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华教授朱德权:燃料电池商业化面临“三长两短”|电动车百人会2019

2.郎咸平教授说,高盛从建行赚了1300亿人民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清华教授朱德权:燃料电池商业化面临“三长两短”|电动车百人会2019

专家油价不能太低_专家教授说油价便宜

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朱德权演讲

国内对发展氢燃料电池车已部署多年,但正式进入商业化仍有一段长路要走。1月13日,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朱德权在参加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会论坛时表示,目前我国推动燃料电池商业化面临“三长两短”,建议对氢能和燃料电池 汽车 更加重视。

朱德权表示,中国的经济正从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经济质量增长的本质是全球产业链的破坏与重塑,在经济质量型增长的过程中,中国可以通过发展氢能,去创造新的巨大的产业链引领全球。

在提到发展氢能时,他用“三长两短”概括了产业面临的现状。即,我国有丰富廉价的氢能,巨大的商用车市场和很大的补贴力度。但同时,我国也存在产业链不完整、不配套,以及关键零部件和产品的差距大等问题。

朱德权建议,要慎重稳健的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安全放第一,另外,目标一定要定得高。“我认为动力系统是可以做到每千瓦时60美金的,我把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所用材料重量算了一下,规模上去了就可以做到。”

今天我想说的是,燃料电池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它的路径和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第一,我们今天谈燃料电池 汽车 ,实际上高度我认为要拔高。

因为燃料电池 汽车 只是氢能源的一种实现形式,而氢能源将对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结构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氢能源将颠覆两个行业:一是会颠覆交通,交通里主要是 汽车 , 汽车 占90%以上;二是会颠覆能源,因为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的应用,中间氢能是最好的连接点。我国去年是82.7万亿的GDP, 汽车 和能源两个行业都超过了10万亿,再加上消费电子、房地产,四个行业是40多万亿,氢能将颠覆两个10万亿行业。所以,对氢能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还可以进一步强调。

第二,中国的经济正从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

数量增长经济是长胖,今天不行了,长胖长不动了,于是我们就往产业链上游争。经济质量增长的本质是全球产业链的破坏与重塑,就是要破坏这个产业链中间的核心部分了,然后进行重塑。

中国能不能创造新的巨大的产业链,去引领全球有没有可能?比如说像高铁这个体量不大的领域我们就做到了,这件事情引领了全球。中国这么大的消费市场,什么产业链是可以的呢?答案就是氢能。

氢能的影响会涉及到全球GDP超过1/4的额度,所以这个产业链是推动我国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同时继续和全球进行分工与分享的领域,就是不用打仗的领域。所以,我们在传统产业链上是非打仗不可的,但是氢能产业链上一定会引领并吸引全球合作的。

全球的合作我们靠什么呢?第一,靠我们并跑甚至领跑的技术,第二,靠我们巨大的市场规模。要从能源的角度去看待氢能,不能仅仅从 汽车 这个交通工具的角度去看。如果从能源格局的高度去看待氢能的话, 汽车 只是一部分,包括燃料电池电堆,比如怎么规模化,规模化的重点不在 汽车 上,重点在储能,一个中型风电场的储能所使用的燃料电池功率总量相当于1千辆公交车,1千辆公交车多费劲,但一个风电场的市场更容易开拓,更容易规模化。所以我觉得,从燃料电池规模化降成本的角度、可能储能更重要。

中国发展氢能,特别是燃料电池 汽车 ,我们有“三长两短”,我们有三个长处是外国人没有的:

第一,我国有丰富廉价的氢能,这是非常适合于我们引领全球的。

我到日本、韩国、德国、挪威、加州这些地方去看加氢站基础设施的时候,大约他们平均氢气的最低使用成本8美金,加氢站还不挣钱。中国的工业副产氢气今天我们已经能够做到了4美金交给用户,制氢、储氢、运输氢是可以挣钱的,全环节都可以盈利的。4美金就是30元人民币,40元人民币和60美金的油价等同,30元人民币就意味着比柴油要便宜了,今天是可以做到的。仅仅一个氯碱行业100万吨的工业副产氢气,可以供200万辆 汽车 使用。氯碱算小的,还有焦化厂、钢厂,我们现在大量的石化厂的脱氢装置,更加巨大。

