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国际金价_2021年6月7日国际金价
1.刚解放时期多少钱兑换一美元
2.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是什么?
3.cbga签约国
刚解放时期多少钱兑换一美元
第一阶段:1949年1月至1950年3月.这一阶段是指自天津解放到全国实行财经统一以前.这一阶段人民币汇价的特点是:汇价不断上升,人民币对外不断贬值.
华北解放后,为了开展对外贸易及国际汇兑业务,迫切需要解决人民币与西方货币之间的汇价问题.1949年1月16日天津解放.1月18日人民币对西方货币汇价最先在天津公布,$1=?80(旧币),随后上海、厦门及广州相继解放,由于各地物价不一致,上述四个地方取分别挂牌办法,牌价也不一致,直到1950年7月8日全国汇价才统一.
由于当时我国还不能控制通货膨胀,物价不断上周,149年6月上海批发物价指数为100,到1950年3月该指标为2242.93.之后人们汇价不断调整,到1950年3月13日,$1=?4200(旧币),共调高49次,平均每月调高3.5次.
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含金量.所以制定人民币汇价时,不能以金价作为计算标准.当时计算与确定人民币汇价时用的是物价对比法.物价对比法包括三部分:(1)出口物资理论比价;(2)进口物资理论比价;(3)侨汇购买力比价.其中主要的是出口物资理论物价,侨汇购买力比价适合用于测定汇价是否有利于侨汇.
当时人民币汇价制定的原则是"奖励出口,兼顾进口,照顾侨汇".由于当时进口业务中有大量私商的存在,因此在汇价制定上使私商有利可图,无暴利可得,符合中央对私商的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在照顾侨汇方面,考虑到国内通货膨胀尚未制止,物价仍在不断上涨,我国取"原币汇款"的方法,其内容是银行结汇当日不按结汇日外汇牌价折算人民币,而以"原币汇款"的方法通知侨眷,侨眷到接汇日去银行结汇领取人民币时,银行按结汇日当天牌价折算支付人民币,这种做法保障了侨眷的利益.当时确定了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后,其其他货币的比价是通过各自与美元的比价套算出来的.
第二阶段:1950年3月至1952年12月.这一阶段指从全国贯彻统一财经工作的决定起,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这一阶段人民币汇价的特点是不断下跌,人民币对外币不断升值.
1950年3月全国贯彻统一 财经工作的决定后,迅速制止了物价上涨,物价转为下跌.1950年6月至7月,为了照顾私营工商业,取了调整物价法、调整工商业的措施,物价出现调整性回升,之后全国物价走向稳定.1952年,上海批发物价指数每月下跌0.65.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3天后美国参战,美国在国际上大量抢购战略物资,刺激了国际商品价格的上涨,由于当时美元及西方货币迅速贬值,我国必须加速进口,否则将遭受西方货币贬值的损失.朝鲜战争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范围广,措施严,所以我国也必须大力推动进口.在这种形势下,人民币制定的原则改为"进出口兼顾,照顾侨汇".1952年12月人民币汇价为$1=?26170.
由于物价下跌,汇价下跌,在照顾侨汇上取了"人民币汇款"方法,其内容是银行在结汇日当天按结汇日外汇牌价折算人民币,然后按人民币数额通知侨眷,所以侨眷到结汇日去银行结汇领取人民币时,所得到的人民币是以银行结汇日牌价计算时,而不是按已经下跌的结汇日牌价计算的,从而保障了侨眷的利益.
第三阶段:1953年1月至13年3月.这一阶段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份、建设时期开始,到西方国家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结束,该阶段人民币汇价的特点是,除对个别外币外,汇价基本保障稳定不变.
从1953年起,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金融及物价基本稳定走向全面稳定.1955年3月1日,我国发行新人民币,以1:10000的比率回收人民币.这一时期,我国对私商改造完成,外贸由国营公司统一经营,因此,在制定汇价时与前两个阶段不同.前两个阶段由于私营进出口商的存在,在汇价制定上必须结合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老驴私商的利益.但外贸由国营公司统一经营后,国营公司所考虑的是如何完成国家所制定的进出口的问题,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人民币逐步与进出口贸易实际相脱节,汇价起不到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作用了.
