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总进度编制的原则?

2.初还款和年末还款的区别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经济练

3.资金时间价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00字

4.现代的收益法是建立在货币具有( )的观念基础上的

施工总进度编制的原则?

资金时间价值理解_资金价值时间观念

施工总进度编制的原则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

正确地编制施工总进度,不仅保证了各工程项目能成套地交付使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投资的综合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引起足够地重视。在编制施工总进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严格遵守合同工期,把配套建设作为安排总进度的指导思想。

(2)以配套投产为目标,区分各项工程的轻重缓急,把工艺调试在前的、占用工期较长的、工程难度较大的项目排在前面;把工艺调试靠后的、占用工期较短、工程难度一般的项目排列在后。所有单位工程,都要考虑土建、安装的交叉作业,组织流水施工,力争加快进度,合理压缩工期。

(3)从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出发,在年度投资额分配上应尽可能将投资额少的工程项目安排在最初年度内施工;投资额大的工程项目安排在最后年度内施工,以减少投资的利息。

(4)充分估计设计出图的时间和材料、设备、配件的到货情况,务使每个施工项目的施工准备+土建施工、设备安装和试车运转的时间能合理衔接。

(5)确定一些调剂项目,如办公楼,宿舍、附属或车间等穿插其中,以达到既能保证重点,又能实现均衡施工的目的。

(6)将土建工程中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土方、基础、现浇混凝土、构件预制、结构吊装、砌筑和装修等)和设备安装工程分别组织流水作业、连续均衡施工,以此达到土方、劳动力、施工机械、材料和构件的五大综合平衡。

(7)在施工顺序安排上,除应本着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先干线后支线,先地下管线后道路的原则外,还应使为进行主要工程所必须的准备工程及时完成;主要工程应从全工地性工程开始;各单位工程应在全工地性工程基本完成后立即开工;充分利用永久性建筑和设施为施工服务,以减少暂设工程费用开支;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尽可能减少雨冬季施工的附加费用。此外,总进度的安排还应遵守技术法规、标准,符合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并应尽可能做到各种的平衡。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

初还款和年末还款的区别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经济练

1、年末年初付款现值有差别,根据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比如,你年初的100元,按年利率10%计算,到年末价值就会为110元。因而,年初的100元和年末的100元在价值上是不相等的。

2、年初付款的年金,我们称之为预付年金。年末付款的年金,我们称之为普通年金。

普通年金现值=A*{[1-(1+i)^(-n)]/i}=A*(P/A,i,n)

预付年金现值=A*{[1-(1+i)^(-n+1)]/i+1}=A*[(P/A,i,n-1)+1]

