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贸易战黄金会涨吗

2.对于美国加息,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有没有相关的书籍介绍和解读美国加息

3.经济学白痴想问几个问题

贸易战黄金会涨吗

美元国际黄金价格走势分析_美元化对国际金价

加入珠宝精选-香港金泰福珠宝

黄金时代!黄金未来的涨幅可能会“很受欢迎”

在多重利好影响下,金价稳步攀升,达到近六年高点1510.46美元/盎司。

地缘政治紧张,全球贸易紧张,金融市场避险情绪上升,全球央行降息潮,都促使金价不断上涨,屡创新高。

对此,高盛等知名投行和其他机构认为,由于持续的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和全球央行放松货币政策的浪潮,金价有望突破1700美元的高点。

黄金再次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刺激金价飙升,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华侨银行的经济学家Howie Lee说:目前,全球局势不稳定,黄金将从中受益。这意味着黄金价格将至少在未来6至12个月内保持强劲。资金从各地流入黄金市场。美国国债收益率(与价格走势相反)暴跌至2016年特朗普当选总统前夕以来的最高水平。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各国央行买入的黄金数量达到了6年来的最高水平,这提振了金价。

分析师纳伊姆·阿斯拉姆(Naeem Aslam)指出,2019年,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黄金的表现可能会更加亮眼。作为美国经济健康的领先指标,房地产市场正显示出一些严重的担忧。商业投资在第三季度已经枯竭,特朗普减税的效果几乎消失。

在俄罗斯的主导下,各国央行增持黄金,运回,美元化或成为世界性趋势。

加快美元化、减少对美元资产依赖的最佳方式是增持黄金。今年前6个月,俄罗斯增持了80吨黄金,总持有量攀升至2183吨,占外汇储备的18.3%。甚至在去年,俄罗斯几乎抛售了所有的美元债券,退出了美债主要持有国的行列,开始疯狂购买黄金,成为当时著名的黄金最大买家。

在俄罗斯的主导下,整个世界似乎都在不同程度地去美元化,美元的霸权地位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2017年底以来,美元走强,促使非美货币贬值。直到现在,印度、英国、韩国、巴西等国货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已经达到两位数,超过10%。现在美元似乎成了美国手中对付其他国家的利器。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2018年,全球央行买入652吨,同比上涨74%,这是自1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各国央行持有黄金的最高水平。到今年第一季度,全球主要央行抢购了145.5吨黄金,与去年同期的86.7吨相比增长了近68%。

此外,由于对美国的不信任,许多国家要求运回存放在美国的黄金。目前已有法国、德国、瑞士、荷兰、意大利、奥地利、土耳其、匈牙利、比利时等11个国家宣布将黄金储备从美国运回。就连俄罗斯和欧盟也开始联合建立无美元的国际支付体系,去美元化浪潮席卷全球。如果美国继续滥用美元霸权,那么恐怕以后就没有美元霸权了。

总而言之,金价很可能继续上涨,经济增长疲软、欧洲地缘政治升级、中东局势升级、特朗普总统任期面临更大威胁等因素可能推动金价在2019年突破1700美元关口。

加入珠宝精选-香港金泰福珠宝s://pic2.zhimg/80/v2-6fdbaeb3a540e1d33c69825708e14249_720w.jpg

对于美国加息,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有没有相关的书籍介绍和解读美国加息

背景:北京时间6月14日凌晨02:00,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1.75%—2%的水平,符合市场预期。

加息政策是否持续?在剩下时间里,还有几次加息?

自2015年12月启动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共加息了7次。至于该央行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还会加息几次,之前市场观点不一。

美银美林预计,美联储今年仍将加息4次,且2019年将加息3次。理由是,美国经济继续稳步增长,失业率处于低位,且金融市场依然宽松,这意味着美国经济可以承受“更快加息”。

摩根士丹利则认为,下一次加息可能会在9月,随后在12月暂停。与此同时,荷兰合作银行与大摩观点相同。虽然巴克莱银行维持对美联储今年加息3次的预期不变,但该行也暗示上调加息预期至4次的风险上升。

据芝商所FedWatch工具数据显示,目前市场预测12月会进行今年第四次加息的概率已升至52.4%,高于美联储加息前的40.4%。

对中国的利率政策的影响:

