周期下调预期初现,2023年油价第一调有希望实现“四连降”。

好消息二、目前距离2023年1月1日全面供应国六B标准车用汽油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据了解,国六B标准汽油相比国六A而言,其中烯烃含量由之前的18%下降到15%,这一变化不仅能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空气污染,而且还能提升车辆的性能,减少发动机积碳和胶质沉积,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降低车辆保养成本。

至于网上提及的国六B汽油乙醇含量提高,不耐烧等问题并不会出现,因为国六B汽油中乙醇的含量还是按照10%的比例添加的。

N95口罩重演暴涨

早在2020年年初,国内疫情发生初期,N95口罩就因为供不应求价格暴涨,后续随着国内口罩产能的提升,口罩供应恢复正常,价格逐步回落,有消费者表示,11月的时候网上的N95口罩原价一元多一个,打折后5毛多一个,不过近期价格已经涨到4、5元一个了。

口罩经销商表示,在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前,自己从代理商处购的N95口罩约一元一个,并且没有最低起订量,可最近不仅涨到三、四元一个,起订量也上涨到了一万个。

还有的经销商表示,即使花高价购,也可能拿不到货,因为供应商也会跳票。

致使N95口罩价格的暴涨,除了因为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不少人出于安全考虑,从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升级为N95医用防护口罩,使得市场需求量在短时间暴涨,口罩供不应求上涨之外,还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据口罩生产厂家市场人员表示,生产口罩的熔喷布、耳带绳、无纺布、鼻梁条等原材料价格都在上涨,12月19日口罩喷绒布的原材料PP价格比12月1日就上涨了11.85%。

2、口罩涨价后,不少工厂开始扩产,口罩生产设备价格也跟随上涨。

3、生产线工人短缺,厂家只能提高工资招工。

好消息是,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介绍,近期已经针对N95口罩需求上升的情况进行了重点处理,加强了N95口罩的生产调度。

也有代理商表示,随着居民口罩囤积热情的结束,最近几天N95口罩的热度正在慢慢下降,市场需求也没有之前那么高了,药店备货也逐渐增多,在不久的将来,N95口罩有希望再度恢复正常水平。

感染人数激增对肉价、菜价有何影响?

从网上了解的信息来看,各地感染人数都在持续激增,考虑到部分地区感染高峰尚未来到,预计这种激增的状态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状态会对肉价、菜价造成什么影响呢?

1、影响肉类和菜类的消费需求

不论是肉类还是蔬菜类,消费大体上可以分为居民日常消费、饭店、食堂、餐馆等集中消费,感染人数增多之后,大家多居家生活,且发热食欲不佳,这不仅会影响饭店、餐馆的集中消费,还会影响居民日常消费。

为了安全,不少学校已经提前放,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中消费。

据官方数据显示,猪肉价格方面,上周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2%,同比上涨27.1%,猪肉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因为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刺激部分地区居民囤积猪肉,叠加南方腌腊需求提升,温度下降后猪肉消费的恢复等因素的影响。

考虑到后续散养户二次育肥出栏生猪数量处于高位,集团化猪场为了完成年度出栏任务处理生猪增多,加上部分猪场担心后续价格,提前出栏等因素,生猪供应相对宽松,叠加感染人数增多导致的消费增长不及预期,猪价很有可能在供应增幅大于消费增幅的影响而而进入下跌状态。

蔬菜价格方面,全国286家产销地批发市场19种蔬菜平均价格与上周持平。

而接下来,居民饮食多以清淡为主,秋季蔬菜上市接近尾声,冬季大棚蔬菜陆续接管市场,蔬菜价格很有可能两极分化,白萝卜、胡萝卜、大等储存蔬菜的价格大概率稳中有降,而油菜、菠菜、韭菜、豆角等蔬菜可能会随着供应量的下降而上行。

2、影响肉类和菜类产需两地的运输

感染人数的增加,势必会影响交通运输,不少地区的快递处于停滞状态就是因为快递人员感染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的。

我国猪肉本身就是南北供区和销区区分明显,进入冬季蔬菜和南北供区和销区也愈发明显,北方猪肉南下满足南方需求,南方蔬菜北上满足北方需求。

交通运输受阻之后,北方猪肉供应相对过剩,价格恐持续大幅回落,而南方供应偏紧,价格可能会小幅反弹。

南方蔬菜价格会因为无法北上而出现局部滞销,地头价格下滑的情况,北方蔬菜则会因为供应量的下降而涨价。

不过大家也不需要过度担心,肉菜这种民生用品属于优先供应状态,价格的涨跌都会被控制相对合理的价格,并不会出现大涨大跌的情况,也没有必要提前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