资金时间价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00字

一、时间价值的概念及其产生过程 货币时间价值初步的定义: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那么,货币时间价值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告诉了我们货币时间价值的产生实质。但是在马克思经济学原理中,马克思并没有用到“时间价值”这个概念,但他揭示了所谓“时间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的变化形态是“资金——商品——资金”。企业首先将一笔资金投入生产,用于购买必要的生产资料、劳动力等必需的,生产出产品,然后将产品送到流通领域销售出去,最终获得一笔资金。在生产过程中,企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它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并转换成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而且,工人除了创造了补偿其劳动消耗所必需的价值之外,还创造出了剩余价值,这部分价值使生产出的产品的价值大于初投入的价值,因此,销售产品所获得的资金大于投入资金,即原预付价值不仅在流通中保存下来,而且在流通中改变了自己,有了一个增值,即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一个增加的价值,这部分增加的价值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即时间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不可能由“时间”创造,也不可能由“耐心”创造,只能由工人的劳动创造,如果没有工人的劳动,就算有一大笔资金也不会产生时间价值。这也告诉我们,货币如果闲置不用是没有时间价值的,只有当作资本投入生产和流通后才能增值,因为货币时间价值既然来源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如果闲置不用,也就是企业未将资金投入生产,没有必要的生产,工人怎么可能创造剩余价值,那又怎么可能产生时间价值呢?由此可见,多出的十元钱是由于银行将其存款投入生产流通领域,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增值即货币时间价值。 二、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实际中的应用 货币时间价值问题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不论在我们的个人理财还是企业的投资决策以及财务策划中,时间价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 举个例子,黄某于1996年1月1日在一次汽车事故中死亡,享年53岁。他的家属起诉另一辆车的驾驶员行为上疏忽,他们要求赔偿的主要依据是:如果事故没有发生,黄某作为一家航空公司飞行员所能得到收入的现值。如果黄某在1996年工作,他的年工资收入是60 000元,而航空公司飞行员的正常退休年龄是60岁,为准确计算黄某失去的收入的现值,我们需要做几个设:第一,在以后几年内,黄某的工资按照固定的比率增加。第二,黄某能活到退休,不可能由于其他原因而死亡。因此,到2003年底退休时,黄某失去的收入的贴现值是:PV=A+A(1+g)/(1+R)+A(1+g)/(1+R)+…A(1+g)/(1+R)。其中,A是他1996年的工资,g是工资增长的年百分率,(因此A(1+g)是他19年的工资,A(1+g)×(1+g)是他1988年的工资等)。至于g,我们用过去十年航空公司飞行员工资的平均增长率8%,对于利息率R,我们用债券的利率,在1996年大约是10%,则黄某失去的工资计算如下表: 由上表,我们可以得到用现值计算的失去的工资为450 540.41元,如果我们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不计算收入的现值,而是直接计算失去的工资,则黄某的家人所得到的赔偿额是60 000×7=420 000元,远远小于450 540.41元。 2.在企业的投资决策中。 企业的财务筹划方面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推迟付款,加速收款”,这里面体现出一个时间差的问题,而时间是货币资金产生时间价值的前提,现在我们以一个例子来说明这样的问题:丰远集团是一家专门从事大型机械产品研发与生产的企业集团。2000年3月,该集团拟扩展业务,欲投资9 000万元研制生产某种型号的机床。企业有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设立甲、乙、丙三个独立核算的子公司,彼此间存在购销关系。甲生产的产品可作为乙的原材料,而乙生产的产品全部提供给丙。经调查预算,甲提供的原材料市场价格每单位10 000元(此处一单位指生产一件最终产成品所需原材料数额),乙以每件15 000元提供给丙,丙以20 000元价格向市场出售。预计甲为乙生产的每单位原材料会涉及850元进项税额,并预计年销售量为1 000台(以上价格均不含税),在第一套方案下,每年应纳增值税额是850 000×3=2 550 000(元)。第二套方案,设立一综合性公司,设甲、乙、丙三个部门,基于上述市场调查,可求出该企业大致每年应纳增值税额20 000×1 000×17%-850×1 000=2 550 000(元),其数额和上套方案一样,看似效果一样,其实不然,这里对两套方案进行分析,首先设最终对外销售的产品为1 000件,共分四期销售: 第一套方案:甲经过一个周期后将第一批产品移交乙,乙再经过一个周期的加工后移交给丙,丙再经过一个周期的加工后对外销售,下表分析甲、乙、丙三个公司缴纳的增值税及其现值,设周期利率2.5%。 第二套方案下产品在移交的时间尚不变,但是缴纳税金的时间上产生了变化,只有在丙部门对外销售时集团收入才实现,此时才缴纳增值税。 由此可得,第二套方案缴纳增值税的现值比第一套方案下少了5 505.1元,因此丰远集团在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后,当然会选择第二套方案。 三、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 企业投资的最主要动机是取得投资收益,投资决策就是要在若干待选方案中,选择投资小、收益大的方案。如何进行投资决策,一般有两大类决策方法,一类是非贴现法,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进行决策,主要包括回收期法和会计收益率法;另一类是贴现法,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主要包括现值法、净现值法、获利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 回收期法通俗易懂,大致能反映投资回收速度,而且计算简便,但是,它夸大了投资的回收速度,忽略了回收期后的收益,容易造成严重的退缩不前。因为许多对企业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的较大型投资项目,并非在开始几年内就能带来投资收益,其次,决策者以回收期作参数,往往会导致企业优先考虑急功近利的项目,导致放弃长期成功的方案。最重要的一个缺陷是它忽视了时间价值,认为不同时点的资金价值相同,将不同时点的资金直接代入进行有关计算,这是不符合金融原理的。会计收益率法也比较通俗易懂,计算也不复杂,但它没有用现金流量观,并与回收期法一样,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把第一年的现金流量与最后一年的现金流量看作具有相同的价值,其决策可能不正确。而贴现法下的各种方法则考虑了时间价值,将投资项目每年净现金流量按资本成本(折现率)进行折现,使不同时点的资金具有可比性,较真实地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现金流对投资盈利的不同作用。财务管理最基本的观念就是货币时间价值,运用货币时间价值观念要把项目未来的成本和收益都以现值表示,如果收益现值大于成本现值则项目应予接受,反之则应拒绝。因此,我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多用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的贴现法,以贴现法为主,以非贴现法为辅。 补充一点,由前例可以看出,现值法、净现值法与获利指数法的结果有时会有所不同,其原因在于投资额不同,投资收益的绝对与相对数之间有差异。在对几个独立方案进行评价时,我们多用获利指数法,运用它对独立方案的投资效率进行排序,弥补净现值法不能在几个独立方案之间评价优劣的缺点,而在互斥方案的选择中,则应以净现值为准。 由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货币时间价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概念,不管是个人投资决策,还是涉及到企业的投资决策,都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要时刻谨记,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一定要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重视货币时间价值,做科学的投资决策。