在美联储逐步收紧货币政策之际,中国央行的下一步货币操作也引人关注。

回顾以往,在美联储2017年3月、12月和2018年3月宣布加息后,中国央行随后均相应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因此,目前市场普遍预计此次中国央行可能会跟进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

兴业银行、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和兴业研究公司研究员何津津表示,中国央行6月份仍将大概率跟随美联储加息,但对市场利率影响或有限,需要关注金融市场的波动可能对具体政策落地时间点的影响;预计中国年内仍会有降准操作,同时MLF操作仍会延续。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同样认为中国央行将根据内外部经济环境相机抉择,大概率会同步小幅提高逆回购和MLF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

不过他补充说:“但这也会导致金融机构通过MLF获得流动性的资金成本进一步抬升,因此,下半年仍有降准空间和必要性。从具体操作看,通过定向降准置换MLF或是最佳的政策选项,这样既可维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也不会向市场新增基础货币投放。”

对于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影响,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指出,在结构性去杠杆、严监管稳货币的框架下,中国央行总体流动性态度是“稳健”的,6月加息的冲击影响应该也在可控范围内。

本次加息对国内资金面有何影响?

进入年中时点,国内的资金面走向很受关注。从历史上看,年中流动性供求矛盾往往比较突出,货币市场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最典型的例子当属2013年。2013年6月,银行间市场代表性的7天期回购利率R007最高涨至11.62%,创下历史极值。另外,2011年6月,R007最高涨至9.04%,是历史第三高值。有了这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纪录,半年末流动性受到关注一点也不奇怪。

美联储今年3月首次加息影响刚过去,随之而来的本次议息会议又开始了。自上次美联储加息后,国内市场流动性小幅收紧,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上整体呈现净回笼资金的趋势。Wind数据显示,3月22日以来,央行通过逆回购、MLF和国库现金定存等操作,共实现净回笼资金2815亿。

1)、逆回购

Wind数据显示,3月22日以来,央行共进行了52次逆回购操作,分别是7天、14天和28天,合计投放资金3.03万亿元;而同时间段到期的数量更多,合计达59次,回笼资金3.09万亿,净回笼资金600亿元。逆回购作为央行最频繁的公开市场操作,近3月份整体保持平稳,略微收紧。

如下图:

2)、MLF

MLF操作均以1年期为主,可以更好地满足金融机构中长期流动性需求。虽然近3个月央行通过MLF操作数量不多,基本保持着每个月一次,但整体规模并不小。Wind数据显示,央行通过MLF操作合计投放9865亿元,而到期回笼了12580亿元,大幅净回笼2715亿元,收缩了市场流动性。如下表:

3)、国库现金定存

国库现金定存,将国库现金余额存入商业银行。近3个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较少,仅有2500亿,到期2000亿,净投放500亿元。这也是3种操作工具中唯一一个实现了资金小幅净投放,补充了少许的流动性。

业内称,尽管市场对年中流动性表现出一定的担忧,但对流动性预期的修复也不宜矫枉过正。近期央行通过“MLF扩大担保品范围+MLF超额续作”释放流动性,维持了中性偏宽松的态度。这种政策导向下,央行维护流动性平稳运行的意图未变,年中流动性出现收紧的可能性也不大。短期内降准预期虽落空,但央行维稳流动性的意图并未改变,结合跨季存单发行完成近七成、发行利率出现回落迹象来看,年中流动性整体料好于预期,资金面平稳跨季仍可期。

央行参事:长期来看中国没必要跟随美联储加息

美联储如期加息,本次央行货币操作令市场关注。机构分析认为,由于市场预期充分,且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之间仍存在明显的利差,预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上调将波澜不惊。

我国央行“加息”包含两层意义,一是上调存基准利率;二是指以逆回购、MLF等为代表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利率。最近几次央行“加息”都是上调了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利率。自2016年以来,除了2017年6月美联储加息,央行并未跟进以外,历次美联储上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后,央行都上调了以OMO、MLF等为代表的政策利率予以跟进。在3月22日美联储宣布加息后,当天央行除了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小幅上行5个基点至2.55%外,常备借贷便利也同步进行了小幅“加息”。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加息与否需权衡考虑目前内外部因素。“中美利差和人民币汇率是外部因素,对我国央行会否加息有一定影响。但国内经济基本面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扩内需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成为经济金融工作的主要目标,内部环境制约货币政策收紧,加息面临的压力较大。”他进一步指出,央行可能会“加息”5BP并结合MLF等公开市场操作进行流动性投放,根据国内经济形势进行“加息”。

中国央行参事盛松成表示,尽管中国央行仍有可能在公开市场小幅加息,但长期来看中国没必要跟随美联储加息,更没有提升存基准利率的必要。从绝对值来说,我国利率高于国外很多,CPI也不高,加上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对国内市场又哪些影响?