这一时期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副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而轻工业、重工业产品出口比重上升.由于农副产品出口换汇成本较低,而工业品出口换汇成本较高,在当时情况下出现了出口普遍亏损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外贸部门取进出口统算方法,也就是出口赔钱,进口加成赚钱,外贸部与财政部统一结算的方法.再加上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实行固定汇率制,所以制定人民币汇价时要参考西方国家所公布的汇价.只有西方国家实行法定贬值时,人民币汇价才做调整.例如1967年11月18日,英镑贬值14.3%时,人民币汇价从?1=?6.893改为?1=?5.908.
第四阶段:13年3月至1980年12月31日.这一阶段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使人民币不再可能继续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汇价水平.
13年3月,西方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从而西方国家不再公布汇价,中央银行也不再有义务维护汇价而进行干预,汇价随市场供求关系而决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制定人民币汇价时不再以各国的汇价作为参考.另外,从1968年起,我国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方法,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对外经济援助及对外也使用人民币结算,而且口径扩大.因此,在国际金融局势动荡不定的情况下,为了维护人民币币值的稳定,避免西方国家转嫁经济危机的影响,为了贯彻对外经济往来中的平等互利原则,从而有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对外经济援助及人民币计价结算,人民币汇率的制定改为参照国际市场上的汇价变动的情况进行经常调整.
第五阶段:1981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这一阶段是指我国实行公布牌价及贸易内部结算价的时期.
从1953年起,人民币汇价逐步与物价相脱节,汇价起不到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作用,同时也起不到促进外贸企业内部经济核算的作用.长期以来形成出口赔钱、进口加成赚钱,为了发展对外贸易,奖出限入,促进外贸企业内部经济核算,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从1981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公布牌价,适用于非贸易外汇,另外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适用于贸易外汇.贸易内部结算价是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一项经济措施,是一个平衡价.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1=?2.80)高于非贸易外汇兑换牌价($1=?1.50),但由于我国在13年后实行了以美元为主的一篮子货币钉住汇率,因此,虽然人民币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1981年对美元贬值,但美元对其他西方主要国家货币相对升值,因此我国从其他国家进口货物的价格并未相对上升,出口价格竞争优势无法体现,实行双重汇价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六阶段:1985年1月1日至1993年12月31日.这一阶段从我国实行公布牌价开始,直到1994年进行外汇体制改革才结束.
当年12月底公布牌价与贸易内部价趋于一致时.即$1=?2.80时,贸易内部价取消.但是,由于这几年国内物价的调整及外贸商品收购价的提高,从1985年1月1日起,人民币汇价取逐步调整的方针,到1985年10月达到$1=?3.20.
1985年10月至1986年7月5日,人民币汇价$1=?3.20,1986年7月5日宣布调到$1=?3.70,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对外价值与国内物价相比,仍然是高估的,因此必须调整,1986年7月5日调高0.50元,目的是逐步向正真的对外价值靠拢.
1986年7月5日调整到$1=?3.70后,三年多没有变动,1989年12月16日及1990年11月17日,分别提高1.00元及0.50元,达到$1=?4.72,$1=?5.22,这时期的汇价调整与我国外贸体制实行承包制有关.从1991年4月9日起,根据市场上的外汇供求,取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199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汇价为$1=?5.80.
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是什么?