我们最近派了16个人、两个组进驻京东、进驻菜鸟等物流公司来研究氢能在物流车的使用场景,究竟切入口在什么地方。

调研的结果:第一是物流车;第二是公交车,公交车拉动力没有物流车大,碎片化的市场不好做。第三是增程式的小轿车,就是出租车的增程,平时都是用电,跑长途或者某一个关键时刻起动氢能源,因为他们的换车点几乎很固定,有少量的加氢站就可以了。第四是大卡车和固定区域车辆。我们有巨大的商用车的切入口,这个切入口也是没有一个国家拥有的。我们刚刚调研完,像京东在北京有4个分拨中心,比如顺义的分拨中心600多辆物流车,一个加氢站可以每天2吨的氢气用量,这样的加氢站怎么能不盈利?商用车这个巨大的市场是任何一个国家没有的。

第三,补贴力度很大,我自己觉得现在的技术水平基本上可以让FCV燃料电池 汽车 和普通的物流车、公交车几乎等价了,再过两年,如果补贴不变也许会倒挂起来了。

“两短”主要为:

第一,产业链不完整、不配套。中国的氢能是从小公司开始的,几乎全是初创企业,从技术部门发动的。现在大企业进来时间还很短,但是日韩是大公司发展的,所以我们的产业链不完整、不配套,成本降不下来,一个进口的空压机几乎相当于人家整个动力系统的成本,这是不可以的。

第二,关键零部件和产品的差距大,动力系统的膜电极,空压机,氢泵以及储氢瓶,加氢枪和软管等加氢站的关键部件都是进口过来的,高压氢用材料这些东西都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安全性隐患巨大。

最后我想说的是,现在的氢能源太热了,我们一定要慎重稳健的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安全放第一。第二,目标一定要定得高。

我认为,动力系统是可以做到每千瓦时60美金的,我把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所用材料重量算了一下,规模上去了就可以做到;第二,铂载量,我们做商业化的不怕铂载量大,因为铂是可以不卖的、可以回收的、是硬通货,可以用融资租赁方式解决的。

能源现在已经到4美金了,所以燃料电池成本目标对大规模商业化非常重要的,这个目标就是到了这个阶段,就可以不要补贴了,我们不需要补贴依然可以商业化,那时候氢能将飞速发展。

郎咸平教授说,高盛从建行赚了1300亿人民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下面是郎咸平的原话:

“高盛曾经是中国工商银行的最大股东,它的好朋友美国银行曾经是建行的大股东。建行的上市让它们赚了1300亿元,就是说我们每一个老百姓都为美国银行付出100元。金融改革,最后图利了高盛集团。

实在不知道当时是怎么盘算的,为何会被高盛牵着鼻子走。最近那些幽灵频频,从中获取了巨额财富。伴随着他们的唱空和唱多,我们被搞得晕头转向,一些所谓的专家则感觉自己好得不得了,这些专家就是跟中国股市的“黑嘴”一样,在给高盛抬轿子,甚至他们被高盛利用了还不知道。“

扩展资料

《环球时报》披露高盛在世界和中国干下的部分坏事:“两年多以前,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导致全球性通胀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日益困难,其实就与高盛等跨国投行的操纵直接相关。以油价为例,在国际油价于2008年7月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记录之前,走势几乎与高盛推出的报告一致。

一位中国经济学家称,中国国有银行2004年改制的时候,高盛相继发表报告,诋毁中国的国有银行,说不值一点钱,说坏账太高了,不值钱,你们都别要。但结果高盛等以极其便宜的价格收购了中国银行上市的股权。仅某个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高盛等华尔街公司赚了1300亿人民币,相当于中国每人给了美国100元。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对记者说,高盛一直扰乱国际金融秩序。2007年,高盛发表报告,称原油要涨到200美元一桶,当时中国拼命购买了价格为147美元一桶的原油,高盛还与一些中国公司设下“对赌协议”,自己却悄悄抛售原油。到了当年年底,油价降到34美元一桶。中国国资委官员曾表示保留对高盛等交易欺诈起诉的权利。

或许有读者还记得,2008年本报今日快评对油价问题、“银行贱卖论”问题等发表了一系列看法,年底以《为什么先生老是欺骗学生》为题,作了一个小结。(参见《常态》一书)我在文章最后说:“在与狼共舞的‘货币战争’中,我们输多胜少。先生有责任,学生也有责任。”?

中国经济网-高盛在华干了多少坏事? 银行贱卖相当让国付100元

央视网-郎咸平:警惕高盛这个嗜血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