业内人士称,这一次板上钉钉的美联储加息,可以说完全在市场预期之内,加息25个基点一点也不奇怪,失去突然性,其利空影响已经提前被市场消化了一部分,因而对中国资本市场造成的冲击力直接降低。

1、 人民币

摩根大通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保持稳定,到2018年年底为6.25。 资本流动或将更加平衡。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近期美元走强,人民币对美元小幅贬值,但人民币有效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甚至有所升值,即人民币对欧元、英镑等非美货币升值。这说明当前市场情绪较为平稳,不存在明显的人民币贬值预期,近期一些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也将带动人民币资产需求增加,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总体看,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继续双向波动,保持基本平稳,跨境资金流动继续保持基本平衡或小幅净流入。

2、 股市

启汇金融首席分析师赵韬辉认为,股市方面随着去杠杆的深入及影子银行的排查,自身的抗风险性极弱,较容易受到美联储加息的溢出效应影响。美联储加息很可能强化市场未来货币收紧预期,导致股市表现弱势。

中银国际表示,预计A股中期来看仍处于温和震荡、上涨的趋势之中;短期内,震荡仍是市场的主要特征。建议投资者取市场中性的阿尔法策略。持有各类优质股票,包括少数可以明确证明自身投资价值的创新类、成长类股票和优秀的消费类股票,空沪深300指数,获取稳健的绝对投资收益。

3、 楼市

加息之后,楼市利率继续上行。而对买房者来说肯定是不易的,尤其是边际买房者。

目前第三次加息是加息到2.00%-2.25%,如果再来第四次加息很有可能突破我们心理的那条利率红线了!

4、债市

中银国际表示,美联储的继续加息将进一步牵制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很可能跟随小幅加息。应该说,3.7-3.8%左右应该是央行目前比较认可的10 年期国债 YTM 合理水平区间。另外,还需要考虑中美之间国债收益率差距这个因素。如果6月份美联储加息以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水平恢复到3%以上,那么中美之间的该利差将缩小到60BP 左右。

华创债券表示,国内季末流动性缺口依然存在,跨季资金面仍不可掉以轻心;海外超级周来袭,货币政策收紧和地缘政治风险仍需高度关注。债市面临的不确定性依然没有缓和,建议机构控制杠杆和久期,谨慎操作。

国君固收认为,金融数据公布后,融资收缩的逻辑进一步强化,虽然周四债市依然面临美联储加息以及经济数据的考验,但这些因素对债市冲击非常有限。当下利率交易,大跌时候要买,大涨时候要卖;利空出来要买,利好出来要卖。

对于其他资产端的影响

1、看多大宗商品

金价在近5年来维持在历史低位。

Jeff Gundlach 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公开表达看多大宗商品,今年数次直播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最近的一次直播也不例外,仍然认为大宗商品价格仍然处在历史较低水平。

2、美元或跌到90下方

关于美元,Jeff Gundlach 看空其长期走势,美元指数会在未来几年跌到90下方。

目前许多国家都在试图避免开美元结算,尤其是在贸易战的重压之下。美元加息通道开启后,多个外储薄弱,债务虚高,长年靠美元债务支撑发展的经济体货币纷纷倒下,去美元化迫在眉睫。

为了反对美国的经济制裁,委内瑞拉官方在原油出口上已经不再接受美元支付了。委内瑞拉的石油公司Petróleos de Venezuela SA已经通知了其私有合资伙伴,让他们开设欧元账户,并将现有的现金换成欧元。

继欧盟、日本、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安哥拉、巴基斯坦、土耳其12大经济体展开了不同形式的去美元化行动后,印度正在成为第13个向美元亮剑的经济体。

3、电子商务泡沫是40年来最大的股市泡沫

关于股市,Jeff Gundlach借用了美银美林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的一张图,认为股市的“电子商务”(ecommerce)泡沫是近40年来最大的股市泡沫。