1、美元走势
美元汇率也是影响金价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2、政治局势
历史上黄金就是避险的最佳手段,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即是对黄金避险价值的完美诠释,任何一次的战争或政治局势的动荡往往都会促涨金价,而突发性的往往会让金价短期内大幅飚升。
3、通货膨胀
作为这个世界上唯一的非信用货币,黄金与纸币,存款等货币形式不同,其自身具有非常高的价值,而不像其他货币只是价值的代表,而其本身的价值微乎其微。在极端情况下,货币会等同于纸,但黄金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失去其作为贵金属的价值。
4、供给因素
金价波动是基于供求关系的基础之上的。
5、需求因素
黄金实际需求量(首饰业、工业等)的变化。
扩展资料:
投资黄金好处:
1、对抗通货膨胀
几十年来,通货膨胀十分严重,普遍国家都受此问题的困扰。货币价值贬值,货币购买力日渐降低,钱变得不值钱了。
2、卓越的避险功能
当世界政局和经济不稳,尤其是发生战争或经济危机时,各种普遍的投资工具如股票、基金、房地产等都会受到严重的冲击,这时黄金就体现了很好的避险属性。
3、市场难以被操控
地区性的股票市场,人为操纵大市的情况比比皆是。但是黄金市场属于全球性市场,没有任何个人或财团有足够的资金能够操控全球黄金市场,因此黄金价格能够一直保持在反映实际供求关系的水平。
4、不易崩盘
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有发生崩盘的风险,一旦崩盘,投资者将血本无归。黄金是不可再生的稀有金属,已开的总量超过地球蕴藏量的一半,未来黄金供给量只会越来越少,使得黄金价格趋势一直上升,即使中间时有波动,长期而言,黄金价格仍然是一路看好。
百度百科-黄金
cbga签约国
央行售金协议
与黄金有关
以下摘自网络:://.unitgs/newsmore.asp?newsid=7623
1、央行售金协议的原由
我们知道,各国中央银行在市场上抛售黄金是黄金的供给来源之一。央行售金方面有一个重要协议——央行售金协定(CentralBankGoldAgreement,CBGA),又称华盛顿协议。
央行售金协定(CentralBankGoldAgreement,CBGA)是1999年9月27日欧洲11个国家央行加上欧盟央行联合签署的一个协定。当时由于金价处于历史低谷,而各个欧洲央行为了解决财政赤字纷纷抛售库存的黄金,为了避免无节制的抛售将金价彻底打垮,这个协议规定在此后的5年中,签约国每年只允许抛售400吨黄金。尽管各国央行储备黄金总量巨大,但除了CBGA签约国,其他央行每年售金量极少。CBGA售金量透明、有,成为黄金市场稳定的供应源。5年后的2004年的9月27日,央行售金协定第二期(CBGA2)被续签,又有两个欧洲国家加入协议。
1980年代至1990年代是美元再度兴旺的时期,美国通货膨胀低,利率高达6%,相比之下持有黄金收益很小,还要支出大量的保管费用,因此投资者都愿意持有美元,欧洲各国的央行也一样。1990年代,欧洲中央银行明确表示将黄金储备量削减到15%左右。欧洲各国中央银行纷纷减持黄金,导致黄金价格不断下跌。
1999年,受欧元上市和黄金价格持续走低的影响,英国财政部抛出了一颗重磅,决定提高国家储备结构中货币的比重,并在1999年至2000年间,由英格兰银行代表英举办5场拍卖会,抛售125 吨黄金,相当于整个储备的3%。英国的售金行动直接导致金价于1999年8月26日跌至历史最低点 251.9美元/盎司。
英国的这步棋着实让全球市场开始担心,国际社会必须建立一项新的规则,以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由此诞生了《华盛顿黄金协议》。该协议规定包括欧洲央行在内的15家中央银行将在今后5年内,每年有限制地出售400 吨黄金,5年内出售的黄金总量不超过2000 吨。同时在2004年《华盛顿黄金协议》到期后,欧洲央行又与14家中央银行重新签订了《央行售金协议》,以保证今后几年各国央行售金比较稳定,不会大幅增加。
同时,人们不禁狐疑,英格兰银行究竟要干吗?投资吗?不像。要是投资它应该在1980年以850美元一盎司卖出,再买进当时高达13%回报率的美国30年国债,那早就赚了。结果英格兰银行硬要在1999年以280美元的接近历史最低价出售黄金,再去投资当时回报不到5%的美国国债,难怪蒙代尔大呼看不懂。