现代的收益法是建立在货币具有( )的观念基础上的

时间价值

扩展资料:

一、关于收益法下企业价值评估的内涵及评估思路

(一)企业价值评估的内涵

要理解企业价值评估的内涵,应当从企业价值的实质、创造企业价值的源泉和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三个方面来认识。

1、企业价值的实质

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认为,企业是以提品、劳务、资本等为手段,以实现增值为目的的经济实体,是通过许多的合同、约定构成的综合体。企业追求的是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决定企业价值的因素,是企业的成长性、盈利性和投人资本的多少。

企业价值的实质是由构成企业(法人实体)的一系列经济合同与各种契约中蕴涵的一束或多数的产权(权益)所决定的。

2、创造企业价值的源泉

创造企业价值的要素,包括有形的,如上地、建筑、设备、存货以及现金、应收款与权益资本等,也包括无形的,如企业的客户群、员工合作伙伴、供应商等。

3、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

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有某一评估基准日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部分权益价值,这些评估对象可能拥有不同的价值类型。

(二)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的必要性及评估思路

在以往的我国资产评估实践中,对企业整体价值评估一般用各单项资产价值加和的方法。这种评估思路虽然容易与企业的账面价值相对应,但往往遗漏企业的无形资产。

企业普遍存在的人力,如企业的客户群、员工、合作伙伴、供应商等在企业的财务帐上未作计量和确认,但它对创造企业价值至关重要,而诸如广告策划产业、高技术企业等,没有多少可以看的见的设备、厂房以及原材料等有形资产,

主要是靠技术、管理、市场以及其他不可轻易获取的等无形资产来进行经营,会计账面资产价值与企业的实际价值相差很多。其次是在企业的账面资产中,存在非经营性资产和溢余资产。这些状况将帐面资产分别评估后加和,往往造成挂一漏万。

收益法又称为收益资本化法、收益还原法,是预测评估对象的未来收益并将其转换为价值的方法,它体现建立在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的观念上。

这种方法基于这样的评估思路:投资者现在想购买一个有一定收益期限的企业,预示着投资者在未来的收益期限内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取净收益,如果现在有一笔资金可以与这未来一定期限内的净收益的现值之和等值,则这笔资金就是投资者要购买的企业的价值。

从本质上说,收益法是建立在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的观念之上的,它以企业的预期收益能力为导向求取评估对象的价值。所以,《指导意见》将收益法定义为“是通过将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资本化或折现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