经济学白痴想问几个问题

1.铸币税,也称为“货币税”。指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这个财富增加方,通常是指。财富增加的方法,经常是增发货币,当然也有其他方法。简单地讲就是发行货币的收益。一张100美元的钞票印刷成本也许只有一美元,但是却能购买100美元的商品,其中的99美元差价就是铸币税,是财政的重要来源。使用别国的货币,就是主动放弃了大量的财富。征收条件:第一,这个国家是一个大国,绝对不能是小国;第二,该国的货币必须是自由兑换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元,美国的货币成为世界货币,全世界都在用美国的货币,美国向全世界征收铸币税。比如说本来要发行40万亿美元,美国可以发行80万亿美元,其中40万亿美元就是美国的铸币税。2.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其中一个重要支柱就是美元的国际主导货币地位。目前,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二用美元计值,各国央行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二也是以美元资产的形式持有。世界各国除美国和美元化国家以外,都必须大量的储备美元。这就造成了“全世界都在使用美元,而美国在生产美元”的局面。美国因此而获得巨大的隐性收益。首先,石油美元计价体制产生大量的国际铸币税收益。正如美国一位前外交官所言,“从此之后,美国财政部就可以通过印刷钞票来购买石油等,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的特权”。也就是说,美国可以通过输出美元这一虚拟符号来换取真实的注入。

其次,美国可以通过美元汇率来控制世界石油市场。影响石油价格的因素除了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之外,还有美元汇率。在供求不变的前提下,美元贬值可以直接推高石油价格,反之亦然。美国可以通过国内的货币政策来影响甚至操纵国际油价,以实现本国利益。

第三,石油美元计价体制维护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霸权地位。当美元与石油“挂钩”成为世界共识,任何想进行石油交易的国家都不得不把美元作为储备,从而维护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霸权地位。

目前石油贸易占到全球贸易总额的10%左右,一旦其他货币取代美元进行石油贸易结算,那么美国的好日子就结束了。欧洲、日本和其他经济体不再需要储备大量美元,则这些多出来的美元很可能将压垮美国经济。

为了维护美元霸权,美国千方百计地维持石油美元,对石油输出国取“大棒加胡萝卜”的两手政策。

对于沙特等亲美国家,美国施以胡萝卜,在上世纪70年代初即与其达成了一系列“不可改动”的秘密协议,沙特同意将美元作为出口石油惟一的定价货币,而美国为沙特提供安全保障(国土安全与资金安全) 。由于沙特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欧佩克其他成员国也接受了这一协议,由此奠定了石油美元的垄断地位。

对于反美国家,美国则毫不客气地施以大棒,卡扎菲说不使用美元而使用马克时,美国就马上对利比亚进行猛烈的轰炸;萨达姆说要停止使用美元并促使欧佩克用欧元结算,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在伊朗建立以欧元结算的石油后,美伊战争的阴影似乎也越来越近。

3、4、二战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制度实质上是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从而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此时对美元滥发的一个重要约束是美元和黄金挂钩,也就是说,其他国家获得的美元可以在美国按照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兑换黄金,这是对美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一个约束,因此美国要尽量维持美元币值的稳定。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的“双挂钩”以后,强化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更多国家的货币依附于美元,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早已于20世纪70年代初解体,但由于美元一直充当着国际货币,长期形成用美元进行国际交易、支付和储藏的功能被不断强化,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局面并没有改变。

目前美元仍然是国际上的主要货币,而且还没有哪一种货币能够完全替代美元。但是美元兑换黄金的约束已经没有了,所以美元扩张的内在冲动比以前更强了,美元流动性泛滥带来的风险全部由美元储备的国家自己承担和消化。最近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大幅度扩张,由2008年年初的9438.05亿美元,迅速增加到2009年12初的2.25万亿美元,增加了约2.38倍。而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在截至今年9月30日的2009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创纪录的1.42万亿美元,约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高水平。

 由于美元是国际货币,美元国债不仅仅是美国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购买,还有众多的国际投资者参与如英国、日本和中国等,美国发行国债既是对内债务,也是对外债务,美国的国债外流,美国的对外债务就会上升。美国公共债务也逐步上升,到2009年9月30日,美国公共债务达到11.91万亿美元,创出历史高位。