是英格兰银行不懂做生意吗?当然不是。英格兰银行从1694年成立算起,雄霸国际金融市场近300年,堪称现代金融业的老祖宗,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见过,美联储在它的面前还只是小学生,要说它不懂低买高卖的道理,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英格兰银行违背基本的商业规律行事,只因为一件事,那就是恐惧!它恐惧的倒不是金价持续下跌而导致黄金储备贬值,恰恰相反,它害怕的是黄金持续上涨!因为在英格兰银行的账目上记录在案的黄金早已不翼而飞,那些被标注成黄金应收帐目下的黄金,可能永远也收不回来了。
瑞士银行家费迪南.利普斯(Ferdinand Lips)曾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如果英 国人民得知他们的中央银行是怎样疯狂和轻率地处置人民积累几百年的真正财富-黄金的话,断头台下将是人头滚滚。其实,更为准确地说,要是世界人民最终知道了中央银行家们是如何操纵黄金价格的话,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金融犯罪行为将大白于天下。
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早已被“租借”给了“金锭银行家们”(Bullion Bankers)。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当90年代初,伦敦-华尔街轴心成功地打垮了日本经济, 遏制住了欧洲统一货币进程之后,虽然春风得意,辉煌一时,但是,对黄金这一真正的敌人却时刻不敢掉以轻心。要知道,欧元与日元对于伦敦-华尔街轴心而言, 只 是疥癣之疾,黄金才是心腹大患。要是黄金一旦翻盘,所有法币体系都会臣服。黄金虽然已经不是世界货币,可黄金始终是制约国际银行家通过通货膨胀劫掠世界人民财富的最大障碍。它虽然无声无息地被“软禁”在货币体系之外,但它的历史地位和作为真正财富的象征却无时无刻不在辐射出强大的吸引力。国际上稍有风吹草动,人们就不由自主地奔到黄金的周围,接受它坚实的庇护。要想完全废黜这个“货币之王”,即使是一手遮天的国际银行家也是不敢奢望的,他们也只能试图“永远软禁”黄金。
要做到“软禁黄金”,就必须使世人“看到”黄金这个“货币之王”是多么无能与软弱,它既不能保护人民的储蓄,也无法提供稳定的指标,甚至不能吸引投机之徒的兴趣。
所以黄金的价格必须被严格控制。
在吸取了1968年“黄金互助基金”惨败的教训后,国际银行家痛定思痛,决不会再犯用实物黄金对抗庞大的市场需求这样愚蠢的错误了。在1980年用极端的20%的利率暂时压制住了黄金价格,恢复了美元信心之后,他们开始大量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这种新的武器。
1999年3月科索沃战争爆发,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北约的空袭迟迟未能奏效,黄金价格在强大购买力的支撑下开始积蓄爆发力。如果金价一旦失控而持续走高,“金锭银行家”则必须从市场上高价买回黄金,归还给中央银行家们。如果市场上没有这样多的现货,或者当初以“地下未来”黄金产量做抵押的黄金生产商破产,又或许地下根本没有足够的黄金,不仅国际银行家要承受巨大损失,中央银行家们的黄金储备账目也会出现巨大的亏空,如果事情败露,人民得知实情,只怕真的会有人上断头台。情急之下,英格兰银行终于在1999年5月7日,冲到了第一线。如果能够吓退投资者,金价继续下跌,自然皆大欢喜,即便失手,坏账的黄金索性卖出,到时候也死无对证。正所谓“黄金坏账,一卖了之”。这就是为什么中央银行家们出售黄金时,人们从来不知道谁是买主的原因。
尽管科索沃战争在1999年6月10日结束,惊出一身冷汗的中央银行家们觉得玩得太过火了,再加上国际黄金市场的投资者已经开始声称要告中央银行家们操纵黄金价格,各国政治家们也开始关注黄金价格问题。事情看来要闹大了。
在这种情况下,1999年9月欧洲的中央银行家们达成了“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greement),限制各国在未来5年内出售或出租黄金的总量。消息传来,黄金“租借”利率在几个小时之内从1%跳升到9%。做空黄金的生产商和投机商的金融衍生产品损失惨重。
黄金反垄断行动委员会(Gold Anti-Trust Action Commitee) 比尔.莫菲将这个蓄谋打击黄金价格的特殊利益集团称之为“黄金卡特尔”(Gold Cartel ),它的核心成员包括:JP摩根公司,英格兰银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花旗银行,高盛公司,国际清算银行(BIS),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
当金价被强大的市场需求不断推高时,中央银行就会冲到第一线,公开抛售大量黄金,直到吓退投资者为止。