如果是某一国货币,本国货币债务扩张只能动用本国,而美元是国际货币,美元债务扩张可以动用全球为美国经济发展服务。由于全世界对美元信用的过度依赖,其他国家愿意借钱给美国,美国可以更大程度上扩张对外债务,美国的财政赤字不断增加,甚至石油美元和亚洲美元等的回流还依赖于美国财政赤字的扩张,这是美元霸权的另一种表现。2010财政年度,美国财政赤字继续上升,2009年10月、11月财政赤字分别为达到1764亿美元、1203亿美元,为创纪录地连续14个月出现财政赤字,2010财年前两个月赤字规模较前一个财年同期增加5.7%。

美元是国际货币,对美国来说,它的外债主要是美元债券,面对外债增加时,可以通过发新债偿旧债方式或通过赤字货币化来解决,不会面临所谓的国家破产问题。而对其他一些国家如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东欧国家,资本流出,外债较多,危机加剧,本国货币不是国际货币,就不能够像美国那样发行货币筹集资金或偿还外债,他们的债务无法转移,只能够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而且一旦陷入危机,信用评级下降,融资困难,最后往往是本国货币大幅度贬值,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此外,美国还通过量化宽松政策购买美国国债和其他债券扩张货币,如2009年3月1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大手笔购买1.15万亿美元债券,其中包括高达3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7500亿美元的相关房产抵押债券以及1000亿美元的房贷机构债券。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和财政政策相结合,意味着财政赤字货币化开始,通过增加货币发行来刺激经济。美元承担国际货币和一国货币的功能,作为国际货币,需要美国维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作为国内货币,美国的国内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第一位的,美元币值的稳定与否是次要的,美国更加注重是本国经济增长。美国开动印钞机对拥有美元资产的国家影响较大,如当美联储宣布取量化宽松政策,市场迅速反应,美元大幅度贬值,国际油价和金价上涨,拥有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资产面临缩水的问题。由于美元是主要国际货币,美国对外债务的上升,不仅不会导致国家破产,而且还能够转移债务负担。

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可以支撑美国巨大的财政赤字,如果是别的国家可能早就破产了,而美国却安然无恙,这主要得益于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和发达的金融市场,通过美元债务的扩张,动用全球的,为美国经济发展或救市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来源。美元债务的扩张是一种全球的占有,而其他国家对外债务的扩张则是一种负担,美国巨大的对外债务并不是问题。只要这些债权国不全部来挤兑债务(把美元资产转换成实物资产或其他货币资产),美国就不会面临问题,债务规模可以继续增加。

实际上,这些持有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在和美国博弈过程中一直处于劣势,如果这些国家都卖出美国债券,美国债券价格会大幅度下跌,受损失的是这些储备货币国家,这些国家被在美国的利益上。虽然这些国家持有的是美元资产,但是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是这些国家所不能左右的,一旦美国取滥发货币的形式刺激经济(如此次金融危机美国就是这样),这些国家无能为力,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可以把风险转移给其他国家。由于美元长期形成的国际货币的垄断地位,目前其他国际货币还无法与其抗衡,拥有储备资产多的国家也无法调整储备结构,美国也正是看到这一点,它才敢有恃无恐的滥发货币和增加债务。如果你不愿意持有美元资产,调整其他货币的资产,但是其他国家货币资产风险仍然较高,最终可能仍然会选择美元资产,难以动摇美元的国际地位,这是长期形成的美元统治地位所决定的。

由于国际上还缺乏一种世界货币,美元继续在国际经济往来中充当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主要计价单位和支付货币,世界经济对美元的依赖并没有削弱,导致美元在世界的流通量越来越大。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导致全球经济结构的失衡,美国可以消费世界上更多的产品,导致全球经济的振兴依赖于美国经济需求的增加,从货币依赖变成了实体经济依赖,以至于全球经济发展寄希望于美国,而美国经济的问题就变成了全球经济的问题,体现了美元霸权。由于美元是国际主导货币,美国的债务就变成了世界的债务,由世界人民共同承担;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元资产越多,受美国经济的影响也越大。

总之,美国对外的债务越高,说明美国占用其他国家的就越多,如果美元贬值,则美国占有的多而偿还的少。一旦美国经济出现问题,美国就会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美元贬值,持有美元资产的国家资产缩水,美国的经济风险就会转嫁给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