格林斯潘在1998年7月的众议院银行委员会(House Banking Committee) 的听证 会上宣称:“黄金是另一种有大量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场外交易的商品,投资者无法控制黄金的供应量,如果黄金价格上涨,中央银行们随时准备‘出租’黄金储备来增加供应量。”换句话说,格林斯潘公开承认,如果有必要,黄金价格完全处于中央银行家们的控制之下。
1999年是黄金战场的重要战略转折点,其意义相当于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从此以后,打压金价的企图,再也未能取得黄金战场的战略主动权。以美元为首的法币体系将在黄金的强大攻势面前,不断败退,直至最终崩溃。
黄金近20年的熊市终于划上了句号,它预示着商品市场大牛市的到来。
2、《华盛顿协议》的意义
《华盛顿协议》主要规定了在未来5年里,签约国在出售黄金储备方面的行为准则。其中包括:承诺不再增加新的售金;已定售金实行时要按一定程序进行,增加透明度,并且5年的总量不得超过2000吨;不再增加黄金租赁、期货、期权方面使用的黄金数量等。
《华盛顿协议》签约国和机构的储金占世界官方储金的50%以上,达1.62万吨,再加上储金最多的美国从不借出和销售自己的黄金储备,这样,有80%以上的官方储备的流动实现了透明化,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市场的黄金流动量。所以协议发表后对市场金价起到了稳定作用,达到了投资者的要求。
从表面看,《华盛顿协议》是为稳定金价而定,但各国央行从加快黄金储备减持进程到限制黄金储备减持,并重申"黄金仍然是全球金融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变化,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是表明黄金完全退出货币领域并非易事。这是对黄金重新货币化进程的历史性的阶段总结,对于黄金金融属性定位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对于黄金金融属性定位的社会主流观点的统一形成具有重要的指示性作用。2003年初国际形势的变化,再一次用事实说明了黄金济动荡时资金避风港存在的必要性:美国"9·11"形势剧烈变化,阿富汗战事刚刚平息,伊拉克战争又爆发了。世界的动荡,使世界经济前景灰暗,此时股票贬值、币值波动,金价却一扫持续低迷的状况,大量资金进入黄金市场,金价立即攀升,一度创6年来的新高。黄金再次成为投资市场的"宠儿",这也是用事实证明《华盛顿协议》所得出的"黄金仍然是全球金融资产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结论是正确的。
对此还可以从黄金供求的角度分析。20世纪70年代之所以出现黄金非货币化进程,从表面看是欧洲与美国进行经济较量的产物,而直接原因是美国停止履行按官价兑换黄金的结果。但是我们需从一个更深的层次上去认识这个问题,这是金本位制本身所反映的货币信用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即黄金信用恒定性与信用货币泛滥之间的矛盾。19世纪金本位制在全球的确立,以及20世纪被废除,人们开始反思黄金信用额度的有限性和信用货币的无限滥发是否能够取得平衡。黄金信用量的增长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而使矛盾日益突出。从一定意义上说,黄金非货币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把黄金完全驱逐出货币领域,而是为了解决黄金信用额度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现在到了强化黄金货币职能的时候了。看看中央银行家们都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使黄金的信用额度的供给与需求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打破现有平衡保持黄金牛市;相反,保持这种平衡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不见得是好事,近期因国际事态的发展,而凸现黄金资金避风港的作用就是一个实证。
不管央行售金与否,我们认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黄金仍会在货币领域扮演一个更加积极的